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和顶角平分线相互重合,我们将等腰三角形的这一特性称为“三线合一”,具体可以归纳如下:如图1所示,在△ABC 中,AB = AC,D 为BC 上一点,下列三个条件中:(1)∠BAD =∠CAD ;(2)AD ⊥ BD ;(3)BD = CD ,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时,都能直接推出其余两个条件成立.由此可见,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一个多功能的性质定理,是解答几何问题的有效策略,可用于证明两角相等或倍分,证明线段相等或两线互相垂直等.
“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因此,运用这个性质的前提一定是在等腰三角形中,其它三角形并不適用.所以,对于某些几何问题,若题目并没有明确给出等腰三角形,则可适当添加辅助线,巧妙构造等腰三角形,再运用“三线合一”性质解题.在运用这一性质解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因此常用的辅助线作法有三种:作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底边上的中线.
2.注意定理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互换性,即若三角形的三线中有两线重合,则可得到此三角形必是等腰三角形.以上情况可简称为“二合一则等腰”,这可作为等腰三角形的一种判定方法.
3.若在三角形中出现了高线、中线或角平分线时,有时可以延长某些线段以构造等腰三角形,然后用“三线合一”定理去处理.
下面我们结合几道例题,说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在几何证明题中的应用方法.
例1 如图2,在五边形 ABCDE 中,∠B =∠E,∠C = ∠D,BC = ED,M 为 CD 的中点,求证:AM ⊥ CD.
分析:要证明 AM ⊥ CD ,不妨添加辅助线构造等腰三角形.由已知∠B = ∠E,∠C = ∠D,BC = ED,不难得出∠G = ∠H,即得出△AGH为等腰三角形.再通过三角形全等,得出 GC =HD,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即可使问题迎刃而解.
证明:延长 AB 、AE 与直线 CD 分别交于G ,H .
∵∠B = ∠E,∠C = ∠D,
∴∠GBC = ∠HED,∠BCG = ∠EDH,
∴∠G = ∠H,△AGH 为等腰三角形.
∵∠GBC = ∠HED,∠BCG = ∠EDH,
BC = ED,
∴△GBC ≌△HED,GC = HD .
又∵ CM = DM,所以 GM = HM.
∴在等腰△AGH 中,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知 AM ⊥ CD .
评注:在解答两线垂直的证明问题时,如果题目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来证明:(1)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两线的其中一条线是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平分线.
例 2 如图 3,已知 AB ∥ CD,E 是 BC 的中点,AE ⊥ DE,求证:∠BAE = ∠DAE.
分析:本题中已知 E 为 BC 的中点,AE ⊥DE,故而要想证明∠BAE = ∠DAE,不妨根据这两个条件,联想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一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这样,只需要延长 DE 、AB ,使其相交于点 F,再证明 EF = ED,就很容易得出∠BAE =∠DAE .而要证明 EF = ED,只要证明△BEF与△CED 为全等三角形即可.
证明:延长 DE 、AB ,并相交于点 F .
∵ AB ∥ CD,
∴∠BFE = ∠CDE,∠FBE = ∠DCE.
又∵ E 是 BC 的中点,∴ BE = CE,
∴△BEF ≌△CED,EF = ED.
又∵ AE ⊥ DE,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一性质可得,∠BAE = ∠DAE.
评注:在证明有关角的问题时,可通过作辅助线将题目已知条件与待证的角的关系联系到一起,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证明.本题顺利得证的关键在于运用了等腰△ADF 的高 AE ,既是底边 DF 的中线,又是顶角∠FAD 的平分线这一性质.
例3 如图4,在△ABC中,AC = BC,∠ACB =
90°,∠ABC 的平分线交 AC 于 D ,AE ⊥ BD 交
BD 的延长线于 E ,求证
总之,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只要知晓“三线”中的任何一“线”,则能知此“一线”也是等腰三角形另外的“两线”,这为我们解答几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学们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这一章节时,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线合一”的性质,结合具体32 问题,灵活迁移运用.
“三线合一”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因此,运用这个性质的前提一定是在等腰三角形中,其它三角形并不適用.所以,对于某些几何问题,若题目并没有明确给出等腰三角形,则可适当添加辅助线,巧妙构造等腰三角形,再运用“三线合一”性质解题.在运用这一性质解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因此常用的辅助线作法有三种:作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底边上的中线.
2.注意定理中条件和结论之间的互换性,即若三角形的三线中有两线重合,则可得到此三角形必是等腰三角形.以上情况可简称为“二合一则等腰”,这可作为等腰三角形的一种判定方法.
3.若在三角形中出现了高线、中线或角平分线时,有时可以延长某些线段以构造等腰三角形,然后用“三线合一”定理去处理.
下面我们结合几道例题,说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在几何证明题中的应用方法.
例1 如图2,在五边形 ABCDE 中,∠B =∠E,∠C = ∠D,BC = ED,M 为 CD 的中点,求证:AM ⊥ CD.
分析:要证明 AM ⊥ CD ,不妨添加辅助线构造等腰三角形.由已知∠B = ∠E,∠C = ∠D,BC = ED,不难得出∠G = ∠H,即得出△AGH为等腰三角形.再通过三角形全等,得出 GC =HD,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即可使问题迎刃而解.
证明:延长 AB 、AE 与直线 CD 分别交于G ,H .
∵∠B = ∠E,∠C = ∠D,
∴∠GBC = ∠HED,∠BCG = ∠EDH,
∴∠G = ∠H,△AGH 为等腰三角形.
∵∠GBC = ∠HED,∠BCG = ∠EDH,
BC = ED,
∴△GBC ≌△HED,GC = HD .
又∵ CM = DM,所以 GM = HM.
∴在等腰△AGH 中,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知 AM ⊥ CD .
评注:在解答两线垂直的证明问题时,如果题目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来证明:(1)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两线的其中一条线是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或顶角平分线.
例 2 如图 3,已知 AB ∥ CD,E 是 BC 的中点,AE ⊥ DE,求证:∠BAE = ∠DAE.
分析:本题中已知 E 为 BC 的中点,AE ⊥DE,故而要想证明∠BAE = ∠DAE,不妨根据这两个条件,联想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一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这样,只需要延长 DE 、AB ,使其相交于点 F,再证明 EF = ED,就很容易得出∠BAE =∠DAE .而要证明 EF = ED,只要证明△BEF与△CED 为全等三角形即可.
证明:延长 DE 、AB ,并相交于点 F .
∵ AB ∥ CD,
∴∠BFE = ∠CDE,∠FBE = ∠DCE.
又∵ E 是 BC 的中点,∴ BE = CE,
∴△BEF ≌△CED,EF = ED.
又∵ AE ⊥ DE,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一性质可得,∠BAE = ∠DAE.
评注:在证明有关角的问题时,可通过作辅助线将题目已知条件与待证的角的关系联系到一起,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证明.本题顺利得证的关键在于运用了等腰△ADF 的高 AE ,既是底边 DF 的中线,又是顶角∠FAD 的平分线这一性质.
例3 如图4,在△ABC中,AC = BC,∠ACB =
90°,∠ABC 的平分线交 AC 于 D ,AE ⊥ BD 交
BD 的延长线于 E ,求证
总之,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只要知晓“三线”中的任何一“线”,则能知此“一线”也是等腰三角形另外的“两线”,这为我们解答几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学们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这一章节时,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三线合一”的性质,结合具体32 问题,灵活迁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