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第一年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_shang_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场修行,这是我初为人师的故事。
  从做老师的第一天起,就有老教师谆谆教诲,这教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差,得下得了狠心,不凶不以平教室。也有先进来几年的小师傅们,开玩笑地说,教的是一群小恶魔。对付恶魔们只能以恶治恶,切不可心慈手软,要吼得了高分贝,拍得了铁桌子。
  从去年毕业到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跨过了从师的第一道坎。这一年里,我是一年级50个孩子的老师,还是一位教师的徒弟。
  我管她叫“菩萨师父”。因为佛语曰“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只要她的话,她手下的“魔门弟子”都会去听,不需要怒目圆瞪,不需要声嘶力竭。只是用她课上的眼波流转,课下的笑语盈盈,就使得恶魔们温顺懂礼了。虽然我是“菩萨”的徒弟,但我却一直用着金刚的办法,常常持杖而立,恨不得一棒一喝,逼迫他们立地成佛。不是不想慈眉善目,只是生怕一低头,就会被这群魔压得抬不起身。
  还记得一年级刚开学第一个月,我的嗓子都已经喊哑,可只要稍有懈怠就硝烟四起。到了我师父的班上,却始终觉得有一种安静的气场。就好像在这里只要不认真听,只要你讲话了,那就是十恶不赦。别说老师了,就连同学的目光都保管把你从上到下扫射成筛子。第一个月,我很好奇:“师父,你是怎么让他们都那么认真听课的?”师父说:“下节课,我教你。”铃声响了,我的班里吵吵闹闹的,师父走来听课,没有坐到后面,而是把我请到了后面。她站在我们班讲台前,静静地微笑看着孩子们,一字一顿地说:“我来看看,谁是最安静、最有教养的小朋友。”说完,她不再讲话,而是朝着最先坐正的两个孩子竖起了大拇指。几秒钟后,教室里安静了许多,她没有训斥还在讲话的几个孩子,而是又说了一句“接下来,我要表扬……”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教师语言的威力不在多,而在于掷地有声。
  又是一个月。“师父,你说说我有什么缺点还要改正的?”“你先把上课时,老是背在后面的手拿到前面来,别的再说。”
  “师父,为什么我的课上学生反应不热烈?”“你的课那么无聊,不怪他们。”
  又一天,我走进师父的班上,看到她手持一块橡皮,一路走下去,一边轻声提醒孩子把写钝的铅笔换掉,一面检查孩子的书写,把不工整的字一个个擦掉。回想到平时写字时,我总是在教室来回巡视,一边忙不迭用高分贝压制教室嗡嗡的声音,一边前后巡视兜圈,反复提醒要认真写。怪不得师父总那么轻松地批完,我却一直边批边抱怨着他们的字,批出一堆看不过去的,还得冲进教室压着孩子们继续返工。
  我第一次认识到方法的运用是比语言更重要的,要给孩子们具体的行为指导,而不是单单告诫他不能犯错。
  慢慢地,方法积累得多了,师父的做法也改变了课堂上的我。那个曾经持棍而立,随时准备大喝一声的金刚不见了,我变得不再和孩子们徒手角力,不再用声波当常规武器,也不再把拍桌子作为震慑。我的课上,学生们开始兴致盎然,不再神游太虚;我的课上,学生们开始积极答题,不再面面相觑;我的课上,孩子们越来越听我的话。
  一学年很快结束了,“师父,我这堂课上得还行吧?”“嗯,没给我丢脸。”
  这,便是我的修行第一年。但修行,对一个教师而言,是一辈子的事。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
其他文献
我曾经参加过一档电视节目的录制。在录制过程中,许多嘉宾都提到同一个例子,就是过去20年来,当选我国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者,除外籍院士外,全都是在我国读完高中甚至本科,才去国外留学的。为此,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我国的基础教育还是不错的。  这样的例子很有迷惑性,可是,这是一个毫无逻辑的论证。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选的就是本土科学家,哪怕中国科学研究水平整体不高,也能从矮子里拔出高个子,这并不能说明中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倾向与情绪态度,是一种动力,也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唤醒学生僵化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注重教学效果,逐步形成学习兴趣  学生的心理活动只有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他们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引导学生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