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体育课程实验工作是在传承广东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广东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土法研制体育器材、中期的小学情景教学和高中选项教学实验、中后期的学校体育效益评估;90年代开始的初中体育考试、中后期的快乐教学及体育园地,都为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实验和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回顾广东省体育课程实验工作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完善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水平
(1)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实验工作一开始,我们就建立了我省体育教学交流和比赛制度,从2002年开始,每两年一次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比赛,到2010年已经举办了5届。到目前全省已有近两千名体育教师获奖,这些获奖的教师已经成为了各地体育教学的骨干,不少体育教师成长为学校的行政领导。我省参加了4届全国体育教学观摩活动,每届获奖人数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2)早在1986年,我省就建立了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制度,至2003年已经进行了8届。为了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我们从2005年开始,把论文报告会和全省中学生运动会的科学论文报告会合并在一起成为“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并把各地获奖论文记入各市运动会团体总分中。从1986年到2008年,共举行了十届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共收集论文近7千篇。广泛的动员和积极的参与促进了广东中小学体育科学研究的提高。2002年南京中运会论文团体总分第三名,2005年郑州中运会论文团体总分第二名,2009年长沙中运会论文团体总分第一名。
(3)随着课程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要保证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的内涵发展,要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2009年我们决定举办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专业技能大赛内容包括理论考试、体育教学设计(教案)评审、现场教学说课、队列,队形操练、中小学广播操比赛以及田径、球类、体操与武术等三大类运动的技能与技术展示。比赛内容基本包涵了新时期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这届比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根据这届比赛的情况,为了保证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又决定从2011年的省中运会开始,在中运会期间除了举行科学论文报告会外,增加举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比赛,并与科学论文报告会的成绩一起计入各市的团体总分中。
(4)全省各市县区每年均进行体育教学视导工作,这是教研室正常的业务工作。体育教研员根据课程标准和体育教学常规对辖区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进行指导。内容包括观摩体育教学、检查教学常规落实情况、教学计划与教案的执行情况、体育科组教研活动情况等等。视导工作对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5)从2002年起我们每年举行一次体育教学研讨会,一次体育教学专题或区域研讨会。根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的工作计划,省教研室每年举行一次体育教学研讨会,配合中心任务,讨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另外还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召开地域性的教学研讨会。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运作,保证了课程实验工作和教学改革的正常开展。
二、开足开齐体育课,探索特色教学
广东省学校体育改革不能离开本省的实际,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给课程实验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制定了分级推进的策略,省教育厅分别在2002年印发了《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体育教学指导意见》,经过8年的实验,根据全省课程改革实验情况,2010年又制定了《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提出珠江三角洲学校要率先全面完成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改革创新,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每校力争有自己特点的教学特色;普通中小学努力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体育教学,开齐体育课;山区、农村学校保证开足体育课。在制定《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要求》时,也提出了三个层次要求:一方面针对体育教师不足的现状,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我们提出了“因地制宜、因校设项”的思路。“因地制宜”是在小学水平1(1、2年级)的4节体育课中,采用2 1 1的(其中2节常规体育课、1节学校体育传统项目或体育特色教学课、1节形体课);3年级到9年级的3节体育课采用2 1模式(其中2节常规体育课、1节特色体育项目课),高中体育课的选项教学中,把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作为学生必修必选项目。要求所有学校保证原有的两节体育课,另外开设1节具有地方及学校特色的体育课,并动员有体育底蕴的教师兼任体育课,让艺术教师或有健美操基础的教师担任形体课,解决教师的不足。如南海实验高中附属小学请广州体育学院的学生担任学校的特色体育课,东莞市部分学校开设网球课,请东莞市盈鸿网球学校(民办专业培训学校)的教练到学校上课,南海九江中学分校请乡镇的醒狮、龙舟师傅为学生开设高中选项课。这些措施有效地弥补了体育教师的不足,又提升了学校特色体育教学的水平。
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结合校本课程及教研的开展,提出了一校一特色的思路,要求学校以根据地方传统和学校特点,以课程引领,带动校本教材建设和校本教学的开展。学校以特色体育项目作为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并在教学中完成,各学校在每周的体育课中安排一节课进行特色体育项目的教学,保证所有的学生均能接受体育特色项目的学习。以体育特色带动活动及其他方面工作,体育特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把特色项目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深入到师生的思想和行为。
深圳龙岗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他们把篮球作为学校特色,学校、年级、班都有自己的篮球队,通过体育教学使全体学生掌握了篮球技术技能,学校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学生开展篮球活动的兴趣,通过举行篮球知识竞赛,在宣传栏和广播中介绍国内外球星,还组织校队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了不少省内外比赛的好成绩。校内形成了师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校外有了一定的名气。
新世纪初,佛山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由于教学质量差、学生来源不稳定,已被教育部门内定为撤并对象,处于考察期间。学校领导根据这一实际,决定在学校中开展在西樵地区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武术及舞狮活动。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校组织了各种队伍参加镇、区的活动及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激发了师生们的教学和学习热情,学校在期末的知识检查中进入了镇的前三名,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加了,学校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们纷纷加入各种队伍的练习,原来准备转学的学生也回来了,到2008年民乐小学已成为南海区有名的素质教育好学校。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均对学校做了专题采访和报道。
三、课题引领,培养学科带头人
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课程实验初期,大部分教师思想不统一,一时间体育教学出现了混乱局面。为了使广大学校及教师尽快的进入到课程实验中。我们提出了以课题实验带动课改实验。2002年,我们承接了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构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国家、地方、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研究”并组成了以广东省教育厅、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教育学院,以及全省15个实验市的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干部、教研员、体育教师共43人的总课题组。确定了广州市育才中学等206所学校我实验学校。课题经过前后3年多的实验研究,在课题组全体人员和实验学校领导、老师的努力下,终于顺利的完成了研究工作体育课程实验工作。课题研究于2006年6月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主持的结题鉴定。通过课题研究出版了一批教师指导用书及论文。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和《小学体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成为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培训用书。课题组成员有44篇论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有27篇论文参加参加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暨全国第三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获一等奖3篇、二等奖13篇、三等奖11篇,占全省参加论文报告会36篇的75%。
实践证明,课题研究为我省中小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体育教师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体育课程的实验工作的开展。
四、集散结合,拓宽教师培训渠道
课程实验以来,我省各地均按照要求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除了正常的三级培训外,广东省从1996年开始,一直坚持省级中小学体育骨干的教师的培训工作,到2009年已举办了65期,为全省培训骨干体育教师近5000名。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水平,部分地区积极探索体育教师培训新路子。东莞市从2008年开始准备用三年时间对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所有教师均必须通过114个课时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围绕教师基本技能,旨在发展教师的五个能力(完成一节体育公开课、自编一套广播操或健美操、撰写一篇论文、掌握一套队列队形动作、编排一个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学习,所有参培教师均顺利完成学业,全员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回顾广东省体育课程实验工作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完善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水平
(1)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实验工作一开始,我们就建立了我省体育教学交流和比赛制度,从2002年开始,每两年一次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比赛,到2010年已经举办了5届。到目前全省已有近两千名体育教师获奖,这些获奖的教师已经成为了各地体育教学的骨干,不少体育教师成长为学校的行政领导。我省参加了4届全国体育教学观摩活动,每届获奖人数都在全国名列前茅。
(2)早在1986年,我省就建立了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制度,至2003年已经进行了8届。为了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我们从2005年开始,把论文报告会和全省中学生运动会的科学论文报告会合并在一起成为“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并把各地获奖论文记入各市运动会团体总分中。从1986年到2008年,共举行了十届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共收集论文近7千篇。广泛的动员和积极的参与促进了广东中小学体育科学研究的提高。2002年南京中运会论文团体总分第三名,2005年郑州中运会论文团体总分第二名,2009年长沙中运会论文团体总分第一名。
(3)随着课程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要保证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的内涵发展,要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2009年我们决定举办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专业技能大赛内容包括理论考试、体育教学设计(教案)评审、现场教学说课、队列,队形操练、中小学广播操比赛以及田径、球类、体操与武术等三大类运动的技能与技术展示。比赛内容基本包涵了新时期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这届比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根据这届比赛的情况,为了保证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又决定从2011年的省中运会开始,在中运会期间除了举行科学论文报告会外,增加举行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比赛,并与科学论文报告会的成绩一起计入各市的团体总分中。
(4)全省各市县区每年均进行体育教学视导工作,这是教研室正常的业务工作。体育教研员根据课程标准和体育教学常规对辖区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进行指导。内容包括观摩体育教学、检查教学常规落实情况、教学计划与教案的执行情况、体育科组教研活动情况等等。视导工作对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5)从2002年起我们每年举行一次体育教学研讨会,一次体育教学专题或区域研讨会。根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的工作计划,省教研室每年举行一次体育教学研讨会,配合中心任务,讨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另外还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召开地域性的教学研讨会。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运作,保证了课程实验工作和教学改革的正常开展。
二、开足开齐体育课,探索特色教学
广东省学校体育改革不能离开本省的实际,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给课程实验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制定了分级推进的策略,省教育厅分别在2002年印发了《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体育教学指导意见》,经过8年的实验,根据全省课程改革实验情况,2010年又制定了《广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意见》。提出珠江三角洲学校要率先全面完成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改革创新,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每校力争有自己特点的教学特色;普通中小学努力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体育教学,开齐体育课;山区、农村学校保证开足体育课。在制定《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要求》时,也提出了三个层次要求:一方面针对体育教师不足的现状,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我们提出了“因地制宜、因校设项”的思路。“因地制宜”是在小学水平1(1、2年级)的4节体育课中,采用2 1 1的(其中2节常规体育课、1节学校体育传统项目或体育特色教学课、1节形体课);3年级到9年级的3节体育课采用2 1模式(其中2节常规体育课、1节特色体育项目课),高中体育课的选项教学中,把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作为学生必修必选项目。要求所有学校保证原有的两节体育课,另外开设1节具有地方及学校特色的体育课,并动员有体育底蕴的教师兼任体育课,让艺术教师或有健美操基础的教师担任形体课,解决教师的不足。如南海实验高中附属小学请广州体育学院的学生担任学校的特色体育课,东莞市部分学校开设网球课,请东莞市盈鸿网球学校(民办专业培训学校)的教练到学校上课,南海九江中学分校请乡镇的醒狮、龙舟师傅为学生开设高中选项课。这些措施有效地弥补了体育教师的不足,又提升了学校特色体育教学的水平。
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结合校本课程及教研的开展,提出了一校一特色的思路,要求学校以根据地方传统和学校特点,以课程引领,带动校本教材建设和校本教学的开展。学校以特色体育项目作为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并在教学中完成,各学校在每周的体育课中安排一节课进行特色体育项目的教学,保证所有的学生均能接受体育特色项目的学习。以体育特色带动活动及其他方面工作,体育特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把特色项目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深入到师生的思想和行为。
深圳龙岗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他们把篮球作为学校特色,学校、年级、班都有自己的篮球队,通过体育教学使全体学生掌握了篮球技术技能,学校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学生开展篮球活动的兴趣,通过举行篮球知识竞赛,在宣传栏和广播中介绍国内外球星,还组织校队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了不少省内外比赛的好成绩。校内形成了师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校外有了一定的名气。
新世纪初,佛山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由于教学质量差、学生来源不稳定,已被教育部门内定为撤并对象,处于考察期间。学校领导根据这一实际,决定在学校中开展在西樵地区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武术及舞狮活动。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校组织了各种队伍参加镇、区的活动及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激发了师生们的教学和学习热情,学校在期末的知识检查中进入了镇的前三名,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加了,学校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们纷纷加入各种队伍的练习,原来准备转学的学生也回来了,到2008年民乐小学已成为南海区有名的素质教育好学校。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均对学校做了专题采访和报道。
三、课题引领,培养学科带头人
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课程实验初期,大部分教师思想不统一,一时间体育教学出现了混乱局面。为了使广大学校及教师尽快的进入到课程实验中。我们提出了以课题实验带动课改实验。2002年,我们承接了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构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国家、地方、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研究”并组成了以广东省教育厅、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教育学院,以及全省15个实验市的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干部、教研员、体育教师共43人的总课题组。确定了广州市育才中学等206所学校我实验学校。课题经过前后3年多的实验研究,在课题组全体人员和实验学校领导、老师的努力下,终于顺利的完成了研究工作体育课程实验工作。课题研究于2006年6月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主持的结题鉴定。通过课题研究出版了一批教师指导用书及论文。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和《小学体育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成为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培训用书。课题组成员有44篇论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有27篇论文参加参加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暨全国第三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获一等奖3篇、二等奖13篇、三等奖11篇,占全省参加论文报告会36篇的75%。
实践证明,课题研究为我省中小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体育教师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体育课程的实验工作的开展。
四、集散结合,拓宽教师培训渠道
课程实验以来,我省各地均按照要求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除了正常的三级培训外,广东省从1996年开始,一直坚持省级中小学体育骨干的教师的培训工作,到2009年已举办了65期,为全省培训骨干体育教师近5000名。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水平,部分地区积极探索体育教师培训新路子。东莞市从2008年开始准备用三年时间对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所有教师均必须通过114个课时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围绕教师基本技能,旨在发展教师的五个能力(完成一节体育公开课、自编一套广播操或健美操、撰写一篇论文、掌握一套队列队形动作、编排一个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学习,所有参培教师均顺利完成学业,全员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