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下飞机,就深一脚,浅一脚,像微醉时晕晕乎乎。我知道,我又醉氧了。空气里漂浮着水的微粒,伸手抓一把,似乎也能攥出水来。水让这座城市显得很灵动,杭州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块水晶球,晶莹剔透,流光溢彩。
因为参加一场文学交流活动,我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来到“鱼米之乡”杭州,一下子从四千米直落到几十米。海拔降低了,心里的崇敬却越加深了。杭州,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辈出的毓秀之地,贺知章、张岱、梁实秋、郁达夫、戴望舒……一个个都闪现过我的脑海。“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里的人们从骨子里就渗透着诗和雅,举止和谈吐谦恭礼让、温文尔雅。这里的西湖,似乎盛满了诗情画意,像一杯清香的龙井。
正是八月,从萧山机场坐中巴车前行,扭头看车窗外的葱绿。南方的植物与北方的相比较,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叶子普遍比较肥大,像梧桐、棕榈、芭蕉、枇杷、荷花,这与充足饱满的雨水有关,与多水的环境有关,每种植物都长得郁郁葱葱,鲜嫩欲滴。就连桥墩上,也爬满了藤蔓,葱绿一片。
住处是杭州城西的一所学校。晚饭之后,一个人转了出去。食堂出去右拐是一个池塘,不大,却很别致,似一弯月。池塘里荷叶遍布,荷花大大小小,虽不多,却精致。有些已开罢,只留有叶柄,高举着小拳头,似乎炫耀自己的胜利;有些正在盛开,白色的,红色的,淡红的,粉红色的,外红内白的,开得很饱满,想要把自己努力撑开一样,非得把最惹人的色泽展示给人,把最动人的姿态显露给人看;还未盛开的呢,就像一位娇羞的女娃,微露唇齿,淡红的,或者皓白的,朱唇轻启,欲说还羞。她们外面,被一层碧绿鲜嫩的旗袍包裹着,让你猜测她的肤色与质地。荷叶因为吸足了水分,争相疯长,居然有蒸笼那么大。有的平铺在水面上,舒适的躺着,晒着太阳,也不用害怕被晒黑;有的像被风撑倒了的雨伞,本就从水中出来,还要用深深的伞窝盛一些雨水,难道浸泡的还不够啊?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西洲曲》里的女子定是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她借口出门采莲子,实际上是去看自己的郎是否从江北回来,莲子采的肯定不多,仰头望天的次数绝对不少,飞鸿已归,郎归无期。失望的心如水中浮萍,没有根基。我常常将“西洲”想象成西湖,认为采莲的女子定是西湖边上一渔家女,也许就姓苏,苏小小的苏,像西湖上的莲花一样纯洁。又突然想起水边浣洗的村姑,在一座石桥旁的溪水畔,一名女子边捣衣边哼着曲儿,应该是那种极柔的吴越地方戏。她捣一会儿衣,便会站起来漂洗,身子一伸一曲,我害怕她会从那块一尺见方的石头上滑到河里,很为她担心,但她依然哼着曲儿,很悠闲。声音在旁边的荷叶中绕来绕去,袅袅娜娜。这种南方女子精巧的典型场景,又与北方女子大相径庭,北方女子仿佛带些天生的豪气,就像北方的大山,唐古拉山或者祁连山。木兰就是一个例子,“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没有男儿气魄,是办不到的。
池塘的一侧,是一处小瀑布,一股大水泻到塘里。瀑布不高,一人过一些,是一些石头假山堆叠粘连形成的。石头上,瀑布旁,是类似藤的植物,开着淡黄的喇叭一样的花,但不是喇叭花。我怀疑它的特殊性,因为少见。近前细瞧,也不认识,却散发出淡淡的香气。用手机搜了搜,凌霄花。天呐,第一次见到,居然是舒婷筆下的凌霄花,“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一个坚挺的、独立的、自强的女性就在我面前娉婷地立着,就在瀑布边的石头上,自顾自地开着炫目的花,淡雅的花,也超过假山旁的紫薇,甚至喜树,高高地开着,一朵是一朵,绝不繁冗芜杂,清清晰晰,明明白白。倘若舒婷生在北方,那又怎么样呢?无法想象,不可猜测。
七点,天已经全黑了。返回经过一片树丛,听布谷鸟还在惺忪地叫,估计是入睡前的呢喃。蛐蛐儿是天生的音乐家,也是不知疲倦的裁判员,“啹啹啹啹”地吹着响亮的哨子,节奏时快时慢,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回到屋子,去关那扇带来潮气的窗户,借着微光,看到原来那片林子就在屋后,蛐蛐儿们的歌唱似乎刚刚开始,听得特别真切。杭州的清秀面容似乎也在娓娓唱词中氤氲开来,显得灵气十足,愈发俊俏可人。正是歌舞让杭州动了起来,活了起来,成为一座智慧的城市。
水和歌舞,两种极柔和极曼妙的物体,集无形和有形为一体,构成了杭州的灵魂。作为在高原住惯了的我,看着群山巍峨的体魄,感受它强健的筋骨,觉得这又是别样的特质,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因为参加一场文学交流活动,我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来到“鱼米之乡”杭州,一下子从四千米直落到几十米。海拔降低了,心里的崇敬却越加深了。杭州,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辈出的毓秀之地,贺知章、张岱、梁实秋、郁达夫、戴望舒……一个个都闪现过我的脑海。“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里的人们从骨子里就渗透着诗和雅,举止和谈吐谦恭礼让、温文尔雅。这里的西湖,似乎盛满了诗情画意,像一杯清香的龙井。
正是八月,从萧山机场坐中巴车前行,扭头看车窗外的葱绿。南方的植物与北方的相比较,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叶子普遍比较肥大,像梧桐、棕榈、芭蕉、枇杷、荷花,这与充足饱满的雨水有关,与多水的环境有关,每种植物都长得郁郁葱葱,鲜嫩欲滴。就连桥墩上,也爬满了藤蔓,葱绿一片。
住处是杭州城西的一所学校。晚饭之后,一个人转了出去。食堂出去右拐是一个池塘,不大,却很别致,似一弯月。池塘里荷叶遍布,荷花大大小小,虽不多,却精致。有些已开罢,只留有叶柄,高举着小拳头,似乎炫耀自己的胜利;有些正在盛开,白色的,红色的,淡红的,粉红色的,外红内白的,开得很饱满,想要把自己努力撑开一样,非得把最惹人的色泽展示给人,把最动人的姿态显露给人看;还未盛开的呢,就像一位娇羞的女娃,微露唇齿,淡红的,或者皓白的,朱唇轻启,欲说还羞。她们外面,被一层碧绿鲜嫩的旗袍包裹着,让你猜测她的肤色与质地。荷叶因为吸足了水分,争相疯长,居然有蒸笼那么大。有的平铺在水面上,舒适的躺着,晒着太阳,也不用害怕被晒黑;有的像被风撑倒了的雨伞,本就从水中出来,还要用深深的伞窝盛一些雨水,难道浸泡的还不够啊?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西洲曲》里的女子定是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她借口出门采莲子,实际上是去看自己的郎是否从江北回来,莲子采的肯定不多,仰头望天的次数绝对不少,飞鸿已归,郎归无期。失望的心如水中浮萍,没有根基。我常常将“西洲”想象成西湖,认为采莲的女子定是西湖边上一渔家女,也许就姓苏,苏小小的苏,像西湖上的莲花一样纯洁。又突然想起水边浣洗的村姑,在一座石桥旁的溪水畔,一名女子边捣衣边哼着曲儿,应该是那种极柔的吴越地方戏。她捣一会儿衣,便会站起来漂洗,身子一伸一曲,我害怕她会从那块一尺见方的石头上滑到河里,很为她担心,但她依然哼着曲儿,很悠闲。声音在旁边的荷叶中绕来绕去,袅袅娜娜。这种南方女子精巧的典型场景,又与北方女子大相径庭,北方女子仿佛带些天生的豪气,就像北方的大山,唐古拉山或者祁连山。木兰就是一个例子,“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没有男儿气魄,是办不到的。
池塘的一侧,是一处小瀑布,一股大水泻到塘里。瀑布不高,一人过一些,是一些石头假山堆叠粘连形成的。石头上,瀑布旁,是类似藤的植物,开着淡黄的喇叭一样的花,但不是喇叭花。我怀疑它的特殊性,因为少见。近前细瞧,也不认识,却散发出淡淡的香气。用手机搜了搜,凌霄花。天呐,第一次见到,居然是舒婷筆下的凌霄花,“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一个坚挺的、独立的、自强的女性就在我面前娉婷地立着,就在瀑布边的石头上,自顾自地开着炫目的花,淡雅的花,也超过假山旁的紫薇,甚至喜树,高高地开着,一朵是一朵,绝不繁冗芜杂,清清晰晰,明明白白。倘若舒婷生在北方,那又怎么样呢?无法想象,不可猜测。
七点,天已经全黑了。返回经过一片树丛,听布谷鸟还在惺忪地叫,估计是入睡前的呢喃。蛐蛐儿是天生的音乐家,也是不知疲倦的裁判员,“啹啹啹啹”地吹着响亮的哨子,节奏时快时慢,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回到屋子,去关那扇带来潮气的窗户,借着微光,看到原来那片林子就在屋后,蛐蛐儿们的歌唱似乎刚刚开始,听得特别真切。杭州的清秀面容似乎也在娓娓唱词中氤氲开来,显得灵气十足,愈发俊俏可人。正是歌舞让杭州动了起来,活了起来,成为一座智慧的城市。
水和歌舞,两种极柔和极曼妙的物体,集无形和有形为一体,构成了杭州的灵魂。作为在高原住惯了的我,看着群山巍峨的体魄,感受它强健的筋骨,觉得这又是别样的特质,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