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1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1.1 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1.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1.3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1.4 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1.5 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2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4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4.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①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②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③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④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⑤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4.2 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启发引导方式:①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②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③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④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4.3 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①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②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③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4.4 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学生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练习形式:①例题变式。②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③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结构的必要步骤。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
  常用总结方式:①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②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③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④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数学活动。⑤让学生撰写考后感、学习心得、专题小论文。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应该高效。高效的课堂强调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也就是说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相吻合,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教学是否高效,要看每位学生是否在最大范围内得到提高。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对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构建物理高效课堂,现谈谈自己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及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期刊
【摘 要】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 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情感信息 出情入理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
期刊
【摘 要】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合作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一种目的,一种现实社会特别需要的人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
期刊
曾经有人说,中国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国外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我读过石油地球勘探专家许宝文写的一篇文章,谈到中国大学生遇到问题慌手慌脚,打开仪器满头雾水的情况,感叹中国孩子实际操作能力的欠缺,他呼吁我们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让学生动起手来吧!是呀,心灵则手巧,我们的祖先早就这样说。然而,现实却是十几岁的孩子不会系鞋带的司空见惯;让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给钝角三角形画一条高难上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中学教材中大量的诗歌为激发学生想象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认为可从听读诗歌、挖掘空白、拓展改写、多元解读、关注主体等角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诗歌教学 发展 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语文学科有着其它学科
期刊
竖式除法是学生学习运算中的一个难点。余数问题、商的数位问题、单位问题等类似错误常常出现在学生的作业中。表面看这些错误各不相同,细细分析会发现,这些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不理解竖式算法的意义。有研究发现,学生虽然会用竖式计算,但65%的学生不明白竖式除法为什么从高位算起,51%的学生不清楚竖式除法的算理。这种情况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不能只是让学生反复操练。  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技术手段,但并不一
期刊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低效现象,尽管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确实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的记单词,背语法,读课文,做练习题。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学与用有些脱节。先学知识,积累知识,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再用。殊不知,到用的时候,用起来是那样力不从心,不是听力出了问题,就是口语不流畅,或词不达意,孩子的综合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差。用,老是跟不上学。②由于课堂上机械性操练太多,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兴趣不高。③填鸭
期刊
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仅限于老师在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思维僵化,勇于探索创新的意识不强等,因此,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总结。  1 建构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以及互动学习模式的完善都有
期刊
【摘 要】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说:“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在课堂提问学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思维定向与思维操作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检测教学效果,获取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调控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发挥主导作用;对营造课堂探究氛围,沟通师生情感,增进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摘 要】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优秀的导入是一种构思、一种创造、一种智慧的展现,也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之师,善于在三五分钟之内,调节气氛,唤起注意,激发兴趣。若学生在课堂中仍被别的事物吸引,或场面过于严肃,教师即使有再好的教案也难以实施,若想有好的教学效果那更是奢求。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导入的艺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课导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