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漫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不仅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逻辑思维和符号表达,也含有独特的道德意义和价值性。基于动漫在中学生中的巨大传播力,动漫课程铸魂育人功能不容小觑。美术教师要从教学观念转变、更新开始,充分挖掘动漫课程的思想资源,引导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筑牢三观教育的根基。
依托教学美术实验基地,莲花中学独立开展动漫课程设计,构建“一体两翼”目标体系,即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本位,育德与育能相结合,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动漫课堂中,使校本动漫课程真正回到服从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
在全球消费大潮下,动漫市场产品良莠不一、鱼龙混杂,商业运作的背后,一些作品充斥着格斗、暴力、色情等色彩。我国动漫市场长期被美国、日本等外来动漫占据,各国文化差异带来价值观的冲击,如美国迪士尼大片处处宣扬个人英雄主义,日本动漫带来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作风,这些动漫作品无一例外有着华美的外衣、梦幻的色彩、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有深切的感触和深入心灵的感动,从而深刻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审美倾向。动漫课程教育要正视这些挑战,重视课程德育功能建设,尤其是教学目标不能偏离育人方向。
1. 课程目标要体现德育属性
动漫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定位,突出德育功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动漫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并培养面向未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中学校园,动漫文化火爆,一些学生“漫迷”沉迷于涂鸦、模仿动漫形象以及Cosplay表演。在流行的动漫产品中,动漫偶像多展现个性叛逆、嬉皮散漫、平庸琐屑、回避现实、不合理解构秩序和权威等特征。学生长期浸染其中,必然影响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师要强化课程意识,结合学生身心成长的实际,加强课程整合,突出价值观和审美品位教育,集合美术、文学、历史、音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要素,开展多方位、多层次育人。
2. 确立审美价值观层次目标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研究表明,“13~20岁则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这时期的特点是相对主义,与道德发展的‘相对主义阶段’相一致”,青少年处于个体审美形成的阶段,审美观还不稳定,具有可塑性。(Gardner,1977)动漫课程要打破过于狭窄的传统课程定位,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形态的人,关心他们的个体精神成长,不仅教授动漫知识和技能,还要教授审美选择和审美判断力。
动漫课程不仅是“知识本位”,还要突出“能力本位”“素养本位”,在鉴赏、体验和创作动漫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动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提高动漫感知能力、表达技巧和创作能力,积极传递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德育价值追求。
1. 课程内容要注入文化灵魂
整合课程内容,首先要优化动漫课程功能,即关注让中学生“看到什么”和“讨论什么”等问题。目前,国内中学动漫课程还没有固定的教材,内容缺乏整体设计。
莲花中学高度重视动漫课程内容设计,在动漫素材中注入文化灵魂,深入挖掘动漫教学资源的德育价值。例如在《脸谱》主题动漫创作一课中,京剧脸谱的线条、色彩丰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内蕴的伦理、正义、同情等情感色彩。如包公的脸谱是黑色的,代表“刚直不阿”,包公是古代传统清官形象代表。同时引导学生参观校园京剧小组的脸谱道具,观看民间变脸艺术的纪录短片,积极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彰显民族文化思想底蕴
动漫课程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我国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延绵和历史演进中,众多故事流传,题材取之不尽。教师要引导学生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挖掘符合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动漫语言和创作素材,让中华文化成为学生创作的灵感源泉。
莲花中学的动漫课程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精华,设计“中国风”主题动漫系列课程,开展“徽章”“吉祥物”“传统节日”等主题创作教学活动,通过各板块组合教学,突出对学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如学生为中国美术教育数字美术教育实验基地设计吉祥物,教师引导学生查找历史资料,认识到“龙”是中华民族的神话图腾和文化象征,学生从中深入把握其内蕴的精神,创作出吉祥物“变色龙”,作品积极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动漫课堂的质量和水準。中学生对动漫文化的辨别力还不强,融会贯通领悟动漫文化特有的思想价值的能力有限。针对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要优化动漫教学途径与方法,从传统课堂教学的抽象概念讲授,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实践情境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感悟能力和甄别能力。
1. 激发学生学习自主化
中学生身心发育处于第二个高峰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漫教学必然经历视觉认知、视觉思考、视觉表达的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把知识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要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动漫课程的主角,参与确立主题、查找资料、构思构图、创作脚本、塑造形象、刻画细节、配音配文等环节,反复调整与改进,从中获取新体验、新知识、新能力。
莲花中学把动漫课堂作为学校教改的试点,引导学生观赏美国大片《花木兰》,并开展改编课,组织集体思维的碰撞和创作,透过该片人物形象和古代画风,看清故事内在精神实质为西方价值文化糟粕,既学习吸收其成熟的技法和叙述方式,又认识到中国花木兰所代表的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自主创作出爱国爱家、忠勇果敢的“新花木兰”形象。
2. 创设情境化教学条件
动漫课程要突出动漫本质的实践性,创设教学情境,因地制宜开发动漫教学德育资源,如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观察日常生活;走进艺术展馆,欣赏和领悟艺术构思;参观艺术工作坊,亲身体验艺术创作过程;走出社会,了解地域历史文化、人口状况、自然环境和发展成就等。
莲花中学在动漫课程中创设生活情境,积极寻找合适的本土特色动漫语言。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迎大运UU五色花”活动,学生以“欢乐的U”金点子创作为主题,走出校门,收集资料,绘制出《我们的深圳》长卷画、数字艺术造型、手工人偶、运动明星造型等动漫系列作品。这些动漫作品最终成为大运会的鲜亮的点缀,学生们获得了大运会相关活动的“优秀金点子”奖励。
责任编辑
依托教学美术实验基地,莲花中学独立开展动漫课程设计,构建“一体两翼”目标体系,即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本位,育德与育能相结合,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动漫课堂中,使校本动漫课程真正回到服从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
一、目标向度:从侧重技法的训练回归核心素养的涵养
在全球消费大潮下,动漫市场产品良莠不一、鱼龙混杂,商业运作的背后,一些作品充斥着格斗、暴力、色情等色彩。我国动漫市场长期被美国、日本等外来动漫占据,各国文化差异带来价值观的冲击,如美国迪士尼大片处处宣扬个人英雄主义,日本动漫带来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作风,这些动漫作品无一例外有着华美的外衣、梦幻的色彩、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有深切的感触和深入心灵的感动,从而深刻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审美倾向。动漫课程教育要正视这些挑战,重视课程德育功能建设,尤其是教学目标不能偏离育人方向。
1. 课程目标要体现德育属性
动漫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定位,突出德育功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动漫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并培养面向未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中学校园,动漫文化火爆,一些学生“漫迷”沉迷于涂鸦、模仿动漫形象以及Cosplay表演。在流行的动漫产品中,动漫偶像多展现个性叛逆、嬉皮散漫、平庸琐屑、回避现实、不合理解构秩序和权威等特征。学生长期浸染其中,必然影响其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师要强化课程意识,结合学生身心成长的实际,加强课程整合,突出价值观和审美品位教育,集合美术、文学、历史、音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要素,开展多方位、多层次育人。
2. 确立审美价值观层次目标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研究表明,“13~20岁则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这时期的特点是相对主义,与道德发展的‘相对主义阶段’相一致”,青少年处于个体审美形成的阶段,审美观还不稳定,具有可塑性。(Gardner,1977)动漫课程要打破过于狭窄的传统课程定位,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形态的人,关心他们的个体精神成长,不仅教授动漫知识和技能,还要教授审美选择和审美判断力。
二、内容向度:从忽视人文关怀回归德育价值追求
动漫课程不仅是“知识本位”,还要突出“能力本位”“素养本位”,在鉴赏、体验和创作动漫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动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提高动漫感知能力、表达技巧和创作能力,积极传递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德育价值追求。
1. 课程内容要注入文化灵魂
整合课程内容,首先要优化动漫课程功能,即关注让中学生“看到什么”和“讨论什么”等问题。目前,国内中学动漫课程还没有固定的教材,内容缺乏整体设计。
莲花中学高度重视动漫课程内容设计,在动漫素材中注入文化灵魂,深入挖掘动漫教学资源的德育价值。例如在《脸谱》主题动漫创作一课中,京剧脸谱的线条、色彩丰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内蕴的伦理、正义、同情等情感色彩。如包公的脸谱是黑色的,代表“刚直不阿”,包公是古代传统清官形象代表。同时引导学生参观校园京剧小组的脸谱道具,观看民间变脸艺术的纪录短片,积极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彰显民族文化思想底蕴
动漫课程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我国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延绵和历史演进中,众多故事流传,题材取之不尽。教师要引导学生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挖掘符合中华文化价值观的动漫语言和创作素材,让中华文化成为学生创作的灵感源泉。
莲花中学的动漫课程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精华,设计“中国风”主题动漫系列课程,开展“徽章”“吉祥物”“传统节日”等主题创作教学活动,通过各板块组合教学,突出对学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如学生为中国美术教育数字美术教育实验基地设计吉祥物,教师引导学生查找历史资料,认识到“龙”是中华民族的神话图腾和文化象征,学生从中深入把握其内蕴的精神,创作出吉祥物“变色龙”,作品积极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三、方法向度:从抽象概念教学回归实践情境教学
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动漫课堂的质量和水準。中学生对动漫文化的辨别力还不强,融会贯通领悟动漫文化特有的思想价值的能力有限。针对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要优化动漫教学途径与方法,从传统课堂教学的抽象概念讲授,转换为生动形象的实践情境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感悟能力和甄别能力。
1. 激发学生学习自主化
中学生身心发育处于第二个高峰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漫教学必然经历视觉认知、视觉思考、视觉表达的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把知识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要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动漫课程的主角,参与确立主题、查找资料、构思构图、创作脚本、塑造形象、刻画细节、配音配文等环节,反复调整与改进,从中获取新体验、新知识、新能力。
莲花中学把动漫课堂作为学校教改的试点,引导学生观赏美国大片《花木兰》,并开展改编课,组织集体思维的碰撞和创作,透过该片人物形象和古代画风,看清故事内在精神实质为西方价值文化糟粕,既学习吸收其成熟的技法和叙述方式,又认识到中国花木兰所代表的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价值,自主创作出爱国爱家、忠勇果敢的“新花木兰”形象。
2. 创设情境化教学条件
动漫课程要突出动漫本质的实践性,创设教学情境,因地制宜开发动漫教学德育资源,如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观察日常生活;走进艺术展馆,欣赏和领悟艺术构思;参观艺术工作坊,亲身体验艺术创作过程;走出社会,了解地域历史文化、人口状况、自然环境和发展成就等。
莲花中学在动漫课程中创设生活情境,积极寻找合适的本土特色动漫语言。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迎大运UU五色花”活动,学生以“欢乐的U”金点子创作为主题,走出校门,收集资料,绘制出《我们的深圳》长卷画、数字艺术造型、手工人偶、运动明星造型等动漫系列作品。这些动漫作品最终成为大运会的鲜亮的点缀,学生们获得了大运会相关活动的“优秀金点子”奖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