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上海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上海品牌有过辉煌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从历史上看,上海品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资本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轻工、纺织品牌,如梅林、正广和、冠生园和三枪、大地牌风雨衣等。当时上海注册商标总数占全国的4/5;20世纪50—60年代,随着上海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涌现了凤凰、海鸥、英雄、永生等一批消费类品牌;80年代之后,上海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合资合作,形成了上菱、金星等一批家电行业的品牌。
进入90年代,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上海品牌随着产业环境、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变化,又有了新发展。多年来,在全市各行业积极参与下,随着产业环境、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的变化,上海的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增加了一批知名品牌和品牌企业。到2003年底,上海已向社会公布了387项品牌产品,266件上海市知名商标。目前,33项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33件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二是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扩大。据市资产评估公司测评,2003年的387项上海品牌产品的无形资产总价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200多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90多亿元,实施品牌战略带来了显着的经济效益。三是品牌结构加快调整。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加快升级,原先知名的消费类传统品牌已不再具有竞争优势,上海品牌开始从以轻纺等传统产业为主向高新技术、重化工业、装备工业等支柱产业及零售业、现代服务业延伸,涌现了一批如宝钢、上海电气(SEC)、上广电(SVA)、振华港机和联华、华联、大众出租、安吉租赁等企业品牌。四是品牌集聚度日益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股份制、民营等所有制企业的品牌越来越多地落户上海。目前,在上海市推荐的品牌产品中,非公有制企业占半数左右,其中5
0余家民营企业已跻身名牌行列。
但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对标,目前代表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的大品牌还有待突破,上海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离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地位和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一些企业对品牌战略不够重视,缺少打造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的观念;品牌缺乏较深的文化内涵,忽视了品牌所应当体现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品牌产品的科技含量不够高,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类品牌相对较少等。
二、立足当前、突出重点,努力打造强势品牌
上海市已明确由市经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上海品牌发展工作。上海市经委表示,要与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上海形成50个左右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形象的大品牌,其中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品牌4—5个。到2010年,向社会推荐上海名牌产品500项,力争中国名牌产品达到100项;上海市著名商标争取达到600件,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商标;上海企业使用自主商标的产品或服务在上海工业总产值、利润及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争取达到60%以上。努力使上海成为品牌产品的研发、孵化、培育和管理、服务中心;国内外著名品牌的集聚、辐射中心;品牌价值、知识产权的评估、转让等交易运作中心。
在推进品牌建设中,上海市将努力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坚持以市场作评判,坚持政府推进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上海特色。
在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中,上海市强调突出“五个一批”。一是支持一批消费类品牌。消费类品牌中,有的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上海市著名商标,如光明牌、正广和、恒源祥、老凤祥等。对有条件的企业,逐步推进其由生产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支持其扩大社会影响力。二是扶持一批装备类品牌。这类品牌和消费品品牌不完全一样,主要是企业品牌,如振华港机、上海电气(SEC)、上海汽车(SAIC)等。随着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上海这类品牌数量增加,知名度提高,对这些企业品牌的扶持主要通过实施大企业战略,推动其实现产业和品牌集群式发展。三是培育一批高新技术类品牌。有重点地培育IT、生物医药等领域已崭露头角的品牌,如上海中芯国际、华虹NEC、上海贝岭、信谊药业等,这类品牌代表着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通过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努力形成自己的特有品牌。四是发展一批服务类品牌。在优先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战略中,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品牌,如百联、锦江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提升服务业领域企业的品牌形象。并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加快营销模式的创新。五是帮助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
00强。以大集团为载体,形成若干体现上海水平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
结合上海实际,上海品牌建设将主要从四个层面进行推进。一是发展产品品牌。在消费品领域,引导企业对照国际品牌,采用国际标准,发展一批在国内外有声誉的知名品牌。二是突现企业品牌。结合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以发展“大产业、大集团、大基地、大项目”为重点,突现一批用户公认、行业知名的大企业品牌。三是培育区域品牌。以“两个优先”为重点,结合建设工业园区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规划科学、功能完善、发展强劲的区域品牌。四是塑造城市品牌。主要从战略规划、城市定位、核心价值、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和竞争能力等方面推进塑造城市品牌。
三、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为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品牌的培育和建设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上海市经委将会同工商、质监、国资、知识产权等部门,加强合作,形成推动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共同做好推进上海品牌建设的工作。
(一)建立品牌建设组织协调机制
上海市经委已经与市国资委、市工商局、市技监局和市知识产权局等分管领导建立了2个月一次的品牌工作例会制度,对上海品牌建设进行统筹协调;5个委办局的具体负责品牌工作的处室及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市商业联合会1个月进行一次碰头会,推进品牌发展。同时,与国际有关品牌机构保持沟通联系,了解最新动态,协调推进工作。目前,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制定了推进品牌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
(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发展环境
完善有关的法规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以知名品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为核心的品牌商标保护的执法力度,完善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为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为品牌发展构筑服务平台
通过“百户直通车”、“上海市知识产权网”和“上海名牌网”等信息服务窗口,为品牌发展提供国内外最新品牌资讯和相关信息服务。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品牌产权转让交易的平台。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群众团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监督产品质量状况,扩大知名品牌和品牌战略的国内外影响力,提高企业和社会的品牌意识。
(四)依靠行业协会,协助企业做好品牌建设工作
上海市经委推进行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分类指导企业品牌建设,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中介机构一起,构筑以品牌宣传、推介、品牌咨询、运营、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品牌发展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方位服务。
上海品牌有过辉煌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从历史上看,上海品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资本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轻工、纺织品牌,如梅林、正广和、冠生园和三枪、大地牌风雨衣等。当时上海注册商标总数占全国的4/5;20世纪50—60年代,随着上海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涌现了凤凰、海鸥、英雄、永生等一批消费类品牌;80年代之后,上海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合资合作,形成了上菱、金星等一批家电行业的品牌。
进入90年代,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上海品牌随着产业环境、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变化,又有了新发展。多年来,在全市各行业积极参与下,随着产业环境、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的变化,上海的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增加了一批知名品牌和品牌企业。到2003年底,上海已向社会公布了387项品牌产品,266件上海市知名商标。目前,33项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33件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二是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扩大。据市资产评估公司测评,2003年的387项上海品牌产品的无形资产总价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200多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90多亿元,实施品牌战略带来了显着的经济效益。三是品牌结构加快调整。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加快升级,原先知名的消费类传统品牌已不再具有竞争优势,上海品牌开始从以轻纺等传统产业为主向高新技术、重化工业、装备工业等支柱产业及零售业、现代服务业延伸,涌现了一批如宝钢、上海电气(SEC)、上广电(SVA)、振华港机和联华、华联、大众出租、安吉租赁等企业品牌。四是品牌集聚度日益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股份制、民营等所有制企业的品牌越来越多地落户上海。目前,在上海市推荐的品牌产品中,非公有制企业占半数左右,其中5
0余家民营企业已跻身名牌行列。
但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对标,目前代表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的大品牌还有待突破,上海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离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地位和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一些企业对品牌战略不够重视,缺少打造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的观念;品牌缺乏较深的文化内涵,忽视了品牌所应当体现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品牌产品的科技含量不够高,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类品牌相对较少等。
二、立足当前、突出重点,努力打造强势品牌
上海市已明确由市经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上海品牌发展工作。上海市经委表示,要与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上海形成50个左右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形象的大品牌,其中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品牌4—5个。到2010年,向社会推荐上海名牌产品500项,力争中国名牌产品达到100项;上海市著名商标争取达到600件,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商标;上海企业使用自主商标的产品或服务在上海工业总产值、利润及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争取达到60%以上。努力使上海成为品牌产品的研发、孵化、培育和管理、服务中心;国内外著名品牌的集聚、辐射中心;品牌价值、知识产权的评估、转让等交易运作中心。
在推进品牌建设中,上海市将努力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坚持以市场作评判,坚持政府推进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上海特色。
在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中,上海市强调突出“五个一批”。一是支持一批消费类品牌。消费类品牌中,有的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上海市著名商标,如光明牌、正广和、恒源祥、老凤祥等。对有条件的企业,逐步推进其由生产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支持其扩大社会影响力。二是扶持一批装备类品牌。这类品牌和消费品品牌不完全一样,主要是企业品牌,如振华港机、上海电气(SEC)、上海汽车(SAIC)等。随着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上海这类品牌数量增加,知名度提高,对这些企业品牌的扶持主要通过实施大企业战略,推动其实现产业和品牌集群式发展。三是培育一批高新技术类品牌。有重点地培育IT、生物医药等领域已崭露头角的品牌,如上海中芯国际、华虹NEC、上海贝岭、信谊药业等,这类品牌代表着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通过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努力形成自己的特有品牌。四是发展一批服务类品牌。在优先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战略中,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品牌,如百联、锦江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提升服务业领域企业的品牌形象。并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加快营销模式的创新。五是帮助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
00强。以大集团为载体,形成若干体现上海水平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
结合上海实际,上海品牌建设将主要从四个层面进行推进。一是发展产品品牌。在消费品领域,引导企业对照国际品牌,采用国际标准,发展一批在国内外有声誉的知名品牌。二是突现企业品牌。结合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以发展“大产业、大集团、大基地、大项目”为重点,突现一批用户公认、行业知名的大企业品牌。三是培育区域品牌。以“两个优先”为重点,结合建设工业园区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一批规划科学、功能完善、发展强劲的区域品牌。四是塑造城市品牌。主要从战略规划、城市定位、核心价值、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和竞争能力等方面推进塑造城市品牌。
三、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为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品牌的培育和建设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上海市经委将会同工商、质监、国资、知识产权等部门,加强合作,形成推动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共同做好推进上海品牌建设的工作。
(一)建立品牌建设组织协调机制
上海市经委已经与市国资委、市工商局、市技监局和市知识产权局等分管领导建立了2个月一次的品牌工作例会制度,对上海品牌建设进行统筹协调;5个委办局的具体负责品牌工作的处室及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市商业联合会1个月进行一次碰头会,推进品牌发展。同时,与国际有关品牌机构保持沟通联系,了解最新动态,协调推进工作。目前,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制定了推进品牌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
(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发展环境
完善有关的法规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以知名品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为核心的品牌商标保护的执法力度,完善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为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为品牌发展构筑服务平台
通过“百户直通车”、“上海市知识产权网”和“上海名牌网”等信息服务窗口,为品牌发展提供国内外最新品牌资讯和相关信息服务。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品牌产权转让交易的平台。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群众团体的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监督产品质量状况,扩大知名品牌和品牌战略的国内外影响力,提高企业和社会的品牌意识。
(四)依靠行业协会,协助企业做好品牌建设工作
上海市经委推进行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分类指导企业品牌建设,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中介机构一起,构筑以品牌宣传、推介、品牌咨询、运营、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品牌发展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多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