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进城务工人员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再加上进城务工人员一般大部分都带着自己的子女进城,然而年幼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了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教育问题中,教育的公平保障问题是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中的关键问题,教育的公平直接影响了进城务工子女的成长与发展。青少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支柱,进城务工的子女同样也是未来的支柱,我们应该高度关注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开展,保障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不公平遭遇的问题,教育公平的原则及教育法制公平以及解決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义务教育
在我国的大城市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进城务工的人员。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为当前的焦点话题。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公平就是用正义原则对教育资源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的价值判断。教育的不公平就是指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或者是不符合正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的主流问题,总的来看,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起点的不公平、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以及教育结果的不公平这三个方面。教育起点的不公平就是指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的入学门槛存在限制;教育过程的不公平就是指随迁子女在教育资源的接受上处于劣势,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好的发展机会;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就是指随迁子女必须要回到原籍升学,这对于随迁子女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解决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随迁子女教育不公平遭遇的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不公平问题现象显著。由于随迁子女的特殊性质,受到自身的流动性、前期教育的劣质性以及教育资源整体不足等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受到了许多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例如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就会首先牺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机会,或者是按照学生的成绩来作为入学的基本条件,这对于没有受到高质量教育的随迁子女是不公平的,导致随迁子女在学校中受到歧视与排斥,形成恶性循环;或者是入学条件的户籍限制,这就直接导致随迁子女无校可上,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同时再加上我国当前缺失对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评判标准,司法救济及其他救济制度不完善,都导致了随迁子女的教育不公平问题频频出现。
二、 教育公平的原则及教育法制公平
(一) 教育公平的原则
实现教育公平要遵守三个原则,首先是平等性原则,就是要保证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要保证在享受教育的权利面前做到人人平等;其次是差异性原则,不同的地区发展的情况也不同,要针对不同地域的特征进行具体的分析,为学生提供的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背景以及需求来因材施教;最后是补偿性原则,不仅要强调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还应该要强调相应的救济和制度保障,保障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
(二) 教育法制公平
教育法制的公平就是要维护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消除一切垄断性以及歧视性的教育资源分配壁垒。我们对于教育制度的审核,要按照公平的原则去审核,对于合格的制度要保留,不合格的制度要舍弃。例如随迁子女一般都是进入民办学校上学,因此对于一些民办的学校要统一对待,可以稳定老师的流动,提高学校的质量。保障所有学生的教育水平一致。在法律层面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对公平受教育的范围、权利以及义务、救济办法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保障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
三、 解决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树立教育一体化概念。
对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首先要树立教育一体化概念。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履行政府职责,全面提供基础教育服务。要保障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要有学上。政府、家长以及学校之间都要负起相关的责任。
(二) 加快建立学籍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动态迁移机制。
教育部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创新学籍的管理模式,要做到对中小学生的学籍进行全国统一管理,实现中小学生学籍资源的数据共享,可以有效地解决随迁子女因为流动性而入学难的问题,可以保证随迁子女可以随时随地的办理入学手续。
(三) 科学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为义务教育提供经费保障。
义务教育是人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受教育时光,地方政府应该负起责任,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的教育经费问题,多方位的筹措资金,保障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机会。
(四) 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收费监督检查,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合法权益。
对于中小学生的义务教育问题,还需要进行多方位的监督,加强教育部、财政局以及社会公众等多个监督部门的监督,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与城市居民的子女同等对待,保证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朱佩瑶,王楠楠,陈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保护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10):186-187,195.
[2]罗云,钟景迅,曾荣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之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02):146-167,192.
[3]于晓燕,梁朝阳.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问题分析与对策[N].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5(03):11-14.
作者简介:
杨君平,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区福台初级中学。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义务教育
在我国的大城市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进城务工的人员。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为当前的焦点话题。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公平就是用正义原则对教育资源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的价值判断。教育的不公平就是指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或者是不符合正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的主流问题,总的来看,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起点的不公平、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以及教育结果的不公平这三个方面。教育起点的不公平就是指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的入学门槛存在限制;教育过程的不公平就是指随迁子女在教育资源的接受上处于劣势,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好的发展机会;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就是指随迁子女必须要回到原籍升学,这对于随迁子女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解决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随迁子女教育不公平遭遇的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不公平问题现象显著。由于随迁子女的特殊性质,受到自身的流动性、前期教育的劣质性以及教育资源整体不足等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受到了许多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例如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就会首先牺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机会,或者是按照学生的成绩来作为入学的基本条件,这对于没有受到高质量教育的随迁子女是不公平的,导致随迁子女在学校中受到歧视与排斥,形成恶性循环;或者是入学条件的户籍限制,这就直接导致随迁子女无校可上,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同时再加上我国当前缺失对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评判标准,司法救济及其他救济制度不完善,都导致了随迁子女的教育不公平问题频频出现。
二、 教育公平的原则及教育法制公平
(一) 教育公平的原则
实现教育公平要遵守三个原则,首先是平等性原则,就是要保证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要保证在享受教育的权利面前做到人人平等;其次是差异性原则,不同的地区发展的情况也不同,要针对不同地域的特征进行具体的分析,为学生提供的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背景以及需求来因材施教;最后是补偿性原则,不仅要强调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还应该要强调相应的救济和制度保障,保障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
(二) 教育法制公平
教育法制的公平就是要维护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消除一切垄断性以及歧视性的教育资源分配壁垒。我们对于教育制度的审核,要按照公平的原则去审核,对于合格的制度要保留,不合格的制度要舍弃。例如随迁子女一般都是进入民办学校上学,因此对于一些民办的学校要统一对待,可以稳定老师的流动,提高学校的质量。保障所有学生的教育水平一致。在法律层面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对公平受教育的范围、权利以及义务、救济办法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保障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
三、 解决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树立教育一体化概念。
对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首先要树立教育一体化概念。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履行政府职责,全面提供基础教育服务。要保障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要有学上。政府、家长以及学校之间都要负起相关的责任。
(二) 加快建立学籍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动态迁移机制。
教育部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创新学籍的管理模式,要做到对中小学生的学籍进行全国统一管理,实现中小学生学籍资源的数据共享,可以有效地解决随迁子女因为流动性而入学难的问题,可以保证随迁子女可以随时随地的办理入学手续。
(三) 科学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为义务教育提供经费保障。
义务教育是人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受教育时光,地方政府应该负起责任,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的教育经费问题,多方位的筹措资金,保障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机会。
(四) 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收费监督检查,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合法权益。
对于中小学生的义务教育问题,还需要进行多方位的监督,加强教育部、财政局以及社会公众等多个监督部门的监督,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与城市居民的子女同等对待,保证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朱佩瑶,王楠楠,陈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保护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10):186-187,195.
[2]罗云,钟景迅,曾荣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之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02):146-167,192.
[3]于晓燕,梁朝阳.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问题分析与对策[N].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5(03):11-14.
作者简介:
杨君平,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区福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