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我国推行了系统性改革,建立了内容相对完整的社会福利制度。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出现,我国也提出了针对高龄老人的福利制度,包括了养老保险与高龄补贴。而且,在财政支出与福利享受对象之间,设置一个生存认证环节将二者关联了起来,旨在保障福利制度的有效落实。然而,在实际的高龄老人生存认证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剖析了缺乏统筹与重复认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龄老人;生存认证;问题;对策
笔者是陕西一名基层乡镇包村干部,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是在街道办和村之间,进行政策宣传、村实际数据上报,以及辅助村书记、村干部做好街道办交办的具体事务。在2018年12月、2019年3月份,笔者分别参与了某村的养老保险生存认证和高龄补贴生存认证。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在实施生存认证的过程中,分管养老保險、高龄补贴的人社部门与卫健部门信息未实现共享,既增加了生存认证次数与行政成本,也降低了工作效率,给高龄老人造成了事实上的消极影响。
1、高龄老人生存认证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统筹,行政成本较高
养老保险属于人社部门,服务人群是满60周岁老人,高龄补贴属于卫健部门,服务人群是满70周岁老人。为了预防“冒领”、“贪污”,做到“老有所养”,我国在顶层设计层面,设置了高龄老人生存认证方案。从而在福利对象、财政支出之间建立起了有效关联,保障了两项福利制度的有效落实。可是,在基层村(社区)开展具体工作时,老人携有关证件(身份证或户口本)到村集中采集本人照片进行认证,或者授权家属使用认证APP软件进行手机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两种现象:一是现场采集照片时,因老人面貌识别模糊、光线不足等,需要进行反复操作。二是陪护高龄老人进行现场认证的群体多为老年人,当拥挤现象出现时,会导致老人摔倒等实际情况。
通过对上述两种现象的分析,可以认识到人社部门与卫健部门,在高龄老人生存认证方面,缺乏统筹工作。两部门各认证一次,明显增加了认证的次数。同时,在认证过程中,也增加了重复操作次数、扩大了高龄老人发生意外的风险。因而,造成了行政成本过高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分析,可以认识到这种操作方案,与“基层减负”之间存在矛盾。而且,会给老年人造成心理方面的消极影响。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一位老人略带苦涩地开玩笑的说:“一年反复确认活着,政府关心我好着呐”。
1.2重复认证,工作效率较低
虽然两个部门各自认证了一次,重复了一次。但是,由于操作的反复性、高龄老人聚集的可能情况,具有现实意义上的复杂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明显增加,在实质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例如,高龄老人生存认证过程中,存在两种方式:一是采集照片认证。二是手机APP认证。第一种认证方式,由工作人员完成,因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反复操作。第二种方式下,高龄老人不能亲自操作,或由亲人、或由邻居等完成。基层年轻群体多在外务工,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相对较少,部分手机APP认证需要工作人员辅助完成。所以,基层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相对较大,而且,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两次认证过程中,牵涉到手机APP下载与卸载的问题、密码登录的问题等,也容易引发一定的风险。
2、高龄老人生存认证问题的解决对策
2.1统筹管理,推进数据共享
建议从治理政府的初衷出发,从长远的角度着眼,明确老龄化加剧后,高龄老人生存认证服务效率需要提升的现实目标。然后,运用统筹管理思想,在两部门之间建立起数据共享机制。
例如,通过政府公共信息管理平台,两部门通过联网的方式,进行数据共享。问题是数据共享后,哪个部门负责具体的生存认证事宜。因而,在职能与责任的划分方面,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同时,在服务人群方面,养老保险以满60周岁为限定条件、高龄补贴以满70岁作为基本标准。数据共享过程中,中间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建议人社部门、卫健部门,在统筹管理的层面联合起来,完成对高龄老人的一次性生存认证。从操作方面看,可以尝试将认证数据区分为60周岁~69周岁、70周岁及以上。这样,有利于保障两部门数据共享的有效性。而且,也能够使高龄老人生存认证过程中,使7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一次办理完两个认证。如果获得顺利实施,既可以减少行政成本支出,也能够有效减少老人摔倒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2.2减少重复,提高工作效率
统筹管理方案下,有利于将高龄老人生存认证由两次,减少为一次。如此,有利于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当前的实践经验看,减少认证次数,只是减少了部分重复工作。而要真正做到“减去中间重复环节”,则需要改进工作方法,以此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例如,在面貌识别方面,应该尝试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面貌识别的精准性与效率。同时,将终端数据采集设备,与基层计算机设备进行关联,建立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保存、数据分析构成的数据化管理系统。这样,既有利于使基层村(社区)级单位中的设备获得有效使用,也有利于将高龄老人生存认证工作,逐渐转向数据化管理阶段,为后续的生存认证的智能化做好铺垫。
3、结束语
总之,福利制度的落实需要生存认证为其保驾护航。通过以上初步分析,建议在“十四五”建设时期,以数字化发展作为牵引方向,尽可能在高龄老人生存认证过程中,推进统筹管理工作与技术应用效用,真正做到为群众着想、为基层干部减负。从而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增强其公信力。
参考文献
[1]田雨鑫.当社工遇上失能空巢老人社保指纹认证[J].中国社会工作,2015,17(21):50-51.
[2]张昊.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立法思考[J].中文信息,2018,9(1):273-274.
[3]陈秀红.农村高龄老人赡养危机的社会心理因素透视及政策启示——基于鲁中一个"半工半农"村庄的田野调查[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1,11(1):44-52.
作者简介:王莉(1985年9月),女,陕西宝鸡,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关键词:高龄老人;生存认证;问题;对策
笔者是陕西一名基层乡镇包村干部,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是在街道办和村之间,进行政策宣传、村实际数据上报,以及辅助村书记、村干部做好街道办交办的具体事务。在2018年12月、2019年3月份,笔者分别参与了某村的养老保险生存认证和高龄补贴生存认证。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在实施生存认证的过程中,分管养老保險、高龄补贴的人社部门与卫健部门信息未实现共享,既增加了生存认证次数与行政成本,也降低了工作效率,给高龄老人造成了事实上的消极影响。
1、高龄老人生存认证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统筹,行政成本较高
养老保险属于人社部门,服务人群是满60周岁老人,高龄补贴属于卫健部门,服务人群是满70周岁老人。为了预防“冒领”、“贪污”,做到“老有所养”,我国在顶层设计层面,设置了高龄老人生存认证方案。从而在福利对象、财政支出之间建立起了有效关联,保障了两项福利制度的有效落实。可是,在基层村(社区)开展具体工作时,老人携有关证件(身份证或户口本)到村集中采集本人照片进行认证,或者授权家属使用认证APP软件进行手机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两种现象:一是现场采集照片时,因老人面貌识别模糊、光线不足等,需要进行反复操作。二是陪护高龄老人进行现场认证的群体多为老年人,当拥挤现象出现时,会导致老人摔倒等实际情况。
通过对上述两种现象的分析,可以认识到人社部门与卫健部门,在高龄老人生存认证方面,缺乏统筹工作。两部门各认证一次,明显增加了认证的次数。同时,在认证过程中,也增加了重复操作次数、扩大了高龄老人发生意外的风险。因而,造成了行政成本过高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分析,可以认识到这种操作方案,与“基层减负”之间存在矛盾。而且,会给老年人造成心理方面的消极影响。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一位老人略带苦涩地开玩笑的说:“一年反复确认活着,政府关心我好着呐”。
1.2重复认证,工作效率较低
虽然两个部门各自认证了一次,重复了一次。但是,由于操作的反复性、高龄老人聚集的可能情况,具有现实意义上的复杂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明显增加,在实质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例如,高龄老人生存认证过程中,存在两种方式:一是采集照片认证。二是手机APP认证。第一种认证方式,由工作人员完成,因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反复操作。第二种方式下,高龄老人不能亲自操作,或由亲人、或由邻居等完成。基层年轻群体多在外务工,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相对较少,部分手机APP认证需要工作人员辅助完成。所以,基层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相对较大,而且,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两次认证过程中,牵涉到手机APP下载与卸载的问题、密码登录的问题等,也容易引发一定的风险。
2、高龄老人生存认证问题的解决对策
2.1统筹管理,推进数据共享
建议从治理政府的初衷出发,从长远的角度着眼,明确老龄化加剧后,高龄老人生存认证服务效率需要提升的现实目标。然后,运用统筹管理思想,在两部门之间建立起数据共享机制。
例如,通过政府公共信息管理平台,两部门通过联网的方式,进行数据共享。问题是数据共享后,哪个部门负责具体的生存认证事宜。因而,在职能与责任的划分方面,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同时,在服务人群方面,养老保险以满60周岁为限定条件、高龄补贴以满70岁作为基本标准。数据共享过程中,中间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建议人社部门、卫健部门,在统筹管理的层面联合起来,完成对高龄老人的一次性生存认证。从操作方面看,可以尝试将认证数据区分为60周岁~69周岁、70周岁及以上。这样,有利于保障两部门数据共享的有效性。而且,也能够使高龄老人生存认证过程中,使7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一次办理完两个认证。如果获得顺利实施,既可以减少行政成本支出,也能够有效减少老人摔倒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2.2减少重复,提高工作效率
统筹管理方案下,有利于将高龄老人生存认证由两次,减少为一次。如此,有利于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当前的实践经验看,减少认证次数,只是减少了部分重复工作。而要真正做到“减去中间重复环节”,则需要改进工作方法,以此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例如,在面貌识别方面,应该尝试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面貌识别的精准性与效率。同时,将终端数据采集设备,与基层计算机设备进行关联,建立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保存、数据分析构成的数据化管理系统。这样,既有利于使基层村(社区)级单位中的设备获得有效使用,也有利于将高龄老人生存认证工作,逐渐转向数据化管理阶段,为后续的生存认证的智能化做好铺垫。
3、结束语
总之,福利制度的落实需要生存认证为其保驾护航。通过以上初步分析,建议在“十四五”建设时期,以数字化发展作为牵引方向,尽可能在高龄老人生存认证过程中,推进统筹管理工作与技术应用效用,真正做到为群众着想、为基层干部减负。从而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增强其公信力。
参考文献
[1]田雨鑫.当社工遇上失能空巢老人社保指纹认证[J].中国社会工作,2015,17(21):50-51.
[2]张昊.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立法思考[J].中文信息,2018,9(1):273-274.
[3]陈秀红.农村高龄老人赡养危机的社会心理因素透视及政策启示——基于鲁中一个"半工半农"村庄的田野调查[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1,11(1):44-52.
作者简介:王莉(1985年9月),女,陕西宝鸡,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