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而且是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高潮迭起,环环紧扣,令学生神情专注,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他们精彩的提问艺术发挥了的作用。
一、精心设计,注重提问的效果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所以在运用时也应首先考虑它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作用。要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教师必须在精心设计上下功夫。所谓精心设计,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围绕不同教学程序中各自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二是要认真钻研教材,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去设计问题;三是要认真研究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心理实际出发,考虑用什么方式提出问题,估计学生怎样回答;答对了怎样鼓励,答错了怎样纠正,答不出怎样引导。例如,我在讲八年级下册《土地改革》时精心设计了如下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又是如何开展的呢?土地改革的完成又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总之,要打有准备的仗,对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提问要有充分准备,准备得越充分,课堂驾驭就越自如,效果也就越好。
二、激疑问难,注重提问的典型性
要想使学生思考的深刻,学有所获,教师就必须注意提出问题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问题所提示的矛盾应该鲜明突出,答案明确具体,能成为开启学生思维门扉的金钥匙,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设疑激疑。例如讲“土地改革的背景”时,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我国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二)在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上设疑激疑。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地改革后为什么实行的不是土地的公有制?”
(三)要在无疑处设疑激疑。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地改革后为什么要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呢?”再例如,在讲到“改革开放后的对台政策”时,让学生思考“大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对台湾使用武力呢?”这里所谓无疑处并不是指学生真的都懂了,什么都明白了,而是深刻地认识问题。
三、相机诱导,注重提问的启发性
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除了精心设计问题等因素外,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并进行适当的调控。怎样才能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积极思考但没弄懂的时候,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追根求源,在学生思维有绪、表达有欲的时候,通过提问引导把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
四、匠心独运,注重提问的针对性
这里所说的针对性,是指对学生的实际而提出问题。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学生的注意力分配情况适时提出问题;二是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要是提问具有针对性,教师必然熟悉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过程,捕捉适当的提问时机,恰当的提出问题,做到匠心独运,巧妙设计。
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一堂课能否上好的重要条件,而提问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较有效的教学手段。怎样才能控制好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家认为,注意是一定时间内个人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并集中于一定对象的心理现象。它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指向性,二是集中性。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地体现这两个“性”,教学才能具有吸引力,而体现这两个“性”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课堂提问。
五、灵活多变,注重提问的趣味性
采取哪些手段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巧妙的提问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课堂提问可在关键处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到“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形成了以东北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可以在看似平淡处引出新意,使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到发现的快乐。
六、难易适度,注重提问的科学性
提问要讲究科学性,就是要按规律办事。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是先简单后繁难;由浅显到深远;从低级到高级,教师提问也要遵循之一规律。提问的科学性,还表现在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上。有深度,才能引起学生慎重思考。
提问的科学性,还表现在提出的问题具体实在上。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答案,不能过于空泛,大而无当。例如,在复习“台湾问题”时,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台湾地区的发展简史” ;再思考“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有哪些?”“你对实现祖国统一有什么感想?作为中学生的你打算怎样维护祖国统一大业呢?”
七、面向全体,注重提问的广泛性
面向全体,这是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认真贯彻执行这一原则。有些教师,喜欢好学生,对其他学生漠然置之,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状况,这种做法不符合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其后果必然是使教学活动陷入困境;另外,其他学生觉得应答与自己无关,随之产生消极悲观、怨恨嫉妒的情绪。
还有些教师专叫差生,目的是引起差生的注意,但往往废时太多,使教学节奏松驰。当教师跟这些学生“周旋”时,其他学生成了“观众”,或因问题索然无味,使学生对听课失去了兴趣。
经验丰富的教师提问的策略是提问时要求各类学生都动脑筋。一般情况下先叫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提醒全班同学注意。中等生答不完整,可让好学生予以补充。偶尔提出一些简单题让学困生来试试,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这种做法,提问的面广人多,对各类学生都有益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此外,在各类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都要给予鼓励性评价。当学生回答时,说一句“很好”、“你真棒”来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老师要说“没关系,这说明你也在思考问题,只是思路和角度有点偏颇,今后多注意,请同学们为他鼓掌加油”,以此来提高他学习的积极性。
八、因势利导,注重以提问去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提问是引发思想交流的一种方式,它应该成为一种“酵母”,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首先,教师引出不同的见解,并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辩论,最后让学生争论中明辨是非、标准立异。即使学生回答的完全正确,也不妨问一问:“他说得对吗?”“大家赞成他的说法吗?”“你还有什么想法吗?”这样,提问使课堂成为了思维的“运动场”,任思维张开翅膀自由翱翔。长期坚持下去,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大胆质疑,勇于解疑,是十分可贵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因势利导发展这种心理品质。一般说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准备一个“标准”答案,但千万不能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手脚。例如:在讲到“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有哪些?你对实现祖国统一有什么感想?作为中学生的你打算怎样维护祖国统一大业呢?”,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事先准备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首先应考虑学生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见疑寻因,使学生作出深入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一、精心设计,注重提问的效果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所以在运用时也应首先考虑它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作用。要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教师必须在精心设计上下功夫。所谓精心设计,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围绕不同教学程序中各自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二是要认真钻研教材,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去设计问题;三是要认真研究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心理实际出发,考虑用什么方式提出问题,估计学生怎样回答;答对了怎样鼓励,答错了怎样纠正,答不出怎样引导。例如,我在讲八年级下册《土地改革》时精心设计了如下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又是如何开展的呢?土地改革的完成又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总之,要打有准备的仗,对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提问要有充分准备,准备得越充分,课堂驾驭就越自如,效果也就越好。
二、激疑问难,注重提问的典型性
要想使学生思考的深刻,学有所获,教师就必须注意提出问题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问题所提示的矛盾应该鲜明突出,答案明确具体,能成为开启学生思维门扉的金钥匙,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设疑激疑。例如讲“土地改革的背景”时,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我国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二)在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上设疑激疑。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地改革后为什么实行的不是土地的公有制?”
(三)要在无疑处设疑激疑。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地改革后为什么要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呢?”再例如,在讲到“改革开放后的对台政策”时,让学生思考“大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对台湾使用武力呢?”这里所谓无疑处并不是指学生真的都懂了,什么都明白了,而是深刻地认识问题。
三、相机诱导,注重提问的启发性
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除了精心设计问题等因素外,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并进行适当的调控。怎样才能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积极思考但没弄懂的时候,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追根求源,在学生思维有绪、表达有欲的时候,通过提问引导把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
四、匠心独运,注重提问的针对性
这里所说的针对性,是指对学生的实际而提出问题。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学生的注意力分配情况适时提出问题;二是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要是提问具有针对性,教师必然熟悉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过程,捕捉适当的提问时机,恰当的提出问题,做到匠心独运,巧妙设计。
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一堂课能否上好的重要条件,而提问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较有效的教学手段。怎样才能控制好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家认为,注意是一定时间内个人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并集中于一定对象的心理现象。它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指向性,二是集中性。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地体现这两个“性”,教学才能具有吸引力,而体现这两个“性”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课堂提问。
五、灵活多变,注重提问的趣味性
采取哪些手段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巧妙的提问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课堂提问可在关键处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到“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形成了以东北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可以在看似平淡处引出新意,使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到发现的快乐。
六、难易适度,注重提问的科学性
提问要讲究科学性,就是要按规律办事。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是先简单后繁难;由浅显到深远;从低级到高级,教师提问也要遵循之一规律。提问的科学性,还表现在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上。有深度,才能引起学生慎重思考。
提问的科学性,还表现在提出的问题具体实在上。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答案,不能过于空泛,大而无当。例如,在复习“台湾问题”时,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台湾地区的发展简史” ;再思考“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有哪些?”“你对实现祖国统一有什么感想?作为中学生的你打算怎样维护祖国统一大业呢?”
七、面向全体,注重提问的广泛性
面向全体,这是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认真贯彻执行这一原则。有些教师,喜欢好学生,对其他学生漠然置之,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状况,这种做法不符合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其后果必然是使教学活动陷入困境;另外,其他学生觉得应答与自己无关,随之产生消极悲观、怨恨嫉妒的情绪。
还有些教师专叫差生,目的是引起差生的注意,但往往废时太多,使教学节奏松驰。当教师跟这些学生“周旋”时,其他学生成了“观众”,或因问题索然无味,使学生对听课失去了兴趣。
经验丰富的教师提问的策略是提问时要求各类学生都动脑筋。一般情况下先叫中等水平的学生,同时提醒全班同学注意。中等生答不完整,可让好学生予以补充。偶尔提出一些简单题让学困生来试试,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这种做法,提问的面广人多,对各类学生都有益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此外,在各类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都要给予鼓励性评价。当学生回答时,说一句“很好”、“你真棒”来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老师要说“没关系,这说明你也在思考问题,只是思路和角度有点偏颇,今后多注意,请同学们为他鼓掌加油”,以此来提高他学习的积极性。
八、因势利导,注重以提问去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提问是引发思想交流的一种方式,它应该成为一种“酵母”,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首先,教师引出不同的见解,并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辩论,最后让学生争论中明辨是非、标准立异。即使学生回答的完全正确,也不妨问一问:“他说得对吗?”“大家赞成他的说法吗?”“你还有什么想法吗?”这样,提问使课堂成为了思维的“运动场”,任思维张开翅膀自由翱翔。长期坚持下去,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大胆质疑,勇于解疑,是十分可贵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因势利导发展这种心理品质。一般说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准备一个“标准”答案,但千万不能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手脚。例如:在讲到“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有哪些?你对实现祖国统一有什么感想?作为中学生的你打算怎样维护祖国统一大业呢?”,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事先准备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首先应考虑学生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见疑寻因,使学生作出深入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