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电影《英雄儿女》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其中,英雄王成奋战了几天几夜,在被敌人围困、陷入绝境时发出了最后的呼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位“活着的王成”,他就是山东枣庄军分区政治委员韦昌进。韦昌进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参加了边境自卫防御作战。惨烈的战斗,让他失去了一只眼睛。而今在和平年代,韦昌进依然用他军人的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在亲朋和战友的眼中,他是钢铁战士,却有着别人看不到的万般柔情。
穷此一生,韦昌进都忘不了那场激烈的战斗。
那是1985年初,韦昌进所在的部队接到了奔赴前线的命令。那天,他既亢奋又担忧,夜深人静的时候,给家中正在读高中的妹妹写了一封信:战场我必须去,如果我回不来,你照顾好父母,像个男子汉一样替我把这个家撑起来,我就能一切放心地扛枪进入战场了。信发出去后,他一直担心妹妹会哭得不知所措,谁知妹妹的回信却是:混蛋!你还没去战场就说死啊活啊的,你还是个男人吗?还是个当兵的吗?就算打仗会死人,一定是你吗?死了又能怎样?韦昌进不知该如何回复了,但妹妹的信却让他觉得战场不再恐怖了。
韦昌进1965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溧水市,18岁那年顺利入伍,被分到了山东省青州市。韦昌进永远记得,那年青州的雪下得有几尺厚,营房屋檐的冰凌足有一米多长。这对在南方长大的他来说,非常难熬。
六周之后,韦昌进所在的部队向云南省平阳县进发,在这个地方进行一段时间的战前训练之后,他被分到了6号哨位,驻守在一个溶洞里。7月19日凌晨,排长通报:拂晓敌人可能要进攻,重点进攻你们6号哨位方向,务必要守住,决不能丢了阵地!韦昌进迅速和战友们进入作战状态。没过几分钟,密集的炮弹朝溶洞飞了过来。韦昌进提着冲锋枪就奔出溶洞投入到战斗中。
一阵枪林弹雨后,韦昌进被炮弹的气浪掀到了溶洞最前面,他摸索到枪,艰难地站起来。刚一站稳,一枚子弹迎面飞来,韦昌进抬起左手遮挡,但是已经晚了。一阵剧痛,韦昌进的脸上顿时血流如注。此时,敌人又冲了上来。
韦昌进告诉自己,不能窝在里面等死,就算死也要跟敌人拼到底。看了看身边昏迷不醒的战友苗廷荣,他四处摸索,终于找到了报话机。“报告连队,我还活着,报告连队,我还活着!”野战团指挥官忙问6号哨位目前是什么情况,韦昌进嘶哑地喊道:“我们被掩埋在山洞里,洞外全是敌人,现在人员不能过来增援,必须用炮火覆盖阵地四周,请向我的方向开炮,请向我的方向开炮!”排长不可置信,立即回复道:“这样开炮会牺牲了你的生命!”韦昌进却郑重地说:“这个时候我的生命还重要吗?!不要考虑其他的了,阵地必须保住,请对着我的位置开炮!敌人已经围上未了,请快点开炮!”放下报话机,韦昌进长出了一口气,热泪夺眶而出。这是他上战场以来第一次流泪,也或许是最后一次流泪。他觉得一切都值了,在寸土必争的军人荣誉面前,在祖国荣誉和利益面前,自己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
炮火断断续续,一直打到晚上6点。借着夜色,战友李书水和张远详正按照指令前往6号哨位,找到奄奄一息的韦昌进和他的战友们,将他们一路护送到了指挥部。韦昌进被拖回指挥部的时候,好几个医护人员已经等在那里了。当他们把韦昌进身上的衣服撕开,顿时惊得说不出话来,只一个劲儿感叹:“这人命真大!”随后,韦昌进因眼部受伤严重,被送到了军医院,接受眼部手术。
所幸手术很顺利,一周之后韦昌进就能拔针活动了,只是一只眼睛永远被摘除了眼球。1985年9月,伤势初愈的他被选进全军英模报告团,并受邀参加了当年的国庆招待会。一个月后,他回到了溧水市。在老家低矮的土房子里,所有的亲戚都拥挤在家门口,年迈的父母为他失去了一只眼睛心疼不已。那天,他仅仅在家呆了一个多小时,就匆匆离开了。组织上为了妥善安排这位战斗英雄,做了好几个照顾性方案。韦昌进却郑重地给组织写了一封信,声称自己已经痊愈,请求批准他重返战场。
1986年2月,韦昌进重回战斗前沿。同年6月,边境战事结束,韦昌进随部队返回青州驻地,随后进入信阳陆军学院。
1995年3月,女儿韦舒怡降临。她从懂事时起,就觉得自己的父亲与众不同。她常常好奇地问:“爸爸,你为什么像张飞一样睁着一只眼睛睡觉呢?”韦昌进笑着告诉她:“因为爸爸是军人,要时刻保持警惕!”不仅如此,韦舒怡还发现韦昌进的胳膊上有一处很深的洞。每当她趴在父亲身上时,就特别喜欢用小拇指抠那个小洞。
韦舒怡并不知道父亲是英雄,她已经习惯了父亲的眼睛和别人的不一样。因为缺少一只眼睛,韦昌进的生活充满了不便。工作不忙的时候,他喜欢下厨房给女儿做各种好吃的。有一次,他正在厨房切菜,刚回到家的韦舒怡悄悄地来到他身后,准备出其不意给父亲一个惊喜。可由于视力的限制,韦昌进根本看不到,拿着刀一转身,差点把身后的女儿划伤。事后,韦舒怡害怕不已,韦昌进也后背直冒冷汗。自此以后,他们家多了条家规,任何人都不得悄悄躲在韦昌进身后。
隨着年龄的增长,韦舒怡从别人口中得知了父亲的英雄事迹,于是向他询问战场上的点点滴滴。可韦昌进从来不愿提起,韦舒怡无奈,只好向爷爷奶奶和姑姑等人询问。 爷爷告诉她:“你爸爸8岁时就开始给村里放牛挣工分了。高中毕业,他突然提出要去当兵,把我吓得不知所措。要知道,你爸爸可是我唯一的儿子。”
为了留下韦昌进,韦舒怡的爷爷拿出家中全部积蓄,给儿子买了他最喜欢的钟山牌手表和长城牌自行车。可惜,这些物质诱惑没能奏效,韦昌进手表不戴,自行车也一次没骑。韦舒怡的爷爷又私下里托自己的兄弟,将儿子安排到煤矿工作。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能进煤矿工作算是很不错的了。然而,这个如意算盘再次落空,韦昌进仍旧拒绝,一门心思要参军。直到现在,韦舒怡的爷爷还感慨万千地对她说:“你爸爸打定主意要做的事,谁也拦不住!”韦舒怡知道,父亲就是这么倔强的一个人。可她又纳闷:这么木讷的父亲是怎么追到母亲的呢?姑姑韦海燕解开了她心中的疑惑。
1991年,韦昌进受邀参加第一届残联表彰大会。返程时,韦昌进趁机去吉林空军醫学专科学校看望妹妹韦海燕。没想到,到站台上来接自己的还有一位漂亮的河南女孩王萍。王萍与韦海燕是同学,两人关系甚好。王萍听闻韦昌进的英雄事迹后,对他崇拜不已,一直期盼有机会见见心目中的英雄。
回去后,韦昌进和王萍一直书信来往,但木讷的韦昌进觉得自己少了一只眼睛,配不上王萍,只能装傻。最后还是妹妹忍不住对他说:“你是个男人,既然喜欢就不能主动点吗?你少了只眼睛算什么?真爱是可以跨越一切的。难道你对王萍这么没信心?”听了妹妹的话,韦昌进鼓起勇气向王萍表白。没想到,王萍当即答应。
大学毕业后王萍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到了韦昌进所在的山东军医院工作。没多久,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在韦舒怡看来,母亲把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家务事从来都舍不得让父亲做。
韦舒怡记得,父亲最引以为傲的是在他受伤住院期间,一位病友听说了他的英雄事迹后很感动,特托人赠予他一个笔记本。当他打开笔记本扉页时,竟看到一个名字——陈景润。
在韦舒怡的成长记忆里,每年都会有许多父亲战友的家人来找父亲借钱。而每次,父亲都慷慨解囊。但父亲对自己很吝啬,一件背心可以穿十几年。由于父亲把工资都花在当年的战友或牺牲战友的家人身上,家里基本上就没有存款,连爷爷奶奶在农村的老房子也一直没有翻修过。2004年,父亲所在的部队集资建房,他们一家连首付都拿不出,最后还是父亲和母亲找两边的兄弟姐妹借钱,才凑齐的。为此,韦舒怡很不理解,埋怨父亲对自己和家人太苛刻,可父亲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和牺牲的战友比,我够幸福了:和牺牲的战友父母比,我现在日子不知道过得多好。”
转眼,战争已经过去了30多年,韦昌进从连队排长到军校教员,一直干到军分区政委。尽管他的工作岗位不断变换,但他仍旧时时刻刻牵挂着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家人。
据韦昌进的战友回忆,来自山东省滕州市的张延景和韦昌进是同年兵,在战场上被敌人的一发流炮击中。2004年冬季,韦昌进找到张延景的老家,看着他年迈的父母,心疼不已,掏出了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之后,他还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老人,让他们有什么需要一定与自己联系。可10年过去了,老人从没给他打过一个电话。实在放心不下的韦昌进再次来到张延景的家。此时,张延景的母亲已经去世,只剩老父亲卧病不起。韦昌进当即联系医院,准备安排老人住院治疗。不料,没过几天,张延景的老父也与世长辞。韦昌进悲痛万分,责怪自己没有把老人照顾好。从这以后,他与牺牲战友的家人联系得更勤了。
王和平是安徽省安庆市人,在部队里和韦昌进关系密切。不幸的是,参战第一天,王和平就在炮击中壮烈牺牲。2013年,一个自称是王和平妹妹的女人通过电话联系到韦昌进,提出借5万块钱。尽管有点出乎意料,但韦昌进还是立即给对方汇了款。为此,妻子埋怨他:万一对方是个骗子呢?韦昌进却说,万一对方真的是王和平的妹妹呢?庆幸的是,对方果真是王和平的妹妹,因遇到困难才开口的。半年后,对方就把钱还给了韦昌进。
韦昌进的战友李书水记得,那年,韦昌进担任泰安市军分区副政委期间,自己曾经找到他,说一个战友的孩子,大专毕业后想到部队当士官,让韦昌进去打个招呼。没想到,韦昌进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为这事,李书水很生气,觉得韦昌进不近人情,好久都没和他联系。
2014年,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英烈子女大学毕业后可以直接到部队,享受和军校毕业生一样的待遇。当时,李书水并不知道此事。有一天,一个熟人找到他,说有这么个政策,让他去试试。事后,当李书水办成事去感谢那个熟人时,才得知这一切都是韦昌进安排的。李书水很过意不去,向韦昌进道谢,韦昌进却恳切地对他说:“作为老战友,我很想帮你,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带头遵守党纪国法。”
但在另一位战友眼里,韦昌进却是一个对别人慷慨,对自己十分吝啬的人。当年,他在北京第三医院安装的义眼至今已有30多年,一直没有更换。按照医嘱,清洗义眼需要使用专门的洗眼液,但韦昌进使用的都是自来水。原因很简单,他的工资全都用来救济当年的战友或牺牲战友的家人了,没多余的钱用来更换。
由于义眼的寿命有限,当使用到一定程度时就变得粗糙,从而产生磨损。韦昌进的眼底部位因为长期磨损而增生,长了很大的一个肉瘤。每次去北京开会,他的妻子和女儿都会劝他跟组织提一提,最好能换个新的。可韦昌进总是义正词严地拒绝:“组织已经为我花了很多钱,我不能再麻烦组织,能凑合用就凑合用吧。再说,我是去汇报工作又不是去作秀。”
2017年7月,韦昌进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此后,许多单位邀请他去作报告,当邀请单位按照规定要给韦昌进支付讲课费用时,被他一一回绝了。韦昌进告诉他们:“我作报告从来不要讲课费。”
曾经也有人问韦昌进:“你这么不近人情,生活在这种状态下,你不感觉孤独吗?”韦昌进却笑着说:“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要像当年坚守阵地一样坚守党性,用一言一行树立共产党人的形象。”
这就是大家眼中的韦昌进,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但在韦昌进眼里,功劳和荣誉却永远属于那些为国流血牺牲的战友!
〔本刊责任编辑 周佳微〕
〔原载《知音·上半月》 2018年第11期〕
战士韦昌进:守住阵地“向我开炮”
穷此一生,韦昌进都忘不了那场激烈的战斗。
那是1985年初,韦昌进所在的部队接到了奔赴前线的命令。那天,他既亢奋又担忧,夜深人静的时候,给家中正在读高中的妹妹写了一封信:战场我必须去,如果我回不来,你照顾好父母,像个男子汉一样替我把这个家撑起来,我就能一切放心地扛枪进入战场了。信发出去后,他一直担心妹妹会哭得不知所措,谁知妹妹的回信却是:混蛋!你还没去战场就说死啊活啊的,你还是个男人吗?还是个当兵的吗?就算打仗会死人,一定是你吗?死了又能怎样?韦昌进不知该如何回复了,但妹妹的信却让他觉得战场不再恐怖了。
韦昌进1965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溧水市,18岁那年顺利入伍,被分到了山东省青州市。韦昌进永远记得,那年青州的雪下得有几尺厚,营房屋檐的冰凌足有一米多长。这对在南方长大的他来说,非常难熬。
六周之后,韦昌进所在的部队向云南省平阳县进发,在这个地方进行一段时间的战前训练之后,他被分到了6号哨位,驻守在一个溶洞里。7月19日凌晨,排长通报:拂晓敌人可能要进攻,重点进攻你们6号哨位方向,务必要守住,决不能丢了阵地!韦昌进迅速和战友们进入作战状态。没过几分钟,密集的炮弹朝溶洞飞了过来。韦昌进提着冲锋枪就奔出溶洞投入到战斗中。
一阵枪林弹雨后,韦昌进被炮弹的气浪掀到了溶洞最前面,他摸索到枪,艰难地站起来。刚一站稳,一枚子弹迎面飞来,韦昌进抬起左手遮挡,但是已经晚了。一阵剧痛,韦昌进的脸上顿时血流如注。此时,敌人又冲了上来。
韦昌进告诉自己,不能窝在里面等死,就算死也要跟敌人拼到底。看了看身边昏迷不醒的战友苗廷荣,他四处摸索,终于找到了报话机。“报告连队,我还活着,报告连队,我还活着!”野战团指挥官忙问6号哨位目前是什么情况,韦昌进嘶哑地喊道:“我们被掩埋在山洞里,洞外全是敌人,现在人员不能过来增援,必须用炮火覆盖阵地四周,请向我的方向开炮,请向我的方向开炮!”排长不可置信,立即回复道:“这样开炮会牺牲了你的生命!”韦昌进却郑重地说:“这个时候我的生命还重要吗?!不要考虑其他的了,阵地必须保住,请对着我的位置开炮!敌人已经围上未了,请快点开炮!”放下报话机,韦昌进长出了一口气,热泪夺眶而出。这是他上战场以来第一次流泪,也或许是最后一次流泪。他觉得一切都值了,在寸土必争的军人荣誉面前,在祖国荣誉和利益面前,自己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
炮火断断续续,一直打到晚上6点。借着夜色,战友李书水和张远详正按照指令前往6号哨位,找到奄奄一息的韦昌进和他的战友们,将他们一路护送到了指挥部。韦昌进被拖回指挥部的时候,好几个医护人员已经等在那里了。当他们把韦昌进身上的衣服撕开,顿时惊得说不出话来,只一个劲儿感叹:“这人命真大!”随后,韦昌进因眼部受伤严重,被送到了军医院,接受眼部手术。
所幸手术很顺利,一周之后韦昌进就能拔针活动了,只是一只眼睛永远被摘除了眼球。1985年9月,伤势初愈的他被选进全军英模报告团,并受邀参加了当年的国庆招待会。一个月后,他回到了溧水市。在老家低矮的土房子里,所有的亲戚都拥挤在家门口,年迈的父母为他失去了一只眼睛心疼不已。那天,他仅仅在家呆了一个多小时,就匆匆离开了。组织上为了妥善安排这位战斗英雄,做了好几个照顾性方案。韦昌进却郑重地给组织写了一封信,声称自己已经痊愈,请求批准他重返战场。
1986年2月,韦昌进重回战斗前沿。同年6月,边境战事结束,韦昌进随部队返回青州驻地,随后进入信阳陆军学院。
女儿眼中的父亲:你平凡得如此伟大
1995年3月,女儿韦舒怡降临。她从懂事时起,就觉得自己的父亲与众不同。她常常好奇地问:“爸爸,你为什么像张飞一样睁着一只眼睛睡觉呢?”韦昌进笑着告诉她:“因为爸爸是军人,要时刻保持警惕!”不仅如此,韦舒怡还发现韦昌进的胳膊上有一处很深的洞。每当她趴在父亲身上时,就特别喜欢用小拇指抠那个小洞。
韦舒怡并不知道父亲是英雄,她已经习惯了父亲的眼睛和别人的不一样。因为缺少一只眼睛,韦昌进的生活充满了不便。工作不忙的时候,他喜欢下厨房给女儿做各种好吃的。有一次,他正在厨房切菜,刚回到家的韦舒怡悄悄地来到他身后,准备出其不意给父亲一个惊喜。可由于视力的限制,韦昌进根本看不到,拿着刀一转身,差点把身后的女儿划伤。事后,韦舒怡害怕不已,韦昌进也后背直冒冷汗。自此以后,他们家多了条家规,任何人都不得悄悄躲在韦昌进身后。
隨着年龄的增长,韦舒怡从别人口中得知了父亲的英雄事迹,于是向他询问战场上的点点滴滴。可韦昌进从来不愿提起,韦舒怡无奈,只好向爷爷奶奶和姑姑等人询问。 爷爷告诉她:“你爸爸8岁时就开始给村里放牛挣工分了。高中毕业,他突然提出要去当兵,把我吓得不知所措。要知道,你爸爸可是我唯一的儿子。”
为了留下韦昌进,韦舒怡的爷爷拿出家中全部积蓄,给儿子买了他最喜欢的钟山牌手表和长城牌自行车。可惜,这些物质诱惑没能奏效,韦昌进手表不戴,自行车也一次没骑。韦舒怡的爷爷又私下里托自己的兄弟,将儿子安排到煤矿工作。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能进煤矿工作算是很不错的了。然而,这个如意算盘再次落空,韦昌进仍旧拒绝,一门心思要参军。直到现在,韦舒怡的爷爷还感慨万千地对她说:“你爸爸打定主意要做的事,谁也拦不住!”韦舒怡知道,父亲就是这么倔强的一个人。可她又纳闷:这么木讷的父亲是怎么追到母亲的呢?姑姑韦海燕解开了她心中的疑惑。
1991年,韦昌进受邀参加第一届残联表彰大会。返程时,韦昌进趁机去吉林空军醫学专科学校看望妹妹韦海燕。没想到,到站台上来接自己的还有一位漂亮的河南女孩王萍。王萍与韦海燕是同学,两人关系甚好。王萍听闻韦昌进的英雄事迹后,对他崇拜不已,一直期盼有机会见见心目中的英雄。
回去后,韦昌进和王萍一直书信来往,但木讷的韦昌进觉得自己少了一只眼睛,配不上王萍,只能装傻。最后还是妹妹忍不住对他说:“你是个男人,既然喜欢就不能主动点吗?你少了只眼睛算什么?真爱是可以跨越一切的。难道你对王萍这么没信心?”听了妹妹的话,韦昌进鼓起勇气向王萍表白。没想到,王萍当即答应。
大学毕业后王萍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到了韦昌进所在的山东军医院工作。没多久,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在韦舒怡看来,母亲把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家务事从来都舍不得让父亲做。
韦舒怡记得,父亲最引以为傲的是在他受伤住院期间,一位病友听说了他的英雄事迹后很感动,特托人赠予他一个笔记本。当他打开笔记本扉页时,竟看到一个名字——陈景润。
在韦舒怡的成长记忆里,每年都会有许多父亲战友的家人来找父亲借钱。而每次,父亲都慷慨解囊。但父亲对自己很吝啬,一件背心可以穿十几年。由于父亲把工资都花在当年的战友或牺牲战友的家人身上,家里基本上就没有存款,连爷爷奶奶在农村的老房子也一直没有翻修过。2004年,父亲所在的部队集资建房,他们一家连首付都拿不出,最后还是父亲和母亲找两边的兄弟姐妹借钱,才凑齐的。为此,韦舒怡很不理解,埋怨父亲对自己和家人太苛刻,可父亲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和牺牲的战友比,我够幸福了:和牺牲的战友父母比,我现在日子不知道过得多好。”
不忘初心:和平年代的真英雄
转眼,战争已经过去了30多年,韦昌进从连队排长到军校教员,一直干到军分区政委。尽管他的工作岗位不断变换,但他仍旧时时刻刻牵挂着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家人。
据韦昌进的战友回忆,来自山东省滕州市的张延景和韦昌进是同年兵,在战场上被敌人的一发流炮击中。2004年冬季,韦昌进找到张延景的老家,看着他年迈的父母,心疼不已,掏出了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之后,他还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老人,让他们有什么需要一定与自己联系。可10年过去了,老人从没给他打过一个电话。实在放心不下的韦昌进再次来到张延景的家。此时,张延景的母亲已经去世,只剩老父亲卧病不起。韦昌进当即联系医院,准备安排老人住院治疗。不料,没过几天,张延景的老父也与世长辞。韦昌进悲痛万分,责怪自己没有把老人照顾好。从这以后,他与牺牲战友的家人联系得更勤了。
王和平是安徽省安庆市人,在部队里和韦昌进关系密切。不幸的是,参战第一天,王和平就在炮击中壮烈牺牲。2013年,一个自称是王和平妹妹的女人通过电话联系到韦昌进,提出借5万块钱。尽管有点出乎意料,但韦昌进还是立即给对方汇了款。为此,妻子埋怨他:万一对方是个骗子呢?韦昌进却说,万一对方真的是王和平的妹妹呢?庆幸的是,对方果真是王和平的妹妹,因遇到困难才开口的。半年后,对方就把钱还给了韦昌进。
韦昌进的战友李书水记得,那年,韦昌进担任泰安市军分区副政委期间,自己曾经找到他,说一个战友的孩子,大专毕业后想到部队当士官,让韦昌进去打个招呼。没想到,韦昌进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为这事,李书水很生气,觉得韦昌进不近人情,好久都没和他联系。
2014年,国家出台了一项政策,英烈子女大学毕业后可以直接到部队,享受和军校毕业生一样的待遇。当时,李书水并不知道此事。有一天,一个熟人找到他,说有这么个政策,让他去试试。事后,当李书水办成事去感谢那个熟人时,才得知这一切都是韦昌进安排的。李书水很过意不去,向韦昌进道谢,韦昌进却恳切地对他说:“作为老战友,我很想帮你,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带头遵守党纪国法。”
但在另一位战友眼里,韦昌进却是一个对别人慷慨,对自己十分吝啬的人。当年,他在北京第三医院安装的义眼至今已有30多年,一直没有更换。按照医嘱,清洗义眼需要使用专门的洗眼液,但韦昌进使用的都是自来水。原因很简单,他的工资全都用来救济当年的战友或牺牲战友的家人了,没多余的钱用来更换。
由于义眼的寿命有限,当使用到一定程度时就变得粗糙,从而产生磨损。韦昌进的眼底部位因为长期磨损而增生,长了很大的一个肉瘤。每次去北京开会,他的妻子和女儿都会劝他跟组织提一提,最好能换个新的。可韦昌进总是义正词严地拒绝:“组织已经为我花了很多钱,我不能再麻烦组织,能凑合用就凑合用吧。再说,我是去汇报工作又不是去作秀。”
2017年7月,韦昌进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此后,许多单位邀请他去作报告,当邀请单位按照规定要给韦昌进支付讲课费用时,被他一一回绝了。韦昌进告诉他们:“我作报告从来不要讲课费。”
曾经也有人问韦昌进:“你这么不近人情,生活在这种状态下,你不感觉孤独吗?”韦昌进却笑着说:“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要像当年坚守阵地一样坚守党性,用一言一行树立共产党人的形象。”
这就是大家眼中的韦昌进,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但在韦昌进眼里,功劳和荣誉却永远属于那些为国流血牺牲的战友!
〔本刊责任编辑 周佳微〕
〔原载《知音·上半月》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