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对历史传统街区进行控制和保护是一个新课题。本文将以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为例进行阐述,以供探讨。
【关键词】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规划;状况;面临的问题;保护模式与原则
Nanning historical tradition of neighborhood protection plan
Qu Yun
(Ville Branch, Nanning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Bureau Nann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How to control blocks of historical traditions and the protection is a new topic. This will be the history of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s, for example Nanning elaborated for discussion.
【Key words】Nanning historical traditions neighborhood conservation planning;Conditions;Problems; protected mode and principles
历史传统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源泉。如何对历史传统街区进行控制和保护是一个新课题。本文将以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为例进行阐述,以供探讨。
1.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规划的总体状况。
1.1 规划范围。根据《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的范围为朝阳路以西、民族大道西段以北、当阳街以东、新华街以南的区域和解放路沿街区域,总面积约17.73公顷。
1.2 规划功能定位。
1.2.1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内的文物古迹、古建筑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见证了南宁市的沧桑巨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南宁市的一个标志性街区。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应定位为:体现城市逐水而生,反映城市江城风貌,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具有近代岭南骑楼特色的城市中心商业区。
1.2.2 通过对历史传统街区用地现状条件及街区发展目标的分析、研究,规划采用保护为主、同时兼重更新开发,“分区控制,分类保护”的发展对策。(1)分区控制:包括重点保护区、保护区、风貌协调区三个层次。(2)分类保护:按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的风貌完整性、规划实施的可能性和整个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的长期性要求来综合考虑,对历史传统街区的每一幢建筑进行定性和定位,提出保护与更新措施。
1.3 保护规划目标。
1.3.1 改变现状单一的购物功能环境,增加休闲、交往、娱乐功能,提高其商业地位。
1.3.2 改善购物环境,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提高卫生条件,加强环境管理与整治,形成现代化购物环境。
1.3.3 保护历史建筑,划定保护区,营造完善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氛围。
1.3.4 提高街区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1.4 规划主要内容。
1.4.1 通过对南宁市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历史传统街区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明确南宁历史传统街区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街区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方针。
1.4.2 对历史传统街区的建筑进行分类评价,确定保护、整治与改造的对象,提出保护、整治、改造的措施,提升街区历史文化内涵。
1.4.3 划定重点保护区、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对不同的区域提出不同的建设及协调要求。
1.4.4 对历史传统街区的人口容量、建筑容量、建筑尺度、建筑风貌、建筑色彩及环境控制提出定性、定量的要求,并根据《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有关历史传统街区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4.5 疏解人口,调整人口密度,加强给水、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绿地、公共空间的建设,逐步改善生活条件与景观环境,创造人与历史、人与文化融合的氛围。
2.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改造与更新工作是以保护为前提的。因此,对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改造工作非常复杂 。
2.1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面临的问题。
2.1.1 环境问题。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位于市区中心,居住用地占该街区总用地的23.5%,街区范围内总人口为15100人,居住环境较差,人口密度高,有相当部分达不到通风、采光、消防要求,市政配套欠缺,更谈不上绿化、美化效果。
2.1.2 资金问题。历史传统街区的改造需要政府和开发商垫付高额资金。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旧城改造的成本每平方米造价高达万元;如此高额的开发成本,令开发商望而却步。
2.1.3 建筑限高与容积率。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和改造有严格的指标控制。在历史传统街区内的建筑限高最高不超过20m,容积率严格控制在3.0以下;其中,核心保护区以保护现状为主。
2.1.4 立法管理问题。南宁市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8月30日通过了《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根据《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对位于历史传统街区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改造方案均应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按程序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但城市的建设发展往往与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发生矛盾,如何确保立法工作的有效性,一直是困扰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难题。
2.2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的对策。历史传统街区保护不仅涉及街区历史风貌的保护,而且涉及当地居民的生活,资金的筹措、投入、运转以及与周边环境视线等问题。结合国内一些城市的实践和经验,在南宁市的历史传统街区保护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措施。
2.2.1 长期整治。历史传统街区的整治是一个不断完善深入的过程,整治过的环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必须继续去解决;因此,整治是长久持续的。
2.2.2 小规模“有机更新”,保持原有社会网络。在历史传统街区内不可能运用大规模拆建的方式,否则必然会破坏城市原有肌理。在综合整治环境的同时,其建筑单体上也应尽量以修缮为主,即使一部分危房或不协调建筑需拆除,也应该保证拆建启动区的规模小,并以滚动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保护不仅仅要保护原有的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还应该保护原有的社会网络结构。为此,应加强对传统居住形态的研究,创造新的住宅改造模式;特别是要注意对原有“主文化”的重视,尽量保持原有社会网络的延续性。
2.2.3 确保历史脉络的延续性。历史传统街区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它必然拥有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积淀。因而,其保护必须确保历史脉络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2.2.4 推动公众参与,增强群众保护意识。城市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若仅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力量,必然会因为工作过于集中和政府财力有限,使保护工作滞后于城市发展及居民生活的需要,因而有必要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另外,历史传统街区的持续发展更要直接依靠生活于其间的居民的共同努力。
2.2.5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大保护力度。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不能局限于行政管理层面,必须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
2.2.6 制定积极有效的筹资策略。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超出了地方财政的能力。如何使保护资金的投入和产出形成良性循环,是保护工作策划的着力点,仅仅依靠政府部门和法规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让广大使用者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只有社会力量成为保护的主体,对保护的投入才会有收益、才不流于形式。
2.2.7 进一步深化组织实施的目标。在确立了保护目标后,必须采取确实有效的方法进行保护。根据具体情况,划分历史建筑的保护等级,制定保护措施。
2.2.8 积极推进功能置换政府应结合安居房的建设,有计划、分阶段地实行部份建筑的功能置换,迁走部分居民,这样有利于降低该地区的人口密度,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品味。
3.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模式与原则
3.1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模式。根据规划,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内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保护区及风貌协调区。对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保护建筑,应完整的保持建筑原有的风貌,采用相同材质的材料进行修缮,对建筑外观及用途不允许有任何情况的改变;对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则可对建筑外观、使用功能等进行适当的改变,修缮上可采用与建筑本身相近或相似的材料,但必须仍要保持建筑本身的基本风貌,不能有大的改变;对风貌协调区范围内的建筑,在建设中应注意在风格上应与保护建筑的风格协调一致,尽可能减少与历史传统街区环境的冲突。
3.2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的误区及解决原则。
3.2.1 南宁市历史街区保护的几个误区。
3.2.1.1 将历史传统街区仅仅看作是旅游资源,片面的夸大历史传统街区的旅游功能,使旅游开发过度、游人过多、给历史传统街区造成许多人为的破坏;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错误做法。
3.2.1.2 把历史传统街区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项目,采用招、投标方式的商业运作,以开发保护为名,大量拆除历史性建筑;这也是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受到破坏的症结所在。
3.2.2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问题的解决原则。
3.2.2.1 历史传统街区范围的划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这种效力应不仅仅停留于文件中,更需伴随着具体而落实的财政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与援助。
3.2.2.2 设立保护资金保障制度,通过政府拨款、捐赠款,让产权人和使用人承担相应义务,获取资金来源,投资用于建筑修缮、环境整治、建筑功能复原式转换的人员搬迁安置及其他费用。
3.2.2.3尝试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多样化的保护方式,运用现代建筑高新技术来满足保存和恢复建筑原貌的要求,使历史风貌建筑模样复原、神态传真。
3.2.2.4 加强政府引导、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城市规划控制管理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规划,提高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品位。
3.2.2.5 保护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是一项社会工作和事业,需要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完成,在全社会、各阶层和各部门形成统一的保护思想,使大家认识到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是城市价值的体现,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是保存一笔有形而可以保值、增值的财富。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08-24-847
[作者简介] 瞿昀,职称:城市规划师,工作单位:南宁市规划管理局青秀山分局。
【关键词】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规划;状况;面临的问题;保护模式与原则
Nanning historical tradition of neighborhood protection plan
Qu Yun
(Ville Branch, Nanning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Bureau Nann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How to control blocks of historical traditions and the protection is a new topic. This will be the history of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s, for example Nanning elaborated for discussion.
【Key words】Nanning historical traditions neighborhood conservation planning;Conditions;Problems; protected mode and principles
历史传统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源泉。如何对历史传统街区进行控制和保护是一个新课题。本文将以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为例进行阐述,以供探讨。
1.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规划的总体状况。
1.1 规划范围。根据《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的范围为朝阳路以西、民族大道西段以北、当阳街以东、新华街以南的区域和解放路沿街区域,总面积约17.73公顷。
1.2 规划功能定位。
1.2.1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内的文物古迹、古建筑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见证了南宁市的沧桑巨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南宁市的一个标志性街区。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应定位为:体现城市逐水而生,反映城市江城风貌,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具有近代岭南骑楼特色的城市中心商业区。
1.2.2 通过对历史传统街区用地现状条件及街区发展目标的分析、研究,规划采用保护为主、同时兼重更新开发,“分区控制,分类保护”的发展对策。(1)分区控制:包括重点保护区、保护区、风貌协调区三个层次。(2)分类保护:按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的风貌完整性、规划实施的可能性和整个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的长期性要求来综合考虑,对历史传统街区的每一幢建筑进行定性和定位,提出保护与更新措施。
1.3 保护规划目标。
1.3.1 改变现状单一的购物功能环境,增加休闲、交往、娱乐功能,提高其商业地位。
1.3.2 改善购物环境,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提高卫生条件,加强环境管理与整治,形成现代化购物环境。
1.3.3 保护历史建筑,划定保护区,营造完善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氛围。
1.3.4 提高街区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1.4 规划主要内容。
1.4.1 通过对南宁市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历史传统街区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明确南宁历史传统街区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街区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方针。
1.4.2 对历史传统街区的建筑进行分类评价,确定保护、整治与改造的对象,提出保护、整治、改造的措施,提升街区历史文化内涵。
1.4.3 划定重点保护区、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对不同的区域提出不同的建设及协调要求。
1.4.4 对历史传统街区的人口容量、建筑容量、建筑尺度、建筑风貌、建筑色彩及环境控制提出定性、定量的要求,并根据《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有关历史传统街区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4.5 疏解人口,调整人口密度,加强给水、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绿地、公共空间的建设,逐步改善生活条件与景观环境,创造人与历史、人与文化融合的氛围。
2.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改造与更新工作是以保护为前提的。因此,对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改造工作非常复杂 。
2.1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面临的问题。
2.1.1 环境问题。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位于市区中心,居住用地占该街区总用地的23.5%,街区范围内总人口为15100人,居住环境较差,人口密度高,有相当部分达不到通风、采光、消防要求,市政配套欠缺,更谈不上绿化、美化效果。
2.1.2 资金问题。历史传统街区的改造需要政府和开发商垫付高额资金。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旧城改造的成本每平方米造价高达万元;如此高额的开发成本,令开发商望而却步。
2.1.3 建筑限高与容积率。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和改造有严格的指标控制。在历史传统街区内的建筑限高最高不超过20m,容积率严格控制在3.0以下;其中,核心保护区以保护现状为主。
2.1.4 立法管理问题。南宁市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8月30日通过了《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管理条例》。根据《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对位于历史传统街区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改造方案均应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按程序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但城市的建设发展往往与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发生矛盾,如何确保立法工作的有效性,一直是困扰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难题。
2.2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的对策。历史传统街区保护不仅涉及街区历史风貌的保护,而且涉及当地居民的生活,资金的筹措、投入、运转以及与周边环境视线等问题。结合国内一些城市的实践和经验,在南宁市的历史传统街区保护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措施。
2.2.1 长期整治。历史传统街区的整治是一个不断完善深入的过程,整治过的环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必须继续去解决;因此,整治是长久持续的。
2.2.2 小规模“有机更新”,保持原有社会网络。在历史传统街区内不可能运用大规模拆建的方式,否则必然会破坏城市原有肌理。在综合整治环境的同时,其建筑单体上也应尽量以修缮为主,即使一部分危房或不协调建筑需拆除,也应该保证拆建启动区的规模小,并以滚动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保护不仅仅要保护原有的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还应该保护原有的社会网络结构。为此,应加强对传统居住形态的研究,创造新的住宅改造模式;特别是要注意对原有“主文化”的重视,尽量保持原有社会网络的延续性。
2.2.3 确保历史脉络的延续性。历史传统街区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它必然拥有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积淀。因而,其保护必须确保历史脉络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2.2.4 推动公众参与,增强群众保护意识。城市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若仅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力量,必然会因为工作过于集中和政府财力有限,使保护工作滞后于城市发展及居民生活的需要,因而有必要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另外,历史传统街区的持续发展更要直接依靠生活于其间的居民的共同努力。
2.2.5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大保护力度。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不能局限于行政管理层面,必须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
2.2.6 制定积极有效的筹资策略。历史传统街区的保护超出了地方财政的能力。如何使保护资金的投入和产出形成良性循环,是保护工作策划的着力点,仅仅依靠政府部门和法规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让广大使用者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只有社会力量成为保护的主体,对保护的投入才会有收益、才不流于形式。
2.2.7 进一步深化组织实施的目标。在确立了保护目标后,必须采取确实有效的方法进行保护。根据具体情况,划分历史建筑的保护等级,制定保护措施。
2.2.8 积极推进功能置换政府应结合安居房的建设,有计划、分阶段地实行部份建筑的功能置换,迁走部分居民,这样有利于降低该地区的人口密度,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品味。
3.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模式与原则
3.1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模式。根据规划,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内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保护区及风貌协调区。对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保护建筑,应完整的保持建筑原有的风貌,采用相同材质的材料进行修缮,对建筑外观及用途不允许有任何情况的改变;对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则可对建筑外观、使用功能等进行适当的改变,修缮上可采用与建筑本身相近或相似的材料,但必须仍要保持建筑本身的基本风貌,不能有大的改变;对风貌协调区范围内的建筑,在建设中应注意在风格上应与保护建筑的风格协调一致,尽可能减少与历史传统街区环境的冲突。
3.2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的误区及解决原则。
3.2.1 南宁市历史街区保护的几个误区。
3.2.1.1 将历史传统街区仅仅看作是旅游资源,片面的夸大历史传统街区的旅游功能,使旅游开发过度、游人过多、给历史传统街区造成许多人为的破坏;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错误做法。
3.2.1.2 把历史传统街区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项目,采用招、投标方式的商业运作,以开发保护为名,大量拆除历史性建筑;这也是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受到破坏的症结所在。
3.2.2 南宁市历史传统街区保护问题的解决原则。
3.2.2.1 历史传统街区范围的划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这种效力应不仅仅停留于文件中,更需伴随着具体而落实的财政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与援助。
3.2.2.2 设立保护资金保障制度,通过政府拨款、捐赠款,让产权人和使用人承担相应义务,获取资金来源,投资用于建筑修缮、环境整治、建筑功能复原式转换的人员搬迁安置及其他费用。
3.2.2.3尝试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多样化的保护方式,运用现代建筑高新技术来满足保存和恢复建筑原貌的要求,使历史风貌建筑模样复原、神态传真。
3.2.2.4 加强政府引导、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城市规划控制管理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规划,提高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品位。
3.2.2.5 保护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是一项社会工作和事业,需要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完成,在全社会、各阶层和各部门形成统一的保护思想,使大家认识到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是城市价值的体现,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是保存一笔有形而可以保值、增值的财富。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08-24-847
[作者简介] 瞿昀,职称:城市规划师,工作单位:南宁市规划管理局青秀山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