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麦赤霉病
1.发生: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南方冬麦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麦区、川滇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等地经常流行危害。小麦受害后千粒重降低,发芽率下降,发芽势减弱,且出粉率低,面粉质量差,色泽灰暗,商品价值降低。病麦含有致呕毒素和类雌性激素等毒素,人畜食后可引起急性中毒。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受害最大。发病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小的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使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密生小黑点。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2.防治: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赤霉病的有效方法。适时播种,使小麦的扬花期避开雨季,播种前用多菌灵等药剂浸种。小麦的扬花期是最佳的施药期,药剂可选用多菌灵、防霉宝、甲基硫菌灵、多霉威、甲霉灵。在赤霉病发生、蔓延的高峰期。正是春季多雨、高温高湿的季节,务必抓住雨停间隙的时机,喷药防治2~3次,以免延误农时,降低防治效果。
二、小麦纹枯病
1.发生: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我国各麦区的常发性病害,一般病田的发病株率为10%~30%,重病田块可达60%~80%,特别严重的田块因病害引起的枯白穗率可达20%以上,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40%。
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小麦出苗后,根茎、叶鞘即可受害。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发展成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向内侧发展可延及茎秆,致病株的基部茎节腐烂,幼苗猝倒、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梭形病斑常相互连结,形成云纹状花纹,中间呈淡黄褐色,周围有较明显的棕褐色环圈。病斑可沿叶鞘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旗叶。当麦株间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也可向内侧扩展深及茎秆,导致烂茎,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
2.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避免过早播种,降低田间湿度,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在播种前用纹霉净、碱唑醇或三唑酮等药剂拌种。麦苗返青期用纹霉净、井岗霉素、甲基立枯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三、小麦白粉病
1.发生:小麦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被害植株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产量明显降低。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出现1~2毫米大小的白色霉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层的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霉斑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霉层。发病后期,白粉状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至淡褐色,并散出许多黄褐色至黑褐色的小粒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发生褪绿、发黄,最终枯死。发痛严重的病株接而弱,不能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发病最重时,整个植株从下至上均被灰白色的霉层覆盖。
2.防治:生产上可以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及时浇水抗旱,雨后及时排水以防止湿气滞留,及时清除自生麦苗等措施来防治。播种前用三唑酮拌种,可较好地预防白粉病的发生。当田间病叶率达10%以上时,可用三唑酮、福星乳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四、小麦腥黑穗病
1.发生:小麦腥黑穗病是小麦的世界性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有回升甚至严重发生的趋势。小麦腥黑穗病不仅使小麦减产,而且使麦粒及面粉的品质降低。
发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增多,病穗较短、直立,颜色较健穗深,开始为灰绿色,以后变为灰白色,颖壳略向外张开,露出部分病粒。病粒较健粒短肥,初为暗绿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外面包有一层灰褐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并有鱼腥味。
2.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选留无病种子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方法。播种前用三唑酮、三唑醇、多菌灵、萎锈灵等药剂拌种。如果大田中发痛,一般是将病株烧毁。
五、小麦根腐病
1.发生:小麦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各小麦栽培区都有发生。常因苗腐造成缺苗率达10%~30%,成穗率和穗粒数亦明显降低。
小麦根腐病可引起根腐、苗腐、茎基腐、成株叶枯和穗腐等,以根部受害最重。潮湿时病部可产生黑灰色霉状物。播种后种子受害,幼芽鞘受害成褐色斑痕,严重时腐烂死亡。根部发病后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植株茎基部出现褐色条斑,严重时茎折断枯死。或虽直立不倒,但提前枯死。枯死植株青灰色,白穗不实,俗称“青死病”。拔起病株可见根毛和主根表皮脱落,根冠部变黑并黏附土粒。穗部发病在颖壳基部形成水浸状斑,后变褐色,表面敷生黑色霉层,穗轴和小穗轴也常变褐腐烂,小穗不实或种子不饱满。
2.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避免或减少连作,选用无病种子,增施有机肥、磷钾肥,返青时追施适量速效性氮肥,防止小麦长期过旱过涝,对预防小麦根腐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效果。播种前用代森锰辞、多菌灵、福美双、三唑酮、萎锈灵拌种。在小麦孕穗至抽穗期喷洒敌力脱乳油。
六、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
1.发生: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严重病害。山东沿海、河南南部及淮河流域发生重,可减产10%~70%。通过推广抗病品种,此病的危害已基本得到控制。
发病株未展开的心叶上出现褪绿的短线条状斑,随着病情发展,条斑彼此联合成不规则的淡黄色短线条状斑驳,整个叶片呈现出花叶症状。病株株形松散、矮缩,穗短而小,有缩脖现象,成熟期明显推迟。籽粒秕瘦。
病害不能经种子及昆虫媒介等传播。主要是病土、病根茬及病田的流水传播蔓延,
2.防治:防治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应采取以选育抗(耐)病丰产品种为主,结合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未完待续)
1.发生: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南方冬麦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麦区、川滇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等地经常流行危害。小麦受害后千粒重降低,发芽率下降,发芽势减弱,且出粉率低,面粉质量差,色泽灰暗,商品价值降低。病麦含有致呕毒素和类雌性激素等毒素,人畜食后可引起急性中毒。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受害最大。发病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小的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使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密生小黑点。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2.防治: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赤霉病的有效方法。适时播种,使小麦的扬花期避开雨季,播种前用多菌灵等药剂浸种。小麦的扬花期是最佳的施药期,药剂可选用多菌灵、防霉宝、甲基硫菌灵、多霉威、甲霉灵。在赤霉病发生、蔓延的高峰期。正是春季多雨、高温高湿的季节,务必抓住雨停间隙的时机,喷药防治2~3次,以免延误农时,降低防治效果。
二、小麦纹枯病
1.发生: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我国各麦区的常发性病害,一般病田的发病株率为10%~30%,重病田块可达60%~80%,特别严重的田块因病害引起的枯白穗率可达20%以上,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40%。
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小麦出苗后,根茎、叶鞘即可受害。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发展成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向内侧发展可延及茎秆,致病株的基部茎节腐烂,幼苗猝倒、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梭形病斑常相互连结,形成云纹状花纹,中间呈淡黄褐色,周围有较明显的棕褐色环圈。病斑可沿叶鞘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旗叶。当麦株间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也可向内侧扩展深及茎秆,导致烂茎,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
2.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避免过早播种,降低田间湿度,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在播种前用纹霉净、碱唑醇或三唑酮等药剂拌种。麦苗返青期用纹霉净、井岗霉素、甲基立枯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三、小麦白粉病
1.发生:小麦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被害植株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产量明显降低。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出现1~2毫米大小的白色霉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层的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霉斑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霉层。发病后期,白粉状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至淡褐色,并散出许多黄褐色至黑褐色的小粒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发生褪绿、发黄,最终枯死。发痛严重的病株接而弱,不能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发病最重时,整个植株从下至上均被灰白色的霉层覆盖。
2.防治:生产上可以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及时浇水抗旱,雨后及时排水以防止湿气滞留,及时清除自生麦苗等措施来防治。播种前用三唑酮拌种,可较好地预防白粉病的发生。当田间病叶率达10%以上时,可用三唑酮、福星乳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四、小麦腥黑穗病
1.发生:小麦腥黑穗病是小麦的世界性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有回升甚至严重发生的趋势。小麦腥黑穗病不仅使小麦减产,而且使麦粒及面粉的品质降低。
发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增多,病穗较短、直立,颜色较健穗深,开始为灰绿色,以后变为灰白色,颖壳略向外张开,露出部分病粒。病粒较健粒短肥,初为暗绿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外面包有一层灰褐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并有鱼腥味。
2.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选留无病种子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方法。播种前用三唑酮、三唑醇、多菌灵、萎锈灵等药剂拌种。如果大田中发痛,一般是将病株烧毁。
五、小麦根腐病
1.发生:小麦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各小麦栽培区都有发生。常因苗腐造成缺苗率达10%~30%,成穗率和穗粒数亦明显降低。
小麦根腐病可引起根腐、苗腐、茎基腐、成株叶枯和穗腐等,以根部受害最重。潮湿时病部可产生黑灰色霉状物。播种后种子受害,幼芽鞘受害成褐色斑痕,严重时腐烂死亡。根部发病后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植株茎基部出现褐色条斑,严重时茎折断枯死。或虽直立不倒,但提前枯死。枯死植株青灰色,白穗不实,俗称“青死病”。拔起病株可见根毛和主根表皮脱落,根冠部变黑并黏附土粒。穗部发病在颖壳基部形成水浸状斑,后变褐色,表面敷生黑色霉层,穗轴和小穗轴也常变褐腐烂,小穗不实或种子不饱满。
2.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避免或减少连作,选用无病种子,增施有机肥、磷钾肥,返青时追施适量速效性氮肥,防止小麦长期过旱过涝,对预防小麦根腐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效果。播种前用代森锰辞、多菌灵、福美双、三唑酮、萎锈灵拌种。在小麦孕穗至抽穗期喷洒敌力脱乳油。
六、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
1.发生: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严重病害。山东沿海、河南南部及淮河流域发生重,可减产10%~70%。通过推广抗病品种,此病的危害已基本得到控制。
发病株未展开的心叶上出现褪绿的短线条状斑,随着病情发展,条斑彼此联合成不规则的淡黄色短线条状斑驳,整个叶片呈现出花叶症状。病株株形松散、矮缩,穗短而小,有缩脖现象,成熟期明显推迟。籽粒秕瘦。
病害不能经种子及昆虫媒介等传播。主要是病土、病根茬及病田的流水传播蔓延,
2.防治:防治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应采取以选育抗(耐)病丰产品种为主,结合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