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心包积液;穿刺术;心包引流管;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 文 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6_046 8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6.28
心包积液引流采用传统的心包穿刺方法危险性较大,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且需反 复穿刺抽液,增加病人痛苦,积液量越少,误伤心肌或冠脉的可能性越大。为了探索更加安 全、可靠和操作简便的心包穿刺法,我院心内科在床边采用Seldinger导管法利用Arrow中心 静脉导管行心包穿刺间断引流术。本文报道Arrow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抽液与传统心包穿刺抽 液比较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月至2009年11月本院住院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共66例,男37 例,女29例,年龄33~85(62.51±3.75)岁,心包积液均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分 成两组,传统心包穿刺组和Arrow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组各3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 、基础病因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传统心包穿刺抽液:采用剑突下穿刺点或心尖部穿刺点。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常规 消毒铺巾。穿刺点以2%的利多卡因逐层局部麻醉。用9~12号细长平头穿刺针(针尾接连 一胶管,用止血钳夹持胶管)进行穿刺,待针锋抵抗突然消失时,提示针尖已经穿过心包壁 层,放松止血钳即可抽取心包积液。整个抽液过程中针体前部在心包腔内。
1.3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穿刺引流,术前首先采用二维超声仪确定 存在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对穿刺靶区定位。在心电监护下,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用2%利 多卡因逐层局部麻醉,待抽得心包积液则停止。用Arrow中心静脉留置管中的16号穿刺针带 负压穿刺,一旦刺入心包腔即有积液涌入针筒,立即停止推送,将指引钢丝J端从穿刺针内 腔插入心包腔内,退出穿刺针及针管,将指引钢丝留置在心包腔内。沿钢丝用配套的扩张套 管轻扩皮肤及皮下组织,随后顺指引钢丝插入引流管,视穿刺部位和病人胸壁厚薄决定插入 引流管的深度,一般在15~20cm。退出指引钢丝,缝合固定引流管,创口处用3M敷贴覆盖固 定。引流管的尾端接引流袋可持续引流,也可接注射器抽取心包积液。操作完毕将引流管尾 端锁住,肝素帽封堵。置管后每日可根据积液量的多少调节进入心包腔的引流导管的深度以 使心包积液尽可能彻底引流,待临床症状显著好转,心包积液引流量小于20ml/日,经超声 心动图或胸部CT检查证实心包积液已基本消失,可拔除引流导管。
1.4 统计学分析:全部数据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四格表资 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2 结果
传统心包穿刺组33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1例,出血1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2例,迷走反射2例 ,需要重复穿刺7例。Arrow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组33例均一次穿刺同时置管成功,无脏器损伤 、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仅1例肿瘤性心包积液复发需要再次置管,迷走反射1例。置管时间1~15天。引流出液体量300~2500毫升,其中血性液体20例,淡黄色液体13例。渗出液14例 ,漏出液9例,介于漏出液和渗出液之间的10例。Arrow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组与传统抽液组的 并发症及穿刺次数比较:见表1。
3 讨论
心包积液常见病因是结核和肿瘤[1]。心包穿刺行心包积液检查是病因检查的主要 手段,同时心包穿刺引流也是解决心包填塞症的快速有效的措施。但心包穿刺术有一定的危 险性,抽取积液负压大、速度快,短时间内回心血量增多可导致肺充血。随着液体的减少, 针尖靠近心肺,不易固定,可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出血、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2 ]。对中等量以上的心包积液常常反复穿刺,势必增加风险,并易造成感染、心包粘连及 抽液不彻底。传统的心包穿刺方法常需反复穿刺,引发的致命并发症高达11.4%~20.0%[3]。本组观察结果表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内置管闭式引流简单安全,并发 症少,与文献报道[4]相似。文献报道心包置管组症状改善快,可缩短住院日及减 少住院费用,疗效优于传统穿刺抽液[5]。本文结果显示,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 中心静脉导管方法是一种集急救、诊断及治疗为一体的心包置管引流方法,创伤小且安全, 对中大量心包积液治疗效果好。对恶性肿瘤所致心包积液的初次或再次心包穿刺时置入引流管也是安全和有效的[6]。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15-319 .
[2]Wong B,Murphy J, Chang C J, et al. The risk of pericardiocensis[J].Am JCardio,1979,44(6):1110-1112.
[3]刘坤申,费兴久.心包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经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 ,17(2):68-69.
[4]田庄,苗齐,朱文玲,等.心包开窗和经皮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比较[J]. 北京医学,2007,29(5):261-262.
[5]莫文庆,邓虹,王少军.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比较[J].现 代医院,2008,8(2):16-17.
[6]Tsang T, Seward J, Barnes M, et al. Outcom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trea tment of pericardial effusion in patients with m alignancy[J]. Mayo Clin Proc,2 000,75:248-253.
中图分类号:R54 文 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6_046 8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6.28
心包积液引流采用传统的心包穿刺方法危险性较大,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且需反 复穿刺抽液,增加病人痛苦,积液量越少,误伤心肌或冠脉的可能性越大。为了探索更加安 全、可靠和操作简便的心包穿刺法,我院心内科在床边采用Seldinger导管法利用Arrow中心 静脉导管行心包穿刺间断引流术。本文报道Arrow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抽液与传统心包穿刺抽 液比较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月至2009年11月本院住院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共66例,男37 例,女29例,年龄33~85(62.51±3.75)岁,心包积液均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分 成两组,传统心包穿刺组和Arrow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组各3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 、基础病因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传统心包穿刺抽液:采用剑突下穿刺点或心尖部穿刺点。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常规 消毒铺巾。穿刺点以2%的利多卡因逐层局部麻醉。用9~12号细长平头穿刺针(针尾接连 一胶管,用止血钳夹持胶管)进行穿刺,待针锋抵抗突然消失时,提示针尖已经穿过心包壁 层,放松止血钳即可抽取心包积液。整个抽液过程中针体前部在心包腔内。
1.3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穿刺引流,术前首先采用二维超声仪确定 存在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对穿刺靶区定位。在心电监护下,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用2%利 多卡因逐层局部麻醉,待抽得心包积液则停止。用Arrow中心静脉留置管中的16号穿刺针带 负压穿刺,一旦刺入心包腔即有积液涌入针筒,立即停止推送,将指引钢丝J端从穿刺针内 腔插入心包腔内,退出穿刺针及针管,将指引钢丝留置在心包腔内。沿钢丝用配套的扩张套 管轻扩皮肤及皮下组织,随后顺指引钢丝插入引流管,视穿刺部位和病人胸壁厚薄决定插入 引流管的深度,一般在15~20cm。退出指引钢丝,缝合固定引流管,创口处用3M敷贴覆盖固 定。引流管的尾端接引流袋可持续引流,也可接注射器抽取心包积液。操作完毕将引流管尾 端锁住,肝素帽封堵。置管后每日可根据积液量的多少调节进入心包腔的引流导管的深度以 使心包积液尽可能彻底引流,待临床症状显著好转,心包积液引流量小于20ml/日,经超声 心动图或胸部CT检查证实心包积液已基本消失,可拔除引流导管。
1.4 统计学分析:全部数据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四格表资 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2 结果
传统心包穿刺组33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1例,出血1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2例,迷走反射2例 ,需要重复穿刺7例。Arrow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组33例均一次穿刺同时置管成功,无脏器损伤 、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仅1例肿瘤性心包积液复发需要再次置管,迷走反射1例。置管时间1~15天。引流出液体量300~2500毫升,其中血性液体20例,淡黄色液体13例。渗出液14例 ,漏出液9例,介于漏出液和渗出液之间的10例。Arrow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组与传统抽液组的 并发症及穿刺次数比较:见表1。
3 讨论
心包积液常见病因是结核和肿瘤[1]。心包穿刺行心包积液检查是病因检查的主要 手段,同时心包穿刺引流也是解决心包填塞症的快速有效的措施。但心包穿刺术有一定的危 险性,抽取积液负压大、速度快,短时间内回心血量增多可导致肺充血。随着液体的减少, 针尖靠近心肺,不易固定,可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出血、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2 ]。对中等量以上的心包积液常常反复穿刺,势必增加风险,并易造成感染、心包粘连及 抽液不彻底。传统的心包穿刺方法常需反复穿刺,引发的致命并发症高达11.4%~20.0%[3]。本组观察结果表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内置管闭式引流简单安全,并发 症少,与文献报道[4]相似。文献报道心包置管组症状改善快,可缩短住院日及减 少住院费用,疗效优于传统穿刺抽液[5]。本文结果显示,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 中心静脉导管方法是一种集急救、诊断及治疗为一体的心包置管引流方法,创伤小且安全, 对中大量心包积液治疗效果好。对恶性肿瘤所致心包积液的初次或再次心包穿刺时置入引流管也是安全和有效的[6]。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15-319 .
[2]Wong B,Murphy J, Chang C J, et al. The risk of pericardiocensis[J].Am JCardio,1979,44(6):1110-1112.
[3]刘坤申,费兴久.心包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经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 ,17(2):68-69.
[4]田庄,苗齐,朱文玲,等.心包开窗和经皮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比较[J]. 北京医学,2007,29(5):261-262.
[5]莫文庆,邓虹,王少军.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比较[J].现 代医院,2008,8(2):16-17.
[6]Tsang T, Seward J, Barnes M, et al. Outcom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trea tment of pericardial effusion in patients with m alignancy[J]. Mayo Clin Proc,2 000,75:24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