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之解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ersonKK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新的发展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是对发展观念的理论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其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统筹兼顾”和“五个统筹发展”是其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其精神实质和根本目标。科学发展观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贵在落实,关键在抓落实。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时代背景 主要内容 意义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了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发展内涵、要义、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坚持这样的发展观对新时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为破解新阶段的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等难题提供了理论武器。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发展的涵义,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与转化。发展不仅指经济发展,还包括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内容,也就是社会整体、协调、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发展就是要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结构性转变。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这一思想到后来被他归纳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这一思想始终不渝的坚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2003年10月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1]。
  1.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等等。有些是中国发展的现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或所加剧的。所以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2.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让城市和农村中生活困难的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仅是追求GDP的指标,它应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需要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等,却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有所流失。而相对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不能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要求,2003年非典疫情就曾敲响警钟。所以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求来做。
  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许多社会发展问题,如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改善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过去在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上,其他方面很难顾及。但现在,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长,有能力解决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
  新的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深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了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全球、对人类的负责态度。如果将这一发展观付诸实践,将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要不要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第一要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经得起考验,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结果。在未来的实践中,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等等,都要靠发展。
  2.“为谁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只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只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社会成员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才有意义。
  3.“发展什么”。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要相互适应,进程必须是持久的、连续的和可再生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之间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保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4.“怎么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丰富与发展了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和改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总抓手。其实质是要科学地回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其精髓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这是我们党长期执政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2]
  
  三、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我国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它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新的阶段性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进一步结合,为党的理论创新增添了崭新内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回答了社会发展问题,科学理论的伟大意义在于能够指导实践。我国的改革发展现在正处于关键阶段,新问题层出不穷。科学发展观系统深入地回答了“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等事关中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3]。它将指引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它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指导思想。全党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它还对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具有理论启示和实践推动作用。我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科学发展观在指引中国发展的同时,对全球化大潮中的世界各国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键
  
  1.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落实。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十分艰巨。
  2.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二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三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3.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着力推进以下改革:一是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扩张的问题;二是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三是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4.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5.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3]
  只有这样,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才能真正在新时期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永前.科学发展观之认识篇:中央为何提出科学发展观[J].半月谈,2004,(4).
  [2]朱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丰富内涵[J].支部生活,2004,(7).
  [3]张丽娟.浅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J].内江科技,2007,(9).
其他文献
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最主要的管理者,所以班主任应该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习情况,保持班级的良好环境,为学生建立一种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本文主要对初中班
黑龙江省水稻生长的实体模型,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水稻土钾素养分变化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对钾素吸收呈“山峰”式积累曲线;钾素在作物库内积累分布:茎秆>叶片>籽实>根系;土壤库中
电视监控系统的质量与故障,一般都要从监视器上的图像体现出来。本文介绍从监视器上显示图像的情况,分析判断电视监控系统或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一、
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我们进行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简单的仅仅是传播科学理论知识,而是更多地要把重点放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上.志愿活动是一个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奉献精神,
近三十年来,世界上露天开采的比重在增加、规模日益扩大,许多矿的年采剥量超过一千万吨。露天矿用采剥装载运输设备也在向大型、高效、灵活、多功能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介绍
目的:探索医学生对胜任医学岗位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条件.方法:对湖北省30位经历2020年公共危机事件的在岗医护工作者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访谈共提炼出3
通过设计这节课,使得学生会认识简单的电路,会连接简单电路,学习科学,爱上科学,用上科学,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过于抽象的问题,教师需要“扶”着学生走,直接向
剪纸在中国的文化历史当中留下了十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一种象征.是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的一种体现.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不
信息时代的到来下,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需求,传统的管理机制俨然无法满足现阶段处理需求,为此,事业单位必须寻求新的管理方案,以增强信息处理效率.基于此,文章指出行政
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由一味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互学的