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从2004年开始,依托电子网络技术,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平台,及时将学生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经历记载下来,让德育评价真正落地生根。我校的创新做法主要体现在评价理念、评价方式和过程评价三个方面。
更新评价理念,变“评比”为“写实”
目前,德育评价的方法大多分解为若干指标,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赋给相应的分值,再折算、累加统计。把不同层面的考核指标简单叠加,淹没了人的个性,而在操作时却有意无意地把人“肢解”,忽略了学生品质系统性的特点。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的,为所有孩子提供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成果展示中获奖是顺其自然的,但如果把目标直接瞄准这些奖牌、称号,获奖成了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就会被扭曲。为了分数、名次、奖牌,强迫孩子接受榨取式的训练,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学生成长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素质的提升都很重要。对学生来说,成长的历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体验,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财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经历。同样的经历,不同学生内在的体验不同,获得的成长也不同,不能简单以结果的成败论英雄。正是基于这一考量,我们在确定评价指标时,特别看重学生有意义的成长经历,要求学生做好写实记录。经历意味着已有、实有、拥有;意味着做了什么,做了多长时间;意味着感受到什么,体验到什么,觉悟到什么。我们以为,评价本身应该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成为学生交流和成长的过程。通过评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薄弱点,可以更准确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和自我提高。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更科学地进行自我定位,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方便教师操作,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是德育评价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德育评价有没有生命力和持久力,关键看教师的主观态度。因此,学校有必要为教师提供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对评价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校的电子评价平台实行一人一号制。学校不需要专人保管学生的成长档案袋,所有成果通过文字、图片上传到网上,实物、模型由学生自己保管备查。电子平台使学生评价更加省时、便捷,教师们也愿意使用。学生选科以后,所有档案资料会自动流转到新班级,新班主任能及时掌握真实资料,了解学生的情况。平台的便捷性激发了教师们的兴趣,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借助平台对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扬,激励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及时记载自己的人生成长经历。学校没有采用强制推动的方法,平台却为广大教师所青睐。
平台的所有参与者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学生负责记载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经历;家长在学期初和孩子一起确定学期目标,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班主任负责记载学生的日常表现,审核学生成长体验及他人对本班学生评价的所有内容;心理老师负责特殊学生的监控,并及时与班主任或家长联系;德育老师负责记载学生受表彰或处分的情况;校医负责全校学生体质数据的上传;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维护和基础数据的更新。一位体育教师说:“以前,有些班主任偏爱文化成绩突出的学生,评先评优时常常‘一俊遮百丑’,即使学生体育成绩差,也可以改分数让他们评上。现在体育成绩直接上传到平台上去,谁也改不了。这样一来,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重视了平时的每一节课、每一项测试,学生体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强化过程管理,变“突击”为“常态”
在纸质档案袋时代,记录内容的添加、保存、调取和查阅都很不方便,大多数学校都是任务式、走过场,到了学期末或毕业前一次性突击完成。这种忽略过程性评价的突击方式,失去了教育的时效性,不能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与矫正功能,偏离了评价的初衷。
为了保证评价过程的常态化,给学生体验式成长以明确的导向指引,让学生品质的提升有清晰的思路,平台设计了“我的综评表”“学期目标”“成长体验”“学期评价”“成长轨迹”菜单栏目。学生在填写成长记录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明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确定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努力方向,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学校已不再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而更看重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各种活动的频率。
学期初,学校确定学生成长记录相关菜单完成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既有规定动作,如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也有自选动作,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有选择地参与活动。学校对各班、各年级的统计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对全校师生、家长参与平台工作的情况了如指掌。每个教师平时完成指导工作的情况都在平台上显示出来,每个人的工作业绩自动排序,这就增强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调动了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和及时填写学生成长记录的积极性。学生也由一开始的任务式完成逐步变为习惯性完成,使评价真正做到常态化实施。
十多年来,我校构建的电子评价平台日臻完善,有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受到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尽管德育评价的改革任重道远,但外部的需求动力和内部条件的成熟,使我们对德育评价改革充满信心。
【董裕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尹丽娟
更新评价理念,变“评比”为“写实”
目前,德育评价的方法大多分解为若干指标,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赋给相应的分值,再折算、累加统计。把不同层面的考核指标简单叠加,淹没了人的个性,而在操作时却有意无意地把人“肢解”,忽略了学生品质系统性的特点。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的,为所有孩子提供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成果展示中获奖是顺其自然的,但如果把目标直接瞄准这些奖牌、称号,获奖成了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就会被扭曲。为了分数、名次、奖牌,强迫孩子接受榨取式的训练,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学生成长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素质的提升都很重要。对学生来说,成长的历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体验,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财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经历。同样的经历,不同学生内在的体验不同,获得的成长也不同,不能简单以结果的成败论英雄。正是基于这一考量,我们在确定评价指标时,特别看重学生有意义的成长经历,要求学生做好写实记录。经历意味着已有、实有、拥有;意味着做了什么,做了多长时间;意味着感受到什么,体验到什么,觉悟到什么。我们以为,评价本身应该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成为学生交流和成长的过程。通过评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薄弱点,可以更准确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和自我提高。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更科学地进行自我定位,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方便教师操作,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是德育评价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德育评价有没有生命力和持久力,关键看教师的主观态度。因此,学校有必要为教师提供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对评价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校的电子评价平台实行一人一号制。学校不需要专人保管学生的成长档案袋,所有成果通过文字、图片上传到网上,实物、模型由学生自己保管备查。电子平台使学生评价更加省时、便捷,教师们也愿意使用。学生选科以后,所有档案资料会自动流转到新班级,新班主任能及时掌握真实资料,了解学生的情况。平台的便捷性激发了教师们的兴趣,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借助平台对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扬,激励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及时记载自己的人生成长经历。学校没有采用强制推动的方法,平台却为广大教师所青睐。
平台的所有参与者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学生负责记载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经历;家长在学期初和孩子一起确定学期目标,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班主任负责记载学生的日常表现,审核学生成长体验及他人对本班学生评价的所有内容;心理老师负责特殊学生的监控,并及时与班主任或家长联系;德育老师负责记载学生受表彰或处分的情况;校医负责全校学生体质数据的上传;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维护和基础数据的更新。一位体育教师说:“以前,有些班主任偏爱文化成绩突出的学生,评先评优时常常‘一俊遮百丑’,即使学生体育成绩差,也可以改分数让他们评上。现在体育成绩直接上传到平台上去,谁也改不了。这样一来,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重视了平时的每一节课、每一项测试,学生体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强化过程管理,变“突击”为“常态”
在纸质档案袋时代,记录内容的添加、保存、调取和查阅都很不方便,大多数学校都是任务式、走过场,到了学期末或毕业前一次性突击完成。这种忽略过程性评价的突击方式,失去了教育的时效性,不能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与矫正功能,偏离了评价的初衷。
为了保证评价过程的常态化,给学生体验式成长以明确的导向指引,让学生品质的提升有清晰的思路,平台设计了“我的综评表”“学期目标”“成长体验”“学期评价”“成长轨迹”菜单栏目。学生在填写成长记录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明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确定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努力方向,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学校已不再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而更看重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各种活动的频率。
学期初,学校确定学生成长记录相关菜单完成的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既有规定动作,如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也有自选动作,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有选择地参与活动。学校对各班、各年级的统计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对全校师生、家长参与平台工作的情况了如指掌。每个教师平时完成指导工作的情况都在平台上显示出来,每个人的工作业绩自动排序,这就增强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调动了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和及时填写学生成长记录的积极性。学生也由一开始的任务式完成逐步变为习惯性完成,使评价真正做到常态化实施。
十多年来,我校构建的电子评价平台日臻完善,有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受到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尽管德育评价的改革任重道远,但外部的需求动力和内部条件的成熟,使我们对德育评价改革充满信心。
【董裕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尹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