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流传至今,其中的价值不可估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塑造和品质培养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教育内涵,掌握正确的文化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给初中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对策
引言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上历代名人智者留下来的智慧与思想的结晶,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古代经典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树立健全的人格。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高民族自豪感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中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电视等信息设备,接触的外来信息越来越多,将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人智慧思想的认知与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继而肩负起身为21世纪时代新人的历史责任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通过添加传统教育模块,教师在完成基础教学后,通过阅读古诗词、历史名人、文化古迹、风景名胜等资源,提高自身修养,从而增加身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二)树立正确三观初中生人生经验少,缺乏判断很多事情的标准。在这期间,学生容易受到外面世界的影响。所以需要老师正确地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前人留下文化精髓的不易,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人生中树立高尚的理想。
(三)明确身为时代新人的历史责任感中学生作为21世纪的时代新人,在学习中不仅要提高个人修养与素质,还要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感,提高尊重、提高爱国情感。将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可以增加学生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感受其魅力,还可以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指明方向,促进知识积累与人文情怀的培养,进而提高历史责任感。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策略
(一)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入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法的应用中,引入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文本可以加深学生的文化认识和理解。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为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可以使用写作教学方法。例如,在《爱莲说》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的传达,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可以采用写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出淤泥而不染"的理解开始写作。在这次写作练习中,有学生用"最喜欢莲花,最喜欢它纯净优雅的外观和气质,以及她‘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来表达这种精神。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会加深对这种精神的理解,积极宣传这种高贵的品质。
(二)开展经典诵读契机,提高传统文化魅力初中语文教材内涵很多文学经典,传统文化要素广泛存在于教材中,经典诵读活动给学生认识和认同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机会。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经典诵读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对经典文学作品内涵的解读,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观念、核心思想。诵读作为学生熟悉文本和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路径,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会逐步深化,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纠正学生的读音,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创作背景,获得诵读技巧和方法,提高诵读能力。
(三)辅导学生自主研读课外文学经典由于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引导学生完善自主研读文学经典的思维与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进而提高文化素养。教材提供的古诗词、文言文等一般出自历史名家,具有代表作用,不僅有丰富的个人思想,而且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挖掘作品中文化因子的思路,用"审美"的眼光感受作品,从而与古人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的精神交流。丰富写作素材,并且从作者的思想与时代背景出发,客观的掌握古诗词背后的情感,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实现"古学今用",达到精神层面的提升与吸收。
(四)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教师需要灵活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活动中,相比于直接讲述枯燥乏味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灵活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延伸和巩固教学课堂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自习课时间组织班会活动,鼓励学生效仿"邹忌",为其他同学提出善意的意见,同时根据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意见来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在互相帮助、互相督促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已经得到重视,但是在教育目标落實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初中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无论从其自身发展角度还是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其都应该具备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并且勇于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秦莉.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J].读写算,2020(23):25-26.
[2]柯秀玉.浅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09):14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对策
引言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上历代名人智者留下来的智慧与思想的结晶,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古代经典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树立健全的人格。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高民族自豪感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中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电视等信息设备,接触的外来信息越来越多,将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古人智慧思想的认知与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继而肩负起身为21世纪时代新人的历史责任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通过添加传统教育模块,教师在完成基础教学后,通过阅读古诗词、历史名人、文化古迹、风景名胜等资源,提高自身修养,从而增加身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二)树立正确三观初中生人生经验少,缺乏判断很多事情的标准。在这期间,学生容易受到外面世界的影响。所以需要老师正确地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前人留下文化精髓的不易,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人生中树立高尚的理想。
(三)明确身为时代新人的历史责任感中学生作为21世纪的时代新人,在学习中不仅要提高个人修养与素质,还要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感,提高尊重、提高爱国情感。将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可以增加学生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感受其魅力,还可以为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指明方向,促进知识积累与人文情怀的培养,进而提高历史责任感。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策略
(一)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入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法的应用中,引入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文本可以加深学生的文化认识和理解。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为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可以使用写作教学方法。例如,在《爱莲说》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的传达,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可以采用写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出淤泥而不染"的理解开始写作。在这次写作练习中,有学生用"最喜欢莲花,最喜欢它纯净优雅的外观和气质,以及她‘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来表达这种精神。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会加深对这种精神的理解,积极宣传这种高贵的品质。
(二)开展经典诵读契机,提高传统文化魅力初中语文教材内涵很多文学经典,传统文化要素广泛存在于教材中,经典诵读活动给学生认识和认同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机会。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经典诵读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对经典文学作品内涵的解读,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观念、核心思想。诵读作为学生熟悉文本和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路径,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会逐步深化,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纠正学生的读音,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创作背景,获得诵读技巧和方法,提高诵读能力。
(三)辅导学生自主研读课外文学经典由于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引导学生完善自主研读文学经典的思维与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进而提高文化素养。教材提供的古诗词、文言文等一般出自历史名家,具有代表作用,不僅有丰富的个人思想,而且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挖掘作品中文化因子的思路,用"审美"的眼光感受作品,从而与古人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的精神交流。丰富写作素材,并且从作者的思想与时代背景出发,客观的掌握古诗词背后的情感,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实现"古学今用",达到精神层面的提升与吸收。
(四)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教师需要灵活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活动中,相比于直接讲述枯燥乏味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灵活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延伸和巩固教学课堂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自习课时间组织班会活动,鼓励学生效仿"邹忌",为其他同学提出善意的意见,同时根据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意见来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在互相帮助、互相督促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已经得到重视,但是在教育目标落實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初中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无论从其自身发展角度还是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其都应该具备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并且勇于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秦莉.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J].读写算,2020(23):25-26.
[2]柯秀玉.浅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0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