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民主研讨的过程中,给学生自由,给学生空间与时间,放开学生,解放、松绑、自由探究、主动实践、民主研讨,探究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各种潜能得以开发,正像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发现真理”。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科学知识,教会学生乐学、会学,让科学的春天更加绚丽多彩,未来的高科技人才定会象鲜花一样处处绽放。
[关键词]创设情境 独立思考 自行探究 民主研讨
“人的内心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就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我在自然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的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情感卷入认识的主体上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达到自觉参与并主动学习。这是科学课教学走向成功的首要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比如《怎样加快溶解》的教学中,我先出示一块红糖,然后问学生“要把这块红糖溶解成一杯红糖水,应该怎么做?”学生对这一问题既有知识基础,又有生活经验,但又是面临解决的一个新的问题,因而出现了抢着答的新局面。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学习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达到了自觉参与、积极学习的目的。在思考中学生对问题做出种种假设后,他们决不会罢休,急于探究问题的究竟,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水的蒸发》一课时,先用毛巾蘸少量的水,在黑板上画一只小鸟,然后让学生观察:这只小鸟会有什么变化?很快小鸟不见了,这时引导学生讨论:小鸟为什么不见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学生便会产生很多种疑问,从而无形的激发了解决问题的兴趣。
但在教学中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做的,如:观察、实验、游戏等活动都能得到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动实践,积累事实
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能力也是通过实践逐步磨练出来的。教会学生学会有目的的、有计划、有序地观察,唯一的途径是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观察实验。实践是本,舍本逐末,领着学生观察,齐步走,亦步亦趋地直奔知识结论,必然限制学生的自主活动,束缚学生的思维是传统教学观念习惯的反映。只有在教学中,教师把足够数量的材料教给学生后,不能过多干预,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要充分放手,让他们人人动手,独立地观察实验,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进行观察实验,尽可能多地发现自然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属性,积累的事实越丰富,越有利于对事物形成本质的认识。
小学生有时想出的实验方法即使“不着边际”,“幼稚可笑”也毕竟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可谓行虽微而旨趣远,这是学生创造精神的表现。如果我们在每堂课上都进行实践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会一步步发展起来。
我在教《声音》一课在两个班进行了对比实验。其中在五年一班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认真指导学生有条不紊地实验操作,结果感到学生象似一台机器,没人操作就没有动力一样,课堂上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处于压抑状态。而在五年二班则是采用的是新的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先放手让学生们尽情地玩一玩桌上的实验材料,让他们自己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学生玩得很投入,而且想法新异、玩法奇特,提出很多与声音有关的问题,像桌上的器材为什么用手一动都会发出响声?为什么不动它们,就没有声音?为什么用鼓锤敲鼓在鼓发出响声时,鼓皮上的小豆子会跳起来?为什么我们击掌时手会发麻?……针对上述问题学生们再经过讨论、分析便找到“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这一规律,进而得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的结论。课堂上学生的兴趣高,他们自己用实验来证明上述判断。结果是轻轻松松,自自然然地得出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论断。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迈出创新的步子,有了亲自动脑,动手实践的经历。
三、民主研讨、建立概念
过去教学中,教者往往急于得出具体结论,在整理材料过程中,研讨事实时,对学生限制多、放手少,使学生难于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有时课堂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常是怨学生没有“配合好”。过去所谓的“配合”就是学生按老师的意愿去一步步照着老师的安排去做,如果学生回答上来了,课堂效果会象老师事先想的,实现了教师的愿望,这就是配合得很好,否则,事后教师还会严厉批评与指责。现在看来,这种定势的教学不但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
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民主。只有在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创造力、想象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
民主的课堂气氛主要应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要给学生自由,放开学生,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
2.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把收集的事实和自己的想法充分讲出来。
3.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发表错误意见,不给学生白眼。
4.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异同。通过民主研讨获得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形成科学的概念。仍以《声音》一课为例:学生在做大量实验之后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声音产生的感性经验,这是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充分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建立声音产生的规律。
在整个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发言少,只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汇报,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所获取的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对事实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得出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在这样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出来的。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河栏九年一贯制学校)
[关键词]创设情境 独立思考 自行探究 民主研讨
“人的内心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就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我在自然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的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情感卷入认识的主体上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达到自觉参与并主动学习。这是科学课教学走向成功的首要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比如《怎样加快溶解》的教学中,我先出示一块红糖,然后问学生“要把这块红糖溶解成一杯红糖水,应该怎么做?”学生对这一问题既有知识基础,又有生活经验,但又是面临解决的一个新的问题,因而出现了抢着答的新局面。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学习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从而激发了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达到了自觉参与、积极学习的目的。在思考中学生对问题做出种种假设后,他们决不会罢休,急于探究问题的究竟,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水的蒸发》一课时,先用毛巾蘸少量的水,在黑板上画一只小鸟,然后让学生观察:这只小鸟会有什么变化?很快小鸟不见了,这时引导学生讨论:小鸟为什么不见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学生便会产生很多种疑问,从而无形的激发了解决问题的兴趣。
但在教学中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做的,如:观察、实验、游戏等活动都能得到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主动实践,积累事实
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能力也是通过实践逐步磨练出来的。教会学生学会有目的的、有计划、有序地观察,唯一的途径是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观察实验。实践是本,舍本逐末,领着学生观察,齐步走,亦步亦趋地直奔知识结论,必然限制学生的自主活动,束缚学生的思维是传统教学观念习惯的反映。只有在教学中,教师把足够数量的材料教给学生后,不能过多干预,要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要充分放手,让他们人人动手,独立地观察实验,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进行观察实验,尽可能多地发现自然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属性,积累的事实越丰富,越有利于对事物形成本质的认识。
小学生有时想出的实验方法即使“不着边际”,“幼稚可笑”也毕竟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可谓行虽微而旨趣远,这是学生创造精神的表现。如果我们在每堂课上都进行实践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会一步步发展起来。
我在教《声音》一课在两个班进行了对比实验。其中在五年一班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认真指导学生有条不紊地实验操作,结果感到学生象似一台机器,没人操作就没有动力一样,课堂上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处于压抑状态。而在五年二班则是采用的是新的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先放手让学生们尽情地玩一玩桌上的实验材料,让他们自己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学生玩得很投入,而且想法新异、玩法奇特,提出很多与声音有关的问题,像桌上的器材为什么用手一动都会发出响声?为什么不动它们,就没有声音?为什么用鼓锤敲鼓在鼓发出响声时,鼓皮上的小豆子会跳起来?为什么我们击掌时手会发麻?……针对上述问题学生们再经过讨论、分析便找到“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这一规律,进而得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的结论。课堂上学生的兴趣高,他们自己用实验来证明上述判断。结果是轻轻松松,自自然然地得出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论断。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迈出创新的步子,有了亲自动脑,动手实践的经历。
三、民主研讨、建立概念
过去教学中,教者往往急于得出具体结论,在整理材料过程中,研讨事实时,对学生限制多、放手少,使学生难于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有时课堂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常是怨学生没有“配合好”。过去所谓的“配合”就是学生按老师的意愿去一步步照着老师的安排去做,如果学生回答上来了,课堂效果会象老师事先想的,实现了教师的愿望,这就是配合得很好,否则,事后教师还会严厉批评与指责。现在看来,这种定势的教学不但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
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民主。只有在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创造力、想象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
民主的课堂气氛主要应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要给学生自由,放开学生,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
2.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把收集的事实和自己的想法充分讲出来。
3.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发表错误意见,不给学生白眼。
4.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异同。通过民主研讨获得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形成科学的概念。仍以《声音》一课为例:学生在做大量实验之后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声音产生的感性经验,这是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充分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共同研讨,建立声音产生的规律。
在整个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发言少,只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汇报,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所获取的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对事实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得出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在这样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出来的。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河栏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