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荻港。”这话很新奇,也许人们会说没听说过。然而在湖州荻港一带却代代相传。当荻港副书记章金财对来访的我们如是说的时候,我们都会意地笑了。这笑是对荻港人自信的嘉许,是对荻港古拙、静幽、憨朴之美的赞扬。
荻港确像一颗无价之宝散落在杭嘉湖平原上,散放着清莹的满月一般的光华。难怪老舍之子、著名学者舒乙几年前踏入荻港有“步入仙境之感”,著文说荻港这样的净土“是个绝版”。可不,河港如织,鱼塘连片,荻苇布满水边,岸上桑树枝柯交错,倚港而建的青堂瓦舍错落有致,拱形古桥和回廊把家家户户连成一体,自然清丽的水乡画境,质朴雅致的古村景观,真的如同一曲古老的渔歌那么悠闲、别致,情趣盎然。
难能可贵的是,荻港古雅之美犹存,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新景频添。我们在参观荻港新貌的同时,还有机会采访了荻港渔庄的董事长徐敏利。
刚刚参加区政协会议回来的徐敏利,剪着齐耳短发,英姿飒爽,脸上漾着笑容,如同窗外鱼塘的波纹那么自然,真切,从容。
她的谈话从鱼开始,她的人生与渔有缘。水,润泽着她的生命;鱼,活跃了她的人生。
1979年,初中毕业的徐敏利,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培育弟弟妹妹的家庭生活重担。水乡姑娘奔生活的思路离不开水,她将盛产在河、港、荡、漾中的鳜鱼、鲈鱼、白鱼、鲫鱼、鲤鱼、鳊鱼、汪丁鱼等,成筐成箩地运到湖州仪凤桥畔的水产市场,搞批发,搞零售。起早摸黑,风雨奔波,不怕辛苦,不言劳累。一干就是9年,小姑娘变成了大姑娘,学会了与人打交道,交了不少朋友,还摸到了经营之道。船运车运,鱼来鱼往,在岁月的流逝中积累了再发展的资金。
资金是徐敏利闯荡事业的台阶,经验是不断向前的助力。27岁这年,徐敏利回到荻港当轻工机械厂的经营厂长,新的工作敞开了新的天地。在新的领域里闯荡需要有新的知识,于是她又读电大,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壮大自己,是为了新的发展。35岁这年,她又自主创办了润滑油脂厂。经营经验和知识更新的双翼使她的企业蒸蒸日上,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企业红火,资金日增。一天,徐敏利在荻港的河道边上行走,偶尔发现水面上有油花花。她不由得停住脚步,俯身细察见河水有污染。她的腿哆嗦了,她的心缩紧了。徐敏利寝食难安,内心在进行一场厮杀。办厂增加了乡亲们就业的机会,但不能降低乡亲们的生活品质。荻港应当保持鱼翔浅底、鹭上青天的情景,保持采菱收藕、钓鱼捕鱼的生活乐园。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能被眼前的利益迷花了眼,应该看到现代文明的远处,珍惜脚下故土,谨慎对待上天馈赠的河港,以一份淳朴和宽厚换来人和自然的和谐。徐敏利是个平凡的女性,却有不平凡的理念:办企业要把人间办成文明的乐园,要把自然办成生态平衡的乐园,这样才能获得长远发展的经济实力,才能获得人人称道的人格魅力!
徐敏利干脆利落,毅然将投资的目光转向茶庄。
这一转,是徐敏利人生道路的亮点,闪着崇高理念的光辉!
这一转,是徐敏利创业路上的拐点,辉映着优秀品性的风采!
“徐来和风,缘聚人生”,这是徐敏利转营“徐缘茶庄”后的人生境界。朋友多,客人多,商人多,来到荻港要招待吃饭,可这里没有饭店。于是徐敏利来到荒僻的朱家庄圩区转悠,想找块地造饭店。正在这时,来了一拨人,都是上级领导。领导自然认得崭露头角的徐敏利,便同她打招呼,说是来考察荻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徐敏利满脸笑容地问:“新农村建设怎么搞呀?我想开个饭店,算不算建设新农村呀?”领导肯定地说:“你的想法很好,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部分。”并与她详细谈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领导一番谈话,使徐敏利心中豁然开朗,眼前一片亮堂,看到了灿然的前景,也看清了迎面而来的商机。于是,她脑子里最初构想的“饭店”演化成颇具规模的“荻港渔庄”,荒凉的朱家庄圩区幻变成一幅鱼跃清波、柳掩亭台的休闲区。
画在心中的规划图使徐敏利焕发出使不完的能量,她风风火火地去请当地建造庙宇的土建筑师搞设计,去安徽古村落宏村拍摄徽派建筑的照片。她的建筑思路极为明晰:荻港渔庄不能建高楼,不能搞西式建筑,要与荻港古村落的原真性保持一致,再借鉴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风格,营造出水乡冷月一般的古诗词意境。
2006年5月1日,徐敏利一手营建的荻港渔庄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规模宏大、古雅质朴的建筑与荻港古村落互相映衬,与清清亮亮的鱼塘相连,杨柳拂窗,红花惹眼,鸟翔鱼乐,一派江南水乡的新美景。鱼塘一个连着一个,堤埂上果树名木相间,空地上成片蔬菜青葱欲滴,其间有古桥木屋点缀,真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荻港渔庄是一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赞歌,歌手就是徐敏利。她是一个江南水乡原生态的歌手,是一个用心在歌唱新生活的歌手!这是浩渺水乡的天籁之音,是浑然天成的荻港新声!
鱼文化是荻港渔庄的灵魂。大小餐厅是随处可见鱼乐图,随处可见描摹各种鱼类的诗歌,令人大开眼界。鱼诗是徐敏利让人搜集来的,鱼画也是她请人画的。她最初的鱼缘已延伸为鱼文化。指着窗棂外的鱼塘,徐敏利娓娓而谈:鱼塘里各类鱼是分层次生活的,有的吃塘里种着的草,有的吃光合菌。美妙的鱼世界启迪了荻港人的艺术想象,创作出渔歌和渔舞,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哩。
接着,徐敏利又将目光转向鱼的烹饪上。她通过当地烹饪大师挖掘出国民党元老陈果夫家传的陈家菜肴,将烂糊鳝丝、红烧鱼块、藏心鱼圆、五色鱼丝、鱼卷、鱼饼等搬上餐桌。有烹饪文化的特色就有吸引力。2006年6月8日,陈果夫的女儿陈泽宝和女婿沈华祝从美国来到荻港,在雅洁的荻港渔庄清丽厅品味陈家菜肴。夫妇俩一边品尝陈家菜肴,一边赞不绝口。沈华祝没想到在故土吃到正宗的陈家菜肴,不禁心情激奋,当场挥毫写下了“传承陈家菜肴之精华”一行大字。
不久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来到荻港,被荻港渔庄如同水墨画一般的幽美淡雅所吸引。徐敏利见状,请孙家正副主席留下墨宝。孙家正发觉没有带印章,就说,我回去写了盖上章给你寄来。果然,徐敏利很快收到孙家正从北京寄来的墨宝。只见孙家正用潇洒飘逸的字体写道:“真诚地用心耕耘您足下的土地,便会报以灿烂的鲜花和丰收的果实。”
成功了!徐敏利将成功的喜悦埋藏在心底,继续以她率真的本性和慈善的情怀经天行地。她的渔庄已经安排了200多名荻港人就业,有个两姐妹都在这里上班。荻港是水,她徐敏利是鱼,有盈盈之水才有她这条鱼。她始终对荻港怀有感恩之心。当她偶然看到一位孤寡老人在蹒跚地独行,心里一震,一种慈善之情在心里油然升起。对,造一座老年公寓,让无依无靠的老人免费居住,安享文明晚年。
晚辈要孝老敬老,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建造老年公寓,有了钱为父老造福,回报社会也是一种快乐。于是徐敏利毅然斥资600多万,建造起一幢既宽敞明亮又舒适的老年公寓。四周,花木扶疏,让老人赏心悦目。伙食也不错,有鱼有肉,蔬菜新鲜。当我们走进老年公寓,悄声与一个坐在房间门口的老人说起徐敏利,只听老人像念经一样地说:“她真是个活菩萨呀,比亲生儿女还亲,花钱造屋给我们住,让我们吃穿和生病都不用愁,真是个善心人呀!”
老人公寓是荻港一带孤寡老人的乐园,也是徐敏利尚德济人的见证,慈善精神的化身。
徐敏利和我们说话时笑说自己“没肝没肺”。确实,她真诚得近乎透明,淳朴得像原生态的河港,而更可贵的是,她有一颗金子一般闪闪发光的心!
徐敏利太忙了,短缨缨的头发一甩,告别我们又要忙急事去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旅游业的拓展,她能不忙吗?她忙得快乐,忙得充实,忙得聪慧,将自己生命的色彩涂染在荻港这幅织锦上!□
荻港确像一颗无价之宝散落在杭嘉湖平原上,散放着清莹的满月一般的光华。难怪老舍之子、著名学者舒乙几年前踏入荻港有“步入仙境之感”,著文说荻港这样的净土“是个绝版”。可不,河港如织,鱼塘连片,荻苇布满水边,岸上桑树枝柯交错,倚港而建的青堂瓦舍错落有致,拱形古桥和回廊把家家户户连成一体,自然清丽的水乡画境,质朴雅致的古村景观,真的如同一曲古老的渔歌那么悠闲、别致,情趣盎然。
难能可贵的是,荻港古雅之美犹存,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新景频添。我们在参观荻港新貌的同时,还有机会采访了荻港渔庄的董事长徐敏利。
刚刚参加区政协会议回来的徐敏利,剪着齐耳短发,英姿飒爽,脸上漾着笑容,如同窗外鱼塘的波纹那么自然,真切,从容。
她的谈话从鱼开始,她的人生与渔有缘。水,润泽着她的生命;鱼,活跃了她的人生。
1979年,初中毕业的徐敏利,用稚嫩的肩膀挑起培育弟弟妹妹的家庭生活重担。水乡姑娘奔生活的思路离不开水,她将盛产在河、港、荡、漾中的鳜鱼、鲈鱼、白鱼、鲫鱼、鲤鱼、鳊鱼、汪丁鱼等,成筐成箩地运到湖州仪凤桥畔的水产市场,搞批发,搞零售。起早摸黑,风雨奔波,不怕辛苦,不言劳累。一干就是9年,小姑娘变成了大姑娘,学会了与人打交道,交了不少朋友,还摸到了经营之道。船运车运,鱼来鱼往,在岁月的流逝中积累了再发展的资金。
资金是徐敏利闯荡事业的台阶,经验是不断向前的助力。27岁这年,徐敏利回到荻港当轻工机械厂的经营厂长,新的工作敞开了新的天地。在新的领域里闯荡需要有新的知识,于是她又读电大,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壮大自己,是为了新的发展。35岁这年,她又自主创办了润滑油脂厂。经营经验和知识更新的双翼使她的企业蒸蒸日上,年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企业红火,资金日增。一天,徐敏利在荻港的河道边上行走,偶尔发现水面上有油花花。她不由得停住脚步,俯身细察见河水有污染。她的腿哆嗦了,她的心缩紧了。徐敏利寝食难安,内心在进行一场厮杀。办厂增加了乡亲们就业的机会,但不能降低乡亲们的生活品质。荻港应当保持鱼翔浅底、鹭上青天的情景,保持采菱收藕、钓鱼捕鱼的生活乐园。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能被眼前的利益迷花了眼,应该看到现代文明的远处,珍惜脚下故土,谨慎对待上天馈赠的河港,以一份淳朴和宽厚换来人和自然的和谐。徐敏利是个平凡的女性,却有不平凡的理念:办企业要把人间办成文明的乐园,要把自然办成生态平衡的乐园,这样才能获得长远发展的经济实力,才能获得人人称道的人格魅力!
徐敏利干脆利落,毅然将投资的目光转向茶庄。
这一转,是徐敏利人生道路的亮点,闪着崇高理念的光辉!
这一转,是徐敏利创业路上的拐点,辉映着优秀品性的风采!
“徐来和风,缘聚人生”,这是徐敏利转营“徐缘茶庄”后的人生境界。朋友多,客人多,商人多,来到荻港要招待吃饭,可这里没有饭店。于是徐敏利来到荒僻的朱家庄圩区转悠,想找块地造饭店。正在这时,来了一拨人,都是上级领导。领导自然认得崭露头角的徐敏利,便同她打招呼,说是来考察荻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徐敏利满脸笑容地问:“新农村建设怎么搞呀?我想开个饭店,算不算建设新农村呀?”领导肯定地说:“你的想法很好,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部分。”并与她详细谈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领导一番谈话,使徐敏利心中豁然开朗,眼前一片亮堂,看到了灿然的前景,也看清了迎面而来的商机。于是,她脑子里最初构想的“饭店”演化成颇具规模的“荻港渔庄”,荒凉的朱家庄圩区幻变成一幅鱼跃清波、柳掩亭台的休闲区。
画在心中的规划图使徐敏利焕发出使不完的能量,她风风火火地去请当地建造庙宇的土建筑师搞设计,去安徽古村落宏村拍摄徽派建筑的照片。她的建筑思路极为明晰:荻港渔庄不能建高楼,不能搞西式建筑,要与荻港古村落的原真性保持一致,再借鉴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风格,营造出水乡冷月一般的古诗词意境。
2006年5月1日,徐敏利一手营建的荻港渔庄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规模宏大、古雅质朴的建筑与荻港古村落互相映衬,与清清亮亮的鱼塘相连,杨柳拂窗,红花惹眼,鸟翔鱼乐,一派江南水乡的新美景。鱼塘一个连着一个,堤埂上果树名木相间,空地上成片蔬菜青葱欲滴,其间有古桥木屋点缀,真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荻港渔庄是一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赞歌,歌手就是徐敏利。她是一个江南水乡原生态的歌手,是一个用心在歌唱新生活的歌手!这是浩渺水乡的天籁之音,是浑然天成的荻港新声!
鱼文化是荻港渔庄的灵魂。大小餐厅是随处可见鱼乐图,随处可见描摹各种鱼类的诗歌,令人大开眼界。鱼诗是徐敏利让人搜集来的,鱼画也是她请人画的。她最初的鱼缘已延伸为鱼文化。指着窗棂外的鱼塘,徐敏利娓娓而谈:鱼塘里各类鱼是分层次生活的,有的吃塘里种着的草,有的吃光合菌。美妙的鱼世界启迪了荻港人的艺术想象,创作出渔歌和渔舞,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哩。
接着,徐敏利又将目光转向鱼的烹饪上。她通过当地烹饪大师挖掘出国民党元老陈果夫家传的陈家菜肴,将烂糊鳝丝、红烧鱼块、藏心鱼圆、五色鱼丝、鱼卷、鱼饼等搬上餐桌。有烹饪文化的特色就有吸引力。2006年6月8日,陈果夫的女儿陈泽宝和女婿沈华祝从美国来到荻港,在雅洁的荻港渔庄清丽厅品味陈家菜肴。夫妇俩一边品尝陈家菜肴,一边赞不绝口。沈华祝没想到在故土吃到正宗的陈家菜肴,不禁心情激奋,当场挥毫写下了“传承陈家菜肴之精华”一行大字。
不久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来到荻港,被荻港渔庄如同水墨画一般的幽美淡雅所吸引。徐敏利见状,请孙家正副主席留下墨宝。孙家正发觉没有带印章,就说,我回去写了盖上章给你寄来。果然,徐敏利很快收到孙家正从北京寄来的墨宝。只见孙家正用潇洒飘逸的字体写道:“真诚地用心耕耘您足下的土地,便会报以灿烂的鲜花和丰收的果实。”
成功了!徐敏利将成功的喜悦埋藏在心底,继续以她率真的本性和慈善的情怀经天行地。她的渔庄已经安排了200多名荻港人就业,有个两姐妹都在这里上班。荻港是水,她徐敏利是鱼,有盈盈之水才有她这条鱼。她始终对荻港怀有感恩之心。当她偶然看到一位孤寡老人在蹒跚地独行,心里一震,一种慈善之情在心里油然升起。对,造一座老年公寓,让无依无靠的老人免费居住,安享文明晚年。
晚辈要孝老敬老,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建造老年公寓,有了钱为父老造福,回报社会也是一种快乐。于是徐敏利毅然斥资600多万,建造起一幢既宽敞明亮又舒适的老年公寓。四周,花木扶疏,让老人赏心悦目。伙食也不错,有鱼有肉,蔬菜新鲜。当我们走进老年公寓,悄声与一个坐在房间门口的老人说起徐敏利,只听老人像念经一样地说:“她真是个活菩萨呀,比亲生儿女还亲,花钱造屋给我们住,让我们吃穿和生病都不用愁,真是个善心人呀!”
老人公寓是荻港一带孤寡老人的乐园,也是徐敏利尚德济人的见证,慈善精神的化身。
徐敏利和我们说话时笑说自己“没肝没肺”。确实,她真诚得近乎透明,淳朴得像原生态的河港,而更可贵的是,她有一颗金子一般闪闪发光的心!
徐敏利太忙了,短缨缨的头发一甩,告别我们又要忙急事去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旅游业的拓展,她能不忙吗?她忙得快乐,忙得充实,忙得聪慧,将自己生命的色彩涂染在荻港这幅织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