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及披露规范的思考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jintao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国的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演化为席卷美国、影响全球的一场金融危机。由于基于会计计量的次贷产品价格体系在危机中几乎一夜崩盘,使得各界开始讨论甚至质疑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否恰当。为此,本文在回顾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关注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遇到的挑战及会计计量理论与准则规范的最新发展,进而提出了我国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会计计量;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04 . 009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0)04 - 0029 - 04
  
   一、引言
  
   财务会计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其中,会计计量在会计确认和报告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会计的“语言”就是量化的信息,对财务会计来说,则是以货币为量化单位的财务信息。这些涉及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前景预测的量化财务信息直接影响各方的经济利益,具有明显的经济后果。
  任何计量都要确定采用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对会计计量来说,计量必须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是确定无疑的。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通货膨胀在绝大多数国家都被抑制。用不变购买力取代名义货币重新表述财务报表已成为罕见现象。在计量单位问题上,已不再对采用名义货币产生争议,现在计量问题的分歧,集中在应予采用的计量属性上。为此,本文将回顾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及其他相关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计量及其披露问题的研究,分析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遇到的问题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会计计量问题研究上的最新进展,并提出我国相应的对策。
  
  二、会计计量:从历史成本模式转向多重计量基础并存的模式
  
  按照传统的会计模式,历史成本几乎是唯一的计量模式。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决策有用观的流行,为了提高决策的相关性,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也已突破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正逐步地被改造成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值等多重会计计量基础并存的会计计量模式。这可从2000年之前美国准则制定机构关于会计计量研究的历史沿革中发现。
  1. ARS No.1“会计基本假设”和ARS No.3“试论企业广泛适用的会计原则”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1959年成立会计原则委员会(APB),要求以假设为研究起点,按“基本假设— 一般会计原则—GAAP”的思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在该目标指引下,莫里斯·穆尼茨的第1号会计研究公报《会计基本假设》和罗伯特·斯普罗斯与莫里斯·穆尼茨的第3号会计研究公报《试论企业广泛适用的会计原则》相继于1961年和1962年出台。ARS No.1和ARS No.3紧密相关,构成一个规范性概念框架。
  ARS No.1“会计基本假设”。其中假设B-2:市场价格,认为商品交换的依据主要由市场形成,经供需双方公认无损双方利益的交换价格就是市场价格,公认而又公允的市场价格(特别是过去交易形成的市场价格即历史成本)应是财务会计数据和财务报表信息的计量属性。假设C-4:币值稳定,认为会计报告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要求所运用的货币单位必须是稳定的。
  ARS No.1发表后,会计职业界的反应似乎不太明显。但对有关计量属性批评较多。在C-4假设中,有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暗示应该设立某种形式的通货膨胀会计;二是存在双重解释。综合而言, ARS No.1中并没有清楚地阐述赞成历史成本还是现行成本。
  ARS No.3“试论企业广泛适用的会计原则”。ARS No.3认为资产计量的主要问题是计量未来的服务,同时认为,资产的正确计价(估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存在未来利益的估计。ARS No.3中还提出过去的交换价格、现在的交换价格和未来的交换价格3种计量属性,从而突破传统的计量属性只限于过去的交换价格(即历史成本)的局限。
  2. SFAC No.5“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
  在报表要素的计量方面,SFAC No.5提出了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场价值、可实现净值、现值或贴现值5种计量属性。SFAC No.5强调,不同的项目可能具有不同的计量属性。在运用这些计量属性时,应视项目的性质以及计量属性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而定。FASB在SFAC No.5描述了5种计量属性,却缺少了一个FASB现在积极倡导并已经在多个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采用的“公允价值”。在2002年10月FASB发布的一份征求意见稿《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原则的基础方法》中,FASB承认“SFAC No.5是一个对当时会计实务折中性的考虑,基本上是描述性的,在分析和解决确认、计量有争议的问题上,几乎没有提出任何概念性基础”。总之,SFAC No.5没有就判断一些项目是否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如果应以公允价值计量那么何时计量(涉及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何种综合水平计量,以及如何计量等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
  
  三、会计计量:从多种计量基础并存模式转向以公允价值为主的模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虚拟化对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提出了挑战,价值基础会计应运而生。其中,公允价值是价值基础会计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会计方法,是对传统成本基础会计的革命,代表着会计的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FASB逐渐认识到过去的SFAC No.5并没有回答使用现值进行会计计量的条件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随后在2000年和2006年,FASB发表了SFAC No.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和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
  1. SFAC No.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SFAC No.5制定历时最长,但达成的共识最少。计量属性这一基本概念即使在FASB的7名委员中也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在SFAC No.5出台之后,FASB仍然没有结束对计量问题的研究。经过10年的探索和研究,在SFAC No.5发表15年后,FASB于2000年2月发表了SFAC No.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在会计计量中何时及如何应用现值技术的问题上补充和完善了SFAC No.5。SFAC No.7明确了采用现值不是计量的目标,按未来现金流量来确定现值是为了寻求无法观察到的由市场定价的公允价值,因此,为了使财务报告能够提供具有决策相关性的信息,现值必须能够反映被计量资产或负债的某些可观察的计量属性。SFAC No.7把这种属性称为公允价值。虽然SFAC No.7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基础、计价技术等仍然缺乏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规范,但作为准则建设的方向和工具,SFAC No.7已经向人们发出了清晰的信号,即公允价值和现值这两个概念将在未来日益复杂的会计计量环境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 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
  为统一和改进财务报告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实务,FASB于2006年9月发布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 No.157),明确提出“脱手价计量目标”,全面引入“市场参与者观”并制定兼顾计量和披露的“公允价值级次”。随后又发布SFAS No.159“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权”,进一步允许主体选择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多种金融工具和某些特定的其他项目,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充分体现了FASB在财务报告中稳步拓展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决心。SFAS No.157开创了美国会计史上以准则公告形式(A级GAAP)对某种计量属性进行系统论述的先例,为公允价值及其运用建立了完整的计量和披露框架,标志着公允价值在取代历史成本成为财务会计最主要计量模式方面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四、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中遭遇挑战
  
  实践证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便于将外部经济条件的变化及时反映于财务报表中,不仅有助于投资者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有效避免和减少企业及其交易人员在历史成本下故意掩盖当期投资或经营成败得失的行为,而且由于风险暴露的及时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及时应对风险的能力。然而,作为预防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此轮金融危机中却因其“顺周期效应”,使全球主要的会计规则制定者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受到指责。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以金融界为代表的力量不断指责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夸大了次贷产品的损失,放大了次贷危机的广度和深度,甚至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中止公允价值会计,重新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
  一般认为,活跃市价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体现,“盯市”计量方法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先方法。在正常的市场情况下,采用“盯市”计量能够动态而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但在特殊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尤其是“盯市”计量方式的应用,可能无法“公允”反映资产的长期均衡价格。在经济繁荣时,“盯市”原则是金融泡沫的发生器;在经济衰退时,“盯市”原则又是金融风险的助推器,加之在经济衰退时,会伴随流动性枯竭,投资者信心不足等其他因素,此时“共振效应”会增加价格的振动幅度,使得危机的破坏力度加大。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争论,已使FASB与IASB着手修订并完善了部分公允价值计量有关会计政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对有活跃市场但市场并非正常有序的金融资产,不再采取市场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二是对金融资产重新分类,以避免按公允价值计价。例如,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发布了指导意见,放宽了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在G20伦敦峰会召开之际,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金融会计标准委员会同意在不良资产问题上,银行可以更灵活地适用市价变动会计。随着美国的行动,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政府决定修改欧盟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按市值计算资产价值的规定,允许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必再按当前市价记录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而是将违约风险考虑在内进行估值。与此同时,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对39号、7号准则的修改,允许将符合条件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新分类为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从而避免按公允价值计价。
  
  五、对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及披露规范的思考
  
  从现有会计政策方面看,我国有关公允价值的规范最早出现在1986年颁布的《债务重组》及随后的《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中。新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共有17项,包括长期性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及金融资产转移等,占会计要素计量准则(共30个)的比例高达57%。从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及结构看,与欧美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尚未发生西方那种较为极端的情形。首先,我国没有欧美那种不当信贷政策的背景,更无金融衍生品的“滥用”,交易杠杆化程度很小,没有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其次,金融行业资产的整体摆布以国内为主,参与欧美金融市场的程度相对有限。另从会计政策应用而言,目前我国尚未放宽金融工具重分类的条件,对原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产品并未改按摊余成本计量,同样在金融工具价格的确认及拨备的提取政策方面,采用了更为审慎的计量基础。因此,会计政策调整的宏观环境尚不具备,而新会计准则刚刚推行,会计政策选择对金融企业及金融市场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从以上分析来看,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直接影响有限,我们不存在会计政策调整的宏观环境。但应及时反思并吸取本轮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研究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我国的会计计量实务及其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将来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中对会计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指南进行规范奠定基础。为此,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
  (1)研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的计量与应用,保证企业提供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如何保证企业提供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是个技术性的研究问题,其侧重点在于研究如何完善公允价值的概念和估值技术。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多是从正常市场条件进行制定的,而在特殊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尤其是“盯市”计量方式的应用,可能无法“公允”反映资产的长期均衡价格,从而发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顺周期效应”。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特殊市场环境下,增加新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如放弃盯市原则,修正市场噪声对金融产品真实价格的偏离,使用正确的方法把公允价值受信用风险影响和受市场缺乏流动性影响所带来的变化区别开来,给投资者更为全面真实的信息,从而熨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顺周期效应”的影响。
  (2)研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保障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信息披露是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石,是确保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市场的根本前提。从FASB、IASB等会计准则的制定者的意图来看,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制度的设计目标是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在金融创新的今天,风险资产在各金融机构间或与一般市场主体间的转移与分割变得更加容易,风险潜藏的渠道更加隐秘与复杂。如何保障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个制度性的研究问题,其侧重点在于研究如何设计一个完善的机制,以便引导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制度实现符合制度设计者意图的社会目标。孙丽影、杜兴强(2008)证明,若缺乏管制安排,公允价值信息披露这一制度是很难自我实施的,即单凭会计准则的努力难以实现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目标。因此,要达成公允价值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不仅要研究制定涉及多方的复杂交易结构下,各方应当进行披露的计量信息标准,而且重点在于研究各个监督域如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公司治理、法律和证券监管等的制度安排,设计一个完善的管制机制,通过提高识别欺诈的概率和合理化对欺诈的惩罚来保障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少华.财务会计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 陆建桥.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J]. 会计研究,2005(5).
  [3] 于永生. 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介[J]. 会计研究,2007(10).
  [4] 孙丽影,杜兴强.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J]. 会计研究,2008(11).
其他文献
本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钛/多壁碳纳米管(TiO2/MWNT)的复合材料,将该复合材料在自然光下对大肠杆菌进行处理,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菌体在受其作用前后的变化过程,探讨该复
目的:研究槐定碱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钙诱导钙释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力衰竭组、槐定碱5 mg/kg、10 mg/kg和20 m
具有易感基因的个体,感染了某些病毒后通过分子模拟机制激活自身反应T细胞;通过超抗原机制促进自身反应T细胞增殖,并激活自身反应B细胞和APC,从而触发复杂的炎症级联反应,最终破坏少突胶
抗磷脂体(APA)是直接沟通免疫和凝血两大生理系统的桥梁之一,是迄今所知直接诱发血液高凝状态的唯一自身抗体,它可导致体内未明原因的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贫
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免疫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当前主要的免疫治疗包括:针对炎症免疫介质,特别是细胞因子相关的治疗;针对细胞,尤其是T淋巴我治疗;诱导抗原特异性耐受,如
本文演示了运用精确电压衬度像技术实现原位电子束纳米刻蚀技术的精确定位,并运用该技术制作成具有悬挂结构的纳米开关。通过运用精确电压衬度像定位技术,能够很好地控制偏转
[摘要] 传统的教学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群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一直受着空间和时间的极大约束,且对知识的描述缺乏直观、丰富的手段。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带来了教学模式的革新,比如CAI课件在教学上的应用。CAI课件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媒体信息来描述课堂知识,具有非常巨大的辅助作用。但是,CAI课件同样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利用率低,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仍然很大,无法有效地成为学生研究性学
果蝇作为一种模式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发育的基因调控、人类疾病机制等研究。透射电镜能够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变化,是研究果蝇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本实验研
本文从CD23与IgE、CD23与其受体,与CD23有关的信号传导和基因调控等几个方面介绍了CD23的最新进展。CD23、即IgE的低亲和力受体,是一个45KD的糖蛋白。它是唯一的不属于Ig超家族的Fe的受体,与C-型植物血凝素有很多相似
近年发现,血管活性肠肽不仅对局部粘膜中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及其在局部粘膜中的定位有一定调节作用,而且对免疫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以及合成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促进或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