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万众瞩目的开年大戏从来就不缺少话题。早先,《人间正道是沧桑》、《茶馆》、《走西口》三部颇有分量的大戏打擂,而随后便有消息传出,最后胜出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为什么《走西口》替代了“正道”,面对外界种种传言,制片人廉振华却怀着一颗平常心,他说:“我们没想过非得要做开年戏,但起码得做一部好戏,让观众看了不失望。”据悉,在经过央视评审团5天的评审之后,《走西口》获得了很高的分数,评审团给的意见是:“52集一集不能砍,还需加些镜头。”
什么样的戏能成为央视开年大戏?影视部主任汪国辉坦言,“广告商希望播出有分量的戏”。近十年来的开年大戏《水浒传》、《闯关东》、《乔家大院》、《汉武大帝》、《雍正王朝》等虽不是当年的央视收视率之冠,但无疑影响了接下来一年甚至几年的中国电视剧风向。去年《闯关东》开了个好头,《走西口》正是借助了这个好势头。
个发音的成败
“额”听多了就习惯了?
“在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的山西祁县,流传着一首充满着无助无奈、伤感伤怀的歌——走西口。在这令听者悲凉的词曲中,道出了许多辛酸凄楚的往事……”《走西口》第一集的片头交代了故事背景。这部电视剧以清末民初经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为背景,讲述了田青、梁满囤、王南瓜、豆花等人走西口的传奇经历。
开播之始,最具争议的是剧中“我”这个字的发音——额。有观众称这个发音太别扭,明明是山西的故事,单单用一个“额”,其余全是京腔和东北话,感觉生硬,还不如全用普通话呢!再说,加个“额”也不是山西话啊,要说真正的祁县话,那更差得远。
廉振华也认同观众的感受,“连我们剧组的北京人都听得有些别扭”,但廉振华说,剧组还是从一个影视作品艺术性、完整性的角度,把“我”换成了“额”,因为只有这个“额”字最能代表西北地方特色。出演男主角母亲的演员王静则表示,如果不用一点方言和当地特色的东西,戏味就会少很多;
支持的观众则说,整个片子很不错,不必只盯着一个“额”字,又不是听不懂,听多了就习惯了。《武林外传》里的佟掌柜不也是一句一个“俺”吗?“怎么那么多人受得了‘俺’,就是受不了‘额’呢?偏见!”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个“额”是该剧的一个亮点,“这也是一种尝试吧。”
个题材的比较
《走西口》不如《闯关东》?
去年《闯关东》红遍全国,唤醒了很多人对那个时代的记忆,而《走西口》也是以山西人外迁的历史为大背景的,一直被认为是《闯关东》的姊妹篇,两者的比较也就不可避免。
有观众评论,《闯关东》跟《走西口》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并且两者是同一类型,看了一个就不想再看另一个。对此,导演李三林表示:“近来反映山西人的影视作品多以‘晋商文化’为切入点,拍出了《龙票》、《白银谷》、《乔家大院》等一批优秀作品,《走西口》则把晋商文化的背景扩展到了‘儒文化’的层面上。”
据悉,从2003年起,制片人廉振华就开始抓《走西口》这个题材了。他说:“闯关东、走西口,反映的都是老百姓在那个年月的生存状态,这样的年代戏做起来肯定好看。”为了创作出一部精品,他特意请来了辽宁大学历史系的愈智光教授写剧本。当时已经72岁的愈智光接到这个任务时很高兴,此前他创作的《努尔哈赤》、《忽必烈》、《大河颂》等作品都很成功。
在剧本创作阶段,廉振华和编剧一起针对故事中的每一个人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定位。田青这个挑大梁的人物以及其姐夫梁满囤的爱恨纠葛,始终贯穿整部电视剧,而最后,梁满囤还是因田青而死,让他有了一个良心的“回归”。一开始,制片方和作者都担心把“刘一刀”这个角色设计得太恶。后来,又请来曾获夏衍电影文学奖的青年女编剧廉越联合撰写。前前后后,反复打磨,历时四年,而拍摄只用了4个半月。
一个情节的雷同
《走西口》抄袭《活着》?
在《走西口》的前两集中,男一号田青的父亲田耀祖日日赌博,甚至连老婆也抵了一千两银子并最后输给了同县的夏三。祖祖辈辈千辛万苦建起来的田家大院在他手里败光,无奈之下,他才借了盘缠走西口。得知这个消息后,耀祖的母亲被活活气死,妻子淑贞在徐木匠的帮助下,带着儿女离开田家大院,去乡下的泥屋生活。而在由余华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活着》中,葛优饰演的少爷徐福贵嗜赌成性,巩俐饰演的妻子家珍屡劝无果,带着女儿离开了他。而当夜福贵也输光了全部家产,父亲被气死,福贵只得靠变卖母亲首饰租间破屋过活。
因此,有不少网友指出,《走西口》有抄袭《活着》之嫌,还有观众表示这样的开场太拖沓,“既缺乏《乔家大院》的气度,也没有《闯关东》的悬念,让人昏昏欲睡,有些失望。”
对此,制片人廉振华表示,因为《走西口》中人物众多,所以开篇用了平铺的方式来引出各个人物,自然会让观众感觉进入故事有些慢。而男主角杜淳说这种评价也在他意料之中,“这部剧一开篇不是特别‘抓人’,毕竟这段历史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是陌生的,剧情方面不得不先做一些铺垫,但马上我们的节奏就加快了,观众会越看越上瘾。”
仅仅是这样颇有争议的头几集,收视率也达到了6.1,远高于《闯关东》的平均收视5.02,让廉振华非常乐观,而《走西口》刚一开播,山西各地旅行社也纷纷推出“走西口专线”,期望再现一个“闯关东”的旅游热点。(综合《南方日报》、《新闻午报》等)
作为《闯关东》的姐妹篇,央视今年的开年大戏《走西口》在开播前三天突然挤掉了热门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出尽风头。《走西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播放会在春节前结束,但各家省级电视台早已争相高价购入该片的二轮播放权。借着去年《闯关东》闯出的好势头,今年的《走西口》也持续走高。
观众评论
·央视一台黄金档播出电视剧很严格。,我觉得这部剧确实不错,仁义礼智信的主题也很大,导演确实不太出名,但我觉得拍得不错,用了电影的一些表现手法。
·额真的受不了啊!看着那些演员正说着纯正的普通话,忽然冒出个“额”!额滴神啊,就像正走着路,忽然崴了脚一样难受。
·其实这个方言“额”我认为是该剧的一个亮点!为什么大家老是挑毛病呢?如果老是这样束缚某些人的手脚,那还怎么拍摄电视剧呢?
·主题真的非常好!可是导演和编剧不懂“走西口”,所以拍出来的东西应该叫《走西口演义》。
·我倒不期待杜淳、苗圃等青年演员的表演,而是看好一些实力演员,如吕中、侯天来、王静、储志博的表演都很不错,只是吕中只演了两集,太少了。
链接
明年《下南洋》?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是中国有名的3次人口大迁徙,在《闯关东》和《走西口》都先后成为央视一套开年大戏后,不少影视公司都将目光瞄准“下南洋”这个题材,去年11月已经有一部名为《下南洋》的电视剧先期开机,
廉振华透露,目前他正在筹备《下南洋》,背景定在清末民初,讲述广东一带客家人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奋斗血泪史,该剧有望再抢20lO年央视的开年大戏档,导演已经定为《戈壁母亲》的导演沈好放。
廉振华表示,出于海外市场的考虑,《下南洋》考虑邀请刘青云、赵雅芝等重量级演员。该剧还将远赴新加坡取景,在投资上应该会大大超过《走西口》和《闯关东》。
为什么《走西口》替代了“正道”,面对外界种种传言,制片人廉振华却怀着一颗平常心,他说:“我们没想过非得要做开年戏,但起码得做一部好戏,让观众看了不失望。”据悉,在经过央视评审团5天的评审之后,《走西口》获得了很高的分数,评审团给的意见是:“52集一集不能砍,还需加些镜头。”
什么样的戏能成为央视开年大戏?影视部主任汪国辉坦言,“广告商希望播出有分量的戏”。近十年来的开年大戏《水浒传》、《闯关东》、《乔家大院》、《汉武大帝》、《雍正王朝》等虽不是当年的央视收视率之冠,但无疑影响了接下来一年甚至几年的中国电视剧风向。去年《闯关东》开了个好头,《走西口》正是借助了这个好势头。
个发音的成败
“额”听多了就习惯了?
“在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的山西祁县,流传着一首充满着无助无奈、伤感伤怀的歌——走西口。在这令听者悲凉的词曲中,道出了许多辛酸凄楚的往事……”《走西口》第一集的片头交代了故事背景。这部电视剧以清末民初经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为背景,讲述了田青、梁满囤、王南瓜、豆花等人走西口的传奇经历。
开播之始,最具争议的是剧中“我”这个字的发音——额。有观众称这个发音太别扭,明明是山西的故事,单单用一个“额”,其余全是京腔和东北话,感觉生硬,还不如全用普通话呢!再说,加个“额”也不是山西话啊,要说真正的祁县话,那更差得远。
廉振华也认同观众的感受,“连我们剧组的北京人都听得有些别扭”,但廉振华说,剧组还是从一个影视作品艺术性、完整性的角度,把“我”换成了“额”,因为只有这个“额”字最能代表西北地方特色。出演男主角母亲的演员王静则表示,如果不用一点方言和当地特色的东西,戏味就会少很多;
支持的观众则说,整个片子很不错,不必只盯着一个“额”字,又不是听不懂,听多了就习惯了。《武林外传》里的佟掌柜不也是一句一个“俺”吗?“怎么那么多人受得了‘俺’,就是受不了‘额’呢?偏见!”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个“额”是该剧的一个亮点,“这也是一种尝试吧。”
个题材的比较
《走西口》不如《闯关东》?
去年《闯关东》红遍全国,唤醒了很多人对那个时代的记忆,而《走西口》也是以山西人外迁的历史为大背景的,一直被认为是《闯关东》的姊妹篇,两者的比较也就不可避免。
有观众评论,《闯关东》跟《走西口》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并且两者是同一类型,看了一个就不想再看另一个。对此,导演李三林表示:“近来反映山西人的影视作品多以‘晋商文化’为切入点,拍出了《龙票》、《白银谷》、《乔家大院》等一批优秀作品,《走西口》则把晋商文化的背景扩展到了‘儒文化’的层面上。”
据悉,从2003年起,制片人廉振华就开始抓《走西口》这个题材了。他说:“闯关东、走西口,反映的都是老百姓在那个年月的生存状态,这样的年代戏做起来肯定好看。”为了创作出一部精品,他特意请来了辽宁大学历史系的愈智光教授写剧本。当时已经72岁的愈智光接到这个任务时很高兴,此前他创作的《努尔哈赤》、《忽必烈》、《大河颂》等作品都很成功。
在剧本创作阶段,廉振华和编剧一起针对故事中的每一个人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定位。田青这个挑大梁的人物以及其姐夫梁满囤的爱恨纠葛,始终贯穿整部电视剧,而最后,梁满囤还是因田青而死,让他有了一个良心的“回归”。一开始,制片方和作者都担心把“刘一刀”这个角色设计得太恶。后来,又请来曾获夏衍电影文学奖的青年女编剧廉越联合撰写。前前后后,反复打磨,历时四年,而拍摄只用了4个半月。
一个情节的雷同
《走西口》抄袭《活着》?
在《走西口》的前两集中,男一号田青的父亲田耀祖日日赌博,甚至连老婆也抵了一千两银子并最后输给了同县的夏三。祖祖辈辈千辛万苦建起来的田家大院在他手里败光,无奈之下,他才借了盘缠走西口。得知这个消息后,耀祖的母亲被活活气死,妻子淑贞在徐木匠的帮助下,带着儿女离开田家大院,去乡下的泥屋生活。而在由余华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活着》中,葛优饰演的少爷徐福贵嗜赌成性,巩俐饰演的妻子家珍屡劝无果,带着女儿离开了他。而当夜福贵也输光了全部家产,父亲被气死,福贵只得靠变卖母亲首饰租间破屋过活。
因此,有不少网友指出,《走西口》有抄袭《活着》之嫌,还有观众表示这样的开场太拖沓,“既缺乏《乔家大院》的气度,也没有《闯关东》的悬念,让人昏昏欲睡,有些失望。”
对此,制片人廉振华表示,因为《走西口》中人物众多,所以开篇用了平铺的方式来引出各个人物,自然会让观众感觉进入故事有些慢。而男主角杜淳说这种评价也在他意料之中,“这部剧一开篇不是特别‘抓人’,毕竟这段历史对大部分观众来说是陌生的,剧情方面不得不先做一些铺垫,但马上我们的节奏就加快了,观众会越看越上瘾。”
仅仅是这样颇有争议的头几集,收视率也达到了6.1,远高于《闯关东》的平均收视5.02,让廉振华非常乐观,而《走西口》刚一开播,山西各地旅行社也纷纷推出“走西口专线”,期望再现一个“闯关东”的旅游热点。(综合《南方日报》、《新闻午报》等)
作为《闯关东》的姐妹篇,央视今年的开年大戏《走西口》在开播前三天突然挤掉了热门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出尽风头。《走西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播放会在春节前结束,但各家省级电视台早已争相高价购入该片的二轮播放权。借着去年《闯关东》闯出的好势头,今年的《走西口》也持续走高。
观众评论
·央视一台黄金档播出电视剧很严格。,我觉得这部剧确实不错,仁义礼智信的主题也很大,导演确实不太出名,但我觉得拍得不错,用了电影的一些表现手法。
·额真的受不了啊!看着那些演员正说着纯正的普通话,忽然冒出个“额”!额滴神啊,就像正走着路,忽然崴了脚一样难受。
·其实这个方言“额”我认为是该剧的一个亮点!为什么大家老是挑毛病呢?如果老是这样束缚某些人的手脚,那还怎么拍摄电视剧呢?
·主题真的非常好!可是导演和编剧不懂“走西口”,所以拍出来的东西应该叫《走西口演义》。
·我倒不期待杜淳、苗圃等青年演员的表演,而是看好一些实力演员,如吕中、侯天来、王静、储志博的表演都很不错,只是吕中只演了两集,太少了。
链接
明年《下南洋》?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是中国有名的3次人口大迁徙,在《闯关东》和《走西口》都先后成为央视一套开年大戏后,不少影视公司都将目光瞄准“下南洋”这个题材,去年11月已经有一部名为《下南洋》的电视剧先期开机,
廉振华透露,目前他正在筹备《下南洋》,背景定在清末民初,讲述广东一带客家人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奋斗血泪史,该剧有望再抢20lO年央视的开年大戏档,导演已经定为《戈壁母亲》的导演沈好放。
廉振华表示,出于海外市场的考虑,《下南洋》考虑邀请刘青云、赵雅芝等重量级演员。该剧还将远赴新加坡取景,在投资上应该会大大超过《走西口》和《闯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