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绿色产业?国际绿色产业联合会曾经发表了如下声明:“如果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基于环保考虑,借助科技,以绿色生产机制力求在资源使用上节约以及污染减少(节能减排)的产业,我们即可称其为绿色产业。”
可以预见到未来,一个小小的碳足迹计算器可以通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计算统计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总量,进而通过系统设计出个人最佳的碳减排方式。通过借助科技的发展,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科技产业在我国已经逐步产业化、规模化,成为国家战略和企业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风能转动绿色“大风车”
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风能正逐步成为绿色能源的主角。不论是刚结束的国际海上风电商务洽谈会还是早些时候举行的世界风能大会,都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海上风电在不远的未来,将成为绿色能源的新趋势,并被视为拯救风电颓势的一剂良方。
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使用风力发电,但各国的发展程度并不相同。日本一份研究报告预计,海上风电的潜在能量达16亿千瓦,是陆上风电(2.8亿千瓦)的5.7倍,是太阳能发电(1.5亿千瓦,不包括住宅)的11倍,是地热和中小水力发电(各为0.14亿千瓦)的114倍。因此,日本对海上风电的期待远远超过其他可再生能源。2011年,兼有陆上和海上风电场的中国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达到6.5万兆瓦,超过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居世界首位。对于广阔的大陆兼海洋国家来说,风力绝对是不能小觑的宝贵资源。
欧洲海上风电技术起步较早,自1991年丹麦建成第一个海上风电场以来,海上风电在欧洲迅速普及。至2010年,全欧洲已建成大约39座海上风电场,供电能力总计达到2396兆瓦。根据预测,欧洲未来4年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投资将超过40亿欧元;未来20年,欧盟计划投资4000亿欧元以实施风电工业计划。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斯蒂夫表示,尽管海上风电目前占全球风力发电的比例很小,其装机总容量至2010年仅占全球的2.5%,且大部分在欧洲,但到202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会占全球10%。到2030年,我们将会看到真正海上风电的发展。
从技术上来说,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着底型结构,即在浅海域采用直径6米的圆柱形基础或重力着底型结构物;另一种是浮体型(类似船舶)海上风力发电机,适用于大深度海域。与陆上风力发电和其他传统的发电方式相比,海上风电有着难以超越的优势:首先,海上风力比陆地更大、更稳定;其次,与陆地风电场的平均规模15兆瓦相比,海洋风电场的平均规模达到了300兆瓦,是前者的20倍;再次,在海上能转化为电力的风力、即风能开发的效率高达40%,陆地只有29%。事实上,海上风电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它不像陆地风电场那么扎眼,不占用土地,较少受地形、建筑物的影响,也不存在噪音的干扰和景观的破坏等问题。正是这些天然的优势,使得海上风电目前呈现出了逐鹿之势。
目前,海上风电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成本过高。以着底型结构为例,在海上建设一台风电机,要先在海底大陆架的岩层上打桩,然后建一个基座平台,再在上面安装风机。此外,铺设海底电缆的成本也非常高,按照每兆瓦装机容量的成本来看,海上风电的造价要比陆上风电高出一倍,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从整体上看,世界化石燃料价格在上升,风力发电的成本在下降,特别是风电的稳定性,注定了它在未来新能源市场上要占据一席之地。
技术支撑和政策引导
据记者了解,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与绿色产业相关的国家规划。不管绿色产业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业内的共识,那就是绿色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包括清洁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是推动绿色产业的重要推动力。
“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吴季松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有新的理念,更要有清洁生产和再造企业修复生态的手段,同时还要依靠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受控热核聚变技术、再生水技术、建筑废料利用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
为了研发清洁生产技术,我国已积极行动起来。据统计,仅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2万多家企业中,就有2000多家企业从事新能源、环保方面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节能技术企业,因其自主研发的蓄热式烧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化工、机械等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在神雾热能公司的净资产已从1995年的不足20万元猛增到2亿元,已投产的各种蓄热式烧嘴加热炉达134座,连续3年在我国蓄热式技术的推广应用企业中业绩排名第一。
除了致力于化石能源在燃烧、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节能技术研发、推广,神雾热能公司还积极研究油页岩、沥青矿及油砂的低温裂解提炼新工艺,褐煤等劣质煤炭的低温裂解提炼及改质新工艺,以及煤炭气化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活力主要在于技术创新,只有凭借技术创新才能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道洪认为,只有坚持不懈地推出新技术,才能引导我国燃烧节能产业的发展。目前,神雾热能公司有10多项科技成果属国内首创。
绿色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也分离不开。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国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绿色科技产业给予了强烈关注,其中许多国家不惜投入巨资,以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引领世界绿色科技产业发展潮流。例如,美国强调新能源产业在促进国家能源独立的同时,蕴涵着巨大的就业机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潜力,为此他们史无前例地投入4333.5亿美元用于开发清洁高效能源,政府计划拨款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建设。欧盟也于2009年10月公布投资路线图,计划在未来10年投资715亿欧元鼓励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等低碳产业发展。我国科技部也于两年前公布了低碳技术路线,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绿色科技产业迎来了发展良机。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清洁煤、核能、智能电网、地热能源、地表水水源热泵、新能源汽车和高速铁路方面的技术开发利用状况均有介绍。各项新技术的未来目标也被一一阐述,绿色经济正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可以预见到未来,一个小小的碳足迹计算器可以通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计算统计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总量,进而通过系统设计出个人最佳的碳减排方式。通过借助科技的发展,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科技产业在我国已经逐步产业化、规模化,成为国家战略和企业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风能转动绿色“大风车”
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风能正逐步成为绿色能源的主角。不论是刚结束的国际海上风电商务洽谈会还是早些时候举行的世界风能大会,都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海上风电在不远的未来,将成为绿色能源的新趋势,并被视为拯救风电颓势的一剂良方。
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使用风力发电,但各国的发展程度并不相同。日本一份研究报告预计,海上风电的潜在能量达16亿千瓦,是陆上风电(2.8亿千瓦)的5.7倍,是太阳能发电(1.5亿千瓦,不包括住宅)的11倍,是地热和中小水力发电(各为0.14亿千瓦)的114倍。因此,日本对海上风电的期待远远超过其他可再生能源。2011年,兼有陆上和海上风电场的中国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达到6.5万兆瓦,超过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居世界首位。对于广阔的大陆兼海洋国家来说,风力绝对是不能小觑的宝贵资源。
欧洲海上风电技术起步较早,自1991年丹麦建成第一个海上风电场以来,海上风电在欧洲迅速普及。至2010年,全欧洲已建成大约39座海上风电场,供电能力总计达到2396兆瓦。根据预测,欧洲未来4年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投资将超过40亿欧元;未来20年,欧盟计划投资4000亿欧元以实施风电工业计划。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斯蒂夫表示,尽管海上风电目前占全球风力发电的比例很小,其装机总容量至2010年仅占全球的2.5%,且大部分在欧洲,但到202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会占全球10%。到2030年,我们将会看到真正海上风电的发展。
从技术上来说,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着底型结构,即在浅海域采用直径6米的圆柱形基础或重力着底型结构物;另一种是浮体型(类似船舶)海上风力发电机,适用于大深度海域。与陆上风力发电和其他传统的发电方式相比,海上风电有着难以超越的优势:首先,海上风力比陆地更大、更稳定;其次,与陆地风电场的平均规模15兆瓦相比,海洋风电场的平均规模达到了300兆瓦,是前者的20倍;再次,在海上能转化为电力的风力、即风能开发的效率高达40%,陆地只有29%。事实上,海上风电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它不像陆地风电场那么扎眼,不占用土地,较少受地形、建筑物的影响,也不存在噪音的干扰和景观的破坏等问题。正是这些天然的优势,使得海上风电目前呈现出了逐鹿之势。
目前,海上风电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成本过高。以着底型结构为例,在海上建设一台风电机,要先在海底大陆架的岩层上打桩,然后建一个基座平台,再在上面安装风机。此外,铺设海底电缆的成本也非常高,按照每兆瓦装机容量的成本来看,海上风电的造价要比陆上风电高出一倍,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从整体上看,世界化石燃料价格在上升,风力发电的成本在下降,特别是风电的稳定性,注定了它在未来新能源市场上要占据一席之地。
技术支撑和政策引导
据记者了解,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与绿色产业相关的国家规划。不管绿色产业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业内的共识,那就是绿色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包括清洁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是推动绿色产业的重要推动力。
“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吴季松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有新的理念,更要有清洁生产和再造企业修复生态的手段,同时还要依靠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受控热核聚变技术、再生水技术、建筑废料利用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
为了研发清洁生产技术,我国已积极行动起来。据统计,仅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2万多家企业中,就有2000多家企业从事新能源、环保方面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节能技术企业,因其自主研发的蓄热式烧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化工、机械等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在神雾热能公司的净资产已从1995年的不足20万元猛增到2亿元,已投产的各种蓄热式烧嘴加热炉达134座,连续3年在我国蓄热式技术的推广应用企业中业绩排名第一。
除了致力于化石能源在燃烧、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节能技术研发、推广,神雾热能公司还积极研究油页岩、沥青矿及油砂的低温裂解提炼新工艺,褐煤等劣质煤炭的低温裂解提炼及改质新工艺,以及煤炭气化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活力主要在于技术创新,只有凭借技术创新才能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道洪认为,只有坚持不懈地推出新技术,才能引导我国燃烧节能产业的发展。目前,神雾热能公司有10多项科技成果属国内首创。
绿色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也分离不开。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国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绿色科技产业给予了强烈关注,其中许多国家不惜投入巨资,以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引领世界绿色科技产业发展潮流。例如,美国强调新能源产业在促进国家能源独立的同时,蕴涵着巨大的就业机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潜力,为此他们史无前例地投入4333.5亿美元用于开发清洁高效能源,政府计划拨款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建设。欧盟也于2009年10月公布投资路线图,计划在未来10年投资715亿欧元鼓励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等低碳产业发展。我国科技部也于两年前公布了低碳技术路线,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绿色科技产业迎来了发展良机。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清洁煤、核能、智能电网、地热能源、地表水水源热泵、新能源汽车和高速铁路方面的技术开发利用状况均有介绍。各项新技术的未来目标也被一一阐述,绿色经济正迎来发展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