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标准科学化建设与运作:内涵特征与实施路径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标准建设与运作科学化是产业人才开发的重要支点。科学化的职业标准体系建设与运作具有引领性、纽带性、体系性、跨界性等特征。完善立法,搭建机构,加强权威性、通用性、实用性、针对性、贯通性、更新优化快捷性建设,是我国职业标准建设与运作科学化的途径。
  关键词 职业标准;科学化;建设;运作;内涵;路径
  中图分类号 F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4-0051-04
  职业标准是以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教学与培训标准、职业认证标准等为主体内容的标准体系,肩负着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教育教学与培训、职业人才资格认证提供依据的重要使命。我国当前的职业标准建设与运作存在一些问题,已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研究我国职业标准建设与运作的科学化之路具有重大意义。
  一、职业标准科学化建设与运作的紧迫性
  (一)职业标准科学化建设与运作是产业人才开发的重要支点
  近年来,我国连续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文件。文件提出,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800万人,到2020年达到7500万人;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达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对职业标准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职业标准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是企业人力资源评价与开发、职业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的蓝图,是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引领力量。职业标准建设与运作的科学化程度决定着我国职业人才的质量,影响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及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支点。
  (二)发达国家职业标准建设与运作成为产业人才开发的引导性力量
  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一直很重视职业标准建设,并把职业标准建设看作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和引导力量。在发达国家,职业标准的建设理念、功能定位、内容体系、建设和运作模式都与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1]。
  1.面向产业现场,功能多元的建设理念
  一般来讲,发达国家的职业标准建设面向产业现场需要,集提供资格认定标准、服务企业用人考核与人力资源开发、引领职业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2]。如美国国家技能标准一般都依据产业现场工作需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职业群名称、定义、范围;第二层是职业群某类岗位人员的关键工作功能;第三层是关键行为、行为指标、技术知识、就业能力;第四层是执行某项关键行为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对履行相关行为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测量标准所作的具体规定等[3],既可以为国家资格鉴定所用,也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教育机构人才培养提供标准和依据。
  2.追求实用,层次清晰的内容框架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是国际职业标准建设的通用规则。为提高职业标准的企业和社会认可度,众多发达国家在职业标准建设中更加注重标准建设的实用性,以保证职业标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美国的职业技能标准中包含“基本的读、写和重要的批判思维能力,其可用于确定新员工的入职资格及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技能标准可广泛用于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为增强技能标准的操作性,建立一个相对简单的系统结构;技能标准是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的结果;任何一个或各种类型的教育或培训机构都可自主开发相关技能标准”等内容[4]。
  3.多方合作,机制保障的建设运作模式
  发达国家的职业标准一般由政府主导,行业、企业、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参与建设。如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一般由政府劳动部门或教育部门主导,联合行业咨询组织或行业技能委员会、企业代表、职业院校和其他相关团体或个人共同制定与更新职业标准。
  二、我国现有职业标准建设与运作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职业标准建设与运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果,如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标准分类大典》,出台了一系列行业标准,构建了包括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部分国家职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等相关法规文件。但从整体来看,仍没有形成集成化组织体系与运作系统,没有充分面向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职业门类结构、职业层级结构、职业内涵结构变化趋势,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一)没有形成动态集成化组织体系运作系统
  前期研究发现,职业标准建设是一个由“研发、运用、评价、更新”流程维度,“理念、方法、机制”动力维度,“职业类别、职业层级、职业内涵”结构维度等共同生成的动态集成化组织体系运作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通过动力维度与运作流程维度的支撑性嵌入,形成职业标准结构维度职业标准框架。但是,我国当前的职业标准建设还没有形成这样的动态集成化组织体系运作系统,导致职业标准建设过程中“研发、运用、评价、更新”与“理念、方法、机制”脱节,致使现有职业标准不能及时动态更新,不能满足产业、职业、专业等领域的针对性、实用性、规范性、前瞻性需求,导致职业人才取得等级证书后企业不认可、企业人力资源评价与开发随意,所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工作现场变化,不能与国际先进产业技术设备与管理接轨等问题。
  (二)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引起的职业门类变化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不断从第一、二产业中分离出来,并带来职业门类的深刻变化,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特征。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化,一些交叉性、复合型职业开始出现,一些传统职业开始消亡。据统计,截至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共产生131个新职业[5]。上述趋势必然要求我国职业分类标准作出调整。但是,由于我国职业分类没有形成研发、运用、评价、更新与理念、方法、机制的动态组织体系与运作系统,致使我国职业分类迟滞于产业变化而引起的职业门类变化需求。   (三)现有职业标准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引起的职业层级结构变化
  生产的系统化、集约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特征之一。具体表现为,在产业现场,生产的技巧性要求由专门化转向系统服务质量理念指引下的细节优化,服务的高技术化、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现场的这一变化必然要求以职业层级结构提高来适应。但是,我国现有职业标准体系中的职业层级结构划分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产业现场的这一变化趋势,很难满足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劳动者鉴定评价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
  (四)对产业转型升级下劳动者职业内涵结构变化关注不够
  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001年劳动和保障部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企业认为技术工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技能——智能混合型”[6]。但是,我国现行职业标准体系中对这一职业内涵结构变化趋势关注不够。如对职业劳动者的评价,鉴定仍然面向“学历、职称、资历、身份”,对职业劳动者的职业素养、职业经历、职业技术、职业业绩等方面的指标设定不能体现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职业内涵结构的变化特征。
  三、职业标准体系建设与运作科学化的特征
  为使职业标准体系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能够促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产业人才评价与资格鉴定有章可循且相互贯通,必须实现职业标准体系建设与运作的科学化。科学化的职业标准体系建设与运作具有引领性、纽带性、体系性、跨界性等特征。
  (一)引领性
  引领性是指职业标准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行业人才资格鉴定与评价、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引领性作用。
  (二)纽带性
  纽带性是指通过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与运作,能够促使政府、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在统一标准的指引下,协作配合,走出部门与科层藩篱,使企业行业部门更加关注职业人才培养,使职业人才的培养机构更加关注企业行业的用人需求,从而实现职业人才培养、使用与评价的一体化、系统化、可比性。
  (三)体系性
  体系性有三方面含义:一是职业标准的目标、功能与使命具有体系性。职业标准是由职业技能标准、职业人才培养标准、职业人才资格认证与评价标准等为主体内容所构成的内容体系,其目标、功能与使命关系着职业人才的培养、使用与评价等全过程。二是职业标准的建设与运作系统具有体系性。职业标准的建设与运作是一个由建设系统、执行系统、保障系统相互啮合的体系,从而保障职业标准能在职业人才开发、使用、评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职业标准的建设与运作过程具有体系性。职业标准的制定、应用、反馈、优化、修订等关键环节是一个相互衔接、彼此联系的体系,为保证职业标准建设与运作的开放性、动态性,其关键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四)跨界性
  跨界性也有三方面含义:一是组织跨界性,指职业标准的运作需要政府、行业、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共同参与;二是目标内容跨界性,指职业标准的内容要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要满足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需求,还要满足政府与行业的资格认定与评价需求;三是层级的跨界性,指职业标准的建设与运作要满足不同层级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用人标准,要满足不同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标准,还要满足不同层级政府职业人才资格认定与评价的标准。
  四、职业标准体系建设与运作的科学化之路
  (一)以完善立法为起点,搭建“政府主导、多方自愿参与、市场化运营、项目化运作”的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建设与运作机构
  尽快出台、修订职业技能标准建设与振兴法案、法律与法规,保障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建设的合法性与权威性,通过法制建设引导与敦促政府、企业、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到职业技能标准体系的建设中来。并以此为起点,搭建政府主导,企业、行业、教育培训机构、产业工人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参加的职业标准体系建设与运作机构,具体负责职业标准体系的制定、施行、修订、评价等系列化工作。
  (二)加强职业技能标准体系的权威性、通用性、实用性、针对性、贯通性、更新优化快捷性建设
  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地区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建设与运作方法、路径的科学化研究,结合我国的管理体制与国情,吸纳政府、行业企业协会、企业工会、企业专家、教育与培训机构专家、人力资源开发专家等多方权威人士,以现行国际职业标准分类系统为依据,以“兼顾多方需求,多方需求相贯通”为原则,加强职业技能标准体系的权威性、通用性、实用性、针对性、贯通性、更新优化快捷性建设。
  (三)及时捕捉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强职业标准体系的前瞻性建设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集成应用,提高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一些战略性、先导性、支柱性、新兴性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未来我国的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将大大提升。这将带来一次职业领域的深刻变革。职业标准体系建设必须积极面对这一时代背景,及时捕捉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强自身体系的前瞻性建设。因此,职业标准建设面向产业现场的人才培养、人才鉴定、人才评价、人才可持续发展需要,不但要体现实际职业的社会功能,还要积极吸收产业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最新要求,通过建立职业活动的元素化、结构化、等级化体系来反映产业转型升级现场对劳动者知识、技能、思维、素养等方面的新需求,从而满足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需要。
其他文献
针对该企业需要利用kaldo主工艺同时处理铜、铅阳极泥的需求,提出采用氯化浸出—浸出渣碱转化除氯+浸出液水解回收锑、铋的铅阳极泥预处理工艺,并对该工艺流程进行了工业化生
期刊
奥运会已经在北京圆满落幕,在电视中许多往日幕后记者,如今走上台前,引起了大家的注目。今天小平阿姨要讲的,就是一位体育记者的故事。《黑龙江日报》的体育记者梁学增老师做
<正>原发性痛经是妇女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是指妇女凡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痛及腰骶为主证,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经妇科检查,生
新型抗肿瘤药物高昂的治疗成本促使社会各界更加重视抗肿瘤方案的价值,ASCO、ESMO、ICER、NCCN和DrugAbacus先后制定了系统评估新药价值的体系,但各体系的价值组成模块及评估
<正>我们用《意拳保健气功》(1)带功带电点、推、针、导综合法治疗风湿类关节病2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50例中,男性108例
分析了有色金属冶炼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对多年来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技术手段进行梳理,为工程建设与设计提供借鉴。
我有一个同桌,大名张勇。他可是我们学校里赫赫有名的运动健将,在学校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但是,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丢三落四。有一次,张勇写了一篇《唐僧师徒新传》的
从新疆极端干燥环境土壤样品中筛选到具有高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MX)。运用PCR技术从该菌基因组中克隆得到β-甘露聚糖酶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上,在大
对狂犬病毒(rabiesvirus,RV)CVS株糖蛋白、核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与测序,推导出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后采用Gamier—Robson方法和Chou—Fasman方法预测了蛋白的二级结构,用Kyte—D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