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打在刘海东沟壑纵横的脸上。
这个干瘦驼背、头发花白的老农民,在冬日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老迈沧桑——脚穿黑色胶鞋,裤脚扎在脚踝上,从鞋子到裤管,泥点斑驳,粗糙的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报纸。
“为了拿回这笔血汗钱,我掉了几层皮。”刘海东嘴角抽搐着,用一双浑浊的老眼盯着律师孙远强说,“从报纸上看到这条新闻,我就来了。”
刘海东是巴南区的一名农民,三年前到腾州市一家砖厂打工。原本希望利用微薄收入养家糊口,谁知起早贪黑,换来的却是老板越欠越多的工资数目。走投无路之下,刘海东想到了维权。但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时,他才发现那家砖厂没有办理工商登记,根本无法进行劳动仲裁。刘海东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打官司上,跑了好几家律师事务所,都被拒之门外。激愤之下,他喝农药自杀,还好被别人抢救过来。
刘海东所说的新闻,就刊登在他手中的报纸上,题目是《国内首个非官方法律救助机构在渝诞生》。
报纸报道的这个法律救助机构,就是由重庆捷讯律师事务所创办的“重庆法律救助网”。网站开通后的第三天,便迎来了第一个求救者刘海东。“老刘,你放心。”孙远强拍拍刘海东的肩,一字一顿说,“你这事,我应下了!”
就在这时,一个名叫张琴的妇女正在门外“嘤嘤”哭泣,等着孙远强的“召见”。她在一家网吧打工,每月有500块钱的收入,可前几天无端被老板辞退了,还有一个月工资没领到。
刘海东一出门,张琴就推门而入,首先跃入她眼帘的是一块匾。匾上四个大字分外醒目:“行义达道。”
“行义达道”,正是“重庆法律救助网”创办人孙远强的座右铭。
谈起“重庆法律救助网”的诞生,捷讯律师事务所主任孙远强说,他忘不了小兰那双凄苦无助的眼睛。
去年3月,小兰受广告蛊惑,到一家整形医院咨询。“最好丰颞,这样就成了瓜子脸。”在工作人员的蛊惑下,小兰选择了“打一针就行”的“无痛丰颞术”。
手术后第一天,小兰开始呕吐;第二天,双耳胀痛;第三天,头部剧痛欲裂。小兰辗转于国内多家大医院,都没能治愈这次丰颞手术所造成的恶果。
“当小兰找到我时,面容已经惨不忍睹了。之前,她曾寻求过法律援助机构的帮助,却被告知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的,不在援助之列。”孙远强说,“每月800元的工资只够她生活,哪有钱打官司!”
小兰这样的情况,孙远强已遇到多次,“目前市民申请法律援助,必须是经济困难的。但对于‘经济困难’,全国没有一个统一标准,通行的做法是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限。”孙远强说,这个标准,只可能给一些赤贫阶层提供援助,而将大量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但又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低收入阶层拒之于门外。
孙远强的说法,在市法律援助中心得到了印证。该中心曾算过这么一笔账:全市有贫困人口200余万,外出务工农民600多万,残疾人和孤寡老人200多万,按1%的诉讼率测算,仅这部分人群,每年全市就有10来万件诉讼需要法律援助。按《律师法》规定,每个律师一年要办一至二件援助案件,全市3000余名律师,即便每人每年都办两件援助案件,也不过6000多件。这与群众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
同时,根据相关规定,城镇居民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一般情况下无法享受法律援助服务。但月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群众,他们就打得起官司吗?
打一场官司最低成本是多少?重庆律师服务的收费标准是:代理刑事案件(审判阶段),5000—30000元/件;代理民事、仲裁案件(不涉及财产关系的),2000—6000元/件;代理申诉类案件,3000—5000元/件。“也就是說,打一场官司,最少也要花费2000元左右。这就导致了大量低收入阶层,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因为‘拿起法律武器’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孙远强说。
“当小兰用一种近乎绝望的眼神望着我时,作为一名律师,谁要在这时还感觉不到什么叫责任,那他一定不称职!”孙远强眼里燃起了火苗,“小兰的眼神让我下决心为弱势群体开辟一条新的维权救济渠道。”于是,“重庆法律救助网”便应运而生。
法律救助是一种介于免费援助与按标的收费之间的服务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少收费。“法律救助的本质在于帮助那些最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但是我不能以一种免费的方式来普度众生。”孙远强说,作为企业性质的律师事务所,毕竟不是慈善机构。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连办案成本都需要自掏腰包,所以大多数律师都不愿代理。”律师赵跃用一本账佐证了孙远强的说法,“对于刑事案件,按看守所规定,必须两名律师才能会见当事人,我进行法律援助时,还得找一名律师一块去,这个律师通常需要200元报酬,加上往返的交通费、误餐费和去法院的交通费、案卷复印费等,在没有任何取证的情况下,费用就超过了500元,而政府补偿金才500元。”
“既要让低收入群众享受到法律援助,又不能让代理律师亏本,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种介于公益与按标的收费之间的服务模式。”孙远强说,“重庆法律救助网”的救助模式就是倡导部分收费,比如只收交通费、复印费等一些基本费用。总的来说,民事案件收费不超过2000元,刑事案件收费不超过3000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伸救助层面,让法律惠及所有弱势群体。
“重庆法律救助网”开通后,捷讯律师事务所平均每天要接到300个左右群众的求助信息。目前,捷讯律师事务所的27名律师,都当上了“重庆法律救助网”的版主,一有空就驻守在自己的版块上,为来访者释疑解惑。如果咨询求助者有意向打官司,就可以登门申请法律救助,就像刘海东和张琴那样。刘海东的案子,如果按标的收费,本应在5000元以上,结果孙远强只收了他500元;张琴的案子,如果按标的收费,本应在2000元以上,结果孙元强只收了她250元。对这两件案子,捷讯律师事务所已派出专职律师,进行调查取证。
“重庆法律救助网”开通后,面对一张张求助的面孔,孙远强焕发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我们所的27名律师已经忙不过来了,我希望有更多的律师加入进来,为构建和谐重庆尽一份绵薄之力。”孙远强说, 社会公正就像空气一样,每个人都需要,在正常情况下你感觉不到,但下了矿井,空气稀薄了,人就会感到烦躁……法律救助做好了,和谐社会就多了一道安全阀。孙远强的笑,在冬日的阳光下,让人觉得特别温暖。
这个干瘦驼背、头发花白的老农民,在冬日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老迈沧桑——脚穿黑色胶鞋,裤脚扎在脚踝上,从鞋子到裤管,泥点斑驳,粗糙的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报纸。
“为了拿回这笔血汗钱,我掉了几层皮。”刘海东嘴角抽搐着,用一双浑浊的老眼盯着律师孙远强说,“从报纸上看到这条新闻,我就来了。”
刘海东是巴南区的一名农民,三年前到腾州市一家砖厂打工。原本希望利用微薄收入养家糊口,谁知起早贪黑,换来的却是老板越欠越多的工资数目。走投无路之下,刘海东想到了维权。但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时,他才发现那家砖厂没有办理工商登记,根本无法进行劳动仲裁。刘海东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打官司上,跑了好几家律师事务所,都被拒之门外。激愤之下,他喝农药自杀,还好被别人抢救过来。
刘海东所说的新闻,就刊登在他手中的报纸上,题目是《国内首个非官方法律救助机构在渝诞生》。
报纸报道的这个法律救助机构,就是由重庆捷讯律师事务所创办的“重庆法律救助网”。网站开通后的第三天,便迎来了第一个求救者刘海东。“老刘,你放心。”孙远强拍拍刘海东的肩,一字一顿说,“你这事,我应下了!”
就在这时,一个名叫张琴的妇女正在门外“嘤嘤”哭泣,等着孙远强的“召见”。她在一家网吧打工,每月有500块钱的收入,可前几天无端被老板辞退了,还有一个月工资没领到。
刘海东一出门,张琴就推门而入,首先跃入她眼帘的是一块匾。匾上四个大字分外醒目:“行义达道。”
“行义达道”,正是“重庆法律救助网”创办人孙远强的座右铭。
谈起“重庆法律救助网”的诞生,捷讯律师事务所主任孙远强说,他忘不了小兰那双凄苦无助的眼睛。
去年3月,小兰受广告蛊惑,到一家整形医院咨询。“最好丰颞,这样就成了瓜子脸。”在工作人员的蛊惑下,小兰选择了“打一针就行”的“无痛丰颞术”。
手术后第一天,小兰开始呕吐;第二天,双耳胀痛;第三天,头部剧痛欲裂。小兰辗转于国内多家大医院,都没能治愈这次丰颞手术所造成的恶果。
“当小兰找到我时,面容已经惨不忍睹了。之前,她曾寻求过法律援助机构的帮助,却被告知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的,不在援助之列。”孙远强说,“每月800元的工资只够她生活,哪有钱打官司!”
小兰这样的情况,孙远强已遇到多次,“目前市民申请法律援助,必须是经济困难的。但对于‘经济困难’,全国没有一个统一标准,通行的做法是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限。”孙远强说,这个标准,只可能给一些赤贫阶层提供援助,而将大量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但又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低收入阶层拒之于门外。
孙远强的说法,在市法律援助中心得到了印证。该中心曾算过这么一笔账:全市有贫困人口200余万,外出务工农民600多万,残疾人和孤寡老人200多万,按1%的诉讼率测算,仅这部分人群,每年全市就有10来万件诉讼需要法律援助。按《律师法》规定,每个律师一年要办一至二件援助案件,全市3000余名律师,即便每人每年都办两件援助案件,也不过6000多件。这与群众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
同时,根据相关规定,城镇居民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一般情况下无法享受法律援助服务。但月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群众,他们就打得起官司吗?
打一场官司最低成本是多少?重庆律师服务的收费标准是:代理刑事案件(审判阶段),5000—30000元/件;代理民事、仲裁案件(不涉及财产关系的),2000—6000元/件;代理申诉类案件,3000—5000元/件。“也就是說,打一场官司,最少也要花费2000元左右。这就导致了大量低收入阶层,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因为‘拿起法律武器’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孙远强说。
“当小兰用一种近乎绝望的眼神望着我时,作为一名律师,谁要在这时还感觉不到什么叫责任,那他一定不称职!”孙远强眼里燃起了火苗,“小兰的眼神让我下决心为弱势群体开辟一条新的维权救济渠道。”于是,“重庆法律救助网”便应运而生。
法律救助是一种介于免费援助与按标的收费之间的服务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少收费。“法律救助的本质在于帮助那些最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但是我不能以一种免费的方式来普度众生。”孙远强说,作为企业性质的律师事务所,毕竟不是慈善机构。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连办案成本都需要自掏腰包,所以大多数律师都不愿代理。”律师赵跃用一本账佐证了孙远强的说法,“对于刑事案件,按看守所规定,必须两名律师才能会见当事人,我进行法律援助时,还得找一名律师一块去,这个律师通常需要200元报酬,加上往返的交通费、误餐费和去法院的交通费、案卷复印费等,在没有任何取证的情况下,费用就超过了500元,而政府补偿金才500元。”
“既要让低收入群众享受到法律援助,又不能让代理律师亏本,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种介于公益与按标的收费之间的服务模式。”孙远强说,“重庆法律救助网”的救助模式就是倡导部分收费,比如只收交通费、复印费等一些基本费用。总的来说,民事案件收费不超过2000元,刑事案件收费不超过3000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延伸救助层面,让法律惠及所有弱势群体。
“重庆法律救助网”开通后,捷讯律师事务所平均每天要接到300个左右群众的求助信息。目前,捷讯律师事务所的27名律师,都当上了“重庆法律救助网”的版主,一有空就驻守在自己的版块上,为来访者释疑解惑。如果咨询求助者有意向打官司,就可以登门申请法律救助,就像刘海东和张琴那样。刘海东的案子,如果按标的收费,本应在5000元以上,结果孙远强只收了他500元;张琴的案子,如果按标的收费,本应在2000元以上,结果孙元强只收了她250元。对这两件案子,捷讯律师事务所已派出专职律师,进行调查取证。
“重庆法律救助网”开通后,面对一张张求助的面孔,孙远强焕发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我们所的27名律师已经忙不过来了,我希望有更多的律师加入进来,为构建和谐重庆尽一份绵薄之力。”孙远强说, 社会公正就像空气一样,每个人都需要,在正常情况下你感觉不到,但下了矿井,空气稀薄了,人就会感到烦躁……法律救助做好了,和谐社会就多了一道安全阀。孙远强的笑,在冬日的阳光下,让人觉得特别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