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加强中学生的法治教育,树立法律观念,增强法理素养,是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探究中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培育中学生的法治观念创新之路。从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方式、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个人实践四个方面,文章提出青少年法治观的具体可行措施,倡导法治真正走进中学课堂,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使青少年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为法治中国培育强大的后备军。
[关键词] 法治教育 师资队伍 法治环境 法治实践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中学生法治教育的立法工作,重视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坚持普法教育并适时采取专门措施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育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关于中学生违法犯罪以及中学生遭受犯罪侵犯的新闻常见诸报端,中学生的合法权利屡受侵犯,凸显了中学生法治观念淡薄,暴露了法治教育的缺失。校园作为中学生接受规范教育的主阵地、学生进入社会的预备场域,应该更加重视中学生的法治教育。
一、 当前中学校园法治教育现状
从小学步入中学殿堂的青少年,他们身上不乏青少年的青春活力,但少年的几分稚气仍未退却,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时而跟风随大流、时而鲁莽冲动,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缺乏理性思维去判断对错与是非。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具有很强的反抗性,不愿听取他人的意见,经常因为自己一意孤行造成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根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违法犯罪总数居高不下。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曾对1209名未成年犯进行抽样调查,在法律意识方面,有41.5%的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本不了解”,高达55.7%的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根本不了解”, [1]青少年犯罪比重高与其法治意识薄弱息息相关。中学时期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法治教育对于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渠道,但法治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由于初中思想品德在中考以开卷的形式进行考核,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中学教师更注重语数英的教学,忽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现行课程教学安排中,法律基本知识只在初中二年级的课本涉及到,在其他阶段几乎没有设置法律知识课,教师只是浅显解释概念、划重点知识让学生背诵而已,法律教育只停留在表层的理论灌输。除了相关学科教学外,学校虽偶尔会举行相关法律讲座、举办法制宣传月宣传日、开展主题班会、制作法制宣传展板、悬挂普法标语等,但这些依旧只停留在表面形式,无法使法治意识深入人心,学生无法真正明白一些具体实际的法理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守法习惯的养成以及对法律的敬畏。
二、中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缺乏专门师资队伍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他们处于一个幼稚与成熟、独立与依赖、积极与被动的错综矛盾时期,虽然抽象思维不断在提升,对待事物不断从感性走向理性,但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法治教育方面教师的作用尤为突出,教师的高素养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很多中学未聘请正式的法治教师,一般由思想品德政治课老师担任,这些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只掌握一般教学原理缺乏正规系统的法律教育,对于法律知识了解不彻底,无法解答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教学质量不高。尤其是一些农村乡下中学,由于教师资源不够,往往让师范类实习生顶岗教学,教师队伍自身缺乏法律素养,严重制约对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
2.法治教育形式单一
法治教育宣传形式单一。长期以来,中国习惯用直白的政治性语言、口号式来进行价值观的宣传,久而久之对社会形成一定的导向性。许多中学普法宣传教育还习惯于传统的手段来进行,依然是讲讲课、出板报、搞专栏、张贴标语的单一形式来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对于这些单一枯燥的宣传活动学生不仅不能得到有效的启发,相反会感到反感。法治教学方式单一。虽然在中学设有思想品德课,青少年或多或少知道抢劫、盗窃、故意杀人等行为是违法的,但是青少年对于抢多少金额就能构成犯罪等一些具体的法律知识没有明确的概念。教师囿于理论灌输的单一教学方式,未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常常忽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合一”的法治教育网络,学生缺乏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
3.相关部门法治意识不强
学校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重视度不足。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与其它学科相比,法治教育还是受到了冷落,极少中学设有专门的法治课。在中考和高考利益的指挥棒影响下,很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法制教育更是边缘化了,很多教师在法治课上抱着上与不上、上好与上坏都一样的态度来敷衍了事,忽视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另外,法治教材编写的不够到位。由于教育部门对学生心理特点未进行深度了解,有些观念陈旧、形式单调,编写的教材不能满足学生普法教育的实际需要。此外,只有中学二年级思想品德课涉及法律知识,从小学到高中未形成法律教材的配套,无法使不同阶段的学生都接受法治教育,不利于法治观念的培育。
4.校园法治环境存在隐患
环境的好坏对人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事例都向我们揭示了环境的重要性。学校是第二个家,一个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很多中学法治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一些后进生经常和社会小混混勾结在一起进入校园、进入班级,欺负弱小;班级有些学生会成为小霸王,要求其它学生做一些违反纪律的事,若不答应甚至遭受其殴打;个别老师有时也会未以身作则,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有些娱乐场所未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在校园两百米内开业等等。这些隐患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正确法治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 加强中学生法治教育的途径
1.整合专业师资,提高教育实效
拥有师资雄厚的法治教育者是培育青少年法治观念的前提条件,要不断加强中学法治任课教师的师资力量,确保法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充实教师队伍。学校要适当招聘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充实教师队伍,法律专业的毕业生经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思维缜密,能较好的运用法律知识解释现实纠纷问题,寓教于乐。二是定期培训。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法律知识不断更新,法治课教师也需要适时参加培训学习新知识,利用假期组织法治课教师去相关法律院校、机构进行培训,弥补中学法治教师师资不强的现象。三是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在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相关法治社会实践,鼓励其进入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进行学习体验,为从事教师事业奠定基础。鼓励社会具有爱心又有在法院工作经验的退休者,适时进中学课堂进行讲学,弥补现有老师缺少的社会实践经验。
2.课内课外结合,优化教育方式
高效的教学方式,是加速学生掌握知识的润滑剂。一是改变课内单一教学方式。教师不能一味地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可以开展“法制案例”讨论会、法制演讲比赛,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开展法制宣传日、学法活动月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法治意识。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学校可以和当地法院、检察院、监狱等相关的社会部门进行沟通,给与中小学生适当的法治教育,老师组织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参观监狱,近距离接触法律案件,带给学生直观的冲击,心灵的触动,增强法治教育效果。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时代,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通过各种网络动漫、微视频、卡通形象来教化和引导学生的法治观,使抽象的法治知识变得通俗形象易懂,通过各种网络教育平台促进法治观走进中学课堂,使线上线下教学联动互通,丰富教学方式。
3.家校社会联动,创设法治环境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大熔炉的影响。要使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联动,共同创设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法治环境。一是家长的示范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遵守公民基本道德准则,拥有正确的法治观念,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培育提供养养分,同时,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关注青少年的心理活动,避免让青少年过度观看暴力视频。二是学校的规约。学校要设定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违纪就要受相应惩罚;在班级,可以设定班规、班级公约,班主任要要求学生共同履行班规班约,对违反者的处罚要一视同仁。三是相关部门的合力。公安、文化、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统一协调,联合行动,综合执法,保障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特别是要严加管理学校附近的娱乐性场所,严格禁止在学校周边200米以内营业。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有序的社会法治环境。
4.重视法治实践,培育法治思维
拥有扎实的法治知识是避免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思想前提。一是知法。青少年要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掌握一定的法理知识,培育其守法与护法、权力与义务、诉讼与平等、民主与参与的法治思维方式。二是懂法。青少年要明白自身与法律的关系,知道法就在身边。三是守法。让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活动中去,在情感体验中树立对法律的认同,实现法治教育知、情、意、行的转化,自觉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班级班规做起,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持之以恒学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发自内心的尊重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争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法治社会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6).
[2]孙德岩.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8).
[3]苗利萍.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常态化问题的思考[J].新西部,2015(14).
[4]马贺.浅析新时期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J].品牌,2015(5下).
[5]陈端春.谷生然.新形势下中学法制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理论前,2015(2).
[6]秦晓峰.中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关键词] 法治教育 师资队伍 法治环境 法治实践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中学生法治教育的立法工作,重视中学生的法治教育。坚持普法教育并适时采取专门措施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育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关于中学生违法犯罪以及中学生遭受犯罪侵犯的新闻常见诸报端,中学生的合法权利屡受侵犯,凸显了中学生法治观念淡薄,暴露了法治教育的缺失。校园作为中学生接受规范教育的主阵地、学生进入社会的预备场域,应该更加重视中学生的法治教育。
一、 当前中学校园法治教育现状
从小学步入中学殿堂的青少年,他们身上不乏青少年的青春活力,但少年的几分稚气仍未退却,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时而跟风随大流、时而鲁莽冲动,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缺乏理性思维去判断对错与是非。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具有很强的反抗性,不愿听取他人的意见,经常因为自己一意孤行造成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根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违法犯罪总数居高不下。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曾对1209名未成年犯进行抽样调查,在法律意识方面,有41.5%的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本不了解”,高达55.7%的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根本不了解”, [1]青少年犯罪比重高与其法治意识薄弱息息相关。中学时期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法治教育对于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渠道,但法治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由于初中思想品德在中考以开卷的形式进行考核,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中学教师更注重语数英的教学,忽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现行课程教学安排中,法律基本知识只在初中二年级的课本涉及到,在其他阶段几乎没有设置法律知识课,教师只是浅显解释概念、划重点知识让学生背诵而已,法律教育只停留在表层的理论灌输。除了相关学科教学外,学校虽偶尔会举行相关法律讲座、举办法制宣传月宣传日、开展主题班会、制作法制宣传展板、悬挂普法标语等,但这些依旧只停留在表面形式,无法使法治意识深入人心,学生无法真正明白一些具体实际的法理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守法习惯的养成以及对法律的敬畏。
二、中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缺乏专门师资队伍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他们处于一个幼稚与成熟、独立与依赖、积极与被动的错综矛盾时期,虽然抽象思维不断在提升,对待事物不断从感性走向理性,但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法治教育方面教师的作用尤为突出,教师的高素养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很多中学未聘请正式的法治教师,一般由思想品德政治课老师担任,这些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只掌握一般教学原理缺乏正规系统的法律教育,对于法律知识了解不彻底,无法解答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教学质量不高。尤其是一些农村乡下中学,由于教师资源不够,往往让师范类实习生顶岗教学,教师队伍自身缺乏法律素养,严重制约对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
2.法治教育形式单一
法治教育宣传形式单一。长期以来,中国习惯用直白的政治性语言、口号式来进行价值观的宣传,久而久之对社会形成一定的导向性。许多中学普法宣传教育还习惯于传统的手段来进行,依然是讲讲课、出板报、搞专栏、张贴标语的单一形式来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对于这些单一枯燥的宣传活动学生不仅不能得到有效的启发,相反会感到反感。法治教学方式单一。虽然在中学设有思想品德课,青少年或多或少知道抢劫、盗窃、故意杀人等行为是违法的,但是青少年对于抢多少金额就能构成犯罪等一些具体的法律知识没有明确的概念。教师囿于理论灌输的单一教学方式,未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常常忽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合一”的法治教育网络,学生缺乏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
3.相关部门法治意识不强
学校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重视度不足。学校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与其它学科相比,法治教育还是受到了冷落,极少中学设有专门的法治课。在中考和高考利益的指挥棒影响下,很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法制教育更是边缘化了,很多教师在法治课上抱着上与不上、上好与上坏都一样的态度来敷衍了事,忽视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另外,法治教材编写的不够到位。由于教育部门对学生心理特点未进行深度了解,有些观念陈旧、形式单调,编写的教材不能满足学生普法教育的实际需要。此外,只有中学二年级思想品德课涉及法律知识,从小学到高中未形成法律教材的配套,无法使不同阶段的学生都接受法治教育,不利于法治观念的培育。
4.校园法治环境存在隐患
环境的好坏对人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事例都向我们揭示了环境的重要性。学校是第二个家,一个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很多中学法治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一些后进生经常和社会小混混勾结在一起进入校园、进入班级,欺负弱小;班级有些学生会成为小霸王,要求其它学生做一些违反纪律的事,若不答应甚至遭受其殴打;个别老师有时也会未以身作则,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有些娱乐场所未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在校园两百米内开业等等。这些隐患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正确法治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 加强中学生法治教育的途径
1.整合专业师资,提高教育实效
拥有师资雄厚的法治教育者是培育青少年法治观念的前提条件,要不断加强中学法治任课教师的师资力量,确保法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充实教师队伍。学校要适当招聘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充实教师队伍,法律专业的毕业生经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思维缜密,能较好的运用法律知识解释现实纠纷问题,寓教于乐。二是定期培训。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法律知识不断更新,法治课教师也需要适时参加培训学习新知识,利用假期组织法治课教师去相关法律院校、机构进行培训,弥补中学法治教师师资不强的现象。三是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在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相关法治社会实践,鼓励其进入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进行学习体验,为从事教师事业奠定基础。鼓励社会具有爱心又有在法院工作经验的退休者,适时进中学课堂进行讲学,弥补现有老师缺少的社会实践经验。
2.课内课外结合,优化教育方式
高效的教学方式,是加速学生掌握知识的润滑剂。一是改变课内单一教学方式。教师不能一味地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可以开展“法制案例”讨论会、法制演讲比赛,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开展法制宣传日、学法活动月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法治意识。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学校可以和当地法院、检察院、监狱等相关的社会部门进行沟通,给与中小学生适当的法治教育,老师组织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参观监狱,近距离接触法律案件,带给学生直观的冲击,心灵的触动,增强法治教育效果。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互联网时代,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通过各种网络动漫、微视频、卡通形象来教化和引导学生的法治观,使抽象的法治知识变得通俗形象易懂,通过各种网络教育平台促进法治观走进中学课堂,使线上线下教学联动互通,丰富教学方式。
3.家校社会联动,创设法治环境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大熔炉的影响。要使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联动,共同创设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法治环境。一是家长的示范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遵守公民基本道德准则,拥有正确的法治观念,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培育提供养养分,同时,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关注青少年的心理活动,避免让青少年过度观看暴力视频。二是学校的规约。学校要设定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违纪就要受相应惩罚;在班级,可以设定班规、班级公约,班主任要要求学生共同履行班规班约,对违反者的处罚要一视同仁。三是相关部门的合力。公安、文化、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统一协调,联合行动,综合执法,保障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特别是要严加管理学校附近的娱乐性场所,严格禁止在学校周边200米以内营业。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有序的社会法治环境。
4.重视法治实践,培育法治思维
拥有扎实的法治知识是避免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思想前提。一是知法。青少年要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掌握一定的法理知识,培育其守法与护法、权力与义务、诉讼与平等、民主与参与的法治思维方式。二是懂法。青少年要明白自身与法律的关系,知道法就在身边。三是守法。让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活动中去,在情感体验中树立对法律的认同,实现法治教育知、情、意、行的转化,自觉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班级班规做起,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持之以恒学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发自内心的尊重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争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法治社会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6).
[2]孙德岩.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8).
[3]苗利萍.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常态化问题的思考[J].新西部,2015(14).
[4]马贺.浅析新时期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J].品牌,2015(5下).
[5]陈端春.谷生然.新形势下中学法制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理论前,2015(2).
[6]秦晓峰.中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