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 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结果:3 150例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全部治愈。结论:积极有效治疗加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儿童;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病原体侵犯鼻、鼻咽和咽部而产生的急性炎性反应,简称“上感”。据统计,本病90%为病毒感染所致,包括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等,少数由细菌或混合感染引起。本病全年都可以发生,但以冬春较多见,每人每年常可多次发生,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发热等,严重者可导致惊厥、脑缺氧等。一般及时诊断及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民医院儿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1月共诊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 150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0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共诊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 150例,其中男1 824例,女1 326例,年龄0.5~14岁,平均5.6岁;病程3~12 d,平均4.7 d;不同年龄、性别患儿构成比详见表1。
表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不同年龄、性别患儿构成比
年龄男女合计
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0~3岁77942.775757.1153648.83~6岁48426.528821.777224.56~9岁27214.916212.243413.89~14岁28915.91199.040812.9合计182410013261003 1501001.2 临床表现:轻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鼻塞、流涕、轻咳、咽部不适;重者则可出现畏寒高热、咳嗽频繁、纳差,婴幼儿还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高热惊厥。体检可有咽部红肿、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部分患儿可见皮疹。
1.3 治疗及结果:本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预防并发症的出现。给予病毒唑等抗病毒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以及给予板兰根等中成药治疗。经上述积极治疗配合精心护理,3 150例患儿全部治愈。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脉搏,警惕发生高热抽搐。注意检查患儿的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皮疹出现,注意患儿咳嗽的性质及有无神经系统的症状等,以便可以早期发现百日咳、麻疹、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如果怀疑咽后壁有脓肿,及时报告医生并注意防止脓肿破溃,脓液流入气管而导致患儿窒息。
2.2 提高患儿舒适度: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通风2次以上,保持室温18~22℃,保持湿度50%~60%,可以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有减轻呼吸道症状的效果[1]。②注意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③鼻塞严重时用0.5%麻黄碱液滴鼻,2~3次/d,1~2滴/次。婴儿鼻塞导致吸吮受到妨碍时,应该在哺乳前15 min滴鼻,通畅鼻腔,保证婴儿吸吮[2]。④保持患儿口腔清洁,进餐前后采用温开水漱口。观察患儿咽部充血、水肿及扁桃体肿大情况,注意有无化脓的发生;患儿如有咽部不适或咽痛,可以应用含服润喉片或咽喉喷雾剂等。⑤合理安排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以保证患儿的休息。
2.3 高热的护理: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如体温>38.5℃时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具体如下:①保持室温18~22℃,低室温可以促进辐射散热,并可以促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夏天温度较高时可用空调降温。注意婴幼儿的散热,因为冬天时婴幼儿常被较厚的棉衣棉被包裹,需注意解开包裹,促进散热。②物理降温,可以在额部冷湿敷或枕冰袋,还可以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乙醇擦浴,以及采用冷盐水灌肠等方法。③药物降温可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一般服药30~60 min便起效,过敏及不良反应少见;对于高热不退者,可以根据医嘱使用冬眠合剂等治疗[3]。
2.4 营养护理:尽量给婴幼儿多喂水,鼓励年龄较大的患儿多饮水;本病患儿因发热、咽痛等原因,导致患儿食欲差,不愿进食,应给予患儿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饮食,少食多餐,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必要时根据医嘱静脉补液及营养支持。
2.5 皮肤护理:高热患儿退热时一般会出汗较多,汗液蒸发后会使无机盐等成分留在皮肤上,引起瘙痒等不适,注意及时更换患儿衣物,保持床单被褥的平整干燥;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患儿因皮肤瘙痒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2.6 健康宣教:护士应向家长宣教本病相关的预防知识,居室内注意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在本病流行季节,可用食醋蒸法等对居室进行消毒,并尽量避免带孩子出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指导家长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注意休息,饮食均衡,常去户外活动,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及对疾病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张 侃.6~12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易感因素调查[J].儿科药学杂志,1998,4(2):25.
[2]雷春连.现代儿科护理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99.
[3]张爱民.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和健康教育[J].黑龙江医药,2010,23(3):466
作者简介:朱丹娜(1984-)本科 护理专业 护师 急诊护理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儿童;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病原体侵犯鼻、鼻咽和咽部而产生的急性炎性反应,简称“上感”。据统计,本病90%为病毒感染所致,包括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等,少数由细菌或混合感染引起。本病全年都可以发生,但以冬春较多见,每人每年常可多次发生,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发热等,严重者可导致惊厥、脑缺氧等。一般及时诊断及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民医院儿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1月共诊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 150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0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共诊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 150例,其中男1 824例,女1 326例,年龄0.5~14岁,平均5.6岁;病程3~12 d,平均4.7 d;不同年龄、性别患儿构成比详见表1。
表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不同年龄、性别患儿构成比
年龄男女合计
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0~3岁77942.775757.1153648.83~6岁48426.528821.777224.56~9岁27214.916212.243413.89~14岁28915.91199.040812.9合计182410013261003 1501001.2 临床表现:轻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鼻塞、流涕、轻咳、咽部不适;重者则可出现畏寒高热、咳嗽频繁、纳差,婴幼儿还可出现腹痛、腹泻甚至高热惊厥。体检可有咽部红肿、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部分患儿可见皮疹。
1.3 治疗及结果:本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预防并发症的出现。给予病毒唑等抗病毒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以及给予板兰根等中成药治疗。经上述积极治疗配合精心护理,3 150例患儿全部治愈。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脉搏,警惕发生高热抽搐。注意检查患儿的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皮疹出现,注意患儿咳嗽的性质及有无神经系统的症状等,以便可以早期发现百日咳、麻疹、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如果怀疑咽后壁有脓肿,及时报告医生并注意防止脓肿破溃,脓液流入气管而导致患儿窒息。
2.2 提高患儿舒适度:①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通风2次以上,保持室温18~22℃,保持湿度50%~60%,可以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有减轻呼吸道症状的效果[1]。②注意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③鼻塞严重时用0.5%麻黄碱液滴鼻,2~3次/d,1~2滴/次。婴儿鼻塞导致吸吮受到妨碍时,应该在哺乳前15 min滴鼻,通畅鼻腔,保证婴儿吸吮[2]。④保持患儿口腔清洁,进餐前后采用温开水漱口。观察患儿咽部充血、水肿及扁桃体肿大情况,注意有无化脓的发生;患儿如有咽部不适或咽痛,可以应用含服润喉片或咽喉喷雾剂等。⑤合理安排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以保证患儿的休息。
2.3 高热的护理: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如体温>38.5℃时采取一定的降温措施,具体如下:①保持室温18~22℃,低室温可以促进辐射散热,并可以促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夏天温度较高时可用空调降温。注意婴幼儿的散热,因为冬天时婴幼儿常被较厚的棉衣棉被包裹,需注意解开包裹,促进散热。②物理降温,可以在额部冷湿敷或枕冰袋,还可以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乙醇擦浴,以及采用冷盐水灌肠等方法。③药物降温可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一般服药30~60 min便起效,过敏及不良反应少见;对于高热不退者,可以根据医嘱使用冬眠合剂等治疗[3]。
2.4 营养护理:尽量给婴幼儿多喂水,鼓励年龄较大的患儿多饮水;本病患儿因发热、咽痛等原因,导致患儿食欲差,不愿进食,应给予患儿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饮食,少食多餐,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必要时根据医嘱静脉补液及营养支持。
2.5 皮肤护理:高热患儿退热时一般会出汗较多,汗液蒸发后会使无机盐等成分留在皮肤上,引起瘙痒等不适,注意及时更换患儿衣物,保持床单被褥的平整干燥;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患儿因皮肤瘙痒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2.6 健康宣教:护士应向家长宣教本病相关的预防知识,居室内注意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度湿度;在本病流行季节,可用食醋蒸法等对居室进行消毒,并尽量避免带孩子出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指导家长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注意休息,饮食均衡,常去户外活动,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及对疾病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张 侃.6~12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易感因素调查[J].儿科药学杂志,1998,4(2):25.
[2]雷春连.现代儿科护理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99.
[3]张爱民.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和健康教育[J].黑龙江医药,2010,23(3):466
作者简介:朱丹娜(1984-)本科 护理专业 护师 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