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越来越多的科普类电视节目出现在荧幕当中,这些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为观众们普及了许多科学知识。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加油,向未来》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这类节目中有非常丰富的中学物理教学资源。本文就以“杠杆”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如何有效地将电视节目中的教学资源引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加油,向未来》;中学物理教学;杠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6-0068-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利用与开发来自电视与电影、科技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农村等的物理资源,以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逐步建立将校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的有效机制。”现在,科普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节目《加油,向未来》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代表,它能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许多科学知识。相比较于常规的物理课堂教学来说,大多数学生对观看这类科普性节目会更有兴趣,将科普类电视节目中的教学资源引入到中学物理课堂中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1 节目简介
《加油,向未来》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科学实验类节目。节目在一些物理、化学、生物等室内外科学实验中加入益智题目,并将答题人分成两队进行答题比拼,随后答题人与主持人共同参与实验验证。作为国内首档科学实验类节目,《加油,向未来》将“专业性”的科学搬上了“娱乐化”的舞台,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出科学的“奇”“美”“趣”“用”。
2 “杠杆”教学设计
本文选取节目《加油,向未来》2017年7月16日这一期中有关杠杆知识的片段,将《加油,向未来》中的教学资源引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当中。
2.1 节目片段及教材介绍
在这期节目中,科学实验员根据杠杆的基本原理,用15根长度大小不一的木条和充当配重的小尼搭建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平衡系统。可以看到,节目中小尼在高空显得神情紧张,观众们也为他捏了一把汗。但实际上只要木板系统完全按照杠杆的平衡原理搭建,小尼就不会从高空坠落。另外,木板具有一定的宽度,这加大了科学实验员搭建过程中可容许的误差。教师可以截取这部分视频片段,将其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在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的第1节就讲到了杠杆这一种简单机械,教材从生活中的杠杆工具出发,引出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杠杆的分类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都将“杠杆”这部分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1课时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五要素,第2课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分类。本文所选取的视频片段主要可以引入到第2课时中的新课导入、复习巩固和课后活动这三个教学环节当中去。
2.2 教學过程
2.2.1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五要素,相信大家对杠杆这一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谁可以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来?
学生:剪刀!开瓶器!跷跷板!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在使用剪刀裁剪物体时,杠杆的五要素。
学生:剪刀中间那个固定的螺丝是支点,手对剪刀的力是动力,被剪物体对剪刀的力是阻力,支点到动力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是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师:非常好!生活中杠杆的应用无处不在,在一些表演或者节目中也经常会用到杠杆。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根据杠杆的原理搭建而成的平衡系统,如图1。
(教师播放节目中该部分最后呈现平衡系统的视频片段)
评述:视频片段中的震撼画面会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为之惊叹:这么多木条搭建成的系统居然可以在一个小小的支点上转动而不会倒塌,特别是节目主持人小尼在完全没有其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仅仅坐在了一块木条的顶端,节目组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把握。学生在惊叹之余也会对这其中的原因产生兴趣,教师便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点引入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部分内容。
2.2.2 复习巩固
在讲解完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节目中搭建这一平衡系统的整个过程以及最后系统呈现的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当杠杆的动力大小乘以动力臂长度等于阻力大小乘以阻力臂长度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不倾斜。那么大家想想,我们在本节课开始时所观看的节目中的平衡系统和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实验员就是利用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使系统平衡的。
教师:非常好!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平衡系统是怎样搭建的,同时请大家思考在这个系统中,哪些部分属于杠杆,该杠杆又是怎样平衡的?如图2。(播放视频片段)
评述:在学生学习完杠杆的平衡条件之后,教师再次给出在学生学习之前所感到惊叹的平衡系统,并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这时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前后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学习前觉得很惊讶的东西,学习后经自己的分析发现其实这其中的原理也不过如此,从而让学生更加愿意学习,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2.3 课后活动
在这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活动。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杠杆在什么条件下能够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刚刚也分析了视频中这个系统是怎样保持平衡的,那么大家能不能自己搭建出一个这样的系统呢?
学生:能/不能!
教师:有些同学说不能,那么老师想问问那些说不能的同学,你们觉得有什么困难呢?
学生:我觉得视频中这样的木条比较难得到,而且视频中的搭建过程还用到了叉车,我们恐怕难以做到。
教师:非常好!这位同学考虑得很仔细,材料的获得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个系统缩小一些来完成,搭建过程就不会那么费力了。那么,大家觉得可以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这些大而重的木条呢?
学生:用一些相对平直的小树枝。
学生:可以将白纸对折好几次,再用剪刀和胶布把它做成一些大小不一的条状纸块。
教师:大家的提议都很好,那么课下就请大家利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材料来搭建一个平衡系统,并把自己完成的小制作拍成照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的成果。
评述: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课堂上分析过的模型,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再次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内容,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相比于物理练习题,制作一个物理小模型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也给出了一些引导,使学生不会盲目按照视频中的模型去做,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 语
本文以节目《加油,向未来》中的一个片段为例,将其引入初中八年级物理“杠杆”这一部分教学当中,包括新课导入、复习巩固、课后活动三个教学环节。将科普类电视节目引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科普类节目教学资源的开发,也需要教师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多思考、多与教学相结合,从而为学生展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孙风波,吴伟.电视节目引入中学物理教学的探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4(8):10-12.
(栏目编辑 张正严)
关键词:《加油,向未来》;中学物理教学;杠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6-0068-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利用与开发来自电视与电影、科技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农村等的物理资源,以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逐步建立将校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的有效机制。”现在,科普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节目《加油,向未来》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代表,它能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许多科学知识。相比较于常规的物理课堂教学来说,大多数学生对观看这类科普性节目会更有兴趣,将科普类电视节目中的教学资源引入到中学物理课堂中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1 节目简介
《加油,向未来》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科学实验类节目。节目在一些物理、化学、生物等室内外科学实验中加入益智题目,并将答题人分成两队进行答题比拼,随后答题人与主持人共同参与实验验证。作为国内首档科学实验类节目,《加油,向未来》将“专业性”的科学搬上了“娱乐化”的舞台,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出科学的“奇”“美”“趣”“用”。
2 “杠杆”教学设计
本文选取节目《加油,向未来》2017年7月16日这一期中有关杠杆知识的片段,将《加油,向未来》中的教学资源引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当中。
2.1 节目片段及教材介绍
在这期节目中,科学实验员根据杠杆的基本原理,用15根长度大小不一的木条和充当配重的小尼搭建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平衡系统。可以看到,节目中小尼在高空显得神情紧张,观众们也为他捏了一把汗。但实际上只要木板系统完全按照杠杆的平衡原理搭建,小尼就不会从高空坠落。另外,木板具有一定的宽度,这加大了科学实验员搭建过程中可容许的误差。教师可以截取这部分视频片段,将其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在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的第1节就讲到了杠杆这一种简单机械,教材从生活中的杠杆工具出发,引出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杠杆的分类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都将“杠杆”这部分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1课时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五要素,第2课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分类。本文所选取的视频片段主要可以引入到第2课时中的新课导入、复习巩固和课后活动这三个教学环节当中去。
2.2 教學过程
2.2.1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五要素,相信大家对杠杆这一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那么谁可以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来?
学生:剪刀!开瓶器!跷跷板!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在使用剪刀裁剪物体时,杠杆的五要素。
学生:剪刀中间那个固定的螺丝是支点,手对剪刀的力是动力,被剪物体对剪刀的力是阻力,支点到动力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是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师:非常好!生活中杠杆的应用无处不在,在一些表演或者节目中也经常会用到杠杆。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根据杠杆的原理搭建而成的平衡系统,如图1。
(教师播放节目中该部分最后呈现平衡系统的视频片段)
评述:视频片段中的震撼画面会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为之惊叹:这么多木条搭建成的系统居然可以在一个小小的支点上转动而不会倒塌,特别是节目主持人小尼在完全没有其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仅仅坐在了一块木条的顶端,节目组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把握。学生在惊叹之余也会对这其中的原因产生兴趣,教师便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点引入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部分内容。
2.2.2 复习巩固
在讲解完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节目中搭建这一平衡系统的整个过程以及最后系统呈现的视频片段,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当杠杆的动力大小乘以动力臂长度等于阻力大小乘以阻力臂长度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不倾斜。那么大家想想,我们在本节课开始时所观看的节目中的平衡系统和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实验员就是利用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使系统平衡的。
教师:非常好!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平衡系统是怎样搭建的,同时请大家思考在这个系统中,哪些部分属于杠杆,该杠杆又是怎样平衡的?如图2。(播放视频片段)
评述:在学生学习完杠杆的平衡条件之后,教师再次给出在学生学习之前所感到惊叹的平衡系统,并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这时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前后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学习前觉得很惊讶的东西,学习后经自己的分析发现其实这其中的原理也不过如此,从而让学生更加愿意学习,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2.3 课后活动
在这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活动。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杠杆在什么条件下能够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刚刚也分析了视频中这个系统是怎样保持平衡的,那么大家能不能自己搭建出一个这样的系统呢?
学生:能/不能!
教师:有些同学说不能,那么老师想问问那些说不能的同学,你们觉得有什么困难呢?
学生:我觉得视频中这样的木条比较难得到,而且视频中的搭建过程还用到了叉车,我们恐怕难以做到。
教师:非常好!这位同学考虑得很仔细,材料的获得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个系统缩小一些来完成,搭建过程就不会那么费力了。那么,大家觉得可以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这些大而重的木条呢?
学生:用一些相对平直的小树枝。
学生:可以将白纸对折好几次,再用剪刀和胶布把它做成一些大小不一的条状纸块。
教师:大家的提议都很好,那么课下就请大家利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材料来搭建一个平衡系统,并把自己完成的小制作拍成照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的成果。
评述: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课堂上分析过的模型,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再次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内容,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相比于物理练习题,制作一个物理小模型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也给出了一些引导,使学生不会盲目按照视频中的模型去做,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 语
本文以节目《加油,向未来》中的一个片段为例,将其引入初中八年级物理“杠杆”这一部分教学当中,包括新课导入、复习巩固、课后活动三个教学环节。将科普类电视节目引入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科普类节目教学资源的开发,也需要教师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多思考、多与教学相结合,从而为学生展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孙风波,吴伟.电视节目引入中学物理教学的探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4(8):10-12.
(栏目编辑 张正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