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主要二维:语言形式到意义的渐进体以及学习者的参与度。针对这两个主要维度,本文用具体实例,探讨了可以用问题策略和活动策略对任务进行干预,给学生充分的铺垫和准备,使任务更具体和更可操作,从而达到让学生在任务中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外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言
现在的中学新课标突出强调课堂活动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来进行。对教师来说,如何使用教材和有效利用教材里的任务去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英语水平成了很迫切的问题。
国内的研究者同时也对任务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待解决的问题集中在:任务的难度系数和任务可操作性问题(方文礼 2003:19),如何在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干预和监控的问题(李万轶,李雁卿2007:71)以及任务型外语教学与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环境冲突的问题(高苏2007:50)。本文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英语基础相对差的情况,分析了任务主要的二维,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动态调整。此外,本文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一(上)Unit 5的speaking部分的课堂设计为例,探讨了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设计任务,从而达到如期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的二维与课堂教学设计
Littlewood(2004:321),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任务的主要的二维:一是从语言形式(form)到语言意义(meaning)的渐进体,其中包括非交际性学习、预交际语言练习、交际性语言练习、组织性交际和真实交际五个部分;二是任务引导学习者的参与度。同时,任务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渐进体以及学习者的参与程度实际体现的是任务、交际与交互的关系。
从交互交际的角度切入任务,教师可以让任务变成学习的刺激和推动因素。其宗旨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应用语言做事。从这个目的出发,Brown (2001:164-187)认为交互的两个主要策略为提问策略和小组活动策略(包括结对子活动)。任务的另一个维度是学生的参与性,所以教师可以从这两个策略对任务进行有效的干预。
第一,从任务的第一个维度的组成部分来看,任务本身从形式到意义是具有层级性的,而这个层级本身也体现了学习者认知的过程。因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水平,从交际和交互的角度出发去设定任务或调整任务,而不是不加选择地去使用任务。此时,教师的课堂设计要提前预测和估计学生现有的英语知识,注意循序渐进地布置任务,使用提问策略,加强任务前的铺垫和指导。在外语教学问题上,提问不是就课文已知的事实进行提问,而是针对课文主题,挖掘含义,发挥联想,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真实世界,建立真实语境,开展真实交际,从而使学生卷入应用英语思考、交流、完成任务的环境中(夏纪梅,卢莉,2003:55)。
例如,在Unit5里,有一项是谈论电影种类的任务,电影种类的英文表达对大部分的高中学生还是有难度的,这样教师可以把science fiction、action film、cartoon、和horror film用连线的形式,设计成“Can you match the film types and the films in your textbook?”这样一个卷入性问题,使学生不自觉地卷入学习活动或应用行动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再如,在同一单元里,有读两篇短文后进行访谈的任务,考虑到学生用英语问问题可能会出现难度,在让学生执行任务前,可以采用一个增加意识型活动:用表格的形式,把文章的主要信息如:birthplace、school、first job、first film、other films以及family information列出来,让学生就这些关键词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就不会不知所云了。
第二,另一维度是学生的参与度,这不仅指学习者对活動的参与程度,更多指的是学习者脑力的参与程度,即学习者的学习程度。这个维度涉及到学习者的心智和心理参与程度,如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如任务的性质、任务的难易程度、学习的氛围等等,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策略去努力提高英语的趣味性。Brown (2001:178-179)在其《交互式语言教学》里谈到的结对子活动和小组活动正好和任务里要求的学生运用语言去做事情是一致的。一般任务里的活动包括(夏纪梅2002:98-105):游戏、访谈、项目型活动(计划、组织、谈判、辩护等)、问卷设计、戏剧脚本设计、戏剧表演、宣传册设计、报纸设计、广告设计、信息差活动、观点差活动等等。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形成一个教学资料库、任务库以及活动库,从而为学生提供应用英语的机会和环境。例如,在前面所提到的Unit 5的speaking部分,再课堂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把任务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走出课堂的小天地,让他们仿照课文的英语自传五个人为一组办一份英文报纸。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收集资料如何互相合作,还大大增强了英语学习的氛围。
三、小结
综上所述,从学习者角度出发的任务的二维性给教师的启示使形式和意义可以有机结合,通过教师对问题策略和活动策略的调整,从而对课堂进行创造性地设计,“知”与“做”可以互相转换。对于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循序渐进从预交际任务开始不断过渡到难度较大的真实交际语境,从中进行干预以辅助学生完成任务。虽然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在我国中小学教学的现状中还会有种种的局限性,但不是学生英语水平低就没法用英语去完成任务,而是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让课堂更“动化”和“活化”,为学习者提供交际的机会和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更好地让学生在任务中交际,在交际中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Brown, H. Douglas.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Littlewood, William. The Task-based Approach: Some Questions and Suggestions [J].ELT Journal,2004, 58(4):319—326.
[3]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17—20.
[4]高苏.任务型外语教学的局限性[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6):48—51.
[5]李万轶,李雁卿.任务教学法用于外语口语教学中的误区及建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8):68—73.
[6]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第一册(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夏纪梅,卢莉.教案设计:外语教师创新能力的表现[J].外语界,2003,(1):54—59.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外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言
现在的中学新课标突出强调课堂活动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来进行。对教师来说,如何使用教材和有效利用教材里的任务去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英语水平成了很迫切的问题。
国内的研究者同时也对任务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待解决的问题集中在:任务的难度系数和任务可操作性问题(方文礼 2003:19),如何在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干预和监控的问题(李万轶,李雁卿2007:71)以及任务型外语教学与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环境冲突的问题(高苏2007:50)。本文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英语基础相对差的情况,分析了任务主要的二维,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动态调整。此外,本文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一(上)Unit 5的speaking部分的课堂设计为例,探讨了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设计任务,从而达到如期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的二维与课堂教学设计
Littlewood(2004:321),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任务的主要的二维:一是从语言形式(form)到语言意义(meaning)的渐进体,其中包括非交际性学习、预交际语言练习、交际性语言练习、组织性交际和真实交际五个部分;二是任务引导学习者的参与度。同时,任务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的渐进体以及学习者的参与程度实际体现的是任务、交际与交互的关系。
从交互交际的角度切入任务,教师可以让任务变成学习的刺激和推动因素。其宗旨是提供机会让学生应用语言做事。从这个目的出发,Brown (2001:164-187)认为交互的两个主要策略为提问策略和小组活动策略(包括结对子活动)。任务的另一个维度是学生的参与性,所以教师可以从这两个策略对任务进行有效的干预。
第一,从任务的第一个维度的组成部分来看,任务本身从形式到意义是具有层级性的,而这个层级本身也体现了学习者认知的过程。因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水平,从交际和交互的角度出发去设定任务或调整任务,而不是不加选择地去使用任务。此时,教师的课堂设计要提前预测和估计学生现有的英语知识,注意循序渐进地布置任务,使用提问策略,加强任务前的铺垫和指导。在外语教学问题上,提问不是就课文已知的事实进行提问,而是针对课文主题,挖掘含义,发挥联想,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真实世界,建立真实语境,开展真实交际,从而使学生卷入应用英语思考、交流、完成任务的环境中(夏纪梅,卢莉,2003:55)。
例如,在Unit5里,有一项是谈论电影种类的任务,电影种类的英文表达对大部分的高中学生还是有难度的,这样教师可以把science fiction、action film、cartoon、和horror film用连线的形式,设计成“Can you match the film types and the films in your textbook?”这样一个卷入性问题,使学生不自觉地卷入学习活动或应用行动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再如,在同一单元里,有读两篇短文后进行访谈的任务,考虑到学生用英语问问题可能会出现难度,在让学生执行任务前,可以采用一个增加意识型活动:用表格的形式,把文章的主要信息如:birthplace、school、first job、first film、other films以及family information列出来,让学生就这些关键词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就不会不知所云了。
第二,另一维度是学生的参与度,这不仅指学习者对活動的参与程度,更多指的是学习者脑力的参与程度,即学习者的学习程度。这个维度涉及到学习者的心智和心理参与程度,如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如任务的性质、任务的难易程度、学习的氛围等等,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策略去努力提高英语的趣味性。Brown (2001:178-179)在其《交互式语言教学》里谈到的结对子活动和小组活动正好和任务里要求的学生运用语言去做事情是一致的。一般任务里的活动包括(夏纪梅2002:98-105):游戏、访谈、项目型活动(计划、组织、谈判、辩护等)、问卷设计、戏剧脚本设计、戏剧表演、宣传册设计、报纸设计、广告设计、信息差活动、观点差活动等等。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形成一个教学资料库、任务库以及活动库,从而为学生提供应用英语的机会和环境。例如,在前面所提到的Unit 5的speaking部分,再课堂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把任务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走出课堂的小天地,让他们仿照课文的英语自传五个人为一组办一份英文报纸。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收集资料如何互相合作,还大大增强了英语学习的氛围。
三、小结
综上所述,从学习者角度出发的任务的二维性给教师的启示使形式和意义可以有机结合,通过教师对问题策略和活动策略的调整,从而对课堂进行创造性地设计,“知”与“做”可以互相转换。对于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循序渐进从预交际任务开始不断过渡到难度较大的真实交际语境,从中进行干预以辅助学生完成任务。虽然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在我国中小学教学的现状中还会有种种的局限性,但不是学生英语水平低就没法用英语去完成任务,而是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让课堂更“动化”和“活化”,为学习者提供交际的机会和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更好地让学生在任务中交际,在交际中使用语言。
参考文献:
[1]Brown, H. Douglas.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Littlewood, William. The Task-based Approach: Some Questions and Suggestions [J].ELT Journal,2004, 58(4):319—326.
[3]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17—20.
[4]高苏.任务型外语教学的局限性[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6):48—51.
[5]李万轶,李雁卿.任务教学法用于外语口语教学中的误区及建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8):68—73.
[6]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第一册(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夏纪梅,卢莉.教案设计:外语教师创新能力的表现[J].外语界,2003,(1):54—59.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