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中职生普遍厌学,“学无所成”的舆论自然落在教师身上,教师感到沉重的教学压力。为了帮助教师消除困惑,文章对影响中职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查找导致中职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以便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中职生德育工作。
关键词: 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 幸福感 语言技巧 性格测试
一、调查目的
中职生是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对生活缺乏激情,学习兴趣淡薄,思想崇尚个性,且大多数中职生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是被社会、学校和家庭遗忘、冷落甚至放弃的角色,因此缺乏存在感、认同感和价值感,更谈不上快乐感和幸福感,厌学就成为诸多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了让学生投入课堂,中职学校的教师可谓煞费苦心,坚持“和颜悦色”的教学态度,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定期开展课堂活动……但无论怎样努力,成效并不显著,仿佛“治标不治本”,离“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相差较远;与此同时,“学无所成”的舆论压力自然归咎于学校和老师。因此,许多中职老师开始身心疲惫,甚至产生“上课恐惧症”。
为了让中职生真实深刻地了解影响自身学习兴趣的因素,缓解教师的教学心理压力,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我们结合实际合理地制定出“关于导致中职生产生厌学心理因素的调查问卷”,并对九江职大中专部的三个班级(共计115人)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
1.中职生对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兴趣和态度和目的的认识。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98%的学生有过厌学心理。75%以上的学生比较喜欢技能、才艺、体育类课程,只有5%的学生关注基础及理论学科,剩余20%左右的学生对什么课都不感兴趣。
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不满意,只有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一般,勉强可以接受。
70%的学生认为学习只要锻炼工作能力即可,30%的学生觉得要在在校期间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
2.学生对影响自身学习积极性因素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38%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建立在爱好的基础之上,只有喜欢才有兴趣;20%的学生认为认真听讲是因为这门学科很重要,出于理智控制自己好好学习。42%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与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课堂。
32%的学生认为自己厌学的主要原因是自身不感兴趣,与别人无关;20%的学生觉得父母不当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模式是导致他们讨厌学习的直接原因;45%的学生表示自己学习积极性的滞后主要源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和言行伤害;3%的学生说因为曾经受朋友的不良影响,导致学业荒废。85%的学生认同学习状态的好坏与身体的健康与否有必然联系。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75%的学生认为学习对自己来说是很苦恼的事,只要一上课或端起书本就昏昏欲睡;85%的学生说从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90%的学生认为中专学不到自己预期的知识和技能,感觉读书无用。
4.教师在中职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5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其学习兴趣有很重要的影响;82%的学生十分认同老师的语言技巧对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有很大作用;40%的学生较关注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存在极少数的学生对老师的外貌和打扮敏感。
三、现象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1.中职生在把握自身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待学习是随着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的,很难有稳定性和持续性,这就是为什么老师绞尽脑汁都很难使他们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主要原因。现代中职生“追逐个性,崇尚快乐”的生活方式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西方文化的历史产物,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导致中职生在所有受教育的群体中鹤立鸡群。在这群年轻人的身上有着一股很难沟通和影响的个性力量,令诸多家长和教师感到无力。
2.由于中职生性情脆弱,毅力不足,影响他们厌学的因素太多。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挑选了几十个较为典型的学生进行访谈,其中绝大多数学生由于自身承受力差,辨别能力不强,缺乏本该有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导致“一个眼神”、“一句话”、“某件事”、“某个人”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这使家长们和老师们始料未及,防之未防。
3.绝大多数中职生的心里已深深刻下“自卑”的烙印。他们躲避家长,回避老师,害怕发言,不敢上台……他们从未给自己设立过大、小目标,从来都觉得自己“令人不满意”,感觉前途一片渺茫。这是一种骨子里的“自卑”,他们很难有存在感,总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学习怎么会有“快乐感”?
4.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激情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多数学生十分在乎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印象和评价,特别关注老师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许多学高身正的教师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多少莘莘学子,因为老师的肯定,重新拾起自信;因为老师的鼓励,重新激发斗志;因为老师的理解,重新点燃热爱;因为老师的信任,重新开始相信。
四、教育建议
根据以上的调查现象及结果的分析,我们课题小组展开了积极讨论,结合多年教学实际,并根据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经验,总结了几条教育建议。
1.中职德育需要重新确定目标:我国现代教育界宗师叶圣陶先生说过: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要紧之点。美国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在《真正的幸福》一书中指出:“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而“幸福的生活由快乐生活、充实生活和有意义生活组成,幸福的生活必然是快乐的,快乐的生活往往是充实的,快乐充实的生活是有价值的。快乐是人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至善是快乐的源泉”。让中职生产生“快乐感”才是德育的正道,所以,我们认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把目标确定为“如何培养中职生驾驭幸福生活能力”,以往的德育目标已无法满足中职生的德育需求。 2.中职生德育应增添教育内容:在原有的德育教材中进行必要的修改,要系统地、持续地、多样地开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使得中职生学习缺乏原动力,缺失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从不理解“百善孝为先”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为人子”的生存意义是“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显于父母”;“致力学习,体现自我价值,是孝顺的体现”对他们而言是一句空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他们来说是一句笑话。因此,在德育中应设置《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孝经》、《易经》、《道德经》等相关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追本溯源,为中职生找到“脊梁”:“我不能随波逐流,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3.德育开展需要家庭和学校统一步伐,“双管齐下”。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把好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家长;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联系和沟通,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并要求家长配合。教育原本就不是家长们的专长,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担任重要角色是责无旁贷的。家长和老师要始终遵循一条教育原则:“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鼓励式”教育。每个人对自我的认识都是来源于熟悉他的人的评价,当他经常接收到对自己的积极评论时,就会树立自信,激发潜能;反之,则容易自暴自弃,形成自己不如别人的思维模式,陷入深深的“自卑”的泥潭中。
4.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如何会说”的能力训练专题活动,让他们准确把握语言传递情感的技巧,提高中职生的情商,在校园营造友爱、互助、和谐的人际氛围。其实中职生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口才拙劣”,怕说不好会让人笑话,担心说错会得罪人,所以就“三缄其口”,沉默寡言,“一个会说话的人很容易远离自卑”。让中职生远离“自卑”,德育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另外,少数教师务必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尽可能地让学生读懂您的殷殷关切之心。
5.中职德育教师应该学习“性格分析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性格测试”,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以便让学生了解自我,从而使师生之间可以更顺畅地交流和沟通。在此,我们推荐大家使用“HLPW”版本,这是近两年来在“性格分析学”这一领域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种测试方法,把人分成四种性格:H——活泼型,L——力量型,P——和平型,W——完美型,每种性格存在的两面性也分析得很细致,是一种非常有指导作用的方法。
6.最后,在德育中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教育方式要多样化,不拘一格,如:开设讲座,举办活动,进行社会实践,“一对一”沟通。“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在这样的情境中中职生会慢慢打开心扉,远离自卑,提升情商,感受快乐。当然“身教胜于言传”,想要让学生拥有快乐和幸福,教师自己也要具备驾驭快乐和幸福的能力,所以老师的幸福能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樊珂.探析中职教师对学生厌学心理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15).
[2]崔晨华.中职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及分析[J].大众文艺,2009(15).
[3]李蓉.中职类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2(12).
[4]王少华等.中职学生厌学心理剖析与矫正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1(7).
本文系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度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编号:JXZJJG-11-005)研究成果。
关键词: 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 幸福感 语言技巧 性格测试
一、调查目的
中职生是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对生活缺乏激情,学习兴趣淡薄,思想崇尚个性,且大多数中职生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是被社会、学校和家庭遗忘、冷落甚至放弃的角色,因此缺乏存在感、认同感和价值感,更谈不上快乐感和幸福感,厌学就成为诸多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了让学生投入课堂,中职学校的教师可谓煞费苦心,坚持“和颜悦色”的教学态度,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定期开展课堂活动……但无论怎样努力,成效并不显著,仿佛“治标不治本”,离“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相差较远;与此同时,“学无所成”的舆论压力自然归咎于学校和老师。因此,许多中职老师开始身心疲惫,甚至产生“上课恐惧症”。
为了让中职生真实深刻地了解影响自身学习兴趣的因素,缓解教师的教学心理压力,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我们结合实际合理地制定出“关于导致中职生产生厌学心理因素的调查问卷”,并对九江职大中专部的三个班级(共计115人)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
1.中职生对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兴趣和态度和目的的认识。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98%的学生有过厌学心理。75%以上的学生比较喜欢技能、才艺、体育类课程,只有5%的学生关注基础及理论学科,剩余20%左右的学生对什么课都不感兴趣。
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不满意,只有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一般,勉强可以接受。
70%的学生认为学习只要锻炼工作能力即可,30%的学生觉得要在在校期间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
2.学生对影响自身学习积极性因素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38%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建立在爱好的基础之上,只有喜欢才有兴趣;20%的学生认为认真听讲是因为这门学科很重要,出于理智控制自己好好学习。42%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与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课堂。
32%的学生认为自己厌学的主要原因是自身不感兴趣,与别人无关;20%的学生觉得父母不当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模式是导致他们讨厌学习的直接原因;45%的学生表示自己学习积极性的滞后主要源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和言行伤害;3%的学生说因为曾经受朋友的不良影响,导致学业荒废。85%的学生认同学习状态的好坏与身体的健康与否有必然联系。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75%的学生认为学习对自己来说是很苦恼的事,只要一上课或端起书本就昏昏欲睡;85%的学生说从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90%的学生认为中专学不到自己预期的知识和技能,感觉读书无用。
4.教师在中职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5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其学习兴趣有很重要的影响;82%的学生十分认同老师的语言技巧对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有很大作用;40%的学生较关注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存在极少数的学生对老师的外貌和打扮敏感。
三、现象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1.中职生在把握自身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待学习是随着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的,很难有稳定性和持续性,这就是为什么老师绞尽脑汁都很难使他们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主要原因。现代中职生“追逐个性,崇尚快乐”的生活方式是改革开放以来引进西方文化的历史产物,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导致中职生在所有受教育的群体中鹤立鸡群。在这群年轻人的身上有着一股很难沟通和影响的个性力量,令诸多家长和教师感到无力。
2.由于中职生性情脆弱,毅力不足,影响他们厌学的因素太多。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挑选了几十个较为典型的学生进行访谈,其中绝大多数学生由于自身承受力差,辨别能力不强,缺乏本该有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导致“一个眼神”、“一句话”、“某件事”、“某个人”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这使家长们和老师们始料未及,防之未防。
3.绝大多数中职生的心里已深深刻下“自卑”的烙印。他们躲避家长,回避老师,害怕发言,不敢上台……他们从未给自己设立过大、小目标,从来都觉得自己“令人不满意”,感觉前途一片渺茫。这是一种骨子里的“自卑”,他们很难有存在感,总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学习怎么会有“快乐感”?
4.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激情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多数学生十分在乎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印象和评价,特别关注老师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许多学高身正的教师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多少莘莘学子,因为老师的肯定,重新拾起自信;因为老师的鼓励,重新激发斗志;因为老师的理解,重新点燃热爱;因为老师的信任,重新开始相信。
四、教育建议
根据以上的调查现象及结果的分析,我们课题小组展开了积极讨论,结合多年教学实际,并根据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经验,总结了几条教育建议。
1.中职德育需要重新确定目标:我国现代教育界宗师叶圣陶先生说过: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要紧之点。美国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在《真正的幸福》一书中指出:“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而“幸福的生活由快乐生活、充实生活和有意义生活组成,幸福的生活必然是快乐的,快乐的生活往往是充实的,快乐充实的生活是有价值的。快乐是人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至善是快乐的源泉”。让中职生产生“快乐感”才是德育的正道,所以,我们认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把目标确定为“如何培养中职生驾驭幸福生活能力”,以往的德育目标已无法满足中职生的德育需求。 2.中职生德育应增添教育内容:在原有的德育教材中进行必要的修改,要系统地、持续地、多样地开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使得中职生学习缺乏原动力,缺失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从不理解“百善孝为先”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为人子”的生存意义是“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显于父母”;“致力学习,体现自我价值,是孝顺的体现”对他们而言是一句空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他们来说是一句笑话。因此,在德育中应设置《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孝经》、《易经》、《道德经》等相关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追本溯源,为中职生找到“脊梁”:“我不能随波逐流,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3.德育开展需要家庭和学校统一步伐,“双管齐下”。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把好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家长;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联系和沟通,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并要求家长配合。教育原本就不是家长们的专长,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担任重要角色是责无旁贷的。家长和老师要始终遵循一条教育原则:“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鼓励式”教育。每个人对自我的认识都是来源于熟悉他的人的评价,当他经常接收到对自己的积极评论时,就会树立自信,激发潜能;反之,则容易自暴自弃,形成自己不如别人的思维模式,陷入深深的“自卑”的泥潭中。
4.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如何会说”的能力训练专题活动,让他们准确把握语言传递情感的技巧,提高中职生的情商,在校园营造友爱、互助、和谐的人际氛围。其实中职生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口才拙劣”,怕说不好会让人笑话,担心说错会得罪人,所以就“三缄其口”,沉默寡言,“一个会说话的人很容易远离自卑”。让中职生远离“自卑”,德育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另外,少数教师务必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尽可能地让学生读懂您的殷殷关切之心。
5.中职德育教师应该学习“性格分析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性格测试”,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以便让学生了解自我,从而使师生之间可以更顺畅地交流和沟通。在此,我们推荐大家使用“HLPW”版本,这是近两年来在“性格分析学”这一领域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种测试方法,把人分成四种性格:H——活泼型,L——力量型,P——和平型,W——完美型,每种性格存在的两面性也分析得很细致,是一种非常有指导作用的方法。
6.最后,在德育中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教育方式要多样化,不拘一格,如:开设讲座,举办活动,进行社会实践,“一对一”沟通。“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在这样的情境中中职生会慢慢打开心扉,远离自卑,提升情商,感受快乐。当然“身教胜于言传”,想要让学生拥有快乐和幸福,教师自己也要具备驾驭快乐和幸福的能力,所以老师的幸福能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樊珂.探析中职教师对学生厌学心理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15).
[2]崔晨华.中职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及分析[J].大众文艺,2009(15).
[3]李蓉.中职类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2(12).
[4]王少华等.中职学生厌学心理剖析与矫正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1(7).
本文系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度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编号:JXZJJG-11-0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