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两种方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x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学生来说,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一方面要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另一方面还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勤练笔。除此之外,恐怕很难找到终南捷径。怎样才能让学生做到以上这些呢?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开展辩论。通过辩论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还能促使他们去积极查阅资料,灵活组织语言,培养阅读兴趣。如教学《羚羊木雕》,学生对“我”把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万芳与“我”的父母要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的做法认识不一,到底谁是谁非。有人认为礼物过于贵重,不应该送给同学中的好朋友,有人态度截然相反,认为不论礼物多么的贵重,父母都不应该叫孩子不讲信用,去要回已经送给朋友的礼物。出现这种情况,我不是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将双方组织起来,展开辩论,让他们各自陈说理由。有人说:做人要讲信用,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有同学针锋相对:俗话说“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我们怎能对父母的劝告置之不理呢?这堂课广泛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辩论过程中双方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使整个活动高潮迭起,不时引来阵阵喝彩。四十五分钟的一堂课,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掌声、欢呼声中度过,下课铃响,大家还余兴未尽,恋恋不舍呢!
  2、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教材中的有些篇目,如《晏子故事两篇》、《皇帝的新装》、《石壕吏》等,情节曲折,人物众多,个性鲜明,特别是人物对话较多。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改为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又做评论家。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
  3、开设文学欣赏课。没有一位文学家的成功不是得益于大量课外阅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光靠语文课本是绝对不够的,因为世界的多姿多彩,文学的百家争鸣,一本课本是不可能包容的。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海伦·凯勒的《假如再给我三天光明》,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钱钟书的《围城》,乃至于卞之琳的《断章》都成了初中学生的赏析对象。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去找水的能力。宋代理学家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还得自己去寻觅。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积累多了,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找水”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进而使阅读写作渐入佳境,最终达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
  二.运用“说、写、评、发”的作文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先给学生作文要求或写作情景,再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三分钟口头作文(说),接下来就一气呵成,形成文字(写),如我先拿出一支粉笔,把它折断,然后抛向空中,掉在地上,踩成粉末。接着就叫大家根据这一情景发挥想象,口头作一篇作文。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上台陈述自己的看法,有的想到了生命,有的想到了镇压,有的想到了奉献,有的甚至想到了地球的引力——连我自己都始料不及的内容。最后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想象,也可以糅合进其他人的联想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做完后全班交换评改(评),让他们对文章的错别字、病句、优美语句、篇章结构及主题思想等诸方面作总体评价。然后交回来,教师总览,再由几个同学对本次作文进行综合分析。同学们的批改各有特色,不少同学的评语几乎比作文原文的篇幅还要长,可称得上精美的赏析文章。通过互评互改,同学们对文章的分析评价能力得到了锻炼,特别能够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培养写作兴趣还有很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发表(发)。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中学生刊物,鼓励他们投稿,每次学生作文后,我都选出较优秀的文章及时推荐给校刊或参加各种征文活动、作文竞赛,当他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时,喜悦是无法言喻的,因为自己的作品能让那么多读者共同分享。不少同学的作品较初入中学以来有质的提高。总之,“说、写、评、发”作文模式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有同学在日记中写到:以前我最害怕写作文,老觉得无话可说,总喜欢背几篇作文书上的所谓“佳作”敷衍了事。现在我觉得写作是一种乐趣,心里总有许多话,如骨哽在喉,不吐不快,必须要把它表达出来,心情才舒畅。我想说:作文从此不再难!
  
  谢文溱,教师,现居江西赣州。
其他文献
那天晚上,有语文自习。  我去看自习。高考前的教室里静极了,悬在头顶的几条灯管,像没有吸饱水的水泥地,发出“咝咝”的声响。我蹑手蹑脚,从后门进入教室,同学们都埋着头,还没有人注意到我。  刚往前走了两步,班长贺琼看到了我,她惊了一下,猛地蹬了一下她前面女生梁夏的板凳。梁夏心领神会,迅捷地从一摞书的上面拽下一本语文书来,盖在了刚才看的东西上面。  贺琼的脸和梁夏的脸,都红得像天边的火烧云。  我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