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环球:医美布局前景不明 警惕担保风险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sz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宁环球(000718.SZ)于2005年借壳上市,主营业务为房地产。2020年,公司实现收入合计42.87亿元,其中房地产收入为40.41亿元,占比94.24%。
  2016年,苏宁环球提出向医美转型,但5年过去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预期差异引发大跌


  2020年年报中,苏宁环球对于未来上市公司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在2020年年报的“发展战略和未来一年经营计划”中称,“医美产业是公司重點发展产业之一,也是公司重要的战略转型方向。公司将持续加大对医美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医美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全力实现冲刺‘亚洲一流’的发展愿景。”
  在发布2020年年报后,苏宁环球二级市场的股价开始应声上涨,从4月9日的开盘价4.32元上涨到6月1日最高的11.21元,不到两个月时间上涨159.49%。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于公司医美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2021年7月22日,苏宁环球发布公告,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宁环球健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以现金方式收购无锡苏亚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下称“无锡苏亚”)、唐山苏亚美联臣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下称“唐山苏亚”)、石家庄苏亚美联臣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下称“石家庄苏亚”)三家公司100%的股权,而这三家公司的收购价格分别为1.3亿元、9400万元和1.13亿元,合计为人民币3.37亿元。数据显示,2020年无锡苏亚、唐山苏亚、石家庄苏亚净利润分别为797万元、695万元、602万元,合计2094万元。
  从收购标的来看,这笔收购与公司此前对于医美的发展目标相差较大,更与投资者对公司医美行业的发展预期相差甚远。在此公告发出之后,苏宁环球的股价从7月22日的最高价8.16元一路大跌至7月28日最低的5.5元,股价最高下跌32.6%,资本市场对于此次收购并不认可。

标的质量令人担忧


  此次交易为关联交易。
  2016年7月,上海苏宁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苏宁环球健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苏宁环球集团(上海)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了医美产业基金,三方持股分别为54%、45%、1%。
  在收购前,无锡苏亚、唐山苏亚、石家庄苏亚三家公司的大股东均为医美产业基金,持股比例均为99%。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苏宁环球将持有无锡苏亚、唐山苏亚、石家庄苏亚的全部股权,无锡苏亚、唐山苏亚、石家庄苏亚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孙公司。同时,苏宁环球的实际控制人张桂平,亦为无锡苏亚、唐山苏亚和石家庄苏亚的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购的增值率很高。无锡苏亚、唐山苏亚、石家庄苏亚采用收益法评估后各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分别为1.3亿元、9400万元、1.13亿元,增值率分别为2021.18%、3841.30%、5097.07%。
  不仅如此,交易标的2020年年末净资产均为负值,净资产合计-9739万元。2021年上半年末,交易标的净资产合计1068万元,标的资产刚刚从负资产变为正资产。
  交易对方对交易标的做出三年业绩承诺,2021年至2023年每年净利润总和分别不低于2152万元、2546万元、2748万元。
  在高速发展的医美行业中,标的资产规模如此之小,业绩承诺增长又很有限,这加大了市场对于收购标的本身质量的担忧。
  在收购公告发出仅仅一天后,深交所7月24日对苏宁环球下发关注函,对这笔收购提出种种质疑。深交所的关注函明确要求公司披露交易标的最近一年又一期净利润是否包含较大比例的非经常性损益,是否具备稳定性、可持续性等重要问题。
  从目前来看,这三家标的公司规模很小,财务很虚弱,增长有限,而且能否有长期稳定的持续盈利能力并不确定。

战略转型隐忧


  早在此前很多年,苏宁环球就提出以多元化经营为目标,将业务拓展到文化、医美、金融等多个产业领域。但截至2020年,公司房地产收入为40.41亿元,占比94.24%,依然占据绝大部分的营收来源。同期,公司建筑业收入为6319万元,占比1.47%;酒店业及其他收入为9710万元,占比2.26%;文化创意业收入仅为4476万元,占比1.04%。从收入结构来看,公司多元化的经营目标并未实现。
  从公司过去年报描述看,苏宁环球进军医美行业不仅仅是布局,更是一次重大的公司转型。
  不仅如此,苏宁环球对此有专门的规划:一是将依托雄厚产业基石和高效资本运作,打造全产业链高端合规医美龙头;二是着力搭建标准化医美管理体系;三是深入探索运用资本市场平台、医美产业基金等整合医美产业资源。持续培育和有效整合旗下优质医美资源,并适时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2016年1月,在进军医美行业之初,苏宁环球全资子公司苏宁环球健康与韩国ID集团、朴相薰、韩国ID美容整形医院共同签署《框架协议》,在中国开展医疗美容业务。之后苏宁环球健康与韩国ID健康产业集团共同出资设立上海苏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医疗器械及配套业务,助力医美行业布局。2016年,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共同出资设立镇江苏宁环球医美产业基金,注册资本50亿元,公司持股比例为45%,同年医美基金收购4家医美医院。2017年,公司完成上海天大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90%股权的收购。从种种迹象来看,苏宁环球是通过与外资合作和收购两种方式来布局医美行业。
  自2016年年初至今,上市公司对医美行业的布局已有5年多的时间。从目前医美行业的收入规模以及收购标的情况来看,向医美的转型并不理想,这与公司转型的目标相差甚远。

主业不断下滑


  不仅仅转型效果欠佳,近年来苏宁环球主业也在不断下降。自2005年借壳上市后,苏宁环球的主营业务一直是房地产,公司地产业务涵盖住宅和商业。
  2020年,苏宁环球实现收入合计42.87亿元,其中房地产收入为40.41亿元,占比94.24%;建筑业收入为6319万元,占比1.47%;酒店业及其他收入为9710万元,占比2.26%;文化创意业收入为4476万元,占比1.04%;其他业务收入4184万元,占比0.98%。房地产业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从增长来看,近几年,公司房地产业务不断下降。2016-2020年,公司房地产业务收入分别为77.91亿元、52.55亿元、28.81亿元、35.18亿元、40.41亿元。过往4年,公司的房地产主业下降48.13%。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1.94%;实现净利润2.72亿元,同比仅增长4%。
  在地产业务上,苏宁环球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不断推进“深耕南京,立足江苏,布局全国”的发展战略。但从2020年来看,公司主要销售均在南京。2020年,公司房地产销售结算金额为37.9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南京占比91%,达34.5亿元。近5年,南京所占房地产销售结算金额均在70%以上。
  由此来看,苏宁环球主业规模不断下降,而房地产主业始终没有更好的全国化。

如何占领高地?


  医美从介入手段可以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手术类主要是指整形项目,从根本上改变或改善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外观;而非手术类又称轻医美,主要包括注射项目、皮肤项目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特点,并受到广泛关注和推崇。纵观全球医疗美容行业,非手术类占比略高于手术类。2018年,全球医疗美容数合计约为2339万次,其中外科手术合计1077万,占比为46.03%;而非手术类合计1262万次,占比为53.97%。目前,中国手术类收入占比更高。
  2019年,中国医美行业收入中,手术类收入规模达到62%,而非手术类仅占38%。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手术类医美即整形外科医院诊疗人次数2012-2019年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从40万人次增长到102万人次,年复合增长率为达14%;非手术类即美容医院相对来说发展较好,诊疗人次数从2012年的110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838万人次,年复合增长率达34%,且自2012年美容医院诊疗人次数增速稳定在20%以上。中国非手术类医美在机构数量和诊疗次数上都远超手术类医美,似乎也正在向全球医美行业结构靠拢。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1769亿元。自2012年起,中国医美市场规模经历了高速的增长,2012-2019年市场规模增速维持在20%以上。2012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为298亿元,2019年达到1769亿元,7年复合增长率达29%。
  艾瑞咨詢预测,中国2016年医美市场用户约280万人,2019年增至1120万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9%。中国医美市场用户规模也在持续增长,并且增速远超市场规模增速。虽然增速较快,但结合国外医美行业来看,中国的医美项目渗透率明显偏低。2019年,中国医美项目渗透率达到了4%,但相对于日本、美国及韩国11%、17%、21%的渗透率,中国医美项目渗透率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由此来看,中国医美行业的增长空间是巨大的。
  从竞争来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目前中国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超8万家。2019年,中国医美机构合法经营仅占市场的14%,而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占86%。
  其中,大体量机构占据的份额在6%至12%,代表机构有美莱、艺星、伊美尔、华韩整形等;中小型机构目前为市场主体,占据了70%至75%的市场份额。国内大型连锁医美机构拥有的门店数相较海外市场头部企业偏低,头部品牌总体份额不到10%,小型私立医美机构市场份额占比大,龙头格局暂未形成。由此来看,行业还处于一个极其分散的状态,机会巨大。
  在增长空间很大、市场集中度低的行业中,竞争相对较为激烈;与此同时,医美行业的上市公司也不断增多。
  目前,朗姿股份(002612.SZ)旗下拥有米兰柏羽(高端综合,参照全球医疗服务JCI标准)、晶肤医美(轻医美,主打激光、微整形类)、高一生(专业技术,美容外科、皮肤科、中医科、牙科、微整形)三大医美品牌,2020年公司医美行业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29.28%。华韩整形(430335.NQ)以整形科为主,其次是美容皮肤科,2020年实现收入8.88亿元,其中整形科收入5.75亿元,占比接近65%;美容皮肤科收入2.74亿元,占比30.84%,2020年公司净利润1.2亿元。医美国际(AIH.O)以非手术美容医疗为主,外科美容医疗业务呈现逐年增长,2020年非手术美容医疗收入4.53亿元,占比50.21%;外科美容医疗4.02亿元,占比44.55%。
  与这些公司相比,苏宁环球所收购的医美标的资产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公司此次收购的无锡苏亚、唐山苏亚、石家庄苏亚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797万元、695万元、602万元,合计2094万元,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合计仅为808万元。上市公司目前的医美收入微乎其微,而收购的标的规模又很小。从目前发展来看,苏宁环球想在医美行业占有一席之地还有一定的距离。

资金压力不可小觑


  目前,医美行业处于市场初期阶段,格局非常分散,这对于任何一个竞争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机会。在这个阶段中,品牌的塑造至关重要,而品牌的塑造需要大量的资金。
  2021年一季度末,苏宁环球货币资金为9.91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63亿元,两者合计为11.54亿元;短期借款为5.3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债务为12.43亿元,两者合计为17.74亿元。公司“类现金”货币资产已经无法覆盖一年内到期的债务,由此来看公司自身的资金压力非常大。   2018-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苏宁环球期末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2.95%、52.66%、45.53%、44.04%,流动比率分别为1.91、1.95、1.99、2.03。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越来越低,流动比率越来越强,资产负债表似乎非常“强劲”,但公司的速动比率却在不断下降。
  2018-2020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苏宁环球的速动比率分别为0.62、0.51、0.41、0.39,这是因为近几年公司的净利润现金含量越来越低。
  2018-2020年,苏宁环球净利润分别为9.79亿元、12.09亿元、10.13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8.04亿元、-5.93亿元、9838万元,3年间公司净利润合计为32.01亿元,而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合计为3.09亿元,仅为净利润的9.65%。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2.69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却为-115万元,进一步下降。过往三年,苏宁环球的净利润现金含量很低,导致公司的资金链承压。
  2016年,苏宁环球进入医美行业时,曾经与控股股东共同出资成立50亿元规模的医美产业基金-镇江苏宁环球医美产业基金,公司持股45%,这为此后的收购带来了便利,但收购只是起点,而真正要想脱颖而出,还是要靠公司对于技术、市场和品牌的大量投入,目前公司的资金压力会对医美行业未来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类现金已经无法覆盖短期债务,苏宁环球如何筹措收购所需的数亿元资金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担保金额大幅增长


  在资金压力不断增加之际,苏宁环球的担保不断增加。
  2021年4月9日,苏宁环球发布2021年度公司全資子公司预计担保额度的公告称,因业务发展的需要,公司部分全资子公司拟在2021年度向金融机构融资,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拟为其提供担保,包括但不限于净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子公司,具体为:拟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浦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南京华浦高科建材有限公司、上海苏宁环球实业有限公司、上海科学公园发展有限公司、宜兴苏宁环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芜湖苏宁环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苏宁环球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司、南京苏宁环球大酒店有限公司、江苏乾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南京苏宁环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向金融机构融资业务提供担保,担保金额合计不超过人民币87亿元。
  这些被担保的公司有的盈利,有的亏损。
  例如,上海苏宁环球实业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持股100%,本次新增担保为5亿元,2020年苏宁环球实业实现收入6328万元,净利润为-8449万元。
  宜兴苏宁环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也是由上市公司持股100%,本次新增担保为2亿元,2020年公司实现收入2489万元,净利润为-7870万元。
  芜湖苏宁环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同样是由上市公司持股100%,本次新增担保为3亿元,2020年公司实现收入3.23亿元,净利润为-3.13亿元。
  不难看出,上面这些被担保公司的亏损金额甚至超过营业收入。截至上述公告发布日,苏宁环球对子公司及子公司之间担保的已审批额度为48亿元人民币,实际担保余额为人民币10.95亿元人民币,而此次担保金额合计不超过人民币87亿元,这意味着在2021年公司担保额度有可能大幅上涨近700%,背后蕴藏的风险不容小觑。
  对于收购目的、品牌规划、公司战略等问题,《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已经向公司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公司尚未回复。
其他文献
诺唯赞是一家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生物科技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生物试剂产品和体外诊断产品两大类。  疫情之下,受益于新冠检测产品需求激增,诺唯赞实现业绩爆发,但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公司受益于偶然外部因素的高增长将难以持续。  更为重要的是,诺唯赞个别主要客户存在重大异常,其第一大客户与保荐机构关系密切,个别客户甚至直接指向了公司。与此同时,公司个别的
期刊
在推出近千元的产品组合后,华润啤酒(0291.HK)顿时成为市场的焦点。近年来,华润啤酒销量基本稳定,高端化成为公司的选择,但盈利增长背后并非仅仅高端化的结果,大量资金也通过关联交易以低息方式流入关联方账户。  2017年,华润啤酒提出高端化战略,2018-2020年公司盈利翻了一倍,但来自政府补助、废旧物料出售的其他收入也增长明显,成为盈利的一大动力;减员增效、不断关停工厂提升产能利用率也促进了
期刊
新冠疫情以来,中国经济实质性改善已经一年有余,但居民收入尚未完全恢复以及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成为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增速回升缓慢。  历史上牛股辈出的消费赛道在2021年遭遇了颠簸。  导致股价颠簸的坑洼并不是偶尔出现在消费赛道上,而是几乎遍布整个赛道。2021年以来,消费股总龙头贵州茅台(600519.SH)股价跌幅超过10%,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603288.SH)股价跌幅接近28%,家
期刊
7月24日,华仁药业(300110.SZ)公告称拟以8亿元纯现金收购一家药企,标的资产估值增值率23倍,收购PE高达100倍。公司高溢价买来的资产,并不是处于黄金赛道,而是已经沦为鸡肋的仿制药资产。收购标的主营产品全部都是仿制药,竞争对手众多,也没有任何的规模优势,前景堪忧。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标的资产盈利能力波动巨大,人均薪酬严重偏离行业正常水平,财务数据真实性存疑。  华仁药业资金并不宽裕,
期刊
以数据治理为手段,提升基础数据质量,促进“一键合并,实时报告”的目标达成。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数据的重要性和深远价值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财务数智化转型背景下,报表作为数据的直接载体,一直广受企业关注。实现“一键合并,实时报告”,已然成为众多企业的战略目标。然而,报表的“质量不高和效率低下”是大型企业的通病,基础数据质量是核心瓶颈。
根据上市险企近日发布的6月保费数据,6月寿险总保费及新单延续承压态势,寿险总保费增速回落:前6个月,国寿、平安寿、太保寿、新华总保费增速分别为3.4%、-3.7%、2.2%、3.9%,前值分别为4.5%、-4.2%、4.0%、4.6%;国寿、平安寿、太保寿及新华6月单月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3.4%、-0.4%、-7.6%、0,新单承压带动各公司单月保费负增长。  6月单月个险新单负增长延续,根据平
期刊
乐的美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注于LED线性照明细分领域,以线性照明光源为核心,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线性照明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的企业。  2021年3月16日,乐的美提交创业板IPO招股书申报稿。话语权下降  乐的美主营产品为LED线性照明产品,包括软灯条及硬灯条;同时,公司以线性照明光源为基础提供非线性照明产品,包括面板灯、超薄天花灯等。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高档
期刊
戴康  监管升级短期冲击风险偏好,但中长期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7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下称“《意见》”),相关表述非首提,但这是首次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印发,规格较高引发关注。  2020年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意见》基本沿袭深改委會议《若干意见》的主要思路
期刊
新能源车产业链2021年以来销量呈爆发性增长,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接近翻倍,拉动产业链企业收入大幅增长,加上由于产能供给有瓶颈,扩产需要时间,很多产品价格暴涨,新能源车产业链很多公司2021年利润出现爆发性增长,市场将此业绩线性外推,并且按照一年的业绩增长的PEG给估值,随之股价也大幅上涨。  但如果理性看待新能源车的投资机会,事情并非如线性推导得这么美好。可以做一道算术题。  2020年全球乘
期刊
洁雅股份是一家专注于湿巾类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公司主要通过ODM/OEM模式为下游品牌商生产湿巾类产品,并提供加工业务和生产销售极少量的自主品牌产品。  受益于疫情,洁雅股份2020年业绩忽然爆发。2018-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83亿元、2.77亿元、7.4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763万元、6812万元、1.80亿元。  洁雅股份选择业绩爆发之际上市毫无疑问可获得更高估值,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