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走来“90后”

来源 :中学文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80后”的话题还没说完。“90后”又兀自凸显了出来。人们将以惊奇的目光看到,“90后”比“80后”有着更敏锐的知觉和感悟。即将也必将会比“80后”更有冲力,也更有激情。
  “90后”是一个尚未发育成熟的群体,他们中最大的18岁,最小的只有9岁。博客之于他们,也许更多还是一个传媒中的时尚用语。可是博客圈里的“90后”们作为新一代中的新锐,博客日志已经成为了他们熟练操作的一种工具。甚至说是一种更简捷的发表作品的载体。博客成为人们了解“90后”的一个窗口。
  
  谁的青春有我狂?
  
  在“80后”频频成为话题制造者的时候,“90后”因为太过年轻而仍没有整体浮出水面,他们的代际特征不够明显,似乎游离在大众的视野之外。但“90后”博客的出现,给了人们了解他们的一个契机。当人们对“90后”博客这个提法仍毫无概念时,博客网站中的几家,已经悄然将“90后”的博客放在推荐博客之列。“90后”的小“博友”们虽然声音仍很微弱,却也已占据了博客圈里的一席之地。
  同为“90后”的子尤因为给李敖写信而成名,他曾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做《谁的青春有我狂》。狂,被视为“90后”的一个明显特征,许豪杰身上也有“90后”独有的一股狂劲儿。许豪杰说:“我想把博客出版成书,不知道哪个出版社有魄力敢出版,我想一定会卖疯的。”虽然他的文字远超乎同龄人之上,但风格尚未彰显,思想尚显稚嫩,问他哪里来的自信,他回答说他的东西可以“突破现在暗淡的垃圾书市场”,“我说的垃圾是指那些正在流行的爱情、校园、韩国文学什么的。我想让人在市场上看到另一种文字的出现”。
  虽然极为自信,但“90后”仍被“80后”所笼罩,十五六岁的“90后”博客们的文章中,很多话题都围绕韩寒和郭敬明展开。许豪杰承认:“喜欢韩寒,但我并不想成为韩寒,第二个韩寒就没意思了。很多人都像韩寒,不需要尽量回避,就这样写,然后自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之后许豪杰所说的充分证明了他的自信甚至是“狂妄”:“作家不需要什么证明,我觉得现在我已经是个作家了……我会让大家承认的,‘90后’就是我了。”
  
  博客生涯从入学开始
  
  通过《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的调查采访,这些“90后”小博客们基本上是以3种方式接触到博客的:一种是父母就是博客,就以大带小地把孩子们也引入了这个领域;另一种是在报纸和网上看到了关于博客的介绍,出于好奇,就自己上网摸索;还有一种就是一些有特殊身份的孩子,拥有自己的工作博客,例如中国记者协会的“中华小记者”们把采访稿子放到博客上。当然最后一种情况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小博客们还是以前两种方式涉足博客的。
  目前发现“90后”最小的博客刚上小学一年级。一个署名“海的女儿ROSE”的小女孩刚注册博客的时候只有7岁。虽然她到现在都不确切地知道什么是博客。她喜欢写博客就是因为可以得到大人的表扬、同学的羡慕,还有各种荣誉,她甚至还因博客文章被转载而收到过稿费。
  “海的女儿ROSE”的博客启蒙者是她的爸爸“蓝色海洋”。因为自己在网上写博客日志,“蓝色海洋”今年给自己的女儿也申请了一个,并监督她每周写一篇。谈及女儿的博客成绩,“蓝色海洋”很是得意:“她每个字都是自己打上去的,不会就用拼音,现在打字速度也变快了。她因为博客取得了成绩,但我最高兴的还是她因此认识了很多朋友。”“蓝色海洋”这样描述女儿写日志的过程:一周前父女俩商量好一个题目,然后“海的女儿ROSE”就用一周时间进行思考,想好后向父亲口述几遍,最后再自己敲到电脑上。
  小博客们的更新速度、活跃性直接受到大博客们的影响。与“海的女儿ROSE”很相像,刚满10岁的“蜡笔小妞”也只在周末写博。“蜡笔小妞”的母亲“阿芳”说:“现在孩子的课业压力太大,平常根本没有时间。我女儿也只在周末上网,而且只是写博客,我只想让她把博客当做一个文字仓库,练习作文而已。”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看到身边的同学在写博客,于是也纷纷到网站上申请自己的博客,但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的督促或者是很强的自律,很难坚持写下去,所以现在在网上始终活跃的“90后”博客不是很多。一位博客网站的责任编辑说:“小博客们除了个别特别优秀者之外,很多人的日志停留在中小学生作文的水平上。”同其他代际相比,文章水准并不显得更高。
  
  小博客们渴望成名
  
  子尤可以说是众多“90后”博客中最有名气,文字和心智最为成熟的一个。他的博客在2006年1月开通,目前他在新浪的博客日志已有19万的点击量,并且拥有了一批固定读者。但并不是每个小有名气的“90后”都创建了自己的博客,曾因为写古典诗歌而受到关注的陈羽黑,虽同样以文字见长,但却仍未以自己的名字建立博客。
  “海的女儿ROSE”在日志中写道:“我以后还要更加努力,这样才能发表更多的文章,让更多喜欢我的粉丝来看。”许豪杰也说:“有一天,我成了名人,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被现在的教育束缚。现在学生的价值只有在分数上体现,所以很想出书做一点分数以外的事。”
  出名要趁早啊,张爱玲曾经以如此言语教导人们,深谙于此道的韩寒17岁横空而出,一鸣惊人,至今仍广泛为媒体和读者津津乐道。正所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就算是韩寒本人当时也无法想象,若干年之后,在距离上海不远的北京会有一位年纪仅15岁的女作家以同样锐不可当的姿态脱颖而出,在京城受到与作家年纪相仿的中学生全面追捧。
  青夏,女,1990年生,热爱思索、行走和阅读,2006年才刚初中毕业,现在是某中学高二学生。青夏的小说、随笔文集《繁花泣露》2005年秋季在华艺出版社一经出版,立即因文笔的优美,以及与其年龄明显不符的思辨能力引起轰动,同时还以反思多彩的校园生活和西藏、都江堰等旅途见闻,引来了大批的同龄读者,其中不乏对青夏万分喜爱的超级粉丝,青夏于是跃身成为校园文学的新偶像。
  在韩寒和郁秀之后,“80后”作家大行其道,纷纷推出作品,但因为写作能力的良莠不齐而曲高和寡,甚至在图书界造成了青春期写作忸怩作态的尴尬印象。有关人士认为,《繁花泣露》的出版改变了这种印象,青夏以深入的思考和敏锐的感受捕捉中学生活,质地优美,生动而不乏思维深度。“90后”都冲出来了,那些有心无力的“80后”还混什么呢?事实也是如此,青夏的作品就是对浮躁的“80后”们一记及时的棒喝。由此还引发了一轮对早熟和早慧的讨论,青夏的文字体 现了大多初中生不可能具备的思维负荷和能力。以青夏为现象。少年人早熟和早慧是忧是喜,正在被关注社会和学生的专家与媒体热烈地探讨着。
  且不管讨论的结果怎么样,青夏还是青夏,不是“女韩寒”,也不是任何论题的恶意制造者,她的作品得到社会的认可,被中学生广泛喜爱,这才是青夏希望为我们带来的。纵观其驾驭思维的天赋和雕琢语言的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夏还会在不久的将来为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2006年年末,一位出生在1985年的大四女生因为显示出类似的“全才”特质而频频见诸报端,有网站特地为她炮制了一个新词儿——“85后”。
  因为“90后”毕竟年龄尚小,有人把“85后”也归属到“90后”一类。
  吴莹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四学生。过去10年,她陆续完成了100多项发明,其中3项获国家专利;大学期间,她访问了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名校,着手进行创新人才“自主性动机”的研究;如今,她接受了美国Topcoder公司的邀请,成为该公司亚洲运营部门副总裁。
  此外,她从3岁开始学习舞蹈,相继通过芭蕾舞分级考试四级和中国民间舞九级(均为最高级别)……
  然而,当人们试图把吴莹莹作为“85后”代表人物进行解读的时候,她和她的同伴们却并不认同这个称谓。
  “类似‘85后’的说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刻板印象’。”吴莹莹的大学同学,出生在1984年的孙嘉卿说,“刻板印象”往往错误地将所有特点归于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她认为像“英国绅士”“文质彬彬的教师”这样的表述本身并不客观,而公众对于“80后”“垮掉的一代”的看法更多是偏见。
  “我确实觉得在1985年和此后出生的人,他们好像更大胆,更愿意放手一搏。”吴莹莹觉得,如果非要找群体特征的话,敢想敢做这一点在国内外的大学生身上都很明显。
  吴莹莹说起孙嘉卿今年参加“挑战杯创意大赛”的事,那个团队很有意思,10个人都是清一色的女孩子,后来拿了金奖。有一次,吴莹莹问她们:“如果你们拿到了风险投资,会去做这个事业吗?”几个女孩子异口同声地问道:“为什么不呢?”
  这样的“大胆”举动往往会被前辈们斥为“不能脚踏实地”。孙嘉卿觉得这是不同时代的价值观造成的“代沟”。比如“60后”更崇尚集体主义,要求每个人“干一行,爱一行”,而“80后”则更崇尚个人奋斗,认为“爱一行,干一行”,使个人潜力得到发挥才是体现价值的手段。“你看现在比较‘火’的几个‘80后’,都是个性张扬的。”孙嘉卿说。“张扬”这个词在“80后”看来是中性的,而“60后”则更愿意把它看成贬义词。
  有趣的是,20年前,“60后”也被指责为“个人奋斗,不讲集体主义”,今天,他们以此指责“85后”。
  类似的还有对“80后”“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指责。而在吴莹莹这一代人看来,承担责任与张扬个性并不矛盾。
  另外还有对家庭的责任。吴莹莹接受副总裁的职位并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事实上此前她一直打算留学读博。而对吴莹莹来说,“人生的路要自己选择,前提是不违背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
  人们在提到“独生子女”时,总是和“任性、骄纵”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6+1”家庭模式的必然结果。“其实相应的,‘80后’对于家庭的责任感也会比前辈们更强烈些。”吴莹莹说,现在自己每个月都会给家里6位长辈寄“零花钱”,公司里20多岁的年轻人也都这么做,大家不愿意用“赡养”这个词,而把这看做“心意以及情感的表达”。
  有意思的是,就在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了一些大学生睡觉要抱玩具娃娃的事,最终得出“中国‘80后’大学生尚未断奶”的结论。
  “实际上,我每天都抱着娃娃睡,早上起床还得抱着交流一会儿。”吴莹莹,这个被媒体认为是“85后”的杰出代表人物并不回避这一点。“其实,无论是‘未断奶’还是‘杰出’,人们都只看到其中的一面。”吴莹莹说,她认为从心理学试验来看,抱娃娃只是一种本能。
  选自《聚焦“80后”》
其他文献
南大美若天仙的女同学,在读罢我的专栏文字《画线》后,用手机传了个短讯过来:“好一篇《画线》,你真懂得生活。”  我有点哭笑不得,不是懂得生活啦,是穷困使我失去画线的机会;穷人家的孩子,无法圆梦,来生即使做鸡,也要做只富贵鸡,彻底摆脱穷困!  自古笑贫不笑娼,很多人都长着“白鸽眼”,只要荷包有钱,错的也变成对的。任意践踏无助的人,拍马屁的掌声雷动,大贵人真了不起,踩得好哟!  富贵吐气扬眉,难怪中外
期刊
近日读到一篇短文,文中讲到一个瑞典孩子的原则问题:  语文试卷中有一道阅读题,大意是猎人一边教儿子狩猎的技巧,一边教儿子做人的道理。文章下面列出了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回答。  这个孩子在试卷上写道:“请老师原谅,这是一篇很无聊的文章,我拒绝回答和它相关的任何问题。”  老师看到后,既生气又不解,于是问道:“你为什么觉得这篇文章无聊?”孩子毫不掩饰地回答:“我们全家都是动物保护者,狩猎是非法的,而这篇
期刊
美国第30位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少言寡语,人送绰号“沉默的卡尔”。1923年,沃伦·G·哈定总统病逝,时任副总统的柯立芝于翌日宣誓就任总统。可他并没有马上住进白宫,而是继续住在距白宫不远的威拉德酒店,因为哈定夫人还需要在白宫居住一段时间。  一天深夜,一盗贼越窗潜入柯立芝的房间。他翻遍柯立芝的衣兜,找到了一个钱夹子。又动手去解挂在衣服上的怀表。就在这时,黑暗之中传来一个平静的声音:“请不要把我的怀表
期刊
男人A揣着钱逛街,看见一家酒吧,进去,掏钱给老板B;买一杯酒,喝。男人A感觉酒有劲、够味,又掏钱给老板B,买一杯酒,喝。如此数杯下肚,男人A越发快乐。我们把快乐简称C。那么,刚才的活动可以简单图示为:A→B→C。  由于C给A以享受,所以,A对C是迷恋的。为了获得C,A就常常去B处购买C。这个行为看起来是A主动去做的,但其实又是被C驱使的。我们可以简单图示为:C→A→B→C。  这天,A想找B买酒
期刊
前两天朋友抄了一份“成语新解”给我看:  “知书达理(礼)”:光知道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送礼。  “度日如年”:日子非常好过,天天都像过年一样。  “杯水车薪”:每天在公司泡杯茶喝,月底拿到的工资可以买辆车。  “知足常乐”:知道有人请客去做足底按摩,就非常快乐。  “见异思迁”:看见漂亮的异性,就想搬到他或她那儿去住。  “语重心长”:别人批评自己的话讲重了,怀恨在心的时间很长。  “有机
期刊
一个衣着华丽的黑人老太太,优雅的宽檐帽,大大的太阳镜,设计精致的手提包,恰到好处的妆容。整整半个世纪,她都与钻石打交道。  她是美国的一名钻石大盗。  她是矿工与裁缝的女儿,家里穷。10岁出头时,母亲让她给珠宝店老板娘送成衣去,珠光宝气炫耀得她睁不开眼,迈不开腿,就信口说了句:如果我今年成绩好,妈妈答应给我买块表。  老板娘拿出一些表来让她试戴,不巧一名白人顾客进来了,那时还是种族隔离的年代,老板
期刊
人们常用“相濡以沫”来形容一对伴侣共度困难时光,以示爱情坚贞,却忽略了也许更为重要的后半句。  这句话出自《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是,与其在死亡边缘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
期刊
外族妇女前来“借种”:宋朝无比诱惑力    《清波杂志》记载:“倭国(日本)一舟飘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  这则记载说日本妇女来到宋代中国,遇到宋朝美男子就要主动献身,目的是为了生下后代,来给日本改良人种。  宋人洪皓在《松漠纪闻》记载:“回鹘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时,有入居秦川为熟户者。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有生数子年近
期刊
10年以前在街头看见她神情羞涩地挽着一个英俊挺拔的男友,边走边柔声低语着什么,我愤懑地吹起口哨踢飞一粒石子;10年以后又在街头看见她头发蓬松地拉着一个拖鼻涕的男孩,边走边厉声呵斥着什么,身后五六米开外,是她头顶微秃、肚腩渐挺的丈夫。我窃喜在心。  10年以前我以为我的生活至少会有500种可能;10年以后我知道我的生活只有两种可能:晚上回家吃饭和晚上不回家吃饭。  10年以前一个会写诗的学长与我促膝
期刊
这次暑假回来,看见新闻里报道今年7月刚开放了大陆居民赴台的团体旅游,一时间关于宝岛的介绍也似乎热闹了不少,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的台湾之行。  其实今年年初,我也有幸去了趟台湾。既不是通过旅行社跟团从第三国转过去的团体签证,也不是公司业务往来的商务签证,而是一次相当自由的个人旅游签证。所以整个游程完全是由我自己来安排的,真正实现了一个人自由自在游台湾的梦想。  两天里走了不少路,也让我在台北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