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倡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将数学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①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②让学生在现实情形中感受数学;③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验数学;④让学生在回归生活中创造数学。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 发现数学 感受数学 体验数学 创造数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提倡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将数学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
数学教科书的素材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为此,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1,从孩子的玩具中找数学素材,用于教学数学的计算。如:可以选取文具、骰子、图片、动物图片等。
片断: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骰子(老师掷出一个骰子的点数后,学生同样掷出一个骰子的点数)。
师:问题:①算出你掷出的点数和老师的点数一共是多少?②算出你掷出的点数比老师的多(或少)几点?
师:板书几个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这样的导入,简单明了,既抓住了儿童的好玩天性,又让学生在玩中掌握了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形中感受数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的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创设模拟购货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货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同学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然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有的说,我用一元钱买一支1角钱的铅笔,找回9角钱;有的说,我有一元钱,买一本练习本,需要2角钱,找回8角钱;有的说,一元钱我可以买10支1角钱的铅笔,也可以拿1张2角和3张1角,还可以拿2张2角和1张1角,这样售货员就可以不必找钱了……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一元钱的价值,为学生学数学增添无穷的乐趣。
3.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练习设计中,应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什么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请学生说明:为何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络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火柴盒的内盒、外壳等的表面积,学生在对实物的认真观察,并进行表面积的测量计算中,知道火柴盒内盒有5个面,火柴盒的外壳有4个面。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而且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回归生活中创造数学
教师除把握学校课堂外,还要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生活大课堂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设置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家庭、社会生活中观察、分析、提炼、解答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之后,我设计了一道社会调查的课外作业:小红家准备砌新房,请同学们设计一下,怎样才能做到既经济又实惠?通过调查有的学生认为小红家砌楼房可以采用二十四墙(即墙厚为24厘米),而院墙采用十八墙(即墙厚为18厘米)。当问及为什么这样设计时,学生认为砌楼房时采用二十四墙主要是考虑承重。我们知道,当承受的总压力一定时,承受的面积越大,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小,也就是说楼房采用二十四墙,比十八墙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小的多,这样的房子牢固、安全,让人住得放心。而院墙不需做几层,不需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采用十八墙,这样既可以节省砖块,又可以使院子更宽敞,真可谓"一举两得"。也还有学生发现在农村的猪场建设中大部分投资商都采用十二墙(即墙厚12厘米)砌猪舍,这样,他们在投资经费、猪舍面积方面都得到好处。通过社会调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生活能力,也提高了分析、提炼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是生活的数学,我们在教学中,应致力于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生活,把课前、课中、课后都融入生活中,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个性和灵气,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 发现数学 感受数学 体验数学 创造数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提倡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将数学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
数学教科书的素材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为此,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1,从孩子的玩具中找数学素材,用于教学数学的计算。如:可以选取文具、骰子、图片、动物图片等。
片断: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骰子(老师掷出一个骰子的点数后,学生同样掷出一个骰子的点数)。
师:问题:①算出你掷出的点数和老师的点数一共是多少?②算出你掷出的点数比老师的多(或少)几点?
师:板书几个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这样的导入,简单明了,既抓住了儿童的好玩天性,又让学生在玩中掌握了知识。
2.让学生在现实情形中感受数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的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创设模拟购货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货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同学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然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有的说,我用一元钱买一支1角钱的铅笔,找回9角钱;有的说,我有一元钱,买一本练习本,需要2角钱,找回8角钱;有的说,一元钱我可以买10支1角钱的铅笔,也可以拿1张2角和3张1角,还可以拿2张2角和1张1角,这样售货员就可以不必找钱了……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一元钱的价值,为学生学数学增添无穷的乐趣。
3.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练习设计中,应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什么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请学生说明:为何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络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后,让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火柴盒的内盒、外壳等的表面积,学生在对实物的认真观察,并进行表面积的测量计算中,知道火柴盒内盒有5个面,火柴盒的外壳有4个面。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而且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回归生活中创造数学
教师除把握学校课堂外,还要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生活大课堂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设置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家庭、社会生活中观察、分析、提炼、解答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之后,我设计了一道社会调查的课外作业:小红家准备砌新房,请同学们设计一下,怎样才能做到既经济又实惠?通过调查有的学生认为小红家砌楼房可以采用二十四墙(即墙厚为24厘米),而院墙采用十八墙(即墙厚为18厘米)。当问及为什么这样设计时,学生认为砌楼房时采用二十四墙主要是考虑承重。我们知道,当承受的总压力一定时,承受的面积越大,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小,也就是说楼房采用二十四墙,比十八墙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小的多,这样的房子牢固、安全,让人住得放心。而院墙不需做几层,不需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采用十八墙,这样既可以节省砖块,又可以使院子更宽敞,真可谓"一举两得"。也还有学生发现在农村的猪场建设中大部分投资商都采用十二墙(即墙厚12厘米)砌猪舍,这样,他们在投资经费、猪舍面积方面都得到好处。通过社会调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生活能力,也提高了分析、提炼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是生活的数学,我们在教学中,应致力于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生活,把课前、课中、课后都融入生活中,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个性和灵气,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