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高层建筑具有规模庞大,工程结构与工艺复杂,建设周期长及相关单位多等特点,决定了工程进度质量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分析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对策,并对对高层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与预防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裂缝
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平行流水、立体交* 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类型多为宾馆、写字楼、商场综合楼、住宅等。
1.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问题及原因
1.1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建筑科技含量高,涉及专业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现代建筑的个性化导致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不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1.2管理方面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施工单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明确具体。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2.控制高层建筑施工的强度质量的对策
2.1制定科学的调配比例
在工程开始前,要根据设计的需求配制出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在完成配比后需要到指定的机构进行化验,确认混凝土的等级,根据配合比的实验,在实际工程按照其比例进行调节,同时要特别注意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大致相似。经过实践分析,如果混凝土的配制材料比例失调必然会导致其强度出现变化,以砂为例,如果砂的含水率增加,砂率也会下降2% ~ 3%,其会导致混凝土轻度下降15% ~ 20%,水泥的影响率更大。从分析中我们发现配制混凝土的材料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极高,所以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严格控制其质量,降低其影响,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2严格按照养护程序进行养护
从目前的施工现状来看,高层建筑一般都采用泵送混凝土,其相较于传统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而且缩短了工期,同时也改善了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工程仍然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现象,对其进行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完全是按照使用说明在进行施工,而且混凝土的配比、原材料、振捣等情况也完全符合施工标准,因此,我们确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施工人员为了抢工期而导致混凝土的养护不足而引起的,很多人员对混凝土的养护不够重视,认为其无关紧要,导致施工质量下降。但是经过试验测试,混凝土的养护与混凝土的调配与施工一样重要,是影响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与预防
根据相关部门的规范,对结构的设计有明文规定,其中包括裂缝的宽度及其所在的环境要求,采用不同的控制标准,从目前的施工管理现状来看,施工规范中所允许的最大裂缝达0.2mm ~ 0.4mm,但是要想控制裂缝是一项十分耗时、耗资的事情,尤其是裂缝的修补工作十分艰巨,因此,要想控制高层建筑裂缝要以预控为主,也就是说做好裂缝的控制措施,减少施工不利导致建筑裂缝。如何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对策进行分析,以下主要从“放”和“抗”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1“放”的对策
“放”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对策,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措施,主要可以包括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保留一定的高度,在完成砌筑后至少要等待一周的时间进行补砌挤紧,其中最佳的时间是15 天; 同时要合理地进行分块分缝施工; 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3.2“抗”的对策
1.选择最佳的水泥规格。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以及高层建筑所处的环境,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而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一些加入了掺合料的混凝土外加剂,减少水泥的用量。经过一系列实践证明,每立方米的混凝土水泥用量增加大约10 千克,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高层建筑对混凝土的要求极高,而且用量非常大,偶尔还会出现大体积混凝土,因此,从经济的角度和实用的角度来看,加入掺入剂是必然的趋势,但是要充分考虑到其对早期混凝土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
2.选用最为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水和水泥的需求量,大大减少了泌水情况与收缩和水化热产生的几率,有资料显示,用5 ~ 40mm 碎石,比用5 ~25mm 的碎石可减少用水量6 ~ 8K/m3 降低水泥用量15kg /m3 ; 用M = 2.8 的中粗砂比用M = 2.3 的中粗砂,可减少用水量20 ~ 25kg /m3。
3.避免施工中的过振和漏振。这是对施工工艺的要求,目前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采取有效的措施排除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4.合理地放置线盒。要将现浇板中的线盒放在上下层筋中间,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要想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要密切注意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管理,尤其是混凝土施工,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对其管理,提高施工质量,进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大红.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20期
[2]曹双喜.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城市建设,2010年第15期
[3]杜旭杭.高层建筑施工要点初探.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5期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裂缝
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平行流水、立体交* 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类型多为宾馆、写字楼、商场综合楼、住宅等。
1.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问题及原因
1.1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建筑科技含量高,涉及专业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现代建筑的个性化导致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不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1.2管理方面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施工单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明确具体。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2.控制高层建筑施工的强度质量的对策
2.1制定科学的调配比例
在工程开始前,要根据设计的需求配制出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在完成配比后需要到指定的机构进行化验,确认混凝土的等级,根据配合比的实验,在实际工程按照其比例进行调节,同时要特别注意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大致相似。经过实践分析,如果混凝土的配制材料比例失调必然会导致其强度出现变化,以砂为例,如果砂的含水率增加,砂率也会下降2% ~ 3%,其会导致混凝土轻度下降15% ~ 20%,水泥的影响率更大。从分析中我们发现配制混凝土的材料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极高,所以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严格控制其质量,降低其影响,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2严格按照养护程序进行养护
从目前的施工现状来看,高层建筑一般都采用泵送混凝土,其相较于传统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而且缩短了工期,同时也改善了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工程仍然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现象,对其进行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完全是按照使用说明在进行施工,而且混凝土的配比、原材料、振捣等情况也完全符合施工标准,因此,我们确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施工人员为了抢工期而导致混凝土的养护不足而引起的,很多人员对混凝土的养护不够重视,认为其无关紧要,导致施工质量下降。但是经过试验测试,混凝土的养护与混凝土的调配与施工一样重要,是影响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控制与预防
根据相关部门的规范,对结构的设计有明文规定,其中包括裂缝的宽度及其所在的环境要求,采用不同的控制标准,从目前的施工管理现状来看,施工规范中所允许的最大裂缝达0.2mm ~ 0.4mm,但是要想控制裂缝是一项十分耗时、耗资的事情,尤其是裂缝的修补工作十分艰巨,因此,要想控制高层建筑裂缝要以预控为主,也就是说做好裂缝的控制措施,减少施工不利导致建筑裂缝。如何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对策进行分析,以下主要从“放”和“抗”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1“放”的对策
“放”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对策,也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措施,主要可以包括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保留一定的高度,在完成砌筑后至少要等待一周的时间进行补砌挤紧,其中最佳的时间是15 天; 同时要合理地进行分块分缝施工; 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3.2“抗”的对策
1.选择最佳的水泥规格。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以及高层建筑所处的环境,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而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一些加入了掺合料的混凝土外加剂,减少水泥的用量。经过一系列实践证明,每立方米的混凝土水泥用量增加大约10 千克,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高层建筑对混凝土的要求极高,而且用量非常大,偶尔还会出现大体积混凝土,因此,从经济的角度和实用的角度来看,加入掺入剂是必然的趋势,但是要充分考虑到其对早期混凝土可能产生的影响。对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
2.选用最为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水和水泥的需求量,大大减少了泌水情况与收缩和水化热产生的几率,有资料显示,用5 ~ 40mm 碎石,比用5 ~25mm 的碎石可减少用水量6 ~ 8K/m3 降低水泥用量15kg /m3 ; 用M = 2.8 的中粗砂比用M = 2.3 的中粗砂,可减少用水量20 ~ 25kg /m3。
3.避免施工中的过振和漏振。这是对施工工艺的要求,目前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采取有效的措施排除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4.合理地放置线盒。要将现浇板中的线盒放在上下层筋中间,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要想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要密切注意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管理,尤其是混凝土施工,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对其管理,提高施工质量,进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大红.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20期
[2]曹双喜.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城市建设,2010年第15期
[3]杜旭杭.高层建筑施工要点初探.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