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是身体健康、智力水平高的人才,更是心理素质好、社会适应能力好的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也是思想品德课程发展的一个方向目标。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89-01
正当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也可以说是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是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其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很重视,却漠视心理健康,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当前,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与沉重的生活压力面前,很有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这时,他们需要教师提供及时的心理帮助,教会他们培养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能力,使之不断构建和谐的心理特质,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这已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任务就显得更加艰巨。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促使学生增强心理素质,而且还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把握中学生心态,引导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走向成熟,是每个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初中思想品德中有较多内容涉及到如何有效地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那么,如何利用这些已有的教学资源,既完成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学目标,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开发《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所以教师应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从中开发有价值的、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节有关情绪的多样性,情绪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调节情绪的方法;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二节有关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有关正确认识困境、逆境、挫折,磨练意志,锻炼个性;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节有关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节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养成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品质,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有关珍爱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等,无疑为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组合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利用典型事例评析榜样人物故事等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使之形成正确的心理导向。
二、以健康的心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教师要以身作则,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以自己健康的心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在课堂上,教师的需要、兴趣影响着学生的需要、兴趣,教师的高尚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所以在学生面前,尤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调节情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不能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兴趣(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性所决定的)、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佩服你并被你所吸引,并且还应时不时地关注学生们的兴趣,以利于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要微笑着面对学生,积极地鼓励、评价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在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坚强自制、幽默睿智等精神品质,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三、巧妙运用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典型案例必须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它有独到的铸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作用,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道德情感的教育。典型案例可以是哲理故事,也可以是名人轶事,或者是笑话寓言。如在上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二节有关自信走向未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挑战自我内容时,列举大量榜样人物故事,如张海迪高位截瘫仍自强不息;国家体操队员桑兰不慎受伤,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桑兰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自信面对未来;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孟佩杰10多年来照顾养母的感人事迹……学生听后无不为这些榜样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坚毅、顽强以及对生活的自信所感动,从而为把这些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做准备。
四、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教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同时,与教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气氛。例如,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教师错了允许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讨论。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轻松摆脱情绪障碍,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总之,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要教育学生应该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更应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89-01
正当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也可以说是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是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其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很重视,却漠视心理健康,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当前,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与沉重的生活压力面前,很有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这时,他们需要教师提供及时的心理帮助,教会他们培养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能力,使之不断构建和谐的心理特质,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这已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任务就显得更加艰巨。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促使学生增强心理素质,而且还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把握中学生心态,引导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走向成熟,是每个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初中思想品德中有较多内容涉及到如何有效地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那么,如何利用这些已有的教学资源,既完成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学目标,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开发《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所以教师应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从中开发有价值的、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节有关情绪的多样性,情绪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调节情绪的方法;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二节有关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有关正确认识困境、逆境、挫折,磨练意志,锻炼个性;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节有关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节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养成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品质,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有关珍爱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等,无疑为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组合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利用典型事例评析榜样人物故事等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使之形成正确的心理导向。
二、以健康的心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教师要以身作则,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以自己健康的心态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在课堂上,教师的需要、兴趣影响着学生的需要、兴趣,教师的高尚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所以在学生面前,尤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调节情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做情绪的主人,不能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兴趣(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性所决定的)、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佩服你并被你所吸引,并且还应时不时地关注学生们的兴趣,以利于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要微笑着面对学生,积极地鼓励、评价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在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坚强自制、幽默睿智等精神品质,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三、巧妙运用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典型案例必须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它有独到的铸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作用,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道德情感的教育。典型案例可以是哲理故事,也可以是名人轶事,或者是笑话寓言。如在上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二节有关自信走向未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挑战自我内容时,列举大量榜样人物故事,如张海迪高位截瘫仍自强不息;国家体操队员桑兰不慎受伤,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桑兰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自信面对未来;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孟佩杰10多年来照顾养母的感人事迹……学生听后无不为这些榜样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坚毅、顽强以及对生活的自信所感动,从而为把这些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做准备。
四、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教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同时,与教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气氛。例如,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可以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的允许讨论,教师错了允许指正,甚至必要时允许讨论。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敢想、敢问、敢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利于使学生轻松摆脱情绪障碍,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总之,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要教育学生应该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更应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