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雅集与文化认同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集,雅致生活的集合,涵盖了中国传统技艺,吟诵、吟唱,琴、筝、萧等乐器的演奏,书、画、花道、香道的展示等等。五花八门、不拘一格,但有一样不可或缺,那就是茶。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翼,茶对于国民的意义远远超脱一道饮品。平凡的茶事却能通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在茶的氛围和熏陶下,儒家的礼数、佛家的慈悲、道家的闲适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因茶而聚,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同——我们是喝茶的民族,茶赋予我们健康,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修养和境界。
  同一个时间,同饮一泡茶,《茶道》雜志从2010年开始举办全国茶友茗读会,已经成为天下茶人、广大读者每年开春的一次欢聚、一次期盼。2018年的茗读会升级为全球举办,在原有国内30个城市的基础上,联合了国外6个闽茶文化推广中心,用一盏茶联络起全球华人的味蕾和情感。同时今年的茶品经过严格的甄选,以当下最热门、稀缺的武夷正岩茶回馈天下茶友,在茶界引发巨大的共鸣。今年茗读会的规模、参加人数都创历史新高,好评如潮。茶香袅袅中,再度映衬了我们对于文化的高度认同,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叶一水,却牵系着我们的魂脉,滋润和铸就了中华儿女优雅温婉的性格。
其他文献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在它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对环境条件与物质的要求各不一样,表现出不同的生育特点。茶树的总生育周期,从卵细胞受精形成配偶子开始,一直到植株个体自然死亡为止。茶树的生命周期长达百年甚至千年。茶树的一生,可分为种子期、幼苗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衰老期六个时期生产上用无性繁殖产生的个体,在它个体发育中,没有种子期,自个体生根到新梢成熟为幼苗期,以后各期的生育特性及农技措施与种子繁
期刊
茶道源于生活这观念没有不对,不过前提是“茶道练习者”必须时时在生活里正式泡茶,正式地将泡茶、奉茶、茶汤等事物过程用精炼泡茶手段显示出来,而不是一如既往的吃喝玩乐嘴巴说说茶道就会从天上掉下来的。从一个只说他喜欢茶的人他要如何转换成泡茶者,再从泡茶者转换成泡茶师,再从泡茶师转换成茶道艺术家,其唯一的路途即要有足够多的茶道演示的练习。有些人说茶道就谈生活哲学、禅宗佛教、人生修炼、养生情操、净化心灵等课题
期刊
高颖,一位喜欢旗袍和岩茶的气质茶人,在事茶之前,她就像是武夷岩茶中的许多小品种茶,可谓是身在深山人不识,一旦与人结缘即透露出特有的那种香和韵。早在十多年前,岩茶市场还未红火时,高颖便与茶邂逅,与“岩茶”结下情缘,一个人一年内驱车3万多公里,几乎跑遍了福建所有茶山,十几年间,对岩茶更是有了深入地了解。在她看来, “不只是‘三坑两涧’可出佳品,但凡土壤矿物含量丰富,小气候适宜,皆可出好岩茶。”  武夷
期刊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现任: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学会,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华文学会茶艺顾问。著作:《茶铎八音一茶文化复兴之声》、《茶人的第三只眼》、《喝茶慢》、《约会中国茶A Passage To Chinese Tea》  大家天天在喝茶,但它未必是茶汤作品,很可能只是解渴饮品、
期刊
在古代的中国,不论在品饮还是美食上,都极为注重器物之美。北宋苏轼有云“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形容的便是茶在美器中的诗意呈现。因茶制宜,因艺制宜,已成为现代茶道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如今,时下的陶艺审美似乎还未深度影响大眾的日常生活,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代陶艺的消费。  在茶道中,所有的器物都是配角  陈良柏:对于传统陶艺,我认为我们要提供机会让年轻人
期刊
茶歌茶舞是茶乡人在长期从事茶叶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当地的茶乡风情,更是活色生香、充满温馨的集体记忆。  三月初三,在这日暖花开的暮春季节,正是畲族山村一年一度最为精彩的农历戊戌年“三月三”传统民俗节日。  这天,畲村春光明媚,满山青翠,人面桃花。寿宁县斜滩镇畲家聚居的山田村天丘岗,传来阵阵高亢瞭亮的茶歌此起彼落,盛装打扮的畲女三五成群露天边唱边舞,正在开采春茶的畲家
期刊
1月6日下午,2018年的第一个周六。北方的寒风萧瑟,南国的阴雨绵绵,都挡不住对一盏茶的向往,一年一度的《茶道》茗读会如约而至,全国30城茶友共进茶的饕餮盛宴。  往年茗读会会精心挑选福建各大茶类中的精品,岩茶、紅茶、铁观音、白茶、茉莉花茶等等,让全国茶友一次领略闽茶荟萃的无穷魅力。而今年的茶品集中到了武夷岩茶这当下最热门、价格相对也最高的茶上。其实,包括许多福建人在内,天下茶客对于武夷岩茶的“岩
期刊
朋友闽北寻茶归来,带回一些小白茶。从干茶的外形看,制作工艺很原生态,面目朴素,甚至让人有点瞧不上眼,明明就是树叶的样子,粗糙蓬松。直到把茶放进盖碗,注入热水,那天然的茶香,那最接近青草、鲜叶的清香,让人眼前一亮,—扫冷天的困倦,那份清甜爽醇,就再也割舍不下了!  邂逅深藏高山的野生菜茶  这小白茶是贡眉,产自闽北建阳县漳墩乡桔坑村南坑片。当清甜与爽滑的茶汤入喉,让人仿佛看见了一片茶叶本来的样子。在
期刊
在民间,人们常采集各式中草药,新鲜时喝不完,就借助阳光晾晒干燥,贮藏着以应不时之需。山林间各式各样的草本可用以治病养生,至今福建广东一带还有非常多的青草凉药,用以清热解毒,或煲汤养生。  简单的晾晒工艺就是白茶的工艺。白茶的晾晒也体现了最原始的茶的本质。这样的白茶是中国最早的一类茶了——采摘茶叶以中草药的方式晾晒,将茶拿来药用也是最古老的传统。从这个角度看,原始工艺的白茶,它的出現,或比起蒸青团饼
期刊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一一《授时通考·天时》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有:“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  花信自小寒开始,梅花为花信之首,且自古以来,“岁朝清供”里都少不了梅花的身姿。  梅花,俨然品行、时令的代表词。  福州城西南百里处,永泰葛岭有梅林百亩。自小寒时,漫山梅花层层叠叠地吐蕊怒放,香浸满了整座山谷。  今年冬天,小寒以后北方各地迎来了许多年不见的大雪,那个枯树寒鸦,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