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三农”?“三农”指的是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这也是三个已被中央确定为全局工作中重中之重的问题。
郭书田从1949至1992年在农业领域耕耘了43年,从1992年至今作为一名志愿者,为解决“三农”问题奔波了15年。如今这位年届75岁的老人家,像一头拉犁耕田的老黄牛,辛勤劳动,奋斗不止……
离休坚持“三不”
1992年8月14日,郭书田在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司长的岗位上度过了61岁生日。此前,他曾多次找到有关领导要求办理离休手续。这位党龄超过40年、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43年的花甲之人,终于在“超期”一年又两个星期后,盼来了部党组宣布批准他离休的决定。
他立马将文件和办公室的钥匙交给了自己的继任者,并请求做到“三不”:一不返聘,二不留办公室,三不开欢送会。办完交接,便干净利索而又悄然无声地回到了他那宁静而又温馨的家,想自此过过洒脱赋闲的生活。
离休初始,他喜欢咏诗玩味书画,有时也到古玩市场走走,购买些古钱币回家把玩欣赏,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为农出山
清闲了没多久,家里的电话铃便频繁地响起来。有关农业的理论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的请柬,有关学会、理事会及党校、高等学校的聘书、邀请函纷至沓来。此时他才悟到:自己出生在农村,学的是昆虫学,干的是农业工作,压根儿就无法割舍自己与农民兄弟、与农村厚重的土地、与那条古老的农业生产链的真情和厚愛!这些,怎么可能随着他的隐去而在社会消匿?
于是,他又义无反顾地走出家门,投入到了自己痴迷的“三农”事业之中。一走又是15年,至今仍像陀螺一样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不停地旋转着,忙碌着,奔波着。
下乡吸收营养
离休15年来,郭书田的足迹几乎遍及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东中西部地区。
正是“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他不辞辛苦地应邀到各地农村做实地考察。老人家说,在参加这些活动中,既有“输出”,更有“输入”,“输入”大于“输出”。
他的所谓输出,就是发表意见;所谓输入,就是了解了实际情况,总结新鲜经验,吸收有益的营养,给思想充电,使自己能够较好地与时俱进,进一步“了解民众,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谏言献策
郭书田在调查研究中,以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经济学家的道义感,坚持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为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鼓与呼,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和远见卓识。
1996年8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同志在中南海召开农民负担问题座谈会。郭书田在会上讲了三点意见:一、农民负担的根子在中央的有关部门,因此要追根溯源;二、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应标本兼治,通过税制改革,根本解决农民的负担,改变目前“取大于予”的局面;三、下决心精兵简政,推行农村体制改革,彻底解决目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局面。
2000年2月23日,郭书田等5位专家学者再次向党中央、国务院建议:改革农业税,取消农林特产税、屠宰税、教育附加税及三提五统、农民两工等不合理的负担,以及改革乡镇机构、实行精兵简政。三天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和副总理温家宝作了批示,并印发国务院各位领导参阅。3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决定:实行农村费改税。
此后,郭书田等同志以其独特的视角注视中国农村的改革进程,多次与志同道合的老专家就农村热点问题向中央提出意见和建议。如:
▲《关于推动农业“走出去”和开展农业外交的战略思想及建议》,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批示给外交部长、外经贸部长和农业部长研究协商落实;
▲尽快制定《农村合作社法》的建议,促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列入国家立法计划;
▲完善粮食购销体制的建议,促成了粮食直补政策的出台;
▲发展奶业的建议,使中国奶业的发展纳入了国家“十五计划”;
▲提出防止出现“黄宗羲定律”现象的建议,警醒着人们改革,免蹈历史覆辙;
……
有人做过统计:仅1992—2003年,郭书田发表的有关农业方面的文章共392篇达168万余字,平均每月发表3篇以上!
令郭书田等同志兴奋不已的是,他们的努力和呼吁,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开发能源
2006年3月,郭书田等专家完成了《生物质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和能源建设研究》的课题报告书。他在报告书中指出:
▲以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为主的不可再生资源,造成资源的日益枯竭且污染环境,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等。
▲所谓生物质能就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植物中的能量。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品种多、数量大且分布广,据测算,我国理论生物质能资源相当于50亿吨左右标准煤,是目前我们总能耗的2.5倍左右。
▲我国农村可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是能源作物、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生活垃圾等。而目前农村57%的能源来自于燃烧薪柴和农作物秸秆,不仅造成大量生物质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有助于延长农业生产链,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活条件,并为替代化石能源开辟新的渠道。
为了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郭书田曾奔波于四川、广西、新疆等地农村,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他们用3个月完成课题研究,8个月后就得到了回应——2006年8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召开全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工作会议。虽然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尚处初始阶段,但已经得到了多部门的重视,提到了议事日程。
箴言力践
2007年前夕,笔者拜访了耄耋之年的郭书田。老人家身体健朗,思维敏捷,平易可敬。他诚恳地提出,不要宣传他个人,多多宣传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意义和作用,因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问他未来打算,老人家坦然说道:“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我赞赏这三句箴言,坚决身体力行。”
郭老在2006年被农业部直属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国老教授协会评为优秀科教工作者,被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评为优秀老科技工作者。对此,他十分感激,可更深深感叹道:“我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微不足道……”
一位老知识分子爱国爱民的拳拳之心,渗透在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
(责任编辑 达姗)
郭书田从1949至1992年在农业领域耕耘了43年,从1992年至今作为一名志愿者,为解决“三农”问题奔波了15年。如今这位年届75岁的老人家,像一头拉犁耕田的老黄牛,辛勤劳动,奋斗不止……
离休坚持“三不”
1992年8月14日,郭书田在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司长的岗位上度过了61岁生日。此前,他曾多次找到有关领导要求办理离休手续。这位党龄超过40年、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43年的花甲之人,终于在“超期”一年又两个星期后,盼来了部党组宣布批准他离休的决定。
他立马将文件和办公室的钥匙交给了自己的继任者,并请求做到“三不”:一不返聘,二不留办公室,三不开欢送会。办完交接,便干净利索而又悄然无声地回到了他那宁静而又温馨的家,想自此过过洒脱赋闲的生活。
离休初始,他喜欢咏诗玩味书画,有时也到古玩市场走走,购买些古钱币回家把玩欣赏,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为农出山
清闲了没多久,家里的电话铃便频繁地响起来。有关农业的理论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的请柬,有关学会、理事会及党校、高等学校的聘书、邀请函纷至沓来。此时他才悟到:自己出生在农村,学的是昆虫学,干的是农业工作,压根儿就无法割舍自己与农民兄弟、与农村厚重的土地、与那条古老的农业生产链的真情和厚愛!这些,怎么可能随着他的隐去而在社会消匿?
于是,他又义无反顾地走出家门,投入到了自己痴迷的“三农”事业之中。一走又是15年,至今仍像陀螺一样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不停地旋转着,忙碌着,奔波着。
下乡吸收营养
离休15年来,郭书田的足迹几乎遍及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东中西部地区。
正是“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他不辞辛苦地应邀到各地农村做实地考察。老人家说,在参加这些活动中,既有“输出”,更有“输入”,“输入”大于“输出”。
他的所谓输出,就是发表意见;所谓输入,就是了解了实际情况,总结新鲜经验,吸收有益的营养,给思想充电,使自己能够较好地与时俱进,进一步“了解民众,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谏言献策
郭书田在调查研究中,以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经济学家的道义感,坚持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为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鼓与呼,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和远见卓识。
1996年8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同志在中南海召开农民负担问题座谈会。郭书田在会上讲了三点意见:一、农民负担的根子在中央的有关部门,因此要追根溯源;二、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应标本兼治,通过税制改革,根本解决农民的负担,改变目前“取大于予”的局面;三、下决心精兵简政,推行农村体制改革,彻底解决目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局面。
2000年2月23日,郭书田等5位专家学者再次向党中央、国务院建议:改革农业税,取消农林特产税、屠宰税、教育附加税及三提五统、农民两工等不合理的负担,以及改革乡镇机构、实行精兵简政。三天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和副总理温家宝作了批示,并印发国务院各位领导参阅。3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决定:实行农村费改税。
此后,郭书田等同志以其独特的视角注视中国农村的改革进程,多次与志同道合的老专家就农村热点问题向中央提出意见和建议。如:
▲《关于推动农业“走出去”和开展农业外交的战略思想及建议》,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批示给外交部长、外经贸部长和农业部长研究协商落实;
▲尽快制定《农村合作社法》的建议,促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列入国家立法计划;
▲完善粮食购销体制的建议,促成了粮食直补政策的出台;
▲发展奶业的建议,使中国奶业的发展纳入了国家“十五计划”;
▲提出防止出现“黄宗羲定律”现象的建议,警醒着人们改革,免蹈历史覆辙;
……
有人做过统计:仅1992—2003年,郭书田发表的有关农业方面的文章共392篇达168万余字,平均每月发表3篇以上!
令郭书田等同志兴奋不已的是,他们的努力和呼吁,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开发能源
2006年3月,郭书田等专家完成了《生物质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和能源建设研究》的课题报告书。他在报告书中指出:
▲以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为主的不可再生资源,造成资源的日益枯竭且污染环境,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等。
▲所谓生物质能就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植物中的能量。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品种多、数量大且分布广,据测算,我国理论生物质能资源相当于50亿吨左右标准煤,是目前我们总能耗的2.5倍左右。
▲我国农村可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是能源作物、农作物秸秆、薪柴、禽畜粪便、生活垃圾等。而目前农村57%的能源来自于燃烧薪柴和农作物秸秆,不仅造成大量生物质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有助于延长农业生产链,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活条件,并为替代化石能源开辟新的渠道。
为了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郭书田曾奔波于四川、广西、新疆等地农村,深入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他们用3个月完成课题研究,8个月后就得到了回应——2006年8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召开全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工作会议。虽然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尚处初始阶段,但已经得到了多部门的重视,提到了议事日程。
箴言力践
2007年前夕,笔者拜访了耄耋之年的郭书田。老人家身体健朗,思维敏捷,平易可敬。他诚恳地提出,不要宣传他个人,多多宣传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意义和作用,因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问他未来打算,老人家坦然说道:“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我赞赏这三句箴言,坚决身体力行。”
郭老在2006年被农业部直属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国老教授协会评为优秀科教工作者,被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评为优秀老科技工作者。对此,他十分感激,可更深深感叹道:“我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微不足道……”
一位老知识分子爱国爱民的拳拳之心,渗透在了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
(责任编辑 达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