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学校德育的关键环节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p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教育中,表扬和惩罚是经常使用的、也是被普遍认为较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尤其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或有不良行为表现时,许多老师常常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该如何惩罚他”,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惩罚措施:罚站、罚蹲、罚打扫卫生、点名批评、罚款、甚至挨打等举不胜举。有一位中学生因参与打架被学校罚款数百元,由于无力交纳罚款,又不敢告诉父母,他只好把自己一学期的饭费和零花钱先交了一半的罚款,另一半先打欠条,然后省吃俭用以便偿还债务。也许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他再也不敢打架了,但这是否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自己的态度呢?谁又能保证他不会为了钱去偷去抢呢?如果真的这样岂不是违背了教师的初衷。
  作为教育者来说,施用表扬或惩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总结经验,发扬优点,接受教训,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德育的效果取决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思想感情上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教育者施加外部影响是促进学生思想转化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是促进思想品德形成的潜在动力。德育过程实际上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因而,围绕德育目的所展开的各项德育工作 应该与激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息息相关。德育工作所采取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应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正确理解规范,端正认识,夯实自我教育的基础
  正确的道德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前提。在学校里,老师常常会给学生提出很多要求和规范,如要热爱集体,要乐于助人,不许撒谎,禁止…… 这种笼统的道德要求的灌输往往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规范。比如,他们可能把利己的小团体主义理解为热爱集体,因而产生违背集体主义的不道德行为。只有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社会公德、集体主义、做人的标准,懂得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白这些规范对个人、集体、社会的意义,他们才能应用这些规范来观察处理问题,从根本上提高认识。
  二、树立榜样,丰富道德体验,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愿望和动机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和动机是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关键。青少年学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容易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道德榜样:课文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学校、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典范,以及教师自身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能帮助我们明确行动的方向,制定行为的标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用榜样的高尚情操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丰富其道德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和动机,产生新的道德需要。
  三、对比分析,正确评价自我,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到的需要,推动自我教育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自我评价离不开比较,与无私的人比,才能发现自己的自私;与勇敢的人比才知自己的懦弱;与诚实的人比才知自己的虚伪。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行为与周围其他人的行为进行对比,把自己的行为与学校的要求进行对比,把自己对自己的思想行为的评价与他人对自己的思想行为的评价进行对比,不仅要发现自身的优点,更要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全面正确评价自己,为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践锻炼,加强道德信念,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自我教育不是儒家宣扬的那种静坐思讼、空寂了悟的“闭门思过”,而是以实践活动为前提的。接受道德知识与要求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把这些道德知识和要求转化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就需要通过他们身体力行,使这些知识被个人经验及集体经验所证明,并被实践后果所引起的内心体验丰富和加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当学生亲身体会到按一定得到的要求行动会给集体、别人带来好处,得到舆论的好评和支持时。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才能真正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道德信念才会得到巩固和加强。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公益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野营拉练等。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克服各种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引起学生的思想内部斗争,磨炼学生的意志。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舆论,正确的集体规范,用集体的舆论和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把集体的自我教育和个体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总之,只有重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达到德育工作的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要求时才能实现。
  (编辑徐褀琛)
其他文献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可能。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应用进来。因为现在大学英语教育,尤其是公共英语的教学面临着很多紧迫的问题,如学生底子薄、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课堂听课效率低、课后分配学习时间短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
期刊
文化娱乐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电视在为观众提供审美和娱乐消遣方面的功能是得天独厚的。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说到,“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那么理所当然,电视新闻也应该具有娱乐的价值,这一点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刚创办之际并未被人意识到,随着电视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电视人也在不断探索中意
期刊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防御机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临床人群、中老年及大学生群体,针对中专生的研究则较为少见。本文以中专生群体为对象,对中专生社会支持、防御机制的特点  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254名中专生组成被试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其中,07级73人,08级89人,09级92人;男生108人,女生14
期刊
一、根据教材制定的教学计划  (一)七年级上学期的安排。  七年级第9册的内容为: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论)、Word(操作)、Excel(操作)。教材内容涉及考试的三个模块,占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55%左右。  七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比重很大。然而,上学期一般有17-18周,各校信息技术课时安排在七年级时一般安排1个课时,去除中秋节、国庆节、元旦,即不超过16节课,这个课
期刊
一、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讲授新课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课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一)运用多媒体利于 创设教学情景。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求知的课堂情景、成功的课堂情景,适时
期刊
当前,“90后”学生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主体对象,他们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也存在着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消极因素。对这一主体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新的方法。笔者认为,运用西方管理科学的激励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实现奋斗目标。  激励理论是西方管理科学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我们教师在学生面前永远是保持着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英语课堂教学成为
期刊
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它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主动学习,自主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因而职业学校将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作为教材来培养学生们是很有必要的。的确,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益处很多,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否则会适得其反,接下来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初中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更容易接受那些生动形象的历史表象。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利用音频、动画、特效、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历史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本质,从听、视、触等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作用。因此
期刊
一、高中政治新课教材分析  新课程的改变最大、最强烈的部分是新教材的焕然一新,高中政治教材摒弃了传统的五本必修,换成了四本必修与六本选修,表面上来看必修的教材在总数上在减少,但是实际上新教材中增加一个新的模块,即文化生活,这个模块是传统教材所缺失的,再加上增加的内容也是全新的领域。具体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思路。  变化在于摒弃传统的教材模式以学科为主要内容,新课程教材着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