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进型
M15反坦克重型地雷
M15反坦克地雷是美军最早提供给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曾在朝鲜战争中使用,通常被称为“反坦克重型地雷”。该地雷外观为圆盘形,内装M120传爆药柱、M693引信及10kg CompositionB炸药,总质量约13.6kg。
在M15反坦克地雷上部的压盘上施加1333~1774N的力,会压下压盘。压盘下面是碟形弹簧,其下固定有撞针。当撞针被压到雷管中时,会引爆引信下的M120传爆药柱,然后引爆主装药。M15反坦克地雷的威力可炸飞坦克的履带,并炸穿坦克腹部,对其内部乘员进行杀伤。
该型地雷可感应到各个方向的压力进行起爆,在其侧面和底部均设有副引信孔,可装入副引信,以确保感应不同方向的压力而引爆地雷。
M19反坦克重型地雷
M19反坦克地雷是美军在二战后研制的新型地雷,其采用了当时先进的聚合物材料,除了紫铜雷管外壳、不锈钢撞针及弹簧外,其他均为非金属件,因此该雷是一款非金属反坦克地雷。
M19雷体质量约2.7kg,装填9.33kg的炸药,形状为边长33.02cm、高7.62cm的立方体,采用聚合物材质的M606引信。一旦在地雷上部施加1558~2225N的压力便会起爆。其侧面和底部也设有副引信孔,可感应各个方向的压力。
由于该地雷的引信采用聚合物材质,因此使用探测金属的扫雷器无法探测到,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M7反坦克轻型地雷
M7的结构与M19相似,形状也是立方体,雷体质量为2.27kg,装填1.63kg炸药,因而全雷质量较轻。地雷壳采用金属材质,使用较M606更为先进的M603引信。雷体侧面也设有副引信孔。在布设时需先清洁雷体和压盘之间的接触面,不能有一点沙粒和灰尘,否则有可能无法引爆。
M6A2反坦克重型地雷
M6A2是陆上自卫队引进以替代M15、M19、M7的反坦克重型地雷,其外形近似M15,上部是压盘,下部是质量约5kg的炸药,中心是起爆销和传爆药柱,总质量约9kg。
当坦克压上M6A2雷体时,压盘和起爆销同时被压下,触发引信,引信击发起爆筒,点燃雷管,引燃传爆药柱,使地雷起爆。
M6A2地雷具有防炮弹轰炸的功能。当两军对垒,用火炮轰击前沿阵地以扫除雷区时,被炸起的M6A2不会爆炸。只有当坦克压到地雷上,使压盘和起爆销同时被压下,才能引爆地雷。
M7A2反坦克轻型地雷
M7A2反坦克轻型地雷是M7的升级版,功能和构造也与M7比较接近。M7A2外观呈矩形,内装1.6kg炸药,总质量约2kg。引信和传爆药柱的型号与M6A2重型地雷的相同。当M7A2的压盘受到588~1078N的外部压力时,引信的压盘被压下,引信击发起爆筒,通过传爆药柱起爆地雷。该型地雷可2~5枚相连布设或叠放,主要用于对付轻型坦克和装甲车。
自主研发型
63式反坦克地雷
63式反坦克地雷是日本最早自主研制的反坦克地雷。1957年,防卫厅立项研制“强力地雷”,同年3~8月,由石川制作所进行研制,1958年在胜田设施学校的协助下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虽然该型地雷的威力足够大,但构造并不完善,因此石川制作所又继续进行改进,1963年最终研制定型,并分为63式反坦克地雷和63式反步兵地雷两种型号。
在该型地雷的设计阶段,研发人员就摒弃了传统的金属材料,采用非金属材料,以躲避地雷探测器的感应。
该地雷总质量约9.3kg,外形是圆柱体,内装约7kgTNT炸药,压盘上面设有起爆销,中心部分是起爆雷管,底部是主传爆药柱,副引信孔的底部装填副传爆药柱。当压盘受到1274~1862N的外部压力时,受压筒便被压下,触发引信,通过雷管和传爆药柱引燃TNT炸药,使地雷起爆。
无外壳反坦克地雷
1960年代,自卫队开始研发比威力更大的反坦克地雷,称为“无外壳反坦克地雷”。如其名称所示,该型地雷没有金属或非金属外壳,外观呈方形,以固体炸药为主体构造,其他重要部件包括压盘、起爆销、安全销、引信及传爆药柱。
1967年3月,装备开发试验队在富士演习场对该型地雷进行试验,并在试验中使用了退役的M4坦克实体。试验结果表明,坦克压上地雷后,地雷爆炸,将坦克的履带和车轮完全炸毁,并将炮塔震塌,显示了该型地雷的巨大威力。但是由于其构造设计并不完善,因此在试验后自卫队还是放弃了该型地雷,并未投入批量生产。
72式反坦克地雷
72式反坦克地雷是在无外壳反坦克地雷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来的,威力更加巨大,于1972年开始批量生产。
该型地雷的形状呈圆柱体,总质量约9kg,雷体是用玻璃纤维将质量约8kg的TNT炸药强化成形,无外壳。地雷上面中心部有主引信孔,底面有副引信孔,并都装填有传爆药柱,以多方位感知压力并实施起爆。
主引信由圆形手柄状压盘、撞针、起爆筒和传爆药柱组成的传爆部和铁制的安全支架构成。
与63式反坦克地雷相比,72式的内部结构更加整体化,威力更大,安装更加简便。首先将地雷放入挖好的坑内并固定好安全支架,揭掉主引信孔的防尘膜,将引信插入引信孔,顺时针拧90°,然后一只手扶住压盘,另一只手捏住安全支架,逆时针旋转将支架取下;最后在压盘上敷上5~8cm厚的土进行伪装。当地雷上部的压盘受到1274~1862N的外力时,撞针被压下,击发起爆筒,起爆筒点燃第1传爆药,经第2传爆药点燃主体炸药。
87式直升机布设型地雷
地雷在传统上都是人工布设以实现对坦克和步兵的杀伤,但在苏军入侵阿富汗战争中,由于当地地形多为山丘,苏军无法有效布雷,便使用直升机在空中空投布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受此影响,日本自卫队开始研制空中布设的地雷,研发出87式直升机布设型地雷,并分为反坦克地雷和反步兵地雷两种。
反坦克地雷外形为长方体,反步兵地雷为圆柱体。其地雷上安装有折叠的翼片,在直升机超低空飞行时向地面布撒,并在地表迅速形成雷区。87式地雷布撒装置装在直升机外部,该装置全长2610mm,宽470mm,高570mm,总质量约700kg。该装置包括2个容纳地雷撒布容器的台架、1台布撒控制装置及1台布撒器。装置的开发和生产由富士重工和石川制作所合作完成。
92式反坦克地雷
92式反坦克地雷是目前陆上自卫队装备的最新式反坦克地雷,1986年开始研发,1992年开始批量列装部队,目前由石川制作所进行量产。老式反坦克地雷主要依靠坦克的履带压上地雷起爆,但92式反坦克地雷则采用磁场和振动传感器相结合的起爆方式,以便穿透坦克底部装甲最薄弱部分。
92式反坦克地雷外观为圆饼形,高125mm、直径260mm,质量约8kg,由传感器、控制装置以及主炸药构成。地雷外表面上部设有把手、标识符号和电池盖。
地雷布设后,将保险销拔掉,竖起起爆控制杆,电子计时器开始工作,经过一定时间后解除安全模式,地雷进入待爆状态。
在此状态下,一旦坦克靠近地雷,地雷感应到坦克的震动或周围磁场变化,即将电子信号传送至引信,触发雷管,点燃炸药,炸穿坦克的底板和履带。
92式反坦克地雷在引信解除保险时具有“反扫雷”功能,即使引信电子计时器的电池被拆卸或雷体被取出而倾斜时,地雷也可自行起爆,这样可以应对敌方的扫雷行动。但在地雷处于待爆状态时经过一定时间后地雷便会失效,因此在待爆状态下放置多年之后地雷便失去威胁。
92式反坦克地雷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热性,适用于20~50℃的环境,且在不超过6m的水下具有防水性,因此可布设在海岸线上。
M15反坦克重型地雷
M15反坦克地雷是美军最早提供给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曾在朝鲜战争中使用,通常被称为“反坦克重型地雷”。该地雷外观为圆盘形,内装M120传爆药柱、M693引信及10kg CompositionB炸药,总质量约13.6kg。
在M15反坦克地雷上部的压盘上施加1333~1774N的力,会压下压盘。压盘下面是碟形弹簧,其下固定有撞针。当撞针被压到雷管中时,会引爆引信下的M120传爆药柱,然后引爆主装药。M15反坦克地雷的威力可炸飞坦克的履带,并炸穿坦克腹部,对其内部乘员进行杀伤。
该型地雷可感应到各个方向的压力进行起爆,在其侧面和底部均设有副引信孔,可装入副引信,以确保感应不同方向的压力而引爆地雷。
M19反坦克重型地雷
M19反坦克地雷是美军在二战后研制的新型地雷,其采用了当时先进的聚合物材料,除了紫铜雷管外壳、不锈钢撞针及弹簧外,其他均为非金属件,因此该雷是一款非金属反坦克地雷。
M19雷体质量约2.7kg,装填9.33kg的炸药,形状为边长33.02cm、高7.62cm的立方体,采用聚合物材质的M606引信。一旦在地雷上部施加1558~2225N的压力便会起爆。其侧面和底部也设有副引信孔,可感应各个方向的压力。
由于该地雷的引信采用聚合物材质,因此使用探测金属的扫雷器无法探测到,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M7反坦克轻型地雷
M7的结构与M19相似,形状也是立方体,雷体质量为2.27kg,装填1.63kg炸药,因而全雷质量较轻。地雷壳采用金属材质,使用较M606更为先进的M603引信。雷体侧面也设有副引信孔。在布设时需先清洁雷体和压盘之间的接触面,不能有一点沙粒和灰尘,否则有可能无法引爆。
M6A2反坦克重型地雷
M6A2是陆上自卫队引进以替代M15、M19、M7的反坦克重型地雷,其外形近似M15,上部是压盘,下部是质量约5kg的炸药,中心是起爆销和传爆药柱,总质量约9kg。
当坦克压上M6A2雷体时,压盘和起爆销同时被压下,触发引信,引信击发起爆筒,点燃雷管,引燃传爆药柱,使地雷起爆。
M6A2地雷具有防炮弹轰炸的功能。当两军对垒,用火炮轰击前沿阵地以扫除雷区时,被炸起的M6A2不会爆炸。只有当坦克压到地雷上,使压盘和起爆销同时被压下,才能引爆地雷。
M7A2反坦克轻型地雷
M7A2反坦克轻型地雷是M7的升级版,功能和构造也与M7比较接近。M7A2外观呈矩形,内装1.6kg炸药,总质量约2kg。引信和传爆药柱的型号与M6A2重型地雷的相同。当M7A2的压盘受到588~1078N的外部压力时,引信的压盘被压下,引信击发起爆筒,通过传爆药柱起爆地雷。该型地雷可2~5枚相连布设或叠放,主要用于对付轻型坦克和装甲车。
自主研发型
63式反坦克地雷
63式反坦克地雷是日本最早自主研制的反坦克地雷。1957年,防卫厅立项研制“强力地雷”,同年3~8月,由石川制作所进行研制,1958年在胜田设施学校的协助下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虽然该型地雷的威力足够大,但构造并不完善,因此石川制作所又继续进行改进,1963年最终研制定型,并分为63式反坦克地雷和63式反步兵地雷两种型号。
在该型地雷的设计阶段,研发人员就摒弃了传统的金属材料,采用非金属材料,以躲避地雷探测器的感应。
该地雷总质量约9.3kg,外形是圆柱体,内装约7kgTNT炸药,压盘上面设有起爆销,中心部分是起爆雷管,底部是主传爆药柱,副引信孔的底部装填副传爆药柱。当压盘受到1274~1862N的外部压力时,受压筒便被压下,触发引信,通过雷管和传爆药柱引燃TNT炸药,使地雷起爆。
无外壳反坦克地雷
1960年代,自卫队开始研发比威力更大的反坦克地雷,称为“无外壳反坦克地雷”。如其名称所示,该型地雷没有金属或非金属外壳,外观呈方形,以固体炸药为主体构造,其他重要部件包括压盘、起爆销、安全销、引信及传爆药柱。
1967年3月,装备开发试验队在富士演习场对该型地雷进行试验,并在试验中使用了退役的M4坦克实体。试验结果表明,坦克压上地雷后,地雷爆炸,将坦克的履带和车轮完全炸毁,并将炮塔震塌,显示了该型地雷的巨大威力。但是由于其构造设计并不完善,因此在试验后自卫队还是放弃了该型地雷,并未投入批量生产。
72式反坦克地雷
72式反坦克地雷是在无外壳反坦克地雷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来的,威力更加巨大,于1972年开始批量生产。
该型地雷的形状呈圆柱体,总质量约9kg,雷体是用玻璃纤维将质量约8kg的TNT炸药强化成形,无外壳。地雷上面中心部有主引信孔,底面有副引信孔,并都装填有传爆药柱,以多方位感知压力并实施起爆。
主引信由圆形手柄状压盘、撞针、起爆筒和传爆药柱组成的传爆部和铁制的安全支架构成。
与63式反坦克地雷相比,72式的内部结构更加整体化,威力更大,安装更加简便。首先将地雷放入挖好的坑内并固定好安全支架,揭掉主引信孔的防尘膜,将引信插入引信孔,顺时针拧90°,然后一只手扶住压盘,另一只手捏住安全支架,逆时针旋转将支架取下;最后在压盘上敷上5~8cm厚的土进行伪装。当地雷上部的压盘受到1274~1862N的外力时,撞针被压下,击发起爆筒,起爆筒点燃第1传爆药,经第2传爆药点燃主体炸药。
87式直升机布设型地雷
地雷在传统上都是人工布设以实现对坦克和步兵的杀伤,但在苏军入侵阿富汗战争中,由于当地地形多为山丘,苏军无法有效布雷,便使用直升机在空中空投布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受此影响,日本自卫队开始研制空中布设的地雷,研发出87式直升机布设型地雷,并分为反坦克地雷和反步兵地雷两种。
反坦克地雷外形为长方体,反步兵地雷为圆柱体。其地雷上安装有折叠的翼片,在直升机超低空飞行时向地面布撒,并在地表迅速形成雷区。87式地雷布撒装置装在直升机外部,该装置全长2610mm,宽470mm,高570mm,总质量约700kg。该装置包括2个容纳地雷撒布容器的台架、1台布撒控制装置及1台布撒器。装置的开发和生产由富士重工和石川制作所合作完成。
92式反坦克地雷
92式反坦克地雷是目前陆上自卫队装备的最新式反坦克地雷,1986年开始研发,1992年开始批量列装部队,目前由石川制作所进行量产。老式反坦克地雷主要依靠坦克的履带压上地雷起爆,但92式反坦克地雷则采用磁场和振动传感器相结合的起爆方式,以便穿透坦克底部装甲最薄弱部分。
92式反坦克地雷外观为圆饼形,高125mm、直径260mm,质量约8kg,由传感器、控制装置以及主炸药构成。地雷外表面上部设有把手、标识符号和电池盖。
地雷布设后,将保险销拔掉,竖起起爆控制杆,电子计时器开始工作,经过一定时间后解除安全模式,地雷进入待爆状态。
在此状态下,一旦坦克靠近地雷,地雷感应到坦克的震动或周围磁场变化,即将电子信号传送至引信,触发雷管,点燃炸药,炸穿坦克的底板和履带。
92式反坦克地雷在引信解除保险时具有“反扫雷”功能,即使引信电子计时器的电池被拆卸或雷体被取出而倾斜时,地雷也可自行起爆,这样可以应对敌方的扫雷行动。但在地雷处于待爆状态时经过一定时间后地雷便会失效,因此在待爆状态下放置多年之后地雷便失去威胁。
92式反坦克地雷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热性,适用于20~50℃的环境,且在不超过6m的水下具有防水性,因此可布设在海岸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