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5至2017年用药错误报告分析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_l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用药错误(ME)的发生情况及主要特点。

方法

收集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院内ME提报系统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到的全部ME报告,主要就ME发生时间、分类、分级、涉及药品及错误引发因素进行分析。ME分级在采用9级(A~I级)分级的基础上再分为潜在错误(错误隐患和发生错误但未将药品发给患者)和出门错误(发生错误且已将药品发给患者)。

结果

共收集到ME报告18 944例,其中错误发生在处方开具环节之前者12例,均未涉及到患者;发生在处方开具及之后各环节者18 932例,其中231例为出门错误,出门错误占所有ME的1.22%,同期开具处方的患者共3 553 074例(按挂号例数计),ME发生率为0.53%,出门错误发生率为0.07‰。潜在错误和出门错误发生率最高时段均为13:00—13:59,分别为21.87‰(1 120/51 248)和0.18‰(9/51 248)。18 944例ME中错误类型居前3位者依次为处方错误(77.37%,14 657例)、调剂/摆药错误(17.35%,3 286例)和遗漏/配送错误(2.22%,421例)。18 944例ME报告中分级为A、B、C、D级者分别为6例(0.03%)、18 821例(99.35%)、111例(0.59%)和6例(0.03%),无E~I级ME。引发ME的因素以人员因素居首位[59.65%(11 301/18 944)],其次为环境因素[17.71%(3 355/18 944)]。

结论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ME发生率为0.53%,以未对患者造成伤害的轻型错误为主。ME发生的高峰时段为13:00—13:59,主要错误类型为处方错误,主要引发因素为人员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制订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ME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法分析高警示药品浓氯化钾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关防范措施。方法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组建课题组,通过文献搜索、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收集浓氯化钾注射液应用过程中的风险点,对其严重程度(S)、发生频度(O)和发现指数(D)进行评分,确定风险优先指数(RPN),筛选出RPN大于10.0分或严重程度达到5.0分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结果通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诊断和管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204例哮喘急性发作期、148例哮喘临床缓解期、10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250例肺炎患儿FeN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哮喘临床缓解期、CVA和肺炎患儿FeNO分别为18(10,37)、16(10,38)、18(9,31)和13(8,20)n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