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朝的“从人欲”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58901937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人欲"是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历代统治者不同程度地实行,尤以宋代最为突出,理论上奉之为治国理念,行政上落实于多方面.宋儒认为"从人欲"是天命的要素、国家兴亡的首要条件和治理的前提,常以此劝谏皇帝.对此,真正重视并实行的是宋仁宗.本着这一基本精神,宋政府历来推行抑强惠民政策,官员甚至以此为荣,与地主富户作斗争,以维护百姓的利益,以至于有士大夫为富室鸣冤叫屈.朝廷似并非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从人欲"落实到诸多方面,尤以社会保障、与民同乐、听取民众意见等方面为史所罕见."从人欲"是有条件和节制的,否则会导致政教失常.理学家强调的"灭人欲",与传统政治理念的"从人欲"中的"人欲"并非同一概念,但不免混淆.宋代的"从人欲"国策给人民带来宽松,是宋代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的政治基础,值得赞扬.
其他文献
从目前已出版发行的部分县志、市志来看,大多都设立了《政党》或《党派群团》编或志,中国共产党只是作为其中的一章来编写的。大部分志书对中国共产党的记述都比较简略,只是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身处其中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正经受着一场前所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ZCuAl8Mn13Fe3Ni2合金标准物质铸锭的充型及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金属液的充型速率、气体含量、凝固时间及液相分数变化,验证了设计的铸锭模具的可行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思想文化所涌现的声势浩大的"空间化转向",既给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认识视野,也对其提出了尖锐的理论挑战.只有赋予历史唯物主义以空间化视角,才能理解当今世界最新现实.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概念并没有现成的经典文本与理论来源可以遵循,需要进行一番艰苦细致的前提性批判与内在逻辑重新建构工作.其中,前提性批判的重点首先在于反思与检讨传统教科书中著名的物质体论式的空间概念;其次是批判社会空间论或社会结构论概念,其目的在于纠正经济决定论与地理决定论的误解;再次是阐述空间化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建构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即开始了对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探索.由于马克思主义民族自决理论和苏联先例作用的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民族自决"和联邦制一直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但是,若深入到当时的具体历史语境中,则可发现:那时所讲的"民族自决"不是民族分离和独立,而是新的政治力量嵌入后国家的地方存在形式.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鉴于对外抵抗的需要,鉴于对具体民族问题的处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开始由"民族自决"向"民族自治"转变.到1949年,在筹建新中国的过程中,从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共中央最终放弃
"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从"道路"之"道"到万事万物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老子之"道"是一个关键环节.就《老子》第一章来看,老子之"道"处于由"具体"而"抽象"的过渡阶段,它已不是具体的"道路",但仍未摆脱"路"的意象,其确切所指应是有、无之间周行的路径.这一论断建立在对《老子》第一章的如下新理解之上:第一,"有"与"无"是指示事物不同状态或属性的两个"常名",是揭示"常道"的概念工具,与"常道"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所以不能把"常道"理解为"有"或"无";第二,"玄之又玄"的"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