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涨价”众生相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果价格如今已成为人们的“心痛”。
   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第21周(5月20日至5月26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显示,重点监测的7种水果周均价每公斤7.93元,环比上涨5%,同比高出43.4%。
   对于不少人而言,“吃不起水果”此前只是一个笑话式的自嘲,如今却成为现实。而与此同时,水果批发商们的日子也开始陷入困境。
  老人为低价买“烂”苹果
   记者在北京新发地市场注意到,梨、桃子、荔枝等水果价格均比以往涨了不少,尤其是苹果的批发价,从去年的每斤5元涨到了今年的每斤7元,一箱合计为210元。
  水果批发商周驻强对记者解释,各地的苹果在今年均卖到约每斤8元,价格出现明显涨价趨势。
  诸多消费者对记者表示,宁愿多走几公里的路,来批发市场“囤货”,也不去超市买“天价”水果。
  一位60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家里有两个孙子正在长身体,每天都要吃苹果补充维生素,多备几箱以防它又涨价。在她和周驻强软磨硬泡后,最终以每斤6.5元的价格,达成交易。
  另一位年龄相仿的老人则以每斤3元的价格,在周驻强手上买下一箩筐“烂”苹果。他眯着眼笑着说:“能吃上这个价位的苹果不容易,老人嘛,不追求太多,把苹果‘烂’的地方削掉,榨果汁也是可以的。”
  在这场“水果争战”中,焦灼的远不止消费者和批发商们,背后还有更多的人。
  “另谋出路”的水果摊老板和水果商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一处偏僻的巷口,59岁的水果摊老板李国福决定把三轮车上剩余的水果打包好,准备撤离。面对着这条陪伴了他几年的街道,他的表情显得颇为忧伤。
  几年前,他与几个同行推着装满水果的三轮车,每天一同汇集在这里。然而,在不久前,同行们都以转行为由集体撤退,落下李国福孤身一人。
  “水果摊主要依靠差价赚钱,之前约每斤两元批发来的水果,我可以卖到约每斤5元,利润大概在50%左右,收入很乐观。现在大部分水果的价格以1倍多的速度增涨,更别说‘稀有’的苹果和梨,压根不敢进货。我从中间商进价都约每斤7元,就算一分不赚按进货价格卖,也不一定有消费者愿意买单。再加上水果有保鲜期,短时间卖不出去就会全部浪费。”李国福告诉记者。
  水果价格大幅度攀升,让李国福无利可图。他再三斟酌后,决定离开北京,重返老家做生意。
  面临困境的不只有李国福。山东省果农梁田目前在青岛开了一家水果商店,他对记者抱怨,在水果市场摸爬滚打20多年的他越来越找不到方向,收入也越来越不稳定,这让他感到身心疲惫。
  他告诉记者,他正在寻找新的出路。
  80元每箱的梨涨到228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消费者对超市里卖的水果,直呼买不起。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口中“贵得离谱”的水果,并非是奇珍异果,而是往日里常见的苹果和梨。
  郑文嘉在北京望京地区一栋写字楼上班,平时下班后,她都会在马路边的水果摊和邻近的超市,买上她爱吃的苹果和梨,但近日她惊讶地发现,苹果和梨逐渐在货架上消失了。
  一家超市老板对此解释说,往年进价80元每箱的梨,如今228元每箱,进了也没有消费者愿意购买,所以他干脆放弃了。据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下称“果品协会”)价格监测数据显示,自5月份起,梨的价格一路飙升,几乎一天一个价。其中,皇冠梨、酥梨、鸭梨、库尔勒香梨环比上涨分别为48.43%、30.74%、25.78%、25.78%。而往年同时段约每斤2元的苹果,也涨到每斤10多元,这上涨的幅度不免令人咋舌。
  水果为何变成“奢侈果”
  一时间,常见水果变成了“奢侈果”。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业界普遍认为,一部分源于气候因素。今年以来整体气温偏低,导致多个产地的果树受到影响。苹果和梨等水果平均减产45%左右,其中,山西、陕西等部分地区,减产量高达70%。
  相比国产水果,进口水果如澳洲车厘子、越南橙子等,其进口额仍保持连年增长。
  据《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年至2019)》报告显示,去年我国进口水果8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部分进口水果的价格,要比国产水果的价格高很多,这些高价水果也无疑助推了国内水果价格的‘水涨船高’。”一位进口水果批发商判断。
  线下水果卖得贵,线上情况又如何?
  记者登录拼多多、贝店生鲜平台,以富士苹果为例进行价格对比发现,截至发稿前,富士苹果在贝店生鲜上出售的价格均为每斤10元左右,直逼超市零售价;拼多多出售的富士苹果,价格均为每斤5元左右,与市场批发价大同小异。
  而生鲜平台积极入市也为水果涨价添了“一把火”。
  对于水果价格接下来的走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对外公开表示,鲜果价格上涨是受极端天气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这种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鲜果价格上涨不会持续在高位。总体看通胀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
  (本稿综合《人民日报》《新周刊》)
其他文献
在农业机械化渐次普及的当下,农民群体本不需要在炎炎烈日下,用最原始的方式手動割麦。但是最近,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的刘女士,却眼看着自家70亩小麦“躺”在地里,不被允许使用收割机。刘女士称,自家麦田附近有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因担心机械麦收产生的扬尘会影响监测站的数据,上蔡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要求他们只能用手割。   为了环保数据好看,大面积的小麦农民都只能用手割,不得不说,当地没收农民“自由收割权”的行
期刊
用户花费450元通过网络问诊平台向儿科医生咨询,得到的回复却是“最好带孩子来看一下专科门诊”,这样的回复让用户觉得“货次价高”。记者搜索发现,类似的投诉可以找到不少,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问诊医生的回復慢、回复内容对治疗没有帮助”几个方面。   医生的回答看似没毛病,到底有没有病、如何治疗的确需要面对面诊断,进行必要的仪器检查。可既然如此,网络问诊的意义何在呢?
期刊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众多不可言说的任务中,有一项委实难言光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冷战结束的半个多世纪里,这个强大的情报机构把一干著名作家视为假想敌,对他们进行秘密监控,有些文坛名人终其一生都未能摆脱FBI的窥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近出版的《被监视的作家》一书,重温了这段今日看来颇为荒谬的往事。   “作家是危险的,因为他们有思想”   “作家是危险的,因为他们有思想。他们落入了FBI的视线,开
期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意味着将近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超过60岁的老年人。   北京是中国老龄化态势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大城市养老问题集中反映的地区。例如,目前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仅能提供1100张床位,排队登记的老人一度超过1万人,是可供应床位数量的10倍。   土地资
期刊
馅饼?陷阱?   湖北襄阳市民王先生2018年初通过“爱藏收藏中心”购买了26套售价1980元的纪念币,店家承诺6个月后以4980元一套的高价回收。然而,6个月后,王先生找店家谈回收时,该中心负责人却翻脸不认账,王先生想退货时对方也没了音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砸中王先生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連锅端   帮助蔡徐坤等明星制造一亿微博转发量的幕后推手“星缘”APP,近日被北京市公安局网安
期刊
近日,“海底捞杭州一店面因垃圾分类不当,可能面临垃圾被拒运”的消息,引起网友热切关注。有人担忧地表示,连续4天不清运垃圾會给环境带来更大污染。记者调查发现,海底捞垃圾处理不当的事实基本属实,但相关部门并未实施拒运。   拒运除了给商家造成损失,也污染了市容环境。执法部门应该采取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制商家履行分类责任。
期刊
据德国《移动杂志》6月10日报道,德国铁路有一项特别的“火车保姆”服务,帮助父母分居两地的孩子搭乘火车在两地旅行。去年,德国有近8400名孩子受惠于该项服务。报道介绍称,目前德国有100万名孩子有两个居住地。他们的父母因为工作或离婚原因,分居两地,孩子们必须在两地旅行。   为此,德国铁路与德国慈善机构“火车站使命”合作推出了“火车保姆”服务,陪伴孩子搭乘火车去异地与他们的父亲或母亲团聚。   目
期刊
30年间,华为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成长为千亿级世界巨头,其中原因众多:政策的利好、重视研发、狼性文化、员工的高薪……而这一切,又离不开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外人眼中,任正非强势、多变、狂热。曾任华为副总裁的李玉琢在其新书《办中国最出色企业:我的职业经理人生涯》中,回忆了多年前和任正非一起工作的点滴。  “从零开始”   1995年5月18日,我到华为报到,工号是1713。到华为的第一天,我这个不久
期刊
阿廖沙,中文名刘维宁,1955年出生于莫斯科,系刘少奇长孙。阿廖沙的父亲刘允斌14岁时前往俄罗斯求学,结识俄罗斯姑娘玛拉并结婚,育有女儿索尼娅和儿子阿廖沙。阿廖沙曾在苏联航空航天局工作。2003年第一次来到中国,2007年定居广州,2010年创办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下文是作者据阿廖沙的口述整理。  父亲的信仰   接到祖父刘少奇的来信时,父亲刚刚获得莫斯科大学核物理专业副博士学位。祖父在信
期刊
1979年的深圳,全市只有两名科技人员,一名是拖拉机维修工,另一名是兽医。   然而今天,这座城市已经拥有41名全职院士,每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就达到5.6家。   40年时间,把一个落后渔村改造成为一座科技之城,这是惊人的巨变。   但今天引发人们更多关注的,不是眼前的成果,而是造就这份奇迹背后的成功密码。   你所知道的任正非、王传福,他们都受益于一份神秘文件。   这份签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