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建院以来,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不断强化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的意识。学院教学工作在董事会、院行政及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围绕“狠抓教学质量,深化内涵建设”,有条不紊、扎实高效地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教学基本建设趋于完善,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基本建设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建院十年来,学院从小到大,教学基本建设也日臻完善。
一是专业体系基本形成,结构与布局基本合理。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提出了“强化师范教育专业,发展应用型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9个,专科专业11个,涵盖文学、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以师范性专业为主体、专业数量适宜、专业结构基本合理、优势互补、交叉渗透的本科专业结构体系。
二是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培养目标。2012年,学院根据近年教学取得的成果,本着“有用、有效、先进”的原则,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更新教育观念,立足学院实际,将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课程设置坚持“突出能力、必需为本、够用为度”的原则,构建“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实践创新环节,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三是注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方面,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专业群建设,以部分生源好、就业好的专业加速发展为契机,带动相关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课程建设方面,在抓好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起以精品课程为示范的课程建设体系和良性发展机制。采取广泛参与、横向联合、纵向深入的立项办法,从院、系、教研室三个层面开展立项建设,充分发挥资深教授和中年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以各专业主干课程为主的精品课程体系。学院现有《普通心理学》等5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等22门系级重点建设课程。
四是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针对近年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院制定、修订了各类教学规章制度,内容涉及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师资队伍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基本实现了各项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的规范化管理。
五是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卓见成效。学院坚持抓考风、正学风、促教风。一方面,学院发布了《关于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学风建设的通知》,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加强考几建设,加强巡考、监考工作,及时处理违纪现象,以此鼓励和引导学生课下自习,积极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浓厚了学风。另一方面,学院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教师爱岗敬业,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带动教风、考风和学风良性发展。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平稳运行,为人才培养提供系统保障
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贯彻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学院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直坚持“立足实际、从严治教、创新机制、全程监控”的动态教学管理运行模式,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高效、优质运行。
一是制定了《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在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对全院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学进度、教学设施、教学档案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教学简报的形式对外公布。二是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学院成立了教学信息中心,每个教学班配有一名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员负责定期反馈课堂教学信息,教学信息中心汇总后及时反馈给相关系、部,对好的情况进行表彰,对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三是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学院每学期期末在学生中开展网上教学质量评价,对任课教师进行全面考评;学年末在各教学单位开展以学生评教、同行教师评价和其他教学工作考评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学质量考评。四是督导督促教学。学院设立了督导督察室,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督导督察,督导员通过听课、评课、调研、座谈等形式,全面把握学院教学工作整体脉络,为提高教学质量建言献策。
三、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逐步推进,为人才培养提供质量支撑
教师素质是整个教学质量的保障。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根本因素和关键环节,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鼓励并激励广大青年教师勇于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学习提高教学技能,恪守师德,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入教学工作,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是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竞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已经举办了五届,涌现了一批业务扎实、教学质量过硬、有良好口碑且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的青年教师。二是院、系两级培养模式。采用学术带头人“带”、青年教师“讲”、同行教师“听”、督导专家与教学信息员“评”的方式,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开展岗前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和英语培训、新教师试讲、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学术讲座等活动,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培训会,将本专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带到教学中,以教师个人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三是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先后开展了“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我为祖国站讲台”“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我把青春献给党”等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正师风、练师能。
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动力
学生面临的目标是多元化的,毕业以后的选择也是多元化的。为此,学院从实践教学这个突破点出发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广阔平台。 一是学院高度关注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加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实习计划和实验大纲,建设了一批以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并举,涵盖省内外的实习、见习基地,逐年加大投入,稳步拓展公共实验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建设,保障实验室的长期开放。当前,学院实验开出率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较高、效果较好,调动了学生实践创新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已形成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包括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见)习、科研训练、综合练习、社会实践六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调整实践教学比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较为积极。同时,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训练。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科研活动,以科研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院每年都要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月”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能力。另外,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指导中,教师还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目前,学院已形成教师主动应用科研成果,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良好局面,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五、教学成果显著,为人才培养提供榜样力量
一是考研成绩喜人。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考研录取率分别达到13.25%、12.12%、14.11%、18.88%。2013年,学院共有340名应届毕业生在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中顺利通过了笔试和复试,考研录取率达到14.89%,其中考取“985工程”高校16人,考取“211工程”高校86人,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二是专业人才辈出。中文系学生魏晓宇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艺术系学生操越先后荣获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高校组硬笔行书类二、三等奖,学生李自强的美术作品《寒禽》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外语系学生李泉出版了中英文诗集《永恒的纯净——哭泣着的静静的雪》(Purity of Eternal—The Silent Weeping Snow),中文系学生王永生出版了作品集《同学少年》。
责编:赵 东
一、教学基本建设趋于完善,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教学基本建设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建院十年来,学院从小到大,教学基本建设也日臻完善。
一是专业体系基本形成,结构与布局基本合理。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提出了“强化师范教育专业,发展应用型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9个,专科专业11个,涵盖文学、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以师范性专业为主体、专业数量适宜、专业结构基本合理、优势互补、交叉渗透的本科专业结构体系。
二是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培养目标。2012年,学院根据近年教学取得的成果,本着“有用、有效、先进”的原则,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更新教育观念,立足学院实际,将培养目标调整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课程设置坚持“突出能力、必需为本、够用为度”的原则,构建“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实践创新环节,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三是注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方面,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专业群建设,以部分生源好、就业好的专业加速发展为契机,带动相关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课程建设方面,在抓好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起以精品课程为示范的课程建设体系和良性发展机制。采取广泛参与、横向联合、纵向深入的立项办法,从院、系、教研室三个层面开展立项建设,充分发挥资深教授和中年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以各专业主干课程为主的精品课程体系。学院现有《普通心理学》等5门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等22门系级重点建设课程。
四是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针对近年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院制定、修订了各类教学规章制度,内容涉及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师资队伍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基本实现了各项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的规范化管理。
五是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卓见成效。学院坚持抓考风、正学风、促教风。一方面,学院发布了《关于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学风建设的通知》,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加强考几建设,加强巡考、监考工作,及时处理违纪现象,以此鼓励和引导学生课下自习,积极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浓厚了学风。另一方面,学院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教师爱岗敬业,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带动教风、考风和学风良性发展。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平稳运行,为人才培养提供系统保障
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贯彻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学院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直坚持“立足实际、从严治教、创新机制、全程监控”的动态教学管理运行模式,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高效、优质运行。
一是制定了《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教学工作定期检查制度》。在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对全院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学进度、教学设施、教学档案等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教学简报的形式对外公布。二是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学院成立了教学信息中心,每个教学班配有一名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员负责定期反馈课堂教学信息,教学信息中心汇总后及时反馈给相关系、部,对好的情况进行表彰,对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三是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学院每学期期末在学生中开展网上教学质量评价,对任课教师进行全面考评;学年末在各教学单位开展以学生评教、同行教师评价和其他教学工作考评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学质量考评。四是督导督促教学。学院设立了督导督察室,对全院教学工作进行督导督察,督导员通过听课、评课、调研、座谈等形式,全面把握学院教学工作整体脉络,为提高教学质量建言献策。
三、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逐步推进,为人才培养提供质量支撑
教师素质是整个教学质量的保障。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根本因素和关键环节,着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鼓励并激励广大青年教师勇于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学习提高教学技能,恪守师德,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入教学工作,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是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竞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已经举办了五届,涌现了一批业务扎实、教学质量过硬、有良好口碑且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的青年教师。二是院、系两级培养模式。采用学术带头人“带”、青年教师“讲”、同行教师“听”、督导专家与教学信息员“评”的方式,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开展岗前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和英语培训、新教师试讲、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学术讲座等活动,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培训会,将本专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带到教学中,以教师个人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三是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先后开展了“新风育师德,正气促和谐”“我为祖国站讲台”“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我把青春献给党”等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正师风、练师能。
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动力
学生面临的目标是多元化的,毕业以后的选择也是多元化的。为此,学院从实践教学这个突破点出发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广阔平台。 一是学院高度关注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加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实习计划和实验大纲,建设了一批以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并举,涵盖省内外的实习、见习基地,逐年加大投入,稳步拓展公共实验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建设,保障实验室的长期开放。当前,学院实验开出率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较高、效果较好,调动了学生实践创新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已形成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包括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见)习、科研训练、综合练习、社会实践六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调整实践教学比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较为积极。同时,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训练。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科研活动,以科研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院每年都要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月”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能力。另外,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指导中,教师还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目前,学院已形成教师主动应用科研成果,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良好局面,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五、教学成果显著,为人才培养提供榜样力量
一是考研成绩喜人。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考研录取率分别达到13.25%、12.12%、14.11%、18.88%。2013年,学院共有340名应届毕业生在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中顺利通过了笔试和复试,考研录取率达到14.89%,其中考取“985工程”高校16人,考取“211工程”高校86人,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二是专业人才辈出。中文系学生魏晓宇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艺术系学生操越先后荣获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高校组硬笔行书类二、三等奖,学生李自强的美术作品《寒禽》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外语系学生李泉出版了中英文诗集《永恒的纯净——哭泣着的静静的雪》(Purity of Eternal—The Silent Weeping Snow),中文系学生王永生出版了作品集《同学少年》。
责编:赵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