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新生儿应用基于证据的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集束化策略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NICU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纳入的病例应用传统常规方法预防VAP,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纳入的病例应用基于证据的预防新生儿VAP集束化策略,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在插管前咽拭子或痰培养为阴性,插管48 h后至拔管48 h内咽拭子或痰培养或气管插管末端培养任一项致病菌阳性的比例,以阳性例数/1 000插管日表示;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呼吸道致病菌阳性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2016—2017年共纳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1 221例,对照组632例共插管798例次,观察组589例共插管720例次。观察组胎龄和出生体重小于对照组,超低出生体重儿、产前使用激素比例大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致病菌阳性112例次,总插管时间3 079 d,阳性率为36.4例/1 000插管日;观察组致病菌阳性72例次,总插管时间3 475 d,阳性率为20.7例/1 000插管日,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60,P=0.044)。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日龄、机械通气时间和应用集束化策略是呼吸道致病菌阳性的影响因素。
结论在NICU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新生儿采用基于证据的预防VAP集束化策略可以减少呼吸道致病菌入侵,今后的NICU护理工作中应越来越多地应用集束化策略对患儿进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