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一天,同事在国外读高中的孩子放假回来,到公司找他要钱。他一下子就要500块去K歌,我的同事不愿意给他,他就在办公室对着老爹大吼大叫,还将手机砸到老爹身上。
旁观的我愤怒了,一把抓住这个孩子质问:“你再怎么生气,也要想想老爹把你送去美国读高中,一年得40万!他在单位没日没夜地工作,天天吃便当,你怎么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
这孩子居然冲我高声说:“谁让他是我爹了?他为我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的!”
孩子摔门而出,同事默默流泪,那一刻我发现他老了很多。
回家之后,我把这件事说给上高一的儿子听,我本以为他会和我一样义愤填膺,没想到他竟然轻描淡写地说:“他说的也没错,我们又没让父母把我们生到这个世界上,活着被应试教育折磨得这么苦,唉。”
我简直气得吃不下饭了,说实话,我的儿子算是比较乖的,他性格内敛,对长辈也算尊重。然而在这种“没心没肺”的同龄人的熏陶下,他也越来越不懂得感恩了,以前我给他零用钱,他都会说谢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总是嘟囔说太少了,某某家长一次就给500块……
气归气,但我还是理智地给自己一点时间。我知道搞定青少年,不可蛮干,只能智取。无奈的时候,我总是登陆父母论坛,看看别人的经验。
二
论坛中,不知哪位家长转贴了石油大王的教子方法,给我许多启发:
洛克菲勒在家里搞了一套虚拟的市场经济,称他的妻子为“总经理”,要求孩子们认真记账。孩子们靠做家务来挣零花钱:打苍蝇2分钱,削铅笔1角钱,练琴每小时5分钱,修复花瓶则能挣1元钱,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钱,第二天还不吃奖励1角钱,每拔出菜地里10根杂草可以挣到1分钱,唯一的男孩小约翰劈柴的报酬是每小时1角5分钱,保持院里小路干净每天是1角钱,洛克菲勒为自己能把孩子培养成小小的家务劳动力感到很得意。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相互谦让,他只买一辆自行车给4个孩子……
我马上把老公从电视机前拉了过来,看完帖子后,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我说,怪不得洛克菲勒子孙那么出息,听说国外许多大富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在那里不但要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
老公说,那是老外,咱们中国是再穷也要富孩子。我同事的孩子从来不穿1000块以下的衣服。她只是普通的中产阶层,但每年孩子的服装费就花掉上万元。
我想了想,说:“我们试试洛克菲勒这套教子理论吧?”老公点头,他建议我不要单纯效法外在的行动,而是要搞明白这套理论背后的精神精髓。
三
我又读了一遍传记,思索之后,我感到洛克菲勒一直和孩子们经常通信,充满着温情,他从不向孩子“炫富”,重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理财的意识。他让孩子体会到赚钱的不容易,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一向给儿子当“孙子”的做法。我从拒绝接送儿子开始,让他自己做公交车回家。儿子殊死抵抗,以退学相要挟,我毅然开车去了公司。当天迟到被老师骂过后,儿子再也不提让我送他的事。接下来,我让他分担家务,他不愿意洗,我就把所有脏衣服装进垃圾袋里堆在阳台上。儿子果真有一天没穿内裤去了学校,此后,他老老实实洗脏衣服了。
铁腕还要加上“糖衣”,我写了一封信给儿子,告诉他洛克菲勒子孙的贡献,问他是否可以在家里试行洛克菲勒的“家庭市场经济模式”。他在回复我的电邮中说:
我查资料发现,洛克菲勒家族捐献了超过10亿美元,洛克菲勒基金会还建立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老妈,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是我所羡慕的。所以我同意自食其力赚到零花钱,并且学习投资和理财。
就这样,我们全家一起设计了一套“家庭市场经济模式”制度。根据这套模式,儿子晚餐后洗碗可以赚到一块钱、扫地5毛、浇花5毛、成绩每进步一个名次奖励10元……我惊讶地发现,孩子潜力好大,吃饭后“浪费”半个小时做家务,一点都不会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为了让孩子不要“唯利是图”,我们还设计了“态度鼓励奖”,奖励他品格和态度习惯上的改变:
当他第一次和表弟分享名车模型的时候,我奖了他10元。当他第一次参加班干部竞选,突破天性的羞赧去演讲时,我奖了他50元。当他顶着同学的压力,拒绝夜不归宿时,我奖了他100元……这样的奖励不是功利的,只要儿子尽了最大努力,他就会得到惊喜的奖励。“钱”只是一个引导的工具,让孩子知道父母肯定什么,他就会朝这个方向去发展。
一年下来,儿子攒了1000多块钱。这些钱一半捐献给慈善机构,一半用来买了他最想要的电吉他。上吉他课,也是儿子自费的。花自己的钱,他可懂得珍惜了。看他练琴那么自觉,我惊叹:“钱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当年我逼着他学钢琴,那叫一个煎熬啊……”
这一年中,儿子最大的改变就是懂得感恩了。用经济来引导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父母的爱作为基础,要不断肯定他的态度,而不是只求结果。金钱是把双刃剑,智慧的父母谨慎地巧用,才能有想要的收获。(责编/诗坤shikun01@163.com)
一天,同事在国外读高中的孩子放假回来,到公司找他要钱。他一下子就要500块去K歌,我的同事不愿意给他,他就在办公室对着老爹大吼大叫,还将手机砸到老爹身上。
旁观的我愤怒了,一把抓住这个孩子质问:“你再怎么生气,也要想想老爹把你送去美国读高中,一年得40万!他在单位没日没夜地工作,天天吃便当,你怎么一点感恩的心都没有?!”
这孩子居然冲我高声说:“谁让他是我爹了?他为我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的!”
孩子摔门而出,同事默默流泪,那一刻我发现他老了很多。
回家之后,我把这件事说给上高一的儿子听,我本以为他会和我一样义愤填膺,没想到他竟然轻描淡写地说:“他说的也没错,我们又没让父母把我们生到这个世界上,活着被应试教育折磨得这么苦,唉。”
我简直气得吃不下饭了,说实话,我的儿子算是比较乖的,他性格内敛,对长辈也算尊重。然而在这种“没心没肺”的同龄人的熏陶下,他也越来越不懂得感恩了,以前我给他零用钱,他都会说谢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总是嘟囔说太少了,某某家长一次就给500块……
气归气,但我还是理智地给自己一点时间。我知道搞定青少年,不可蛮干,只能智取。无奈的时候,我总是登陆父母论坛,看看别人的经验。
二
论坛中,不知哪位家长转贴了石油大王的教子方法,给我许多启发:
洛克菲勒在家里搞了一套虚拟的市场经济,称他的妻子为“总经理”,要求孩子们认真记账。孩子们靠做家务来挣零花钱:打苍蝇2分钱,削铅笔1角钱,练琴每小时5分钱,修复花瓶则能挣1元钱,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钱,第二天还不吃奖励1角钱,每拔出菜地里10根杂草可以挣到1分钱,唯一的男孩小约翰劈柴的报酬是每小时1角5分钱,保持院里小路干净每天是1角钱,洛克菲勒为自己能把孩子培养成小小的家务劳动力感到很得意。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相互谦让,他只买一辆自行车给4个孩子……
我马上把老公从电视机前拉了过来,看完帖子后,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我说,怪不得洛克菲勒子孙那么出息,听说国外许多大富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在那里不但要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
老公说,那是老外,咱们中国是再穷也要富孩子。我同事的孩子从来不穿1000块以下的衣服。她只是普通的中产阶层,但每年孩子的服装费就花掉上万元。
我想了想,说:“我们试试洛克菲勒这套教子理论吧?”老公点头,他建议我不要单纯效法外在的行动,而是要搞明白这套理论背后的精神精髓。
三
我又读了一遍传记,思索之后,我感到洛克菲勒一直和孩子们经常通信,充满着温情,他从不向孩子“炫富”,重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理财的意识。他让孩子体会到赚钱的不容易,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一向给儿子当“孙子”的做法。我从拒绝接送儿子开始,让他自己做公交车回家。儿子殊死抵抗,以退学相要挟,我毅然开车去了公司。当天迟到被老师骂过后,儿子再也不提让我送他的事。接下来,我让他分担家务,他不愿意洗,我就把所有脏衣服装进垃圾袋里堆在阳台上。儿子果真有一天没穿内裤去了学校,此后,他老老实实洗脏衣服了。
铁腕还要加上“糖衣”,我写了一封信给儿子,告诉他洛克菲勒子孙的贡献,问他是否可以在家里试行洛克菲勒的“家庭市场经济模式”。他在回复我的电邮中说:
我查资料发现,洛克菲勒家族捐献了超过10亿美元,洛克菲勒基金会还建立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老妈,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是我所羡慕的。所以我同意自食其力赚到零花钱,并且学习投资和理财。
就这样,我们全家一起设计了一套“家庭市场经济模式”制度。根据这套模式,儿子晚餐后洗碗可以赚到一块钱、扫地5毛、浇花5毛、成绩每进步一个名次奖励10元……我惊讶地发现,孩子潜力好大,吃饭后“浪费”半个小时做家务,一点都不会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为了让孩子不要“唯利是图”,我们还设计了“态度鼓励奖”,奖励他品格和态度习惯上的改变:
当他第一次和表弟分享名车模型的时候,我奖了他10元。当他第一次参加班干部竞选,突破天性的羞赧去演讲时,我奖了他50元。当他顶着同学的压力,拒绝夜不归宿时,我奖了他100元……这样的奖励不是功利的,只要儿子尽了最大努力,他就会得到惊喜的奖励。“钱”只是一个引导的工具,让孩子知道父母肯定什么,他就会朝这个方向去发展。
一年下来,儿子攒了1000多块钱。这些钱一半捐献给慈善机构,一半用来买了他最想要的电吉他。上吉他课,也是儿子自费的。花自己的钱,他可懂得珍惜了。看他练琴那么自觉,我惊叹:“钱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当年我逼着他学钢琴,那叫一个煎熬啊……”
这一年中,儿子最大的改变就是懂得感恩了。用经济来引导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父母的爱作为基础,要不断肯定他的态度,而不是只求结果。金钱是把双刃剑,智慧的父母谨慎地巧用,才能有想要的收获。(责编/诗坤shiku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