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阿司匹林(ASA)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抑制环氧化酶类而影响血小板功能。此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献血前ASA或NSAIDs的使用情况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研究设计与方法:询问献血员最近使用ASA或NSAIDs的情况。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0,Dade Behring)测定闭合时间(CT)及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对ADP或花生四烯酸[AA]诱聚剂的反应)。
【机 构】
:
,黄石市输血研究所,黄石市输血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司匹林(ASA)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抑制环氧化酶类而影响血小板功能。此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献血前ASA或NSAIDs的使用情况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研究设计与方法:询问献血员最近使用ASA或NSAIDs的情况。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0,Dade Behring)测定闭合时间(CT)及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对ADP或花生四烯酸[AA]诱聚剂的反应)。
其他文献
背景血小板制品在保存时的pH值被公认是测量血小板成活力的重要指标。这一体外检测就成为保存血小板的产业标准和管理条例或规范。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体外pH值对体内自体血小板恢复和存活的影响。研究设计与方法独立实验室进行个体自体放射标记血小板的动力学研究。血小板22C保存在pH值最低为6.2的100%自体血浆中至少5天。将22CpH值、
背景ADAMTS13能特异性裂解大的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后者在高切应力下能诱发血小板性血栓形成。伴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病人ADAMTS 13活性低下。测定血浆中ADAMTS 13活性浓度是鉴别诊断血栓形成性微血管病的前提。本文介绍一种独特的高灵敏度的测定ADAMTS 13活性的酶免疫分析法(EIA)。研究设计与方法ADAMTS 13水解VWF中Y1605和M1606
在过去的30年中,输血安全有了巨大的进步,大部分感染性风险下降,然而,输血仍然有致病和致死的潜在风险.对于受血者来说,最大的风险之一是来自于差错导致输入了不正确的血液成分。
背景 在保持血小板(PLTs)品质的前提下,细菌学检测和病原体灭活可以延长血小板的保存期。研究设计和方法以Haemonetics单采机收集20名健康志愿者的PLTs。在保存期0天及8天后,测定PLT体外功能及代谢。到第8天,从每名献血者抽取少量血获得新鲜PLTs,用^51Cr或^111In标记新鲜的与保存的自体的PLTs,然后回输放射性标记的PLTs。
背景和目的 大约15%的多发性创伤病人输注≥10单位浓缩红细胞(PRBC)被认为是大量输血(MBT)。一般而言,接受MBT的多发性创伤病人的预后多不乐观。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MBT对多发性创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分析德国创伤学会创伤登记中心的10997例病人。输血数据来自平均创伤严重度评分24.5的8182例严重创伤病人,其中1062例接受10单位PRBC。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为老年AML和MDS提供了治愈的可能性.然而由于治疗相关死亡率(TRM),Allo-HSCT仍被限用于年轻患者.随着支持治疗和减低强度预处理方案的发展,更多老年患者接受了Allo-HSCT.老年患者实施Allo-HSCT主要阻碍因素依然是:缺乏能迅速获得的供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免疫重建延迟和血液病的难治和复发.本文对老年AML和MDS的Allo
目的 体内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中BCR/ABL+、Flk1+CD34-细胞的白血病干细胞特性。方法取CML患者骨髓,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常规接种培养,免疫磁珠分选CD45-、GlyA-及CD34-的贴壁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免疫表型,将其输入经亚致死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检测人源细胞的植入及分化情况。结果植入的CML患者骨髓源BCR/ABL+、Flk1+CD
左旋门冬酰胺酶是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组成药物,因其生物学来源不同,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也存在不同.本文将对门冬酰胺酶不同制剂进行比较并对其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在凝血障碍的同卵双生子中进行的实验结果提示:输注FFP能纠正凝血障碍,使FFP广泛用于PT轻至中度升高病人。但依据凝血试验变量预测出血风险的假设正受到挑战。大量的研究用于评估中心静脉插管、肝脏活组织检查、胸腔穿刺术、穿刺放液术和腰穿后的出血情况,均表明出血风险与输前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或血小板计数轻度异常无相关。
患者为45岁男性,患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为8.3g/dl.输注交叉配型相合的AS-1保存液红细胞后,不正确地用D5W5(%葡萄糖溶液)冲洗输血管.在输血管内观察到大约20ml冲洗液中的红细胸发生凝集(见右图),护理人员得知后立即来夹紧了输血管.随后的输血反应调查未发现溶血或其他器官损害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输血后患者的血红蛋白亦相应地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