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的12月13日,美国加州的一些华人同胞举办了一次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展览。那—天,张纯如哭了,她下决心写一本南京大屠杀的书。张纯如的自杀究竟是药物引导还是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完全崩溃,我们不能妄下结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也是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之一。
199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60周年之际,一位年仅29岁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出版了一本名为《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的图书,书籍—经出版就引起了各界强烈反响,世界记了作者的名字——张纯如。该书更是在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长达10周之久。这本书为何取名“被遗忘的大屠杀”?花季少女张纯如为何要触碰如此沉重的话题?《南京暴行》的出版又会给张纯如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把她引向何种结局?
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日记让张纯如感到非常震撼
1937年12月17日,南京金陵好文理学院的校门口,日本人的机枪冷冷地架在那儿,枪口对准之处,一排学校的教工和花匠被反绑着双手跪在地上。在他们旁边,一个戴着眼豌一头金色短发的中年女人正在和一个神情严肃的日本军官交涉。
交涉一开始还算顺利,但渐渐的,日本军官的脸上出现了不耐烦的表情,他握着军刀似乎要示意他的手下开枪,同他交涉的女人见状不甘示弱,大吼了一声:这里是美国学校,你们滚出去!
话音一落,日本军官先是一愣,然后他竟然挥挥手,让手下放人了。看着一队日本兵远去的背影,美国女人长舒了一口气。可是,这口气刚喘完,从学校后门方向传来的汽车马达声,美国女人突然意识到,不好,自己中计了!
当她用最快的速度跑到学校后门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群跪在地上,满眼泪痕的中国妇女。美国女人赶忙询问刚才发生了什么,这才得知,就在她与日本军官在学校前门交涉之际,后门硬闯进了一小队日本士兵,他们端着枪,不由分说地就把两个中国姑娘掳上了汽车,这两个中国姑娘从此再无音讯。
这天夜里,美国女人在自己的书桌前哭了很久,她恨自己为什么没能阻止日本兵的暴行,为什么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但一切都已经晚了。擦干泪水后,她拿出自己心爱的钢笔,在日记本上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
58年以后,也就是1995年,这个美国女人的日记被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少女从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的书架上取了下来阅读。这本日记的主人曾经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救助保护了一万多中国人,她是来自美国的传教士明妮·魏特琳,而读到日记的那个少女,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张纯如。
张纯如,美籍华裔,1968年3月28日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美国哈佛大学走出的博士后,她的父亲是一位物理学教授,母亲则是一名微生物学的研究员。19Bg年,张纯如攻取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新闻学学士学位。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的张纯如,担任了《芝加哥论坛报》记者,负责撰写稿件。
1995年,张纯如只有27岁,她为什么会去寻找魏特琳的日记,又为什么要去主动触碰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呢?这和张纯如的家庭状况密不可分。1937年11月,当侵华日军的铁蹄一步一步逼近南京的时候,张纯如的外祖父母正身处南京,但由于侵华日军接二连三的空袭,两人差点失散,最后他们幸运地赶上了侵华日军进入南京城以前的最后一班逃难船只,这才逃离了南京,躲过了南京大屠杀的浩劫。每次讲到南京大屠杀这件事时,张纯如父母的情绪都十分激动,无法克制自己的愤怒,这样的聊天不止一次两次。开始,父母只是希望张纯如能好好记住自己的根,但他们从未想过,家里饭桌上的一番谈话,日后会改变张纯如的人生,甚至影响到了她的结局。
张纯如的著作一经问世反响巨大
1994年的12月13日,美国加州的一些华人同胞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在库比蒂诺小镇举办了一次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展览。那一天,张纯如哭了。
当晚,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接到了女儿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张纯如决意要写一本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英文专著。为此她决定去一趟华盛顿特区,去一趟耶鲁大学,这也就有了前面张纯如翻开了魏特琳日记的一幕。
明妮·魏特琳是—位在南京大屠杀中拯救了一万多平民的伟大女性。为了追寻心中的真相,张纯如必须走出纸质资料的世界,她的下一站就是中国南京!
1995年7月,张纯如来到了南京。中国方面对此鼎力支持,在南京,有三位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学者一路陪同她。对于—个年轻的美籍华裔作家要写这样沉重的一本书,几位学者也是十分惊讶。
在南京她承受了超负荷工作,大量残忍血腥史实的精神施暴,对她的身体和精神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不过,张纯如的写作计划没有受到影响。在离开南京两年以后,也就是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正式出版发行。美国民众对《南京暴行》的热情是高涨的。仅一个月内,《南京暴行》就打入美国最受重视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连续10周之久停留在榜单之内,最终被评为美国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从—个默默工作的少女,到一夜爆红的畅销书作家,张纯如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除了作为作家需要进行的签售活动。《南京暴行》的问世,也让张纯如不得不拥有了—个新的身份——维护抗日战争史实的社会活动家。
随着张纯如本人和她的《南京暴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些此前曾在二战中遭受日军迫害的,遭遇尚没有被挖掘的老人开始纷纷写信给张纯如,希望张纯如能够去采访他们,并将他们在二战中的遭遇公之于众。重压之下张纯如走上不归路
2003年4月,张纯如出版了自己的又一本书《华人在美国》,在那之后,她便开始为自己的下一本著作收集资料。这本至今未完成的书籍,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美国战俘在菲律宾遭受受日本侵略军虐待的故事,这也是一起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的参案。1942年4月9目,驻守在菲律宾巴丹半岛上的美菲守军在与日军激战这4个月后,因缺乏支援与补给,被迫向日军投降。当时投降的美菲联军人数大约有780口0人。后来,他们被强行押解到100公里外的战俘营,一路无食无水,沿路又遭日寇虐杀,最后只有3万多人到达目的地,史称“巴丹死亡行军”。要撰写关于“巴丹死亡行军”的书,那么事件中幸存的美国老兵自然也就成为了张纯如要去采访的对象。
又是一个充斥着鲜血和死亡的題材,张纯如是那么的敏感,她需要面对的是持续不断的压抑、气愤。亚洲渴望讲述自身悲惨经历的老人们,本来就让她应付不过,此刻再加上一波美国老兵等待着被采访。她,真的要被榨干了!
张纯如最后一次为采访而离家是在2004年8月12日动身的,那一次她是要去采访“巴丹死亡行军”事件幸存的美国老兵。据张妈妈回忆,在这次出发之前,她竟然连着4天不眠不休,也几乎没吃什么东西。
当这年10月份张纯如再次回到家中时,她的精神开始崩塌了,被诊断出了抑郁症。对于张纯如的家人来说,她的精神崩溃来得太过突然,她的写作工作被迫停止。到了月底,她已经连自己母亲的电话都不肯接听,甚至连母亲想去看看她,她都不开门。直到几天后,她开着自己的汽车不知所踪。
事后,张纯如的丈夫布瑞特·道格拉斯在张纯如的电脑桌前发现了一张打印的纸条。“亲爱的布瑞特、妈妈、爸爸和纯恺,在过去的时间里,我—直在为生或死的决定而纠结。正如我跟布瑞特说过的,当你相信你拥有未来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一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而当你不再相信时,日子不是以天,而是以分钟来计算的。你们不会希望—个人在她的余生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我想过离,但我永远都无法挣脱我自己和我脑中的那些念头。我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我太软弱,无法承受未来那些痛苦和烦恼的岁月……”
落款是2004年11月9日凌晨1点44分。相信读过纸条以后,大家会明白张纯如为何会突然失踪了。没错,她选择了自杀!
张纯如饮弹身亡后,她的家人通过调查发现,导致张纯如自杀的最大诱因来自美国精神医生,他们开给张纯如的抗抑郁症的药中含有可能引导人自杀的药物成分,而且医生开给张纯如的剂量是超出亚洲人的体质承受范围的。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邀请张纯如去采访的二战亲历者们所带来的压力,也让张纯如显得无所适从,最终这一切把张纯如逼向了绝路。张纯如的自杀究竟是药物引导还是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完全崩溃,我们不能妄下结论。但只有一点是肯定的,她,也是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之一。
本刊记者马丽根据《档案》提供资料编辑整理
该节目每周一至周三BTV北京22:58、每周四22:26播出
199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60周年之际,一位年仅29岁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出版了一本名为《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的图书,书籍—经出版就引起了各界强烈反响,世界记了作者的名字——张纯如。该书更是在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长达10周之久。这本书为何取名“被遗忘的大屠杀”?花季少女张纯如为何要触碰如此沉重的话题?《南京暴行》的出版又会给张纯如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把她引向何种结局?
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日记让张纯如感到非常震撼
1937年12月17日,南京金陵好文理学院的校门口,日本人的机枪冷冷地架在那儿,枪口对准之处,一排学校的教工和花匠被反绑着双手跪在地上。在他们旁边,一个戴着眼豌一头金色短发的中年女人正在和一个神情严肃的日本军官交涉。
交涉一开始还算顺利,但渐渐的,日本军官的脸上出现了不耐烦的表情,他握着军刀似乎要示意他的手下开枪,同他交涉的女人见状不甘示弱,大吼了一声:这里是美国学校,你们滚出去!
话音一落,日本军官先是一愣,然后他竟然挥挥手,让手下放人了。看着一队日本兵远去的背影,美国女人长舒了一口气。可是,这口气刚喘完,从学校后门方向传来的汽车马达声,美国女人突然意识到,不好,自己中计了!
当她用最快的速度跑到学校后门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群跪在地上,满眼泪痕的中国妇女。美国女人赶忙询问刚才发生了什么,这才得知,就在她与日本军官在学校前门交涉之际,后门硬闯进了一小队日本士兵,他们端着枪,不由分说地就把两个中国姑娘掳上了汽车,这两个中国姑娘从此再无音讯。
这天夜里,美国女人在自己的书桌前哭了很久,她恨自己为什么没能阻止日本兵的暴行,为什么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但一切都已经晚了。擦干泪水后,她拿出自己心爱的钢笔,在日记本上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
58年以后,也就是1995年,这个美国女人的日记被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少女从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的书架上取了下来阅读。这本日记的主人曾经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救助保护了一万多中国人,她是来自美国的传教士明妮·魏特琳,而读到日记的那个少女,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张纯如。
张纯如,美籍华裔,1968年3月28日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美国哈佛大学走出的博士后,她的父亲是一位物理学教授,母亲则是一名微生物学的研究员。19Bg年,张纯如攻取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新闻学学士学位。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的张纯如,担任了《芝加哥论坛报》记者,负责撰写稿件。
1995年,张纯如只有27岁,她为什么会去寻找魏特琳的日记,又为什么要去主动触碰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呢?这和张纯如的家庭状况密不可分。1937年11月,当侵华日军的铁蹄一步一步逼近南京的时候,张纯如的外祖父母正身处南京,但由于侵华日军接二连三的空袭,两人差点失散,最后他们幸运地赶上了侵华日军进入南京城以前的最后一班逃难船只,这才逃离了南京,躲过了南京大屠杀的浩劫。每次讲到南京大屠杀这件事时,张纯如父母的情绪都十分激动,无法克制自己的愤怒,这样的聊天不止一次两次。开始,父母只是希望张纯如能好好记住自己的根,但他们从未想过,家里饭桌上的一番谈话,日后会改变张纯如的人生,甚至影响到了她的结局。
张纯如的著作一经问世反响巨大
1994年的12月13日,美国加州的一些华人同胞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在库比蒂诺小镇举办了一次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展览。那一天,张纯如哭了。
当晚,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接到了女儿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张纯如决意要写一本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英文专著。为此她决定去一趟华盛顿特区,去一趟耶鲁大学,这也就有了前面张纯如翻开了魏特琳日记的一幕。
明妮·魏特琳是—位在南京大屠杀中拯救了一万多平民的伟大女性。为了追寻心中的真相,张纯如必须走出纸质资料的世界,她的下一站就是中国南京!
1995年7月,张纯如来到了南京。中国方面对此鼎力支持,在南京,有三位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学者一路陪同她。对于—个年轻的美籍华裔作家要写这样沉重的一本书,几位学者也是十分惊讶。
在南京她承受了超负荷工作,大量残忍血腥史实的精神施暴,对她的身体和精神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不过,张纯如的写作计划没有受到影响。在离开南京两年以后,也就是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正式出版发行。美国民众对《南京暴行》的热情是高涨的。仅一个月内,《南京暴行》就打入美国最受重视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连续10周之久停留在榜单之内,最终被评为美国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从—个默默工作的少女,到一夜爆红的畅销书作家,张纯如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除了作为作家需要进行的签售活动。《南京暴行》的问世,也让张纯如不得不拥有了—个新的身份——维护抗日战争史实的社会活动家。
随着张纯如本人和她的《南京暴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些此前曾在二战中遭受日军迫害的,遭遇尚没有被挖掘的老人开始纷纷写信给张纯如,希望张纯如能够去采访他们,并将他们在二战中的遭遇公之于众。重压之下张纯如走上不归路
2003年4月,张纯如出版了自己的又一本书《华人在美国》,在那之后,她便开始为自己的下一本著作收集资料。这本至今未完成的书籍,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美国战俘在菲律宾遭受受日本侵略军虐待的故事,这也是一起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的参案。1942年4月9目,驻守在菲律宾巴丹半岛上的美菲守军在与日军激战这4个月后,因缺乏支援与补给,被迫向日军投降。当时投降的美菲联军人数大约有780口0人。后来,他们被强行押解到100公里外的战俘营,一路无食无水,沿路又遭日寇虐杀,最后只有3万多人到达目的地,史称“巴丹死亡行军”。要撰写关于“巴丹死亡行军”的书,那么事件中幸存的美国老兵自然也就成为了张纯如要去采访的对象。
又是一个充斥着鲜血和死亡的題材,张纯如是那么的敏感,她需要面对的是持续不断的压抑、气愤。亚洲渴望讲述自身悲惨经历的老人们,本来就让她应付不过,此刻再加上一波美国老兵等待着被采访。她,真的要被榨干了!
张纯如最后一次为采访而离家是在2004年8月12日动身的,那一次她是要去采访“巴丹死亡行军”事件幸存的美国老兵。据张妈妈回忆,在这次出发之前,她竟然连着4天不眠不休,也几乎没吃什么东西。
当这年10月份张纯如再次回到家中时,她的精神开始崩塌了,被诊断出了抑郁症。对于张纯如的家人来说,她的精神崩溃来得太过突然,她的写作工作被迫停止。到了月底,她已经连自己母亲的电话都不肯接听,甚至连母亲想去看看她,她都不开门。直到几天后,她开着自己的汽车不知所踪。
事后,张纯如的丈夫布瑞特·道格拉斯在张纯如的电脑桌前发现了一张打印的纸条。“亲爱的布瑞特、妈妈、爸爸和纯恺,在过去的时间里,我—直在为生或死的决定而纠结。正如我跟布瑞特说过的,当你相信你拥有未来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一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而当你不再相信时,日子不是以天,而是以分钟来计算的。你们不会希望—个人在她的余生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我想过离,但我永远都无法挣脱我自己和我脑中的那些念头。我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我太软弱,无法承受未来那些痛苦和烦恼的岁月……”
落款是2004年11月9日凌晨1点44分。相信读过纸条以后,大家会明白张纯如为何会突然失踪了。没错,她选择了自杀!
张纯如饮弹身亡后,她的家人通过调查发现,导致张纯如自杀的最大诱因来自美国精神医生,他们开给张纯如的抗抑郁症的药中含有可能引导人自杀的药物成分,而且医生开给张纯如的剂量是超出亚洲人的体质承受范围的。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邀请张纯如去采访的二战亲历者们所带来的压力,也让张纯如显得无所适从,最终这一切把张纯如逼向了绝路。张纯如的自杀究竟是药物引导还是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完全崩溃,我们不能妄下结论。但只有一点是肯定的,她,也是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之一。
本刊记者马丽根据《档案》提供资料编辑整理
该节目每周一至周三BTV北京22:58、每周四22:26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