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却留下了食言的承诺
贾樟柯出生在山西汾阳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售货员。贾樟柯连续3年参加高考,1993年终于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在学校。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还大张旗鼓地印制了T恤衫,准备轰轰烈烈实现自己的导演梦。
贾樟柯的热情吸引了一个女生的注意,她就是朱炯。朱炯是摄影系的高才生,精通法语,许多作品曾获得国内外大奖。一次在欣赏朱炯的摄影作品时,贾樟柯说:“我们两个似乎都在表现觉醒和困惑中的人。”朱炯心头微微一震,心想,他的眼光很锐利。
一天,贾樟柯突然找到朱炯:“我很欣赏你的摄影表现手法,我想拍一部短片。能否请你担任摄像?”朱炯欣然答应。在贾樟柯的安排下,朱炯扛着摄影机来到天安门广场,在嘈杂的音乐声中静静地“凝视”着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群。这次合作让他们发现彼此之间竟然有那么多的默契。两人之间的话题渐渐多了起来。
1996年12月。贾樟柯的第一部正式作品《小山回家》在与朱炯的合作下得以完成,这部用纪实手法、全部采用非职业演员的“颠覆性”作品,获得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故事片比赛金奖,让贾樟柯得到极大的鼓励。“祝贺你!”朱炯真诚地向贾樟柯伸出了自己的手。贾樟柯并未迎握那只手,而是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朱炯,他们相爱了。
朱炯留校任教,她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同时又在事业上有强烈的追求,贾樟柯的很多艺术灵感都来自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友。最初,贾樟柯的每一部作品都需要四处筹钱拍摄,所以谈恋爱时在经济上很窘迫,但善解人意的朱炯从不计较。一次,贾樟柯约会来晚了,并且满脸焦虑。朱炯了解到,贾樟柯想拍一部新影片,但找不到好的摄影机,如果租用器材开销又太大。朱炯当时没说什么,3天后她告诉贾樟柯,摄影机借到了。原来,朱炯拉了一位女同事一起去自己的系里借器材,领导不肯借,于是两人天天去磨,锲而不舍地磨了3天,领导最终答应可以在下班时间使用。
贾樟柯每天都期望见到朱炯,他觉得对方身上有一种魔力,能带给他好消息、新创意。在细水长流的相处中,贾樟柯感觉到朱炯是一位极有修养、又让人感觉温暖和振奋的女人。
一天,朱炯笑着问贾樟柯:“我们恋爱5年了,除了电影。你不想对我说些别的吗?”贾樟柯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热切的期盼,是的,该是结婚的时候了。一贫如洗的贾樟柯在这一年迎娶了朱炯。婚礼太简单了,简直有些寒酸——两个人一起吃了顿饭而已。直到多年以后,许多老友才知道原来贾樟柯早就结婚了,妻子在北京电影学院当副教授。
刚结婚那阵,贾樟柯很想送给妻子一枚戒指,朱炯拒绝了:“真想送礼物的话,就等哪天你拍了好片子,在片尾写上献给我就可以了。”朱炯的话随性率真,彰显个性,贾樟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贾樟柯食言了,并成为他一直以来的遗憾。
离开,只为修整美好的未来
2000年,贾樟柯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界最高荣誉——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贾樟柯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法国和德国,把他新锐、真实的电影理念传达给世界电影人。人们看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新生代中国导演,他那些捕捉百姓真实生活的电影博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然而在地球的这一边,朱炯的心里有着无尽的孤独。朱炯一遍遍地看着丈夫拍摄的《站台》,片首那行表达贾樟柯真挚心声的小字——“献给我的父亲”,让她突然哽咽。调整好情绪后,体贴的朱炯拨通了贾樟柯父亲的电话:“爸爸,这部电影是小贾特意送给你的,希望你喜欢……”挂上电话后,朱炯的眼里有着深深的失落,丈夫答应送给自己的影片什么时候能兑现呢?子夜的房间显得那么静谧,静得可以听到家里钧瓷裂开的清脆声音,这种声音曾经让新婚的两人莫名兴奋,而如今听起来是如此的凄清和悲凉。孤枕难眠,骨子里充斥着坚毅和追求的朱炯翻身起床展开教案,投入到自己的教学课程中,打发形影相吊的夜晚。
夫妻两人的日常生活开始变得严重错位,经常是贾樟柯忙了通宵赶回家休息,而朱炯却正准备去上课。日子长了,朱炯不禁抱怨:“你为什么非要晚上工作呢?”贾樟柯说:“晚上安静啊,人的思维在夜晚最清醒、最兴奋。”朱炯闻言黯然无语,她知道,电影就是丈夫的生命。
结婚两周年那天,朱炯特意买了一束盛开的玫瑰,精心插在了花瓶里。时钟声声敲打着她的心扉。她盼望丈夫早点回家。但是,她再次失望了,当贾樟柯拖着疲惫的身影走进家门时,已经累得不想说话,他甚至没有看到花瓶里的鲜花。
“我的一个好友恋爱7年,前几天突然和对方分手了。我觉得挺伤心的。你说,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能靠得住的人?”一次,两人难得地坐在一起吃晚餐,朱炯有意抛出了这样一个伤感的话题。“我前几天还看见她呢,她有说有笑啊。”贾樟柯并未洞察到妻子内心的恐惧和忧郁。朱炯失望地起身离开了。
望着妻子背影的那一刻,贾樟柯心头也闪过一丝疑惑:当初那么勇敢自信的一个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郁郁寡欢了?然而,电影承载了贾樟柯太多的梦想,他需要毫无杂念地全心投入,所以,家和妻子在大多数时间都被他忽略了。
一个冬日。两人本来说好去朱炯的父母家吃饭,然而大家都到齐了,贾樟柯还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采访,而且怕干扰的他把手机关了。那天,烟灰缸里满满的烟头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疲惫,但是只要聊起电影,贾樟柯就会变得格外耐心和兴奋。
夜色笼罩下来,完成采访后打开手机的贾樟柯收到了妻子的短信:“做事业的人不能以家为半径,而要以自己为半径。我们俩都应有自己的生活,我决定去留学。”贾樟柯赶紧打电话道歉:“我马上去找你。等我。”可是待他站在妻子面前的时候,他才发现朱炯不是在赌气。贾樟柯有些慌乱:“你真的决定了?”“对!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朱炯说了一句英国思想家卡莱尔的名言。贾樟柯一时有些迷茫,不明白妻子此时的心境。
两个月后,朱炯用惊人的速度办完了留学的手续,她的平静让贾樟柯暗暗吃惊。在机场送行时,贾樟柯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话:“如果你觉得那里可以带给你自信和力量。我支持你。对不起,我没法停止事业的奔跑,这么长时间以来。我确实忽略了你。”他心里明白妻子也离不开事业,她不想在平淡和琐碎中让自己褪尽光泽,毕竟她也曾经是那么光彩照人。朱炯没有说话,用力地眨着眼,拼命不让眼泪掉下来。
沉醉,在邪海鸥翩飞的季节
在法国。朱炯开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涯。贾樟柯感受到了孤单,也许是因为没人再帮自己料理衣食起居,贾樟柯反而改变了自己每天晚归的作息习惯,但是生活还是因朱炯的离开而乱了套——好多东西都需要找好久才能找
贾樟柯出生在山西汾阳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售货员。贾樟柯连续3年参加高考,1993年终于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在学校。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还大张旗鼓地印制了T恤衫,准备轰轰烈烈实现自己的导演梦。
贾樟柯的热情吸引了一个女生的注意,她就是朱炯。朱炯是摄影系的高才生,精通法语,许多作品曾获得国内外大奖。一次在欣赏朱炯的摄影作品时,贾樟柯说:“我们两个似乎都在表现觉醒和困惑中的人。”朱炯心头微微一震,心想,他的眼光很锐利。
一天,贾樟柯突然找到朱炯:“我很欣赏你的摄影表现手法,我想拍一部短片。能否请你担任摄像?”朱炯欣然答应。在贾樟柯的安排下,朱炯扛着摄影机来到天安门广场,在嘈杂的音乐声中静静地“凝视”着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群。这次合作让他们发现彼此之间竟然有那么多的默契。两人之间的话题渐渐多了起来。
1996年12月。贾樟柯的第一部正式作品《小山回家》在与朱炯的合作下得以完成,这部用纪实手法、全部采用非职业演员的“颠覆性”作品,获得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故事片比赛金奖,让贾樟柯得到极大的鼓励。“祝贺你!”朱炯真诚地向贾樟柯伸出了自己的手。贾樟柯并未迎握那只手,而是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朱炯,他们相爱了。
朱炯留校任教,她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同时又在事业上有强烈的追求,贾樟柯的很多艺术灵感都来自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友。最初,贾樟柯的每一部作品都需要四处筹钱拍摄,所以谈恋爱时在经济上很窘迫,但善解人意的朱炯从不计较。一次,贾樟柯约会来晚了,并且满脸焦虑。朱炯了解到,贾樟柯想拍一部新影片,但找不到好的摄影机,如果租用器材开销又太大。朱炯当时没说什么,3天后她告诉贾樟柯,摄影机借到了。原来,朱炯拉了一位女同事一起去自己的系里借器材,领导不肯借,于是两人天天去磨,锲而不舍地磨了3天,领导最终答应可以在下班时间使用。
贾樟柯每天都期望见到朱炯,他觉得对方身上有一种魔力,能带给他好消息、新创意。在细水长流的相处中,贾樟柯感觉到朱炯是一位极有修养、又让人感觉温暖和振奋的女人。
一天,朱炯笑着问贾樟柯:“我们恋爱5年了,除了电影。你不想对我说些别的吗?”贾樟柯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热切的期盼,是的,该是结婚的时候了。一贫如洗的贾樟柯在这一年迎娶了朱炯。婚礼太简单了,简直有些寒酸——两个人一起吃了顿饭而已。直到多年以后,许多老友才知道原来贾樟柯早就结婚了,妻子在北京电影学院当副教授。
刚结婚那阵,贾樟柯很想送给妻子一枚戒指,朱炯拒绝了:“真想送礼物的话,就等哪天你拍了好片子,在片尾写上献给我就可以了。”朱炯的话随性率真,彰显个性,贾樟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贾樟柯食言了,并成为他一直以来的遗憾。
离开,只为修整美好的未来
2000年,贾樟柯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界最高荣誉——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贾樟柯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法国和德国,把他新锐、真实的电影理念传达给世界电影人。人们看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新生代中国导演,他那些捕捉百姓真实生活的电影博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然而在地球的这一边,朱炯的心里有着无尽的孤独。朱炯一遍遍地看着丈夫拍摄的《站台》,片首那行表达贾樟柯真挚心声的小字——“献给我的父亲”,让她突然哽咽。调整好情绪后,体贴的朱炯拨通了贾樟柯父亲的电话:“爸爸,这部电影是小贾特意送给你的,希望你喜欢……”挂上电话后,朱炯的眼里有着深深的失落,丈夫答应送给自己的影片什么时候能兑现呢?子夜的房间显得那么静谧,静得可以听到家里钧瓷裂开的清脆声音,这种声音曾经让新婚的两人莫名兴奋,而如今听起来是如此的凄清和悲凉。孤枕难眠,骨子里充斥着坚毅和追求的朱炯翻身起床展开教案,投入到自己的教学课程中,打发形影相吊的夜晚。
夫妻两人的日常生活开始变得严重错位,经常是贾樟柯忙了通宵赶回家休息,而朱炯却正准备去上课。日子长了,朱炯不禁抱怨:“你为什么非要晚上工作呢?”贾樟柯说:“晚上安静啊,人的思维在夜晚最清醒、最兴奋。”朱炯闻言黯然无语,她知道,电影就是丈夫的生命。
结婚两周年那天,朱炯特意买了一束盛开的玫瑰,精心插在了花瓶里。时钟声声敲打着她的心扉。她盼望丈夫早点回家。但是,她再次失望了,当贾樟柯拖着疲惫的身影走进家门时,已经累得不想说话,他甚至没有看到花瓶里的鲜花。
“我的一个好友恋爱7年,前几天突然和对方分手了。我觉得挺伤心的。你说,是不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能靠得住的人?”一次,两人难得地坐在一起吃晚餐,朱炯有意抛出了这样一个伤感的话题。“我前几天还看见她呢,她有说有笑啊。”贾樟柯并未洞察到妻子内心的恐惧和忧郁。朱炯失望地起身离开了。
望着妻子背影的那一刻,贾樟柯心头也闪过一丝疑惑:当初那么勇敢自信的一个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郁郁寡欢了?然而,电影承载了贾樟柯太多的梦想,他需要毫无杂念地全心投入,所以,家和妻子在大多数时间都被他忽略了。
一个冬日。两人本来说好去朱炯的父母家吃饭,然而大家都到齐了,贾樟柯还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采访,而且怕干扰的他把手机关了。那天,烟灰缸里满满的烟头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疲惫,但是只要聊起电影,贾樟柯就会变得格外耐心和兴奋。
夜色笼罩下来,完成采访后打开手机的贾樟柯收到了妻子的短信:“做事业的人不能以家为半径,而要以自己为半径。我们俩都应有自己的生活,我决定去留学。”贾樟柯赶紧打电话道歉:“我马上去找你。等我。”可是待他站在妻子面前的时候,他才发现朱炯不是在赌气。贾樟柯有些慌乱:“你真的决定了?”“对!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朱炯说了一句英国思想家卡莱尔的名言。贾樟柯一时有些迷茫,不明白妻子此时的心境。
两个月后,朱炯用惊人的速度办完了留学的手续,她的平静让贾樟柯暗暗吃惊。在机场送行时,贾樟柯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话:“如果你觉得那里可以带给你自信和力量。我支持你。对不起,我没法停止事业的奔跑,这么长时间以来。我确实忽略了你。”他心里明白妻子也离不开事业,她不想在平淡和琐碎中让自己褪尽光泽,毕竟她也曾经是那么光彩照人。朱炯没有说话,用力地眨着眼,拼命不让眼泪掉下来。
沉醉,在邪海鸥翩飞的季节
在法国。朱炯开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涯。贾樟柯感受到了孤单,也许是因为没人再帮自己料理衣食起居,贾樟柯反而改变了自己每天晚归的作息习惯,但是生活还是因朱炯的离开而乱了套——好多东西都需要找好久才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