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基本要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大学生体育意识的潜在因素及体育学习心理特点,提出培养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具体方法途径,指出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发展是受教师、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养成钻研体育知识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学校体育教学要与终身体育接轨已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大趋势,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素质,为实现终生体育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 自我锻炼意识 终身体育 培养
0 引言
培养学生自我体育意识成为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学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全民运动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体育课教学除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其运动能力,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们的自我锻炼能力。研究对象与方法:随机抽取陕西5所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800名(男100 女100),其中一、二、三、四年级各40人,每个年级男女学生各20人。本文对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培养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诸多方法。
1 培养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1.1 培养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强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能够提高大全民体育认识水平。树立良好的体育思想和正确的体育观念。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独特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
1.2 培养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有助于引导学生体育方面的发展。在进行新授内容的课或变换条件的练习过程中,与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明显的态度差异,教师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在进行重复练习往往表现出不主动,练习的消极现象,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大多是在新授课的过程中。
1.3 培养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认识水平。它对学生的体育认识水平锻炼效果和体育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否有着良好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是教学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点。
2 影响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主要因素
2.1 家庭与社会的因素。家长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从而形成对体育的正确观念和积极态度,养成良好体育意识。家长对体育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2.2 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特点的因素。在体育课中往往会发展自己对体育的见解,把当前学习、锻炼与将来所要从事的事业联系起来,随时代发展的影响,学生求知心理愈加强烈,欲求获得更多的与自己所喜爱体育项目有关的体育知识。
2.3 体育教师的因素。运动技术掌握不好,就会对体育运动产生“厌学”情绪,在运动过程中避免运动损伤,使学生不再盲目锻炼,大学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正确的指导,避免造成体育意识淡薄。
3 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途径
3.1 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如设立体育选修课、健康教育课等,教师和家长对体育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意识。进行体育宣传活动及组织教工体育比赛。利用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媒体等手段,开展体育讲座、体育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体育熏陶,激起学生的体育兴趣。
3.2 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师较高的体育素质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解决学生不同方面的疑难问题,不断提高自我知识面,产生更大乐趣,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3.3 激发兴趣与主动性,促使体育习惯的形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可能有坚持的自觉性。由此,激发兴趣与主动性,促使体育习惯的形成。当受到挫折时,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发挥其优势,激发其主动性。
3.4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自我体育意识培养。锻炼能力培养就是要对学生参加体育的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自我体育意识的形成也要靠教育,不能只重视文化知识而忽视体育运动,当今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养成进行自觉锻炼的习惯,把体育活动变为一生的自觉行为,除了技术教学外,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4 结论
4.1 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愉快的接受体育思想,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习惯,在体育教学中把对学生自我锻炼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过程,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4.2 从教学主体行为着手,加之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结合当前大学生体育缺乏因素和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特点,引发学生的内动力,大学教育工作者就可因势利导。
4.3 学校体育就是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抓好体育意识做好思想工作,成为这一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促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休漠.人类理解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43.
[2]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82-183.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4]杨贵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J].中国学校体育,1999.
[5]夏峰.“身顺心违”几时休[J].中国学校体育,1997.
关键词:体育教学 自我锻炼意识 终身体育 培养
0 引言
培养学生自我体育意识成为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学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全民运动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体育课教学除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其运动能力,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们的自我锻炼能力。研究对象与方法:随机抽取陕西5所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800名(男100 女100),其中一、二、三、四年级各40人,每个年级男女学生各20人。本文对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培养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诸多方法。
1 培养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1.1 培养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强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能够提高大全民体育认识水平。树立良好的体育思想和正确的体育观念。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独特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
1.2 培养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有助于引导学生体育方面的发展。在进行新授内容的课或变换条件的练习过程中,与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明显的态度差异,教师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在进行重复练习往往表现出不主动,练习的消极现象,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大多是在新授课的过程中。
1.3 培养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认识水平。它对学生的体育认识水平锻炼效果和体育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否有着良好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是教学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点。
2 影响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主要因素
2.1 家庭与社会的因素。家长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从而形成对体育的正确观念和积极态度,养成良好体育意识。家长对体育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2.2 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特点的因素。在体育课中往往会发展自己对体育的见解,把当前学习、锻炼与将来所要从事的事业联系起来,随时代发展的影响,学生求知心理愈加强烈,欲求获得更多的与自己所喜爱体育项目有关的体育知识。
2.3 体育教师的因素。运动技术掌握不好,就会对体育运动产生“厌学”情绪,在运动过程中避免运动损伤,使学生不再盲目锻炼,大学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正确的指导,避免造成体育意识淡薄。
3 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的途径
3.1 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如设立体育选修课、健康教育课等,教师和家长对体育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意识。进行体育宣传活动及组织教工体育比赛。利用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媒体等手段,开展体育讲座、体育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体育熏陶,激起学生的体育兴趣。
3.2 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教师较高的体育素质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解决学生不同方面的疑难问题,不断提高自我知识面,产生更大乐趣,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3.3 激发兴趣与主动性,促使体育习惯的形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可能有坚持的自觉性。由此,激发兴趣与主动性,促使体育习惯的形成。当受到挫折时,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发挥其优势,激发其主动性。
3.4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自我体育意识培养。锻炼能力培养就是要对学生参加体育的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自我体育意识的形成也要靠教育,不能只重视文化知识而忽视体育运动,当今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养成进行自觉锻炼的习惯,把体育活动变为一生的自觉行为,除了技术教学外,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4 结论
4.1 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愉快的接受体育思想,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习惯,在体育教学中把对学生自我锻炼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过程,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4.2 从教学主体行为着手,加之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结合当前大学生体育缺乏因素和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特点,引发学生的内动力,大学教育工作者就可因势利导。
4.3 学校体育就是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抓好体育意识做好思想工作,成为这一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促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休漠.人类理解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43.
[2]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82-183.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4]杨贵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J].中国学校体育,1999.
[5]夏峰.“身顺心违”几时休[J].中国学校体育,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