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岗:跨界而为寻音书画之大美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guwenshur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北一别墅社区内,绕过其间摇曳生姿的几丛竹林,邓晓岗的寓所就隐于这竹林深处。走进邓晓岗的寓所,你会立刻发现他是如此会享受生活的人,且不说这一份闹中取静的惬意,单只说后花园一方小风景就足以让人迷恋。温和的阳光下,高大的国槐已伸过屋顶,园中竹林的清幽、牡丹的艳美、芍药的缤纷,美人蕉正发出小叶、杏树和樱桃树挂满了果实,颇有艺术气质的鱼池边一块大的山石上,一杆青竹出清泉,都市中弥漫着山野的风味……金丝眼镜、蓄着胡须,47岁的邓晓岗身着红色的休闲T恤,一副艺术家随性不羁的模样。在当代稍显浮躁的艺术圈中,关起门来潜心创作的邓晓岗,俨然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如今艺术市场环境复杂,竞争残酷,诱惑大大增加,不少人受浮躁的风气影响而自乱阵脚,陷入名利追逐,被商业摆布,失去对艺术的赤诚之心。相比绝大多数艺术家来说,邓晓岗很安静,安静得在艺术界看起来有些“另类”。尽管邓晓岗身上集检察官、画家、书法家、作曲家于一体,有着充足的所谓“媒体曝光点”,但是邓晓岗一直以低调示人。其实熟悉邓晓岗先生作品的名家近年来已有共识,认为在当今中国艺术殿堂中,邓晓岗确是一位音、书、画兼通的才子。他不仅是中国检察官文联书画协会的副会长,而且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于一身,是业界公认的“水墨森林的创始人”。他不谙乐谱,却创作出几十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赢得杨洪基、阎维文、郑绪岚、李丹阳、王宏伟、周强、祖海等众多歌星倾情演唱,并于2006年成功举办邓晓岗原创作品音乐会。他非书画科班出身,其作品却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以及文化部的书法、美术展览并获奖。难怪有人评其书画虽师法古今,却另辟蹊径,以致求字者盈门,索画者守株。
  生死之后的顿悟
  邓晓岗的老家在山城重庆。在故乡重庆,有人称其为怪才、奇才、鬼才。其画作被学界誉为“印象水墨”。 殊不知邓晓岗出生于重庆渝北木耳山区农家,祖辈历代躬耕,在邓晓岗出生的前一年,做石匠的父亲在一次进城的途中偶然结识了重庆知名的画家水华先生,并结为兄弟。老天赐予了他这位书画的启蒙老师,这便是天意。从此,邓晓岗便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0年邓晓岗调入重庆市检察院,正式成为了一名人民检察官。大学时主修哲学的邓晓岗办起案来很有一套,常常出其不意将犯罪嫌疑人俘获,比如他所侦办的某区副厅级干部受贿案,“两个小时内,我们问得他哑口无言,他只得承认了自己的问题。”“他是办案的一把好手。”重庆市检察院的领导如是说。
  然而,要不是1995年的那场车祸,邓晓岗也许一辈子都在办案了。
  造化弄人,邓晓岗历经三次生死,特别是1995年5月,先是婚变,接着邓晓岗因公出差出了车祸,落下残疾,在医院一躺就是半年多。巨大的打击让邓晓岗几乎崩溃,难以面对生活。“每天躺在病床上,我一个人常常陷入无尽的思索中,我在想,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要做什么才不辜负光阴?”回想往事,邓晓岗仍是不胜唏嘘。
  这次严重的车祸激发了邓晓岗对于自己生命的重新审视。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历经生活磨难的邓晓岗用第三者的口气描述到:“醒来的时候,感觉自己已经死过一回了,而多年的人生却过得少有色彩。为什么不做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呢?”从几岁开始学习书法,直到20多年后以行书入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而自成眉目,邓晓岗感谢这次车祸给他以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反省,从而找出自己的道路,“我从小就梦想着要成为书画家,人生苦短,我要完成自己的夙愿。”
  出院后,邓晓岗决定换个活法。世俗的功名利禄抛开了,一度荒废的画笔重新捡起来。历经劫难的蓬勃生命力通过良好的书法功底爆发出来,他的画技在几年内突飞猛进。其中尤以画竹见长,风竹、雨竹、雪竹、晴竹、仰竹……形神万千,堪称一绝。
  跨界而为谱新章
  在交谈中,邓晓岗一直在说自己是一个艺术跨界的践行者。跨界,是邓晓岗跟笔者聊得最多的一个词。其实跨界一词并不新鲜、比如近些年兴起的京剧和影视的结合、杂技和芭蕾的结合、魔术和舞蹈的结合等等,都可以视为跨界的表象。但邓晓岗认为这些是形式上的跨界。“我谈的跨界是指音乐、美术、书法、诗词的跨界,它们之间是内涵的跨界。”十几年前,邓晓岗就在思考哲学、美术、书法、诗词等艺术种类之间的内在关系。他认为,比如音乐和书法的跨界,决不能仅仅是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书法,这是最肤浅的,也是错误的。“跟着音乐的节奏写字是不对的,而是书写要有音乐的节奏,为什么呢?因为书法是一门让人能够静心的艺术,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书法和音乐的跨界从内涵来讲主要是指韵律上,音乐有节奏和韵律,书法同样,比如线条的运笔、行笔、起承转合等,二者是想通的。”邓晓岗解释说,归根结底是因为每个艺术种类追求的都是美。那么从艺术实质来讲,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相通的。这是就是内涵上跨界真正的艺术价值所在。
  其实在艺术世界里,快慢、对比、节奏、轻重、韵律等美学原则,美术、音乐及书法都会涉及。“很多书法家书法写得很好,但造型能力不行,画得不像;也有的画家画画很好但他不写字或是写得很差,他就体会不到书法的魅力。”邓晓岗如是说。而邓晓岗则集书法、美术、音乐天赋于一身,从书法、美术和音乐的结合当中悟到无穷妙处。苏东坡有一首词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邓晓岗独辟蹊径,经过数十遍的书写,在深刻理解词句内涵的基础上,将其谱成新曲,并现场唱给笔者听,只听得声音缭绕绵延,婉转无双,颇具古曲之韵味。而这首歌曲已经被著名歌唱家祖海演唱,在网上人气极高。
  谈到跨界,就不得不提到邓晓岗艺术生命中的一个贵人——屈全绳。屈全绳,1944年3月生,中将军衔,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成都军区副政委,著名诗人。屈全绳是一个爱才惜才之人。虽然和邓晓岗身份差别很大,一个中将政委,一个是初出茅庐的艺术青年,却对邓晓岗极力推崇,两个相差了三十岁的人结成了忘年交。他尤其喜欢邓晓岗画的竹子。相识后屈全绳送了邓晓岗一本他的诗集,并请邓晓岗“正之并书之”。 结果机缘巧合下,在书写诗集的过程中,邓晓岗居然写出了音乐的韵律感。屈全绳有首诗叫做《咏竹》,从来没有经过音乐训练的邓晓岗居然是从诗里找出了韵律的感觉。由书而律,谁也没想到邓晓岗还能成为音乐人。邓晓岗在电话里第一次哼唱这首诗给屈全绳中将听,“没想到,中将连说了三个‘好’!”谈起当时的场景,邓晓岗仍显得兴奋。受到屈全绳中将的鼓励,邓晓岗对作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继创作了《石工号子》、《咏竹》、《菜花黄了》、《幺妹》等曲子。邓晓岗说,他的民歌创作是来自生活的启发。小时候在父亲的采石场,经常听到石工们打石头时吼的号子,“觉得很好听,那是我受到的最原始的音乐教育”。此后在屈全绳、邓晓岗原创作品音乐会上,由屈全绳作词、邓晓岗作曲的《咏竹》、《当兵图个啥》、《石工号子》等10余首原创作品与观众见面,好评如潮。长期的书画研习,让他有了一种韵律感,“一首唐诗或一阙宋词往往要反复写上数十遍,甚至上百遍。写得多了,对诗词本身的意蕴理解透了,韵律感便浮上心头。”就这样,他从诗词中“写”出了60多首曲子,其中《钗头凤》和《青玉案》由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演唱,《长相思》、《咏竹》由郑绪岚演唱。   邓晓岗“原创音乐人”的名声在外,而他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跨界案例,则来源于他与启功、郭怡孮、杨洪基的强强合作。1994年著名国画大师郭怡孮为中南海接见大厅创作巨幅《春光图》,启功先生看后,激动地在画上题诗:“百花齐放倚清泉,万紫千红备众妍。不待山中一夜雨,崇朝锦树自参天。喜看丹碧出深丛,黼扆宏开大麓风。太液波光无限好,上林春色十分红。”有感于此诗,邓晓岗开始思考如何将这首好词谱成好曲,从而曲子又可以印证郭先生的美术风格以及书词内涵。
  2014年1月15日,邓晓岗先生同其师——著名国画大家郭怡孮先生,以及著名歌唱家杨鸿基先生应邀参加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国家画院、中央书画频道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办的大美之春2014书画频道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上首唱了邓晓岗为郭怡孮所谱之曲《上林春色十分红》,三代人一首曲。该曲由启功先生作词,杨鸿基先生演唱,一时间将书法、美术、音乐三者美的韵律涵盖其中,书为画生,曲为书声,三者互为补充,互为铺垫,交相辉映。演唱完毕,全场掌声雷动。如此成功的跨界表演受到广泛好评。
  独辟蹊径新画意
  邓晓岗习画不过十年,然而其三十年的书法功底早已为他的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晓岗的水墨花鸟画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又不囿于传统,他道法自然,用笔自由而又不失法度,技巧精熟而又变化无穷,同时笔触老辣,洞察物体,胸中画面成于先,思定落笔于后。这些美术要素的有机融合,都源于他坚实的书法功底和对音律的顿悟灵感。
  邓晓岗对艺术的敬畏以一贯之,程门立雪的求学精神更有过于人。虽年愈天命,仍仰望师承,2010年经叶毓中先生举荐,邓晓岗专程前往北京,拜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为师。郭先生传道、授业、解惑,待晓岗至诚至真。其对花鸟画精神实质和技法特别是笔法的传授更让晓岗受益匪浅。郭先生指点:“一支毛笔,中锋、侧锋、逆锋、偏锋、破锋等十八般武艺招招都要用上,这样画出来的线条将更加丰富多彩。”首次启发邓晓岗在毛笔的笔法运用上剖古析今,悉心借鉴,把一支毛笔用到了极致,也使得邓晓岗书法功力的线条在绘画上状物达情,畅神达意,气韵灵动而内涵厚重。邓晓岗视写生为创作的基石,但凡有暇,总要外出写生。他三下蜀南竹海,踏访姑苏园林,四川广元的千年汉柏、黑龙江伊春的原始森林,都成为他笔下的灵物。
  观邓晓岗先生的水墨画作,无论是咫尺小品还是齐壁泼墨,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气度和襟怀。新篁古柏,老干虬枝,生命之力浸透其中,古韵之律流淌其中,常常使人流连忘返。晓岗的丈二匹水墨原始森林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在于该画气势恢宏,意境深邃,水墨之韵无穷,更在于他表现原始森林这一题材时,用全新的水墨技法把生活中对森林的感受底蕴融于严谨的构图与缜密的章法之中,达到了自然浑成的境界,展现出画家的胸怀、胆识和气魄。长锋羊毫驱使水墨在丈二匹宣纸上肆意驰骋,极具功力的书法线条决定了古树挺拔的力度,变换节奏顿挫的水墨渗润让古树上的苔藓自然而生。画中水汽氤氲,近树古老而挺拔、苍劲而荒野;远树朦胧而茂密,萧疏而秀美。地面的灌木和树叶用破笔开花随意层层点染而成,水墨并用,渗透的形状变化莫测,近看是一朵朵瑰丽绽放的墨花,远看是一丛丛生机盎然的树叶。邓晓岗的创作亦如在弹奏一曲水墨森林的交响曲——《森林之韵》。
  近年来他大胆创新了一组水墨森林系列作品,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印象水墨”,以区别于许多山水画家以树石为元素符号或者作为画面穿插点缀之笔墨,可谓是独辟蹊径,在似与不似之间、实景与景象之间、写生与记忆画之间,全凭笔墨干湿浓淡的作用和书法线条的结合,创造出一片不同的艺术天地,凸显大自然那生机勃勃的气息。之所以邓晓岗钟情于水墨森林,是因为他在观摩一本关于森林黑白摄影的老照片时,感慨万千,发现了原始森林中气象万千的生命力,不着人迹,荒疏、自然、原始却又生机勃勃。邓晓岗用书法的线条表现树的力度,同时又将中国画的精髓全部融合进去。
  如今的邓晓岗,对于书法和绘画很有感悟和主见,正如他所言,艺术是艺术家自己心灵的写照,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愉悦和享受,和他人没有多大的关系。这种不随波逐流,不急于事功,对名利不那么“积极”的态度,或者说在追求进步和成功的时候,心态不那么急躁和匆忙,在当下从事艺术的人群中间,是非常罕见的。
  检察官出身的邓晓岗对艺术也有一种正气和责任。近日,他在美国亚文集团的支持下,在美国曼哈顿五大道亚洲艺术馆成立了个人的艺术工作室,以水墨森林为契机,唤醒人们对生态、对自然的热爱。他开始用手中的毛笔宣传环保理念,同时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画在世界的传播尽微薄之力。
其他文献
义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形式,对初等教育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清政府为了加强对云南的控制,除了对云南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发展云南经济,还大力发展云南的文化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